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张衡地动仪遭质疑,被移出历史教科书,后来专家重新作出复原模型

张衡地动仪遭质疑,被移出历史教科书,后来专家重新作出复原模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蒲昱冲 访问量:3972 更新时间:2024/1/14 21:50:31

精仪揭天地,科圣著千秋。——严济慈

中国历史悠久,在这5000多年漫长的岁月中,古人用他们的智慧,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藏。这些宝藏中目前仅留下了众多诗词作品还有很多科学发明,很多人都应了解中国有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以及活字印刷术,在上中学时很多人对其都有相应的了解。

然而在当时的教科书中还讲述了一个发明就是地动仪。地动仪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科学家张衡所发明的世界上第一架测量地震的仪器。中国地震学奠基人傅承义院士,却直言指出教科书上的地动仪还不如在房梁下吊一块肉。在如今的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已经找不到张衡地动仪的相关讲解。

候风地动仪

张衡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发明家、天学家。他被称之为“南阳五圣”之一以及汉“赋四大家”,为我国的地震学、天文学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永初五年,也就是公元111年,张衡任太史令。由于他并不羡慕功名富贵,醉心于自己的科学研究以及写文章向世人表明自己的心迹。

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让他多年都不得升迁,14年都在担任太史令这个职位。也就是在这一期间,他许多科学研究工作都有了一定的成果。公元132年,张衡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测量地震的仪器地动仪,称为候风地动仪。

由于年代过于久远,很多相关的资料都没有得以保存下来,唯一有对候风地动仪有相关的记载的就是《后汉书张衡传》。这本书中记载的候风地动仪,所用的材料都是精细冶炼的铜,整个仪器有8尺高,也就相当于如今的1米8到1米9之间。从远处看地动仪就像是一个比较大的酒樽树立在那。

在地动仪的表面雕刻上了篆形文字以及山龟鸟兽。地动仪不仅外表十分精致,内部结构也很精巧。地动仪中间有着一根都柱,旁边有八道机关,这些机关都是牙套装置,当发生地震时就会触动机关。对应着八道机关,地动仪的外边有着八条龙,每条龙的嘴巴里都含着一颗铜丸。而这八条龙下边对应的就是八条张着嘴巴的蟾蜍。

地动仪的巧妙精确

这便是张衡地动仪的设计,而这个地动仪的工作原理便是当发生地动的时候,触动内部机关,龙就会吐出铜丸掉落到下边蟾蜍的口中并且发出激昂的声音,可以很快让周围的人察觉。而且这八条龙就对应着八个方向: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当某个方向发生地震的时候预测那一个方向的龙就会吐铜丸,而其他七条龙则保持不动。

从这就可以预测出,大概是在哪里发生了地震。张衡的地动仪灵敏度极高,从《张衡传》这本书中的相关记载:有一日张衡在地动仪的旁边做其他研究的时候,地动仪朝西边的那一条龙,突然吐出了铜丸,但是当时的人们却发现地面没有发生任何的震动。

当洛阳城里的百姓知道张衡的地动仪,朝西方向的龙吐出了铜丸,都觉得很震惊,并且议论纷纷。很多人都并不相信这个地动仪真的能测量出地震,认为它并不可靠。然而过了几日之后,从甘肃而来的一名送信人来到了洛阳都城急忙禀告皇帝:甘肃发生了大地震,需要朝廷救援。当这一消息传到老百姓的耳中之后,大家才纷纷信服了地动仪的精妙。

氏“地动仪”

从历史记载来看,张衡所发明的地动仪,早就在公元200年左右就消失了,没有任何的相关画册流传下来。然而很多人在上中学的时候,却在历史教科书中看到了地动仪的图片。当然这个图片并不是历史上张衡所发明的地动仪,而是后来人们通过史书的描写所复原出来的图片。这个地动仪也被人称之为王氏“地动仪”。

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正是一个百废待兴的时代。王振铎作为中国文化部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就接到了一项特别的任务,就是复原一些在古代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其中就有张衡所发明的地动仪。

接到这项任务之后,他开始进行了考察,经过一年的时间,采用倒立的“直立杆原理”将张衡的地动仪以1:10的比例设计并复原了模型。当这一消息被传出之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国家教育部立即决定将王振铎所复原出来的地动仪图样编入全国中小教科书中。

不仅如此王振铎所复原出的张衡地动仪还被历史博物馆收藏,很多国外的领导者国外的领导者来中国访问时都会去观看这个复原的地动仪,甚至连中国地震局也用这个模型做了几十年的标志。可以说当时的地动仪风光无限成为了中外文化交流的载体。

从教科书中删除

然而没过多久,很多人就发现,这个复原出来的地动仪模型存在着很大的缺陷。这个地动仪内部结构缺失了很多精巧的构造,导致地震发生时无法检测地震也就是无法吐出铜丸,当时很多外国地震学家纷纷对此提出了质疑。

这些外国专家质疑的不仅仅是王振铎所复原出来的模型,他们还质疑了张衡以及他的发明。甚至有一些人认为,张衡根本就没有制作出地动仪,这只是中国所杜撰出来的历史。从奥地利学者雷立柏在他所写的一本书中就有提及,他表示我国的科学一直停滞不前的原因就是类似于对张衡地动仪的迷恋。

不仅仅是国外的专家对这个所复原出来的地动仪产生质疑,在我国的很多科学家也不认同这个地动仪。我国地震学奠基人傅承义院士却直言:这个复原出来的张衡地动仪还不如在房梁下吊一块肉,预测地震精准。

后来从事地震研究四十年的地震学家冯锐就针对这个问题进行相应的研究,最终与河南博物馆以及文史专家组成了课题小组准备重新复原张衡地动仪。他们翻阅了大量的历史典籍,最终在2009年做出了复原模型并且在中国科技馆正式展。这个地震仪模型只有在感受到地震横波时才吐出铜丸。后来国家教育部就决定将张衡地动仪等内容从历史课本中删除。

冯锐这个课题小组所复原出来的地动仪与历史所记载的地动仪较为相近,也更有科学逻辑性。但毕竟这只是后人对文献的一种理解,距离真正的张衡地动仪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共同期待随着未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会有更加接近原貌的张衡地动仪模型的出现。

往期文章精选:

孤寡老人靠吃咸菜度日,靠政府接济生活,死后被人发现近百万财富

香港富豪在内地捞走千亿,给哈佛大学捐款24亿,对中国却一不拔

保洁员一生只会写5个字,82岁被授予院士称号,成为香港大学之宝

标签: 张衡

更多文章

  • 《四愁诗》:深深的忧虑,执着的追求,尽显巨匠张衡的爱国理想

    历史人物编辑:周文清说历史标签:张衡

    张衡是我国汉朝时期著名的科学家,他最为人熟悉的成就是发明了地动仪和浑天仪,其制造技艺和科技水平远超同时期世界其他文明。此外张衡还擅长数学和天文学,编撰有多部理论著作,使得他的名字不仅在国内妇孺皆知,在世界科学史上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国际天文学会为了纪念张衡在天文学方面的贡献,曾经将太空中新发现的

  • 张衡地动仪被移出教科书,专家:房梁吊一块肉都比地动仪强

    历史人物编辑:荣耀历史标签:张衡

    提起我国古代的科学家,大家肯定首先想到张衡、祖冲之等。而张衡的地动仪更是为人熟知。地动仪是个测量地震的设备,这是老祖宗聪明智慧的结晶。我们在历史教材里都曾见过地动仪的照片,就我们普通人来看,看着的确是非常有科技含量,但是有专家曾说了一句毫不客气的话:“房梁下吊块肉都比那个模型强!”他的意思是,地动仪

  • 张衡的地动仪是假的吗?为什么被删出教科书?!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的小前沿标签:张衡

    华夏五千年文明,历史悠久,炎黄子孙人才辈出,涌现出无数的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等风云人物。在漫长的古代社会,由于历史文化等原因,科学家相对少,古人认为那是雕虫小技,大多数人不屑于做科学研究。张衡是个例外,他兴趣广泛,自学《五经》,贯通了六艺的道理,而且还喜欢研究算学、天文、地理和机械制造等。

  • 古人的智慧: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根据什么原理?成功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桑成阳标签:张衡

    东汉时候,我国经常不断地发生地震。根据历史记载:从汉和帝永元八年(公元96年)到汉安帝延光四年(公元125年)的30年中,我国几乎连年发生地震。特别是公元119年,洛阳和附近地区连续发生两次大地震,波及到35个郡,顷刻之间房倒屋塌,随着巨大的轰鸣声,地面裂开一尺来宽的大裂缝,人畜死伤无数。 在那封建

  • 南阳钳卢陂,曾与都江堰齐名,被张衡盛赞过,其现状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张秀权标签:张衡

    西汉的召信臣,东汉的杜诗,在南阳做太守时,相继修建了一系列水利灌溉工程,把湍河,刁河,严陵河等连接起来,共结陂塘二三十处,惠及数县百姓,遂有召父杜母的称号。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有“钳卢陂”。当时,很多人把它和都江堰相提并论。南阳科圣张衡曾在《南都赋》中盛赞钳卢陂:于其陂泽,则有钳卢玉池,赭阳东陂,贮水

  • 你知道张衡吗?他对天文学,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船长趣谈标签:张衡

    在古代的时候,由于科学技术不够发达,人们便把一些自然界的现象说成是由神的力量在主使着,比如太阳、月亮、星星的升起和落下,风雨、雷电的出现,山川的形状,地震,海啸等,都被说成是神的力量,人们在神的力量面前显得无能为力。但是,人类对自然的探索是不屈不挠的,特别是对天文的观察和研究,到东汉时期已经很有成就

  • 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到底靠谱不靠谱,为什么近代发生地震时没反应?

    历史人物编辑:王金星标签:张衡

    在我们上学的时候,关于张衡地动仪这一课印象很是深刻,书本上的大概意思是说东汉时期天下经常发生地震,为了掌握全国地震的动态,科学家张衡创造了一个地动仪,能够有效监测全国的地震情况,但是据说最新的课本上早已没有了张衡地动仪这篇课文,这是为何呢?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到底靠谱不靠谱,为什么近代发生地震的时候地动

  • 张衡的地动仪,为什么会从历史课本上删除?原因很简单真实

    历史人物编辑:琴尔说本地标签:张衡

    地震这种自然灾害对于大众的影响是比较厉害的,前段时间的四川地震又再次让人悲痛,也因此,提前发现地震的动向是至关重要的,现在的科技当然可以轻而易举的勘测出,那么在古时候,人们怎么去了解地震发生的时机呢?这里,我们就不得不说这位在历史上伟大的人物——张衡。张衡,汉朝人,是汉赋四大家之一,除了诗人,张衡对

  • 张衡被误解多年,他不只是个科学家,仓央嘉措是这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林开意标签:张衡

    人人都想交好读书人,因为他们可以在戏文中把你写的十分优秀,也可以十分垃圾,而且戏文一经传唱,读者们便会跟着笔者的思路去评判该人物。上篇我们介绍了嫪毐和司马光。接下来,小编继续为大家普及一些被误解的历史人物。《水浒传》刻画了一个三寸丁谷树皮的武大郎。事实上,武大郎确有其人,本名是武植,系清河县武家那村

  • 张衡的地动仪,曾经流传多年,家喻户晓,为何却被教科书删除?

    历史人物编辑:风云人物看历史标签:张衡

    一直以来,对于张衡到底发明没有所谓的地震仪非常疑问,这不仅是后来人们按照史书的描述仿制的地动仪毫无使用价值,更是因为张衡本身就是一个不成功的的发明家。此前有消息说,关于张衡地动仪的文章从教科书移除,再一次证明了我长达五十年的猜想。这也就带出今天的话题,张衡的地动仪是不是伪发明?为什么有人说指望它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