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此人可怜!蔡邕捧他上天,曹操拿他儆猴,袁绍借他笼络人心

此人可怜!蔡邕捧他上天,曹操拿他儆猴,袁绍借他笼络人心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望月寄伤思 访问量:3815 更新时间:2023/12/19 12:30:35

古人讲究出身。

一个人若出身不好,本事再大,也会被人瞧不起。

甚至谁都可以轻谩你,侮辱你。

三国枭雄曹操,应该对此深有感触。

01

曹操,生于宦官世家。

有人要问了,宦官不是阉货吗,都被阉掉了,没有了能力,怎么还会有后代?

原来,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养子也是子啊,曹操这个“宦官之后”的身份,便像癌症晚期的癌细胞一样,怎么也杀不死了。

实际上,先秦和西汉时期的宦官,并非全是阉人,宦官全用阉人,是从东汉开始的,而曹腾正是东汉时期的宦官,应该是阉人无疑。

曹腾一共有四个子嗣,长子曹嵩是养子,次子曹鼎、三子曹炽、四子曹胤都是从子,没有一个是亲生儿子,这也提供了他是阉人的“间接证据”。

曹操显然很痛恨这个身份,以至于给他留下了严重的心理阴影,变得敏感多疑。

那句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多半就是这种心理阴影的反映。

曹操的敏感多疑,导致他轻率地杀了一个不该杀的人,捅了个大娄子,差点给他带来灭顶之灾。

这个人就是边让。

边让在历史上没多少名气,因为很早就被曹操杀掉了,不然他在历史上的名气,绝不会亚于当时任何一个名士。

02

边让,兖州陈留郡浚仪县人,东汉末年名士。

小时候就因博学善辩、能写文章而名声大噪,名气不亚于四岁让梨的孔融

当时的大将军何进,对他崇拜得不要不要的。

何进做梦都想边让能到他的大将军府做官。

却又像看上富家千金的穷屌丝一样,担心边让看不上他,不敢“表白”。

后来的事实证明何进想多了。

他诈称征边让为军事幕僚。

没想到的是边让并未像诸葛亮那样,一叫就来了,成了何进的令史。

何进大喜,以隆重礼遇迎接边让的到来。

边让不但善于辞对,就是会耍嘴皮子,还善于相面。

欢迎仪式上宾客满堂。

边让口若悬河,在座的每个人都崇拜得五体投地,都恭敬地递上名片,想交个朋友。

除了司徒府的孔融、王朗,还有一个名人,就是当时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时任议郎的蔡邕,古代四大才女之一蔡文姬的老爹。

蔡邕还亲自给何进写信,把边让的才能吹上了天。

信中表示,边让这么有才的人应该提拔重用。

这不是废话吗,还用你说,何进多次提拔边让。

公元189年,边让被朝廷任命为扬州九江郡太守,尽管他自己认为他不能做太守。

03

也许他真没做太守的资格。

两年之后,群魔乱舞、天下乱成一锅粥,作为堂堂太守,边让却弃官回老家去了。

毫无担当,天下一乱就避祸退缩,确实不配做太守。

回家一年之后,曹操来了兖州,搞定兖州的黄巾军后,便做了兖州刺史,成了边让的父母官。

边让却很看不起这个父母官,时常与人议论。

边让看不起曹操,当然不是因为曹操无能,而是源于他的出身。

边让的议论传到曹操耳朵里,无异于揭开伤疤,再撒盐。

加上有人为讨曹操欢心,趁机诬陷,曹操便令郡中官员,杀了边让。

仔细想来,边让被杀,并非全赖曹操度量狭窄。

将心比心,如此聪明的边让却不懂,情商实在有点低。

当初,边让与汝南名士谢甄去拜访名士郭泰,请他看看前程。

送走二人后,郭泰对门人说:“这两位英才有余,但不入道,可惜啊可惜!”

04

不可排除,曹操杀边让,也有杀一儆百的意思。

边让是大名士,出身兖州世家,是当地士大夫阶层的佼佼者,在当地很有影响。

只是曹操没想到,擅杀边让,不但未能压制当地世家,反而遭至士民嫉恨。

后来,曹操想接老爸曹嵩到兖州。

经过徐州时,曹嵩被徐州刺史手下谋财劫杀。

曹操怒而兴兵攻打徐州,大肆杀戮徐州百姓。

张邈陈宫趁机兵变兖州。

两人起事的目的,就是赶走曹操这个“坏蛋”,另觅“好人”为兖州牧。

换谁好呢?

他们把目光锁定了吕布,虽然那时吕布也是个丧家犬,刚从洛阳逃出来。

但早已名传天下的吕布,对他们来说,是最好的人选了。

张邈和陈宫反叛曹操后,兖州各郡纷纷响应。

曹操各部苦苦坚守的,只剩鄄城、范县和东阿三地。

形势之危急,前所未有。

曹操闻讯,立即率军从徐州赶回。

05

冤家路窄,曹操和吕布偶遇于濮阳。

双方相持了一百多天,都没讨到便宜。

此时又逢大旱,闹起了蝗灾,庄稼颗粒无收,竟然出现了人吃人现象。

再这样耗下去,非耗死不可,曹操便率军回了鄄城。

此时的曹操,可谓狼狈至极,军粮耗尽,基本上也失去了兖州这个根据地。

眼看就要成为丧家犬,想趁火打劫的袁绍派人来说,曹兄若是没地方去,俺们主公可以收留。

若不是谋士程昱苦苦劝阻,曹操就去了袁绍那里。

待养精蓄锐,曹操整军再战吕布,两年苦战之后,终于赶走了吕布,收复兖州失地。

丧家犬轮流做,无处可去的吕布,逃往徐州投靠刘备去了。

与这次有惊无险的灭顶之灾相比,擅杀边让,给曹操带来的损失更大。

曹操给天下士族阶层留下了一个“为人残暴”的恶劣印象,而且这个印象,基本伴随了他整个后半生。

更让他窝心的是,官渡之战前,袁绍发表讨曹檄文,也拿这事儿说事,成为袁绍列举他的罪状之一:

故九江太守边让,英才俊逸,以直言正色,论不阿谄,身首被枭悬之诛,妻孥受灰灭之咎。

自是士林愤痛,人怨天怒,一夫奋臂,举州同声,故躬破于徐方,地夺于吕布,彷徨东裔,蹈据无所……

曹操看了这檄文,应该觉得言之有理吧。

当然袁绍也不会同情边让,文人在他们眼里,就是一个棋子罢了。

一个拿他儆猴,一个拿他笼络人心。

标签: 蔡邕

更多文章

  • 曲洋为得此曲连掘29座汉代古墓,终于在东汉蔡邕墓中得到它

    历史人物编辑:毛姐说历史标签:蔡邕

    《笑傲江湖》这部电视剧可以说是很多人的青春回忆,里面有风流不羁的令狐冲,有敢爱敢恨的任盈盈,有半男不女的东方不败。这部剧的情节扣人心弦,打斗酣畅淋漓,记得当年觉得最帅的剑招就是令狐冲的独孤九剑。而整部戏却是由曲洋这个魔教长老引出来的……在片中一开始便是武林正派刘正风要金盆洗手、退隐江湖,而刘正风与魔

  • 三国演义中学问最高的三个人,一个蔡邕、一个是乔玄,另一个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小盛说历史标签:蔡邕

    三国时期,多少英雄豪杰风云际会,让合久必分的天下纷争不断。要想成为一方势力,不仅得有猛将,更要有谋士,但是因为环境纷乱,真正研究做学问的人反而不多。在这些人中,最有名的是蔡邕、乔玄和祢衡。蔡邕是有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精通音律,并且创了“飞白”笔体,对后世影响颇深。当然,他最有名的是有个号称“才女”的

  • 三国时期大才子,蔡邕倒履相迎,曹丕在他墓前学驴叫

    历史人物编辑:听闻今史标签:蔡邕

    熟读三国的朋友都知道,三国时期不仅盛产猛将、谋士,也有许多的大才子,比如老曹家的曹操、曹丕、曹植,人称三曹,都是才子,咱们耳熟能详的《短歌行》就是出自曹操之手、《洛神赋》是曹植所写。其他还有建安七子,是指建安年间,非常有名气、才气的七位牛人,分别是王璨、孔融、徐干、陈琳、阮瑀、应玚、刘桢,其中孔融大

  • 王允为什么一定要杀蔡邕?老婆一句话点醒了我!

    历史人物编辑:郑玉佼标签:蔡邕

    王允大家可能熟悉一些,“王司徒巧设连环计,董太师大闹凤仪亭”,说的就是王允,当然历史上其实没有貂蝉,也没有美人计。蔡邕(yong)其实在那个时期比王允更有名,他是名满天下的大才子,《三国演义》中说的是董卓被诛杀后,人人都非常高兴,只有这个蔡邕抱着董卓的尸体痛哭,然后王允就以董卓同党的罪名杀了蔡邕。那

  • 三国的权臣蔡邕,他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他也是个倒霉蛋

    历史人物编辑:星羽文史录标签:蔡邕

    我们在看三国志的时候,了解到的都是一些出了名的人,在这些亮眼的明珠背后,你有没有看到一个既才华横溢又很倒霉的老哥呢?他叫蔡邕。蔡邕的霉运就出在他的才华上。蔡邕是个才华横溢的人才,而且他的才华是多方面全方位的,称他一句全才也不为过。这个人在天文地理、琴棋书画上都有很深的造诣。也可能是因为他的才华太鹤立

  • 身为一代儒宗的蔡邕,为什么要为奸臣董卓而大哭,最后因此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郭社栓说史标签:蔡邕

    董卓是汉末权臣,他凶残暴戾,杀人如麻,可以说是人人得而诛之的大奸臣。最后,是王允联合董卓的义子吕布,实施反间计杀死了董卓。董卓这样一位大奸臣死后,作为汉末学问最高的大儒蔡邕,却大声恸哭,这是为什么呢?而掌握了朝廷大权的王允,又为什么一定要置蔡邕于死地?首先要明确的是,董卓死后蔡邕大哭是三国演义的情节

  • 读西游品三国 蔡邕悖论 为暴君殉节是否真的是愚忠

    历史人物编辑:百汇平历史标签:蔡邕

    提起中国古代文学名著,有个名著宇宙现象。各个名著的批注家往往引用别的名著的论点来引证自己的观点。比如《西游记》的评注家张书绅,他就经常引用《三国》,《西厢》等文学名著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譬如第五十四回,女儿国一节。他就对《三国》中的蔡邕进行了评价,节录原文如下:【曹操三日一宴,五日一大宴,关夫子终不失

  • 陈寔既替领导背黑锅,又给宦官拍马屁,为何还被人称为道德楷模

    历史人物编辑:张祥说历史标签:陈寔

    第一次知道陈寔(shí)这个人,是在《世说新语》里:有一次,陈寔和朋友约好一块外出打工。可是到了点儿了,左等也不来,右等也不来,那会又没手机,陈寔只好自己开着车走了。陈寔走后不久,那位朋友也来了,坐在车里问正在门口玩耍的陈纪:“你爸爸在家吗?”七岁的陈纪回答:“我爹等了您很久,见您还不来,已经开着车

  • 简述辛亥政变中大将军窦武自杀的全部过程,及其子孙与曹操的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房产新料标签:窦武

    小A点评三国风云人物:袁绍(十一)外传《宦者列传》(八)辛亥政变文:小A斯蒂芬“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推其致乱之由,殆始于桓、灵二帝。桓帝禁锢善类,崇信宦官。

  • 当年段宏亦拍戏4000字台词一遍过,导演感叹:这TM才叫真演员啊

    历史人物编辑:岛迷梦时尚标签:段宏

    拍完《士兵突击》半年后,兰晓龙给段奕宏打了个电话:“老段!我有两个角色,一个是男一号,一个是杂糅了几十种性格的妖孽,你想演谁?”段奕宏毫不犹豫地回了三个字:“第二个!” 就这样,段奕宏成了《我的团长我的团》里的“炮灰团团长”龙文章,还得了个外号“死啦死啦”。 “龙文章”性格多变,而且台词贼多,演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