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张衡地动仪的三个谜团:古人的科学水平和认知维度,或许是个奇迹

张衡地动仪的三个谜团:古人的科学水平和认知维度,或许是个奇迹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白某观文史 访问量:2662 更新时间:2023/12/30 3:21:00

在房梁上挂块肉都比它强!这是某专家对衡地动仪的评价,也是张衡地动仪被移出教科书的原因之一。

上世纪五十年代,考古学家从东汉史书中发现了对张衡地动仪的描述,这个描述只有几十个字。

这位考古学家根据描述造了一个想象中的地动仪模型。这个模型后来进入了教科书、博物馆、科技馆,后来被房梁上的肉比了下去。

如果史书记载真实,把张衡称为科学家毫不为过。

如果史书记载真实,这个地动仪至少有三个谜团被历史湮没了:

1、这个仪器的作用是预测地震,还是超规速度传递地震信息?

2、史书记载,使用这个仪器在洛阳收到了甘肃的地震信息或预测了甘肃的地震。洛阳距离甘肃一千多公里,这么远的距离,震动信息是如传递的,有中继器吗?

3、仪器内部的构造到底是什么?是如何分析、翻译收集到的信息的?

这三个谜团可以总结为三个关键词:地震预测、震动波远距离传递、地动仪内置的计算器。

目前的很多专家非常肯定地否定这三个关键词的历史意义,理由是“现代科技这么发达,都实现不了这些技术,古人怎么可能实现呢”。

反驳这些专家只需要一个例子:列虎克在十七世纪就可以把凸透镜的放大倍率做到三百,而现代人却做不到。

是张衡地动仪有什么失传的秘密吗?还是张衡拥有比现代人更高的维度?这又是一个疑惑。

不论如何,至少应该努力让科学“预测地震、震动波长距离传递、震动波计算”靠近 。靠近的路径可以是提升科学水平,也可以是提升认知维度。

草率自大地否定张衡地动仪,多少有些不妥。

笔者对张衡地动仪的几个猜想:

1、史书描述中的龙到底是什么?是二十八星宿里的青龙吗?还是巨大的蟒蛇?

2、史书中的龙吐珠,蟾蜍吃入到底是什么?是不是地震发生地的蟒蛇和蟾蜍在地震发生前的表现?

3、张衡地动仪是否只是一个幌子,真实的地震预测系统是:张衡在各地有情报系统,情报人员把蟒蛇和蟾蜍的表现通过烽火台等渠道传回洛阳。

4、张衡到底是科学家还是情报大?还是科学家身份掩护下的情报大王。

标签: 张衡

更多文章

  • 张衡地动仪为何被移除教科书,几代人真都被“骗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爱屋标签:张衡

    前言“万祀千龄,令人敬仰”对于中华文化中的地动仪,郭沫若先生为此题词,这是对中华文化的肯定,是对中国古人智慧的赞赏,也是现代人仰视先人的态度。▲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一、心系天下东汉时期,常有地震发生。地震就现在而言,带来的危害不容小觑,最让我们值得铭记的就是汶川地震

  • 同样是张衡的发明,为什么韩国印在了纸币上,而中国踢出教材?

    历史人物编辑:赵新华标签:张衡

    同样是张衡的发明,为什么韩国印在了纸币上,而中国踢出教材?说起中国跟韩国的渊源,大家应该有不少话要说。在古代,韩国可以说是比中国落后不少,中国深厚悠久的文化,出现很多厉害的科学家,也创造出了许多先进的东西,并流传后世,直至今日都是科学家们研究的重要部分。而自从端午被韩国抢先一步申请为他们的东西之后,

  • 张衡地动仪被移出课本,中科院院士傅承义直言:不如房梁上吊块肉

    历史人物编辑:趣评读史标签:张衡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时代在向前推进,大自然鬼斧神工创造的美景、人类巧夺天工的制品,都在不断断地涌现出来。正是由于不断地创造,我们现在才能过上如此现代化的生活。可是“预知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哪怕你用五百年后的思维创造出的制品,到了千年之后又会觉得这有些落后陈旧了。张衡所制造的

  • 张衡地动仪模型被移出教科书,上海交大教授:司南模型也该删除

    历史人物编辑:兰兰小糊涂标签:张衡

    2017年秋天投入使用的统编本初中历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中,关于张衡和候风地动仪的内容被删除。那个被印在教材上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地动仪模型,开始淡出当代青少年的视野。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教科书上的地动仪是王振铎先生制作的模型,不具备验震器功能。(张衡地动仪的作用是感知地震的发生方位,不是提前预告地震将发

  • 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到底有没有用?唐山大地震时完全没反应

    历史人物编辑:美言不文娱乐社标签:张衡

    地动仪这东西大家应该都不陌生,曾经在教科书上写的有。张衡地动仪、祖冲之圆周率、四大发明,这都是耳熟能详的古代智慧结晶。其他几种都比较常见,或者都用过,唯独这地动仪比较陌生而又神秘。中国近些年发生过不少地震,却从没听过地动仪有什么新闻,让不少人对地动仪的真实性产生质疑。现存的地动仪确实是假的,唐山大地

  • 张衡地动仪被移出语文课本,老教授:房梁吊一块肉都比那个强

    历史人物编辑:郭飞龙标签:张衡

    人才最本质的特点在于创造,公元132年,张衡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这场在当时超越1800年的世界科技,在现在却被贬低的“一文不值”,不由得令人唏嘘。这篇帖子甚至直言张衡的地动仪根本来讲就是伪科学,不可能记录地震。2018年更有媒体报道,早在2017年引入的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统编本的教材中,有

  • 被骗了这么多年!原来我们语文课本里面的“张衡地动仪”是假的!

    历史人物编辑:甲一方文史标签:张衡

    还记得我们中学语文课本里面的张衡地动仪吗?说的是“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乃知震之所在。”下面还配了一张图,底下有几个蟾蜍张着嘴,上面有牙机握着铜丸,中间是一个长长的都柱,当有地震发生时,长长的都柱会向侧方倾倒,触碰牙机,铜丸坠落到蟾蜍口中。显然这采用的是“直立杆原理”,但真相

  • 张衡地动仪遭质疑,被移出历史教科书,真的不能预测地震吗?

    历史人物编辑:周志庆标签:张衡

    汶川地震时,举国悲痛。人们无一不希望能有台仪器准确预测地震发生,以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可惜现在的科技水平还达不到,电视台上所谓的地震预警是在地震发生过之后才预警的,但仅仅提前几秒几十秒已是大功一件,能挽回多少损失。或许有人会想起教科书上让人以之为傲的张衡地动仪,它不能预测地震吗?为何汶川地

  • 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如今不在教科书?专家:还不如房梁吊肉管用

    历史人物编辑:云听历史标签:张衡

    古代奇迹地动仪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中,古人用智慧与汗水,创造了无数经典传世的作品及伟大的发明,它们的存在影响了中国历史,改变了世界格局,更令后人自叹弗如。说起其中代表的发明,有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及指南针等。而由东汉时期张衡所制作的地动仪,更是其中最了不得的发明之一。在古代这样一个科学匮乏的时代里,仅

  • 张衡设计的地动仪,真有神奇的能力,能测出地震?结果让你失望!

    历史人物编辑:汉江忆史标签:张衡

    很多人都知道在我国东汉,曾有一位著名的科学家张衡曾设计出了一款地动仪,张衡之所以会想到要设计出地动仪,是因为他所处的东汉时代地震比较频繁,因此张衡对地震有不少亲身体验,为了更好更快地掌握全国地震的动态,张衡经过长年研究,终于在阳嘉元年发明了候风地动仪,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动仪。而这些内容,因出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