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灵帝只上了个厕所,蔡邕就被流放了?王莽的儿子制造了狗血事件

汉灵帝只上了个厕所,蔡邕就被流放了?王莽的儿子制造了狗血事件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曹振 访问量:1784 更新时间:2024/1/23 19:13:32

一、汉灵帝上了个厕所,导致蔡邕流放12年。

蔡邕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大学者,饱读诗书,还是曹操昔日的老师之一。他的女人蔡文姬更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大才女。

1、曹节只偷看了一眼,就摆了蔡邕一道。汉灵帝在位期间,深感天下灾祸不断,因此问了很多人,这些人都不敢瞎说。因此汉灵帝只好把饱读诗书的蔡邕给喊了过来,询问为啥自己治理不好这个国家。

这么一看,汉灵帝好像还不错,知道在他的治理之下,东汉王朝快垮了。蔡邕一开始也不敢乱说,因为怕得罪人。

可是汉灵帝拍着胸脯告诉蔡邕:你放心大胆地写,我会为你保密的,出了问题还有我这个皇帝给你顶着。实在不行,你就用皂囊把答案给封起来。

蔡邕松了口气,既然汉灵帝都这么打包票了,自己要是再不出点力气,似乎有点说不过去。因此蔡邕开始各种操作,针砭时弊,谈古论今,总之把能得罪的人全部给得罪了。

他弹劾的人可都不是小人物,这里面有太尉张颢、光禄勋玮璋、长水校尉赵玹、屯骑校尉盖升等人,而且还有庞大的宦官集团。

在写完以后,蔡邕千叮咛万嘱咐:老大,这玩意儿可不能泄露出去啊,一旦被别人知道了,我这小命可就保不住了!

汉灵帝连忙表示:放心吧老弟,要是出了问题我给你兜着!结果这封奏疏落在了汉灵帝手里以后,汉灵帝是越看越生气,脸色立刻就变了。

站在旁边服侍汉灵帝的宦官曹节看到了这一景象,立刻觉得大事不妙。难道说蔡邕这家伙弹劾了我们?恰好在这个时候,汉灵帝突然内急,所以就跑去解决大事了。

临走前汉灵帝交代曹节:给朕看着,不准任何人看啊!

曹节心里嘿嘿一笑表示:放心了您!谁看谁断子绝孙!

这个时候曹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整篇奏疏给看了一遍。反正他是太监,不看白不看。他这脑子快得一塌糊涂,把所有的内容和名字都给记下来了,尤其是看到蔡邕弹劾宦官集团的时候,也是非常恼火。于是曹节就把这件事给捅出去了。

一眨眼功夫,蔡邕家的门都快被人家给砸烂了。而那些被弹劾的人全都跑出来弹劾蔡邕。无奈之下,汉灵帝只好把蔡邕给流放了。这一走,就是12年时间。

2、感叹董卓知遇之恩,结果被王允杀害。再回来的时候,已经物是人非。汉灵帝挂了,那些他弹劾过的人,也都不在朝堂之上了。迎接他回来的,居然是凉州大军阀董卓。

你别说董卓其实是个礼贤下士的人,他对蔡邕特别好,因为他赏识蔡邕的才华。所以在董卓这儿,蔡邕的小日子过得比以前滋润得多。

及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殊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允勃然叱之曰:“董卓国之大贼,几倾汉室。君为王臣,所宜同忿,而怀其私遇,以忘大节!今天诛有罪,而反相伤痛,岂不共为逆哉?”即收付廷尉治罪。邕陈辞谢,乞黥首刖足,继成汉史。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后汉书》

可惜好景不长,因为没多久董卓就被王允和吕布给宰了。在王允的宴席上,蔡邕似乎被冷落了,因此他为董卓放声大哭。结果被王允押入天牢,囚禁致死。

二、西汉著名的狗血门事件。

我们都知道王莽杀子的故事,但是你知道王莽为啥要杀掉自己的儿子吗?难道仅仅是因为他大义灭亲吗?当然不是。

1、一桶狗血牵扯出的大案。这一天正是月黑风高之夜,一个年轻人鬼鬼祟祟地提着一桶狗血,出现在了安汉公王莽的家门口。

这家伙见左右没人,二话不说就把一桶狗血洒在了王莽家门口。可惜恰好被人家给抓了!抓了个现行,你总没话说了吧?

没想到这年轻人还真的要说两句,为啥?因为他叫吕宽,是王莽家大公子王宇的大舅哥!正儿八经的王家亲戚!

你吕宽是不是脑袋被驴给踢了呢?自家亲戚是怎么得罪了你,非要用狗血来对付他们呢?顺藤摸瓜之下,王莽立刻查到一个脑子也被驴给踢了的家伙,那就是王宇。

原来吕宽洒狗血这件事,就是王宇让干的!这可把王莽给气炸了,王宇是自己的长子,哪有往自家门上洒狗血的呢?

事情还没有结束,再去查原因,王莽才恍然大悟,原来王宇这么做有自己的想法。当时汉平帝当政,这是个小孩儿,因此他老妈卫氏便打算带着一波亲戚来长安干政。

这事儿的操作和王莽他们家有些雷同,正是因为王政君太后当权,王莽他们家才有了如此地位。所以王莽绝不允许其他外戚学习他们。

因此王莽果断拒绝了卫氏带着亲戚们来长安,而且还把他们打发到了中山国。这事儿吧,本来也没什么,但是经不住王宇这孩子“良心发现”啊!

在王宇的世界观里,似乎老王家就不应该继续掌权了,需要把权力移交给汉平帝老妈的外戚卫氏一家手里。在这种吃里扒外的思想鼓动之下,王宇便跑去找到了自己的老师吴章。

吴章是个专门出馊主意的家伙,他告诉王宇:你老爹是个倔脾气,听不进去劝,所以要想让他屈服,就得制造点怪事儿来吓唬吓唬他,比如洒狗血。

于是乎王宇为了让卫氏家族掌权,果断派出了自己的大舅哥吕宽,开展了一场洒狗血的活动。结果被人家活捉了。

2、王莽采取了赶尽杀绝的办法。事后王莽是怎么处理这件事的呢?不愧是想要当皇帝的人,这个心是真的歹毒啊。王莽将儿子王宇给抓了起来,顺手就是一杯毒酒,这个活蹦乱跳的大儿子就这么被毒死了。甚至连王莽的媳妇儿吕焉,也被抓进了大牢。

吕焉当时身怀六甲,等到她生下了孩子以后,王莽立刻将其杀掉。至于吕宽,王莽也没有放过他,不仅将其诛杀,还灭了他们家三族。

3、其实王莽挺难的。关于这件事,我觉得大家应该挺一把王莽。王莽为了把老王家往前再拉一步,可谓是呕心沥血啊,没想到儿子在后面拖后腿。

老王家掌权多年,历经了好几代皇帝,一旦失势,那老王家所面临的,很可能就是灭顶之灾。王莽是看透了这一点,才知道,要想全身而退除非再往前走一步,后撤只有死路一条。

可惜没什么人理解王莽,他们只记得王莽最后篡汉了。却不记得王莽前面还有他叔叔王凤王商、王根这些人执掌大权。他们享受完了,拍拍屁股走人了,把老王家这个烂摊子交给了王莽,你让王莽怎么选?做第二个霍光吗?

参考资料:《汉书》、《后汉书》

标签: 蔡邕

更多文章

  • 此人可怜!蔡邕捧他上天,曹操拿他儆猴,袁绍借他笼络人心

    历史人物编辑:望月寄伤思标签:蔡邕

    古人讲究出身。一个人若出身不好,本事再大,也会被人瞧不起。甚至谁都可以轻谩你,侮辱你。三国枭雄曹操,应该对此深有感触。01曹操,生于宦官世家。有人要问了,宦官不是阉货吗,都被阉掉了,没有了能力,怎么还会有后代?原来,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养子也是子啊,曹操这个“宦官之后”的身份,便像癌症

  • 曲洋为得此曲连掘29座汉代古墓,终于在东汉蔡邕墓中得到它

    历史人物编辑:毛姐说历史标签:蔡邕

    《笑傲江湖》这部电视剧可以说是很多人的青春回忆,里面有风流不羁的令狐冲,有敢爱敢恨的任盈盈,有半男不女的东方不败。这部剧的情节扣人心弦,打斗酣畅淋漓,记得当年觉得最帅的剑招就是令狐冲的独孤九剑。而整部戏却是由曲洋这个魔教长老引出来的……在片中一开始便是武林正派刘正风要金盆洗手、退隐江湖,而刘正风与魔

  • 三国演义中学问最高的三个人,一个蔡邕、一个是乔玄,另一个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小盛说历史标签:蔡邕

    三国时期,多少英雄豪杰风云际会,让合久必分的天下纷争不断。要想成为一方势力,不仅得有猛将,更要有谋士,但是因为环境纷乱,真正研究做学问的人反而不多。在这些人中,最有名的是蔡邕、乔玄和祢衡。蔡邕是有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精通音律,并且创了“飞白”笔体,对后世影响颇深。当然,他最有名的是有个号称“才女”的

  • 三国时期大才子,蔡邕倒履相迎,曹丕在他墓前学驴叫

    历史人物编辑:听闻今史标签:蔡邕

    熟读三国的朋友都知道,三国时期不仅盛产猛将、谋士,也有许多的大才子,比如老曹家的曹操、曹丕、曹植,人称三曹,都是才子,咱们耳熟能详的《短歌行》就是出自曹操之手、《洛神赋》是曹植所写。其他还有建安七子,是指建安年间,非常有名气、才气的七位牛人,分别是王璨、孔融、徐干、陈琳、阮瑀、应玚、刘桢,其中孔融大

  • 王允为什么一定要杀蔡邕?老婆一句话点醒了我!

    历史人物编辑:郑玉佼标签:蔡邕

    王允大家可能熟悉一些,“王司徒巧设连环计,董太师大闹凤仪亭”,说的就是王允,当然历史上其实没有貂蝉,也没有美人计。蔡邕(yong)其实在那个时期比王允更有名,他是名满天下的大才子,《三国演义》中说的是董卓被诛杀后,人人都非常高兴,只有这个蔡邕抱着董卓的尸体痛哭,然后王允就以董卓同党的罪名杀了蔡邕。那

  • 三国的权臣蔡邕,他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他也是个倒霉蛋

    历史人物编辑:星羽文史录标签:蔡邕

    我们在看三国志的时候,了解到的都是一些出了名的人,在这些亮眼的明珠背后,你有没有看到一个既才华横溢又很倒霉的老哥呢?他叫蔡邕。蔡邕的霉运就出在他的才华上。蔡邕是个才华横溢的人才,而且他的才华是多方面全方位的,称他一句全才也不为过。这个人在天文地理、琴棋书画上都有很深的造诣。也可能是因为他的才华太鹤立

  • 身为一代儒宗的蔡邕,为什么要为奸臣董卓而大哭,最后因此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郭社栓说史标签:蔡邕

    董卓是汉末权臣,他凶残暴戾,杀人如麻,可以说是人人得而诛之的大奸臣。最后,是王允联合董卓的义子吕布,实施反间计杀死了董卓。董卓这样一位大奸臣死后,作为汉末学问最高的大儒蔡邕,却大声恸哭,这是为什么呢?而掌握了朝廷大权的王允,又为什么一定要置蔡邕于死地?首先要明确的是,董卓死后蔡邕大哭是三国演义的情节

  • 读西游品三国 蔡邕悖论 为暴君殉节是否真的是愚忠

    历史人物编辑:百汇平历史标签:蔡邕

    提起中国古代文学名著,有个名著宇宙现象。各个名著的批注家往往引用别的名著的论点来引证自己的观点。比如《西游记》的评注家张书绅,他就经常引用《三国》,《西厢》等文学名著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譬如第五十四回,女儿国一节。他就对《三国》中的蔡邕进行了评价,节录原文如下:【曹操三日一宴,五日一大宴,关夫子终不失

  • 陈寔既替领导背黑锅,又给宦官拍马屁,为何还被人称为道德楷模

    历史人物编辑:张祥说历史标签:陈寔

    第一次知道陈寔(shí)这个人,是在《世说新语》里:有一次,陈寔和朋友约好一块外出打工。可是到了点儿了,左等也不来,右等也不来,那会又没手机,陈寔只好自己开着车走了。陈寔走后不久,那位朋友也来了,坐在车里问正在门口玩耍的陈纪:“你爸爸在家吗?”七岁的陈纪回答:“我爹等了您很久,见您还不来,已经开着车

  • 简述辛亥政变中大将军窦武自杀的全部过程,及其子孙与曹操的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房产新料标签:窦武

    小A点评三国风云人物:袁绍(十一)外传《宦者列传》(八)辛亥政变文:小A斯蒂芬“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推其致乱之由,殆始于桓、灵二帝。桓帝禁锢善类,崇信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