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梁上挂块肉都比它强!这是某专家对张衡地动仪的评价,也是张衡地动仪被移出教科书的原因之一。
上世纪五十年代,考古学家从东汉史书中发现了对张衡地动仪的描述,这个描述只有几十个字。
这位考古学家根据描述造了一个想象中的地动仪模型。这个模型后来进入了教科书、博物馆、科技馆,后来被房梁上的肉比了下去。
如果史书记载真实,把张衡称为科学家毫不为过。
如果史书记载真实,这个地动仪至少有三个谜团被历史湮没了:
1、这个仪器的作用是预测地震,还是超常规速度传递地震信息?
2、史书记载,使用这个仪器在洛阳收到了甘肃的地震信息或预测了甘肃的地震。洛阳距离甘肃一千多公里,这么远的距离,震动信息是如何传递的,有中继器吗?
3、仪器内部的构造到底是什么?是如何分析、翻译收集到的信息的?
这三个谜团可以总结为三个关键词:地震预测、震动波远距离传递、地动仪内置的计算器。
目前的很多专家非常肯定地否定这三个关键词的历史意义,理由是“现代科技这么发达,都实现不了这些技术,古人怎么可能实现呢”。
反驳这些专家只需要一个例子:列文虎克在十七世纪就可以把凸透镜的放大倍率做到三百,而现代人却做不到。
是张衡地动仪有什么失传的秘密吗?还是张衡拥有比现代人更高的维度?这又是一个疑惑。
不论如何,至少应该努力让科学向“预测地震、震动波长距离传递、震动波计算”靠近 。靠近的路径可以是提升科学水平,也可以是提升认知维度。
草率自大地否定张衡地动仪,多少有些不妥。
笔者对张衡地动仪的几个猜想:
1、史书描述中的龙到底是什么?是二十八星宿里的青龙吗?还是巨大的蟒蛇?
2、史书中的龙吐珠,蟾蜍吃入到底是什么?是不是地震发生地的蟒蛇和蟾蜍在地震发生前的表现?
3、张衡地动仪是否只是一个幌子,真实的地震预测系统是:张衡在各地有情报系统,情报人员把蟒蛇和蟾蜍的表现通过烽火台等渠道传回洛阳。
4、张衡到底是科学家还是情报大王?还是科学家身份掩护下的情报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