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在我国东汉,曾有一位著名的科学家张衡曾设计出了一款地动仪,张衡之所以会想到要设计出地动仪,是因为他所处的东汉时代地震比较频繁,因此张衡对地震有不少亲身体验,为了更好更快地掌握全国地震的动态,张衡经过长年研究,终于在阳嘉元年发明了候风地动仪,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动仪。而这些内容,因出现在初中七年级历史教材上而被中学生们学习和熟知,然而此前却传来一个消息,称地动仪的相关内容从教材上撤了下来。
当然,地动仪从历史课本上被删除,人教社的回应是将其从历史教材上换到了小学道德与法制教材中,但实际上,人教社这么安排是有其原因的,毕竟由于历史久远,张衡设计的地动仪已经失传,没有留下实物与图样,只留下了一些简略的文字记载,因此我们并不能得知地动仪到底是什么样子,我们只能从文字记载中大概得知,地动仪是有八个方位,每个方位上都有口含龙珠的龙头,在每条龙头的下方,都有一只蟾蜍与其对应。在有地震发生的时候,这个方向龙口所含龙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测出发生地震的方向。
因此地动仪并没有什么神奇的功能,也没有像很多人口中盛传的有预测地震的功能。事实上,即便是到了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也很难精准的预测地震,更不用提远在汉朝时期的张衡了。而我们再来看看当时这个地动仪曾测量到的地震迹象,在公元134年12月13日,地动仪一处方向上的龙头吐出了铜球,当时在京师的人们却丝毫没有感觉到地震的迹象,后来陇西有人快马来报,证实那里前几天确实发生了地震,足见地动仪很灵敏的。
但事实上,在历史上的那次陇西地震,身处洛阳的人是有震感的,因此地动仪的功能很有可能并没有史书记载中的那么灵敏,也就是说,地动仪在历史上或许是存在的,也确实能测试出地震,但他并没有人们口中相传的那么灵敏,不能做到先于人的感知前测试出地震的方向,因此地动仪可以成为后世了解大汉科技文化的一个窗口,却不可以成为人们口中的神器。
笔者认为,从原理上来说,地动仪的设计方向是正确的,但关于它的记载有夸大的成分,并不能真的优先于人测出地震的方位,不过张衡的钻研精神与科研成果,还是很值得我们去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