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是我国汉朝时期著名的科学家,他最为人熟悉的成就是发明了地动仪和浑天仪,其制造技艺和科技水平远超同时期世界其他文明。此外张衡还擅长数学和天文学,编撰有多部理论著作,使得他的名字不仅在国内妇孺皆知,在世界科学史上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国际天文学会为了纪念张衡在天文学方面的贡献,曾经将太空中新发现的两颗小行星,分别以张衡的名字和其故乡南阳来命名。
正是由于这些科技成就太过辉煌,其耀眼的光芒反而遮蔽了张衡的另一面。张衡不仅仅是一位科学家,更是一位文理兼修的全才,和一名忧国忧民的志士。他写过一首《四愁诗》,意境含蓄优美,颇具浪漫主义精神,饱含着真挚的爱国深情,与屈原的《离骚》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读来感人肺腑。
张衡出生于东汉帝乡南阳的一个世家大族,从小爱好观测天文,却不喜欢与人结交,甚至被同伴视作异类,待到年龄渐长,少年的张衡也无意于追求功名利禄,只是整日苦读诗书。十六岁那年,张衡离开故土,远游长安一带的关中地区,几年后又到洛阳附近周游,目睹了当权者的纸醉金迷,荒淫无度,深感忧虑的张衡写下《二京赋》,意在讽谏朝廷。
为了写好这篇《二京赋》,张衡咬文嚼字,苦思冥想,历时十年才终于完成,这篇呕心沥血的作品铺陈有序,语言华美,在京城洛阳盛传一时,广受赞誉,因此奠定了张衡汉赋四大家之一的地位,但他始终不曾谋得一官半职,只一心一意遨游在浩瀚典籍的海洋中,沉醉于天文地理的世界里。
一个偶然的机会,当时崇信方术的皇帝,听说张衡善于推演术数,便招他入宫,给他安排了太史令的官位,此时张衡也想要成就一番事业,更希望在科学舞台上大展宏图,于是欣然接受任命,成了一名皇帝身边的近臣。
在朝为官的十余年光阴中,张衡只专注于自己的科学研究,先后发明了地动仪、浑天仪、指南车等科学仪器,撰写了多部科研著作,对于朝中的明争暗斗,尔虞我诈,他都视若不见,只求能置身事外,安心做好自己的事。可是清高自持的张衡,终究逃不出小人的算计。
由于皇帝对张衡颇为信任,曾问他谁是当今百姓最痛恨的人,宦官之害,路人皆知,答案其实不言自明,而在宦官们众目睽睽之下,张衡为求自保,只能顾左右而言他,但宦官还是看出了张衡的犹豫不决。几个月后,听信谗言的皇帝将张衡贬往河间王刘政领地,担任地方上的一个小官职。
虽心怀被贬之恨,张衡依然忠心不改,新官上任之际,针对当地官商勾结,恶霸横行的现状,张衡不顾个人安危,秉公办案,依法行事,毫不手软,在他的严厉打击下,当地风气重归肃然,面貌焕然一新。
经历了人生顺逆,宦海沉浮,目睹了朝政日非,奸佞当道,人民的深重苦难使他叹息,社会的危机四伏让他感慨。而官微言轻的张衡,虽然怀抱着一颗赤胆忠心,却无法左右现状,一腔悲愤夹杂着忧虑喷薄而出,于是他写下一首《四愁诗》,诗的前三句是这样的:
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侧身东望涕沾翰。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
和屈原以香草美人代指君主一样,张衡诗中的美人也是一种象征,人们普遍认为那代指着曾经重用他的皇帝,为报答君主的知遇之恩,即使路途艰险,即使山高水深,诗人也永不放弃。
其实那位美人何尝不是象征着那一片生养诗人的土地,和那个哺育诗人成长的国家呢?面对大地慷慨的馈赠——金错刀,张衡倾尽一生所给予的回报,又何止是英琼瑶?历经两千年的岁月,他的智慧光芒和凛然正气,将如同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始终燃烧着熊熊的火焰,照亮中华民族世世代代走向复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