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张衡地动仪被移出教科书,专家:房梁吊一块肉都比地动仪强

张衡地动仪被移出教科书,专家:房梁吊一块肉都比地动仪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荣耀历史 访问量:4672 更新时间:2023/12/16 22:28:37

提起我国古代的科学家,大家肯定首先想到张衡祖冲之等。而张衡的地动仪更是为人熟知。地动仪是个测量地震的设备,这是老祖宗聪明智慧的结晶。我们在历史教材里都曾见过地动仪的照片,就我们普通人来看,看着的确是非常有科技含量,但是有专家曾说了一句毫不客气的话:“房梁下吊块肉都比那个模型强!”他的意思是,地动仪不准,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大家在教科书中看到的张衡地动仪,其实是上世纪50年代中国古代科技史学家振铎根据古籍复原出来的,应该称为‘王氏地动仪’。”为什么要复原呢?因为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早就失传了,如今看到的模型,就是我们在1951年复原的,主要是根据《后汉书·张衡传》的记载,及考古材料而复制的。

复原的地动仪,基本就是只有外形了,因为古代的地动仪不仅没有实物留下,连原理也没有记下,如今也搞不清楚地动仪内部构造的了,历史只留下一百多字的文字记载。

其次,张衡这种地动仪根本就不可能记录地震的等级(也就是能量大小)和地震时间。只能记录地震的方位,也就是靠震感来判断地震方位。所以,张衡地动仪也是不能预测地震的。

张衡地动仪有八个方位,他们分别是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每个方位上均有口含龙珠的龙头,在每条龙头的下方都有一只蟾蜍与其对应。任何一方如有地震发生,该方向龙口所含龙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测出发生地震的方向。现在我们对方位的要求很高,精确的经纬度才有意义,也早就有更好的设备来判断地震的方位了。

正因此,2018年有媒体报道称,2017年投入使用的统编本初中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中,关于张衡地动仪的内容被删除,包括那张广为人知的照片。难道真是“房梁下吊块肉都比那个模型强”?

这当然是拿地动仪跟现在的先进设备比,古今巨大的科技差距,可能真是觉得地动仪不如“梁上悬肉”。放在古代,地动仪还是很先进的,教科书中最终删除了张衡地动仪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现代人根本不知道地动仪的工作原理。

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否认张衡的伟大,如果回到东汉那个年代,地动仪代表了张衡对地震的探索精神,是那个时代最先进的测量地震的设备。房梁上的肉,可能风吹也会动,但地动仪只有地震波才能让它工作。

总而言之,在如今先进设备很多的时代,就算我们搞清了地动仪的原理,复制出跟张衡当年制造的地动仪一丝不差的地动仪,也不会使用它了。同时,我们搞不清地动仪的原理,也不能代表地动仪不存在,只是古代不太重视科技的记载,所以失传了。

标签: 张衡

更多文章

  • 张衡的地动仪是假的吗?为什么被删出教科书?!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的小前沿标签:张衡

    华夏五千年文明,历史悠久,炎黄子孙人才辈出,涌现出无数的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等风云人物。在漫长的古代社会,由于历史文化等原因,科学家相对少,古人认为那是雕虫小技,大多数人不屑于做科学研究。张衡是个例外,他兴趣广泛,自学《五经》,贯通了六艺的道理,而且还喜欢研究算学、天文、地理和机械制造等。

  • 古人的智慧: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根据什么原理?成功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桑成阳标签:张衡

    东汉时候,我国经常不断地发生地震。根据历史记载:从汉和帝永元八年(公元96年)到汉安帝延光四年(公元125年)的30年中,我国几乎连年发生地震。特别是公元119年,洛阳和附近地区连续发生两次大地震,波及到35个郡,顷刻之间房倒屋塌,随着巨大的轰鸣声,地面裂开一尺来宽的大裂缝,人畜死伤无数。 在那封建

  • 南阳钳卢陂,曾与都江堰齐名,被张衡盛赞过,其现状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张秀权标签:张衡

    西汉的召信臣,东汉的杜诗,在南阳做太守时,相继修建了一系列水利灌溉工程,把湍河,刁河,严陵河等连接起来,共结陂塘二三十处,惠及数县百姓,遂有召父杜母的称号。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有“钳卢陂”。当时,很多人把它和都江堰相提并论。南阳科圣张衡曾在《南都赋》中盛赞钳卢陂:于其陂泽,则有钳卢玉池,赭阳东陂,贮水

  • 你知道张衡吗?他对天文学,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船长趣谈标签:张衡

    在古代的时候,由于科学技术不够发达,人们便把一些自然界的现象说成是由神的力量在主使着,比如太阳、月亮、星星的升起和落下,风雨、雷电的出现,山川的形状,地震,海啸等,都被说成是神的力量,人们在神的力量面前显得无能为力。但是,人类对自然的探索是不屈不挠的,特别是对天文的观察和研究,到东汉时期已经很有成就

  • 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到底靠谱不靠谱,为什么近代发生地震时没反应?

    历史人物编辑:王金星标签:张衡

    在我们上学的时候,关于张衡地动仪这一课印象很是深刻,书本上的大概意思是说东汉时期天下经常发生地震,为了掌握全国地震的动态,科学家张衡创造了一个地动仪,能够有效监测全国的地震情况,但是据说最新的课本上早已没有了张衡地动仪这篇课文,这是为何呢?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到底靠谱不靠谱,为什么近代发生地震的时候地动

  • 张衡的地动仪,为什么会从历史课本上删除?原因很简单真实

    历史人物编辑:琴尔说本地标签:张衡

    地震这种自然灾害对于大众的影响是比较厉害的,前段时间的四川地震又再次让人悲痛,也因此,提前发现地震的动向是至关重要的,现在的科技当然可以轻而易举的勘测出,那么在古时候,人们怎么去了解地震发生的时机呢?这里,我们就不得不说这位在历史上伟大的人物——张衡。张衡,汉朝人,是汉赋四大家之一,除了诗人,张衡对

  • 张衡被误解多年,他不只是个科学家,仓央嘉措是这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林开意标签:张衡

    人人都想交好读书人,因为他们可以在戏文中把你写的十分优秀,也可以十分垃圾,而且戏文一经传唱,读者们便会跟着笔者的思路去评判该人物。上篇我们介绍了嫪毐和司马光。接下来,小编继续为大家普及一些被误解的历史人物。《水浒传》刻画了一个三寸丁谷树皮的武大郎。事实上,武大郎确有其人,本名是武植,系清河县武家那村

  • 张衡的地动仪,曾经流传多年,家喻户晓,为何却被教科书删除?

    历史人物编辑:风云人物看历史标签:张衡

    一直以来,对于张衡到底发明没有所谓的地震仪非常疑问,这不仅是后来人们按照史书的描述仿制的地动仪毫无使用价值,更是因为张衡本身就是一个不成功的的发明家。此前有消息说,关于张衡地动仪的文章从教科书移除,再一次证明了我长达五十年的猜想。这也就带出今天的话题,张衡的地动仪是不是伪发明?为什么有人说指望它预测

  • 张衡、李白、李吉甫共同见证南阳郡管辖汉江南岸!

    历史人物编辑:宋歌爱动漫标签:张衡

    东汉南阳大儒张衡在《南都赋》中记载:“耕父扬光于清泠之渊,游女弄珠于汉皋之曲”。这里的清泠之渊就在南阳郡的丰山,而汉皋就是汉江南岸的万山。描写南阳郡的《南都赋》,将汉江南岸的万山收入其中,这就充分证明南阳郡管辖到汉江南岸。与之对应的唐代宰相李吉甫编撰的《元和郡县志》也说“万山,一名汉皋山,在(襄阳)

  • 张衡除了发明地动仪,他还是东汉猛男,全方位高素质人才

    历史人物编辑:徐玉婷标签:张衡

    今天“毅说人文与历史”小编给大家讲一下张衡——发明地动仪的东汉时期猛男,全方位高素质人才。张衡,字平子,南阳人(智圣诸葛亮、谋圣姜子牙、医圣张仲景都是他的老乡),被后人誉为“科圣”(科学文化圣人)。张衡一生,“敏而好学“,“如川之逝,不舍昼夜”。首先辟谣一个事情,之前疯传的沸沸扬扬的“教科书删除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