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四愁诗》:深深的忧虑,执着的追求,尽显巨匠张衡的爱国理想

《四愁诗》:深深的忧虑,执着的追求,尽显巨匠张衡的爱国理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周文清说历史 访问量:4245 更新时间:2023/12/16 5:17:11

张衡是我国汉朝时期著名的科学家,他最为人熟悉的成就是发明了地动仪和浑天仪,其制造技艺和科技水平远超同时期世界其他明。此外张衡还擅长数学和天文学,编撰有多部理论著作,使得他的名字不仅在国内妇孺皆知,在世界科学史上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国际天文学会为了纪念张衡在天文学方面的贡献,曾经将太空中新发现的两颗小行星,分别以张衡的名字和其故乡南阳来命名。

正是由于这些科技成就太过辉煌,其耀眼的光芒反而遮蔽了张衡的另一面。张衡不仅仅是一位科学家,更是一位文理兼修的全才,和一名忧国忧民的志士。他写过一首《四愁诗》,意境含蓄优美,颇具浪漫主义精神,饱含着真挚的爱国深情,与屈原的《离骚》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读来感人肺腑。

张衡出生于东汉帝乡南阳的一个世家大族,从小爱好观测天文,却不喜欢与人结交,甚至被同伴视作异类,待到年龄渐长,少年的张衡也无意于追求功名利禄,只是整日苦读诗书。十六岁那年,张衡离开故土,远游长安一带的关中地区,几年后又到洛阳附近周游,目睹了当权者的纸醉金迷,荒淫无度,深感忧虑的张衡写下《二京赋》,意在讽谏朝廷。

为了写好这篇《二京赋》,张衡咬文嚼字,苦思冥想,历时十年才终于完成,这篇呕心沥血的作品铺陈有序,语言华美,在京城洛阳盛传一时,广受赞誉,因此奠定了张衡汉赋四大家之一的地位,但他始终不曾谋得一官半职,只一心一意遨游在浩瀚典籍的海洋中,沉醉于天文地理的世界里。

一个偶然的机会,当时崇信方术的皇帝,听说张衡善于推演术数,便招他入宫,给他安排了太史令的官位,此时张衡也想要成就一番事业,更希望在科学舞台上大展宏图,于是欣然接受任命,成了一名皇帝身边的近臣。

在朝为官的十余年光阴中,张衡只专注于自己的科学研究,先后发明了地动仪、浑天仪、指南车等科学仪器,撰写了多部科研著作,对于朝中的明争暗斗,尔我诈,他都视若不见,只求能置身事外,安心做好自己的事。可是清高自持的张衡,终究逃不出小人的算计。

由于皇帝对张衡颇为信任,曾问他谁是当今百姓最痛恨的人,宦官之害,路人皆知,答案其实不言自明,而在宦官们众目睽睽之下,张衡为求自保,只能顾左右而言他,但宦官还是看出了张衡的犹豫不决。几个月后,听信谗言的皇帝将张衡贬往河间刘政领地,担任地方上的一个小官职。

虽心怀被贬之恨,张衡依然忠心不改,新官上任之际,针对当地官商勾结,恶霸横行的现状,张衡不顾个人安危,秉公办案,依法行事,毫不手软,在他的严厉打击下,当地风气重归肃然,面貌焕然一新。

经历了人生顺逆,宦海沉浮,目睹了朝政日非,奸佞当道,人民的深重苦难使他叹息,社会的危机四伏让他感慨。而官微言轻的张衡,虽然怀抱着一颗赤胆忠心,却无法左右现状,一腔悲愤夹杂着忧虑喷薄而出,于是他写下一首《四愁诗》,诗的前三句是这样的:

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侧身东望涕沾翰。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

和屈原以香草美人代指君主一样,张衡诗中的美人也是一种象征,人们普遍认为那代指着曾经重用他的皇帝,为报答君主的知遇之恩,即使路途艰险,即使山高水深,诗人也永不放弃。

其实那位美人何尝不是象征着那一片生养诗人的土地,和那个哺育诗人成长的国家呢?面对大地慷慨的馈赠——金错刀,张衡倾尽一生所给予的回报,又何止是英琼瑶?历经两千年的岁月,他的智慧光芒和凛然正气,将如同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始终燃烧着熊熊的火焰,照亮中华民族世世代代走复兴之路。

标签: 张衡

更多文章

  • 张衡地动仪被移出教科书,专家:房梁吊一块肉都比地动仪强

    历史人物编辑:荣耀历史标签:张衡

    提起我国古代的科学家,大家肯定首先想到张衡、祖冲之等。而张衡的地动仪更是为人熟知。地动仪是个测量地震的设备,这是老祖宗聪明智慧的结晶。我们在历史教材里都曾见过地动仪的照片,就我们普通人来看,看着的确是非常有科技含量,但是有专家曾说了一句毫不客气的话:“房梁下吊块肉都比那个模型强!”他的意思是,地动仪

  • 张衡的地动仪是假的吗?为什么被删出教科书?!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的小前沿标签:张衡

    华夏五千年文明,历史悠久,炎黄子孙人才辈出,涌现出无数的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等风云人物。在漫长的古代社会,由于历史文化等原因,科学家相对少,古人认为那是雕虫小技,大多数人不屑于做科学研究。张衡是个例外,他兴趣广泛,自学《五经》,贯通了六艺的道理,而且还喜欢研究算学、天文、地理和机械制造等。

  • 古人的智慧: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根据什么原理?成功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桑成阳标签:张衡

    东汉时候,我国经常不断地发生地震。根据历史记载:从汉和帝永元八年(公元96年)到汉安帝延光四年(公元125年)的30年中,我国几乎连年发生地震。特别是公元119年,洛阳和附近地区连续发生两次大地震,波及到35个郡,顷刻之间房倒屋塌,随着巨大的轰鸣声,地面裂开一尺来宽的大裂缝,人畜死伤无数。 在那封建

  • 南阳钳卢陂,曾与都江堰齐名,被张衡盛赞过,其现状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张秀权标签:张衡

    西汉的召信臣,东汉的杜诗,在南阳做太守时,相继修建了一系列水利灌溉工程,把湍河,刁河,严陵河等连接起来,共结陂塘二三十处,惠及数县百姓,遂有召父杜母的称号。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有“钳卢陂”。当时,很多人把它和都江堰相提并论。南阳科圣张衡曾在《南都赋》中盛赞钳卢陂:于其陂泽,则有钳卢玉池,赭阳东陂,贮水

  • 你知道张衡吗?他对天文学,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船长趣谈标签:张衡

    在古代的时候,由于科学技术不够发达,人们便把一些自然界的现象说成是由神的力量在主使着,比如太阳、月亮、星星的升起和落下,风雨、雷电的出现,山川的形状,地震,海啸等,都被说成是神的力量,人们在神的力量面前显得无能为力。但是,人类对自然的探索是不屈不挠的,特别是对天文的观察和研究,到东汉时期已经很有成就

  • 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到底靠谱不靠谱,为什么近代发生地震时没反应?

    历史人物编辑:王金星标签:张衡

    在我们上学的时候,关于张衡地动仪这一课印象很是深刻,书本上的大概意思是说东汉时期天下经常发生地震,为了掌握全国地震的动态,科学家张衡创造了一个地动仪,能够有效监测全国的地震情况,但是据说最新的课本上早已没有了张衡地动仪这篇课文,这是为何呢?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到底靠谱不靠谱,为什么近代发生地震的时候地动

  • 张衡的地动仪,为什么会从历史课本上删除?原因很简单真实

    历史人物编辑:琴尔说本地标签:张衡

    地震这种自然灾害对于大众的影响是比较厉害的,前段时间的四川地震又再次让人悲痛,也因此,提前发现地震的动向是至关重要的,现在的科技当然可以轻而易举的勘测出,那么在古时候,人们怎么去了解地震发生的时机呢?这里,我们就不得不说这位在历史上伟大的人物——张衡。张衡,汉朝人,是汉赋四大家之一,除了诗人,张衡对

  • 张衡被误解多年,他不只是个科学家,仓央嘉措是这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林开意标签:张衡

    人人都想交好读书人,因为他们可以在戏文中把你写的十分优秀,也可以十分垃圾,而且戏文一经传唱,读者们便会跟着笔者的思路去评判该人物。上篇我们介绍了嫪毐和司马光。接下来,小编继续为大家普及一些被误解的历史人物。《水浒传》刻画了一个三寸丁谷树皮的武大郎。事实上,武大郎确有其人,本名是武植,系清河县武家那村

  • 张衡的地动仪,曾经流传多年,家喻户晓,为何却被教科书删除?

    历史人物编辑:风云人物看历史标签:张衡

    一直以来,对于张衡到底发明没有所谓的地震仪非常疑问,这不仅是后来人们按照史书的描述仿制的地动仪毫无使用价值,更是因为张衡本身就是一个不成功的的发明家。此前有消息说,关于张衡地动仪的文章从教科书移除,再一次证明了我长达五十年的猜想。这也就带出今天的话题,张衡的地动仪是不是伪发明?为什么有人说指望它预测

  • 张衡、李白、李吉甫共同见证南阳郡管辖汉江南岸!

    历史人物编辑:宋歌爱动漫标签:张衡

    东汉南阳大儒张衡在《南都赋》中记载:“耕父扬光于清泠之渊,游女弄珠于汉皋之曲”。这里的清泠之渊就在南阳郡的丰山,而汉皋就是汉江南岸的万山。描写南阳郡的《南都赋》,将汉江南岸的万山收入其中,这就充分证明南阳郡管辖到汉江南岸。与之对应的唐代宰相李吉甫编撰的《元和郡县志》也说“万山,一名汉皋山,在(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