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什么历史上有人认为刘焉是东汉分裂为三国的罪魁祸首?

为什么历史上有人认为刘焉是东汉分裂为三国的罪魁祸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根想说娱 访问量:2825 更新时间:2023/12/9 13:48:04

假如说三国的分治的一定要找出一个罪魁祸首的话,我想唯一的罪魁祸首就是汉室的气数,刘焉只是在其中狠狠地帮了一把, 加速了汉室的灭亡和军阀的崛起。

历史上之所以有人说刘焉是东汉分裂为三国的罪魁祸首主要的原因是他给朝局的一个建议,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废史立牧”。

东汉末年,当时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天有不测之风云,又到了大旱之际,天下苍生在生命的边缘徘徊,但是朝局不顾民生,依然没有减轻赋税,民不聊生,最后爆发了黄巾之乱。

到了公元188年,官员刘焉因为看不惯朝政的腐败,虽然是皇室宗亲,但是没有能力去改变这一切,汉室式微,心灰意冷的他建议用宗亲、忠臣为州牧,在地方上权力凌驾于刺史、太守之上,其目的之一就是巩固皇权,捍卫皇室。

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结局是残酷的。以前刺史和太守只是地方官员,相互分权,甚至具备一定的制约作用。他们的权力有限,闹不出太大的风浪。但是有了州牧就不一样,州牧是一个地区的最高掌管,下面的人都要听他的指挥,佣兵一方,封疆大吏,和后面的唐朝节度使类似。加上东汉末年,皇权式微,地方势力逐渐崛起,甚至刘焉入主益州之后,直接跟外面切断了联系,不再听受朝廷的指派,各地的州牧也是纷纷效仿,加速了军阀的崛起和东汉的灭亡。

如果要说把这个罪魁祸首按在刘焉身上的,我觉得是不妥的。

如果说要有一个对比的话,我觉得袁绍的威力远远比刘焉要来的猛烈。

袁绍虽然四世三公,但是他确实也是个无能之辈。当时朝廷混乱,宦官当权,为了铲除这些祸流,袁绍的建议是引董卓进京,结果就是何进被杀,董卓致使天下大乱,18路诸侯粉墨登场。袁绍虽然兵强马壮,最后打败了公孙瓒,拥有四州之力但是依然败于官渡,最后兵败去世。袁绍其实很有机会挟天子以令诸侯,或者全心全意的辅助汉室,但是他并没有这样做,他自己心里也有小九九,那就是称帝。甚至在和曹操的决战之中,他也很有机会打败曹操,但是好谋无断的性格注定了他的失败。

那么什么是东汉灭亡,三国鼎立的罪魁祸首呢?我认为是谋士们一直所说的气数。

气数是什么?自然界此消彼长的规律,换在朝代中也一样的适用。一个朝代的建立,往往是在一个长时间的战乱之后,大家渴望太平,民心所向,大家都希望有一人能统一天下,不再受战乱之苦。终于有一个人成就了霸业,统一了天下,天下和平,人们安居乐业,欣欣向荣。于是盛世就来了。

伴随着后面的不断发展,毕竟后代也并不是像前代那样的勇猛和智谋,之前是同仇敌忾,建国立业,大家团结一心,力往一处使。但是和平年代,大家逐渐开始内斗,皇室的子孙在温室中发展,缺少各种经验,即使出现了几次的中兴,但是权力的分散,上层社会对民力的剥夺,民心逐渐开始丧失,国内矛盾激增。假如国内当政者又不是很有能力的人,不能很好的体察民情,君臣、君民之间离心离德,那么朝代就要进行更始。

东汉就是面临着这种状况,皇权式微,君臣离心离德,百姓不愿意拥戴(黄巾起义),朝廷腐败不堪,甚至连皇亲国戚都没有很好的拱卫皇权(比如乙方军阀的刘表、刘焉等)。遇到这种情况,即使有天子也等于没天子。在这个时间段,有能力的人再一次崛起,争夺那高高在上的皇位。所以即使没有曹操、刘备孙权,也会有李操、王备、张权去几分天下,灭掉东汉。

我是专门写原创历史文章的阿春,欢迎大家的关注!

标签: 刘焉

更多文章

  • 为何说刘焉才是分裂东汉,铸成三国乱局的罪人?只因他的一条建议

    历史人物编辑:家兴说史标签:刘焉

    有历史观点认为,刘焉才是分裂东汉,造成军阀割据的罪魁祸首。其实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并不全然正确。要说三国割据的局面完全是刘焉造成的肯定也不公平,只能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刘焉推动和加速了东汉朝廷的瓦解和军阀割据的进程。这都是因为刘焉的一条建议导致的结果。不过,即便刘焉不说,按照当时东汉朝廷的腐败程

  • 刘焉为何能在汉末脱颖而出?其实他来头要比刘备大得多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小黄瓜标签:刘焉

    文:立早闲人(白马晋一原创团队成员)刘焉,虽出自于汉鲁恭王刘余的旁出支脉,但也算是汉室宗亲,终究比起来历不明且自称汉室宗亲的刘备,正宗多了。刘焉,这种“支庶家焉”的汉室宗亲,在东汉王朝里照样是头冠龙血凤髓的“国姓”纯钢帽子,手持金光闪闪的“刘氏”纯金名片。否则,刘焉就不可能以宗室身份当上中郎。《三国

  • 一位被低估的枭雄刘焉他若不死三国必有他一席之地

    历史人物编辑:冰城秀玲标签:刘焉

    刘焉为西汉鲁恭王刘馀之后裔,汉章帝元和(84年-87年)年间,刘馀一支徙封竟陵。刘焉年轻时在州郡任职,因为宗室身份而被授予郎中一职。延熹三年(160年),因老师祝恬(汉桓帝时司徒) 去世而离职,在阳城山讲学教授。后被推举为贤良方正,被司徒府征辟。历任雒阳县令、冀州刺史、南阳郡太守、宗正、太常等官。中

  • 在《三国志蜀书》中,为何刘焉刘璋会在刘备之前?难道为私仇?

    历史人物编辑:朱玉飞标签:刘焉

    公元263年,司马昭为了名正言顺的成为晋公,晋位丞相,加九锡,他下令举兵攻打蜀汉,当时邓艾率三万多魏军向甘松、沓中等地出兵以牵制姜维,诸葛绪则率领三万多魏军向武街、桥头等地,以截断姜维的退路。而钟会则为三军统帅,统兵十余万从斜谷与骆谷进兵。虽然魏军顺利的占据了汉中,但姜维率领大军坐镇剑阁,与钟会大军

  • 刘焉有个远方亲戚,多年后夺了刘焉的地盘,还抢了他的儿媳

    历史人物编辑:大百娱乐谈标签:刘焉

    三国豪强刘焉是汉朝宗亲,他在天下大乱之前,没有及时劝谏皇帝痛改前非,反而提出了一个“废史立牧”的错误策略,朝廷下达这项命令后,地方豪强越来越膨胀,逐渐脱离了朝廷的管控。刘焉本人就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他趁乱占据益州地区,成了一个不受朝廷约束的土皇帝。刘焉有个远方亲戚,此人在多年后夺了刘焉的地盘,还抢了

  • 刘备和刘焉父子究竟啥关系?《三国志》排名暗藏一个秘密!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豆豆子标签:刘焉

    文:立早闲人(白马晋一原创团队成员)《三国志》,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在六十五卷的《三国志》里,分为《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及《吴书》二十卷三部分。其中《魏书》中第一卷为《武帝纪》,有关曹操的传记;《吴书》中第一篇为《孙破虏讨逆传》,有关孙权的父兄孙坚孙策的传纪。可是《蜀书》中

  • 刘备和刘禅、刘协、刘焉、刘璋、刘表、刘琦等人,都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魁哥说历史标签:刘焉

    首先可以确定的一点,他们都是汉高祖刘邦的后代,都是货真价实的汉室宗亲,其中刘协还是东汉最后一任皇帝。那么他们和刘备都是什么关系呢?刘备和刘禅是父子关系,都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刘备,虽然有许多人怀疑他的汉室宗亲身份,但是根据《三国志》中相关记载和刘备的自述,刘备确实是汉高祖刘邦的后代,乃是西汉中山靖

  • 刘焉奔赴益州时,有三人甘愿辞官跟随,他们都是谁呢?

    历史人物编辑:情怀历史号标签:刘焉

    灵帝中平五年(公元188),在刘焉的建议下,汉灵帝正式改刺史为州牧,这确实有助于平定各地的黄巾起义,却也加剧了诸侯割据的局面。在此背景下,刘焉奔赴益州,开始担任益州牧一职。不过,因为益州刺史郤俭已被黄巾军杀害,所以,能够舍弃官职,并甘愿跟随刘焉的人自然是寥寥无几的。一、董扶董扶是东汉末期著名的经学家

  • 刘焉父子统治益州时的政治集团——“东州士”的组成、作用和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月影讲历史标签:刘焉

    近年来,一提到蜀汉的内政,很多人都会提到荆州集团、益州集团、元老集团以及东州集团的交争。怎么邪乎怎么来。尤其是荆州集团和东州集团的斗争,更是津津乐道。比如荆州集团的首要人物诸葛亮废掉了东州集团的首要人物李严云云。这其实也不能算是空穴来风。东州集团在历史上也是有渊源的。不过小编下面要说的不是蜀汉看似刀

  • 刘焉费尽心思得到的蜀地,是如何被刘璋弄丢的?

    历史人物编辑:九公读史V标签:刘焉

    在历史上,每每提及西蜀之地,人们的第一印象可能就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因此,西蜀就给人留下了一个“贫穷、落后”的印象,连后来诸葛亮主动出师北伐,也被认为是蜀地贫困、难以持久。其实,这是个误区,从战国末年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之后,西蜀就成为了一个富庶之地,而且,西蜀依仗天险、易守难攻,当天下大乱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