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能文能武,韩安国为何在晚年被汉武帝弃之不用?

能文能武,韩安国为何在晚年被汉武帝弃之不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蔺汉涛 访问量:4119 更新时间:2023/12/19 6:10:25

题/韩安国:生错年代的“全能战士”

文/有疾

图片声明/本文内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号。

盗用警告/本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可实时监测全网盗用文章行为,请遵守道德底线,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引言:韩安国曾在七国之乱中一战成名,又在汉武帝时期担任“三公”。但是就在一次意外事件之后,汉武帝却对韩安国“弃之不用”,以至于其心中抑郁而死。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说起韩安国,他在历史上最著名的事情应该就是贡献了成语——死灰复燃。但是今天却不说他这件事。

韩安国初次成名的时候是在“七国之乱”期间,那时候的他还在梁孝王的手下。梁孝王派他和张羽二人在梁国的东面抵抗叛军。

(七国之乱示意图)

张羽善攻,韩安国善守,二人配合的默契无间,顺利将叛军抵挡在了梁国国境之外。韩安国的军事才能初次显露。

而在这之后,梁孝王挟功自傲,数次引得汉景帝与窦太后都心存不满。是韩安国充当中间人,斡旋与三人之间,成功化解数次矛盾。使得汉景帝与窦太后都对韩安国刮目相看。在韩安国犯事入狱之后,梁国内史空缺,是窦太后直接将韩安国从狱中提出,直接担任梁国内史。

(韩安国剧照)

韩安国的政治才能也显露无疑。

在汉武帝即位之后的六年时间里,韩安国凭借着自己的才能,一步一步成了汉朝的御史大夫,位列三公。

但是韩安国毕竟是生长于汉文帝与汉景帝两朝的人,对内休养生息,对外和亲免兵戈的政策已经深深的刻在了他的心里。

(汉武帝)

殊不知,即位的汉武帝却是一位彻彻底底的雄主,他不满足于对匈奴和亲的窝囊政策,想要对匈奴全面开战,彻底平息边患。

汉武帝建元六年的时候,匈奴使者前来请求和亲,大行令王恢认为匈奴反复无常,应该发兵攻打,但是韩安国却跳出来反对。但是这一次朝中大臣都支持韩安国的主张,所以没有打成。

(韩安国画像)

汉武帝的心里想必也是颇为不爽。

到了第二年,也就是元光元年,王恢得到情报,有把握将匈奴单于引到马邑这个地方,然后截断后路活捉单于。汉武帝听后颇为心动。

但是这个时候韩安国又跳出来反对,这次他认为汉高祖刘邦那么英明神武的人都被匈奴人围了七天七夜,更何况只要兵马一动,天下瞩目,胜了还好说,败了没法交代,不能轻易出兵。

于是王恢和韩安国在朝堂之上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谁也说服不了谁。

但是早已经按捺不住的汉武帝直接采取了王恢的计策,发兵五路,共三十万人马想要在马邑活捉匈奴单于。

(马邑诱击示意图)

但是,匈奴单于发觉了汉朝的计谋,提前撤退。汉朝的三十万人马扑了个空,这让汉武帝恼怒异常,而王恢也在知晓汉武帝的态度之后挥剑自杀。

这一次的无功而返让汉武帝消停了两年,在这两年间韩安国也继续受到汉武帝的重用,甚至在田蚡死后还担任起代理丞相的职务。

但是汉武帝在这些年间一直没有放弃用战争的方式来消除边患的打算,对于自己栽培的卫青的打磨也渐具雏形。

这个时候,一场意外很巧妙的发生了。

韩安国在给汉武帝驾车的时候不慎跌落,摔断了腿。从此之后,韩安国的命运就驶向了向下的快车道。

(韩安国“死灰复燃”典故剧照)

韩安国刚摔断腿没多长时间,汉武帝就派人来看他,想让他当丞相。但是一个刚摔断腿的人走路必定是不利索,看望了一趟,汉武帝就任命薛泽当了丞相。

薛泽总共当了五年的丞相,可以说是一点作为都没有,不过也正是因为如此,才在汉武帝的手中全身而退。

在韩安国伤号之后,汉武帝就将他任命为中尉,就相当于京城卫戍区司令员兼公安局长。过了一年多又让他当了卫尉,掌管宫门警卫。

虽然看起来韩安国这个时候仍然是圣眷不减,但是要知道,韩安国以前可是御史大夫,位列三公。

(三公九卿示意图)

御史大夫可以算是副丞相,但凡是军国大事,皇帝必然是要和丞相商议。而韩安国从御史大夫变成了卫尉,汉武帝的意思不言而喻。

在这期间,卫青初次出征带来的胜利给了汉武帝很大的信心。但是第二年匈奴为了报复,大举入侵边境,杀死了辽西太守。

(卫青剧照)

汉武帝又任命卫青卫车骑将军出兵雁门,卫尉韩安国担任材官将军屯兵渔阳。说白了,韩安国的这个材官将军就是个工程兵种。

(汉匈战争示意图)

韩安国在这期间捉到了匈奴俘虏,俘虏骗他说匈奴大军已经被卫青打跑了。于是韩安国又揣起了自己的政治家的情怀,上书汉武帝请求撤回屯驻的军队,让这些军人种地去。

但是刚解散自己的军队没多久,匈奴就杀了一个回马枪,韩安国身边只有七百余人,躲在军营中无法出战。匈奴在他屯军的地盘大肆劫掠了一番之后扬长而去。

汉武帝知道这件事情之后勃然大怒,而这个时候卫青等年轻将领面对匈奴又是节节胜利,所以直接将韩安国扔到了右北平去屯军。

(韩安国剧照)

时代已经变了,现在的时代是锋芒毕露的时代,不再是汉文帝与汉景帝韬光养晦的时代。一代人又有一代人的使命,韩安国这个生长于汉文帝与汉景帝的和平年代,将自己的技能点都加到政治才能方面的“将军”已经明显被时代抛弃。

他自己到了右北平之后也终日闷闷不乐,恍恍惚惚,几个月之后吐血而死。

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样评价他:

“余与壶遂定律历,观韩长孺之义,壶遂之深中隐厚。世之言梁多长者,不虚哉!壶遂官至詹事,天子方倚以为汉相,会遂卒。不然,壶遂之内廉行修,斯鞠躬君子也。”

韩安国也算是青史留名,不虚此生了!

更多【不易君子】精彩内容请参见:

无情未必真豪杰,用在李世民身上再恰当不过

在没有亲子鉴定的时代,史学家们都很八卦|百家故事

苏俄神人:从商人到黑帮头子,又从囚犯到克格勃将军|百家故事

小小的根室海峡,俄国人靠它赚得盆满钵满,日本人只能望而兴叹

标签: 韩安国

更多文章

  • 韩安国官场三起三落:从狱囚到内史,假摔拒绝任丞相郁郁而终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火花标签:韩安国

    成语“死灰复燃”用来比喻已经消失的恶势力又重新活动起来。其实,最初它是用来比喻失势的人重新得势。“死灰复燃”源自《史记》,而故事的主角为韩安国。司马迁号称史上最牛段子手,讲故事绘声绘色。“死灰复燃”这段记述也是相当精彩,仅百余字,情节却跌宕起伏,精彩生动。字里行间透露出韩安国的霸气以及广阔的胸襟。安

  • 汲黯:耿直大胆,坚持原则,犯上、抗旨是家常便饭,经常怼汉武帝

    历史人物编辑:春秋录标签:汲黯

    “重读史记”第一季 第四十一期大家好,我是读者。关注我,带你走进一个不一样的文化历史世界。今天这一讲,我要讲的是司马迁笔下谏诤之臣的楷模,汲黯。所谓谏诤之臣,主要指的就是那些刚正不阿,敢于挑战皇权,在皇帝做错事情的时候,能不怕触怒皇帝,站出来直接指出问题的人。这样的人,如果遇到明君往往能够帮助皇帝打

  • 汉武帝对大臣怎样?提拔马奴卫青,称赞汲黯,却阉割司马迁

    历史人物编辑:宋尚标签:汲黯

    导语:汉武帝对大臣怎样提拔马奴卫青,容忍董仲舒,称赞汲黯,却阉割司马迁汉武帝被称为“千古一帝”这是基于他的巨大贡献而得名的,他确立儒家思想被作为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制度思想,一直沿用到大清朝,他开疆拓土所建立的版图就是我们今天所生活的大致版图,他留给我们汉民族最大的遗产那就是屹立于民族之林,屹立千秋的

  • 被誉为社稷之臣却一生没落,汲黯为何不受汉武帝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樊亚茹标签:汲黯

    对话,跨越两千年;邂逅,司马迁密码。“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这是汉武帝对汲黯的评价,意思说自古以来便有社稷之臣的说法,就像汲黯这样,差不多就是了。汉武帝一生所敬重的臣子屈指可数,汲黯为其中之一。汉武帝怎么礼敬汲黯?司马迁通过对比接人待物的琐事来说明。汉武帝召见大将军卫青,“倨厕而视之”,根

  • 河南历史名人 一百一十三 汲黯

    历史人物编辑:一意青春梦标签:汲黯

    汲黯(?-前112年),西汉名臣。字长孺,濮阳(今河南省濮阳市)人。网络图片,侵权联删汲黯的祖先曾受古卫国国君恩宠,到他已是第七代,代代都在朝中荣任卿、大夫之职。靠父亲保举,汉景帝时汲黯当了太子洗马,因为人严正而被人敬畏。汉景帝死后,太子刘彻继位,任命他做谒者之官。东越的闽越人和瓯越人发生攻战,汉武

  • 汲黯狂怼怒骂汉武大帝的红人张汤,被贬出朝廷,事后方知汲黯高明

    历史人物编辑:刘正标签:汲黯

    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大帝可谓浓墨重彩的风云人物,以开疆拓土、励志改革而流芳百世,由此也带出了一批批文臣武将名留青史。却因汉武帝的武断、巫蛊之祸而毁了很多功臣,文臣司马迁因为纳谏而受到宫刑,周亚夫被饿死在监狱里,就连他的小舅子卫青大将也被灭了九族,其他人更不用说了。可以这样说,在汉文帝时期,那些封疆大吏

  • 《孔雀东南飞》里的焦仲卿和刘兰芝,如果不自杀,下场可能会更惨

    历史人物编辑:云听历史标签:焦仲卿

    说起《孔雀东南飞》这篇文章,很多人都学习过。这篇文章讲的是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故事。当然,这是一篇悲剧的爱情故事,最后男女主人公双双自杀殉情。很多人都为这两个人的爱情觉得惋惜,很同情他们。其实,如果我们知道当时状况的话,能够发现,如果他们不自杀的话,下场可能会更惨。我们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书上说故事

  • 《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的母亲为什么不喜欢儿媳刘兰芝?

    历史人物编辑:月下举杯邀共饮标签:焦仲卿

    或许正因为《孔雀东南飞》是一个遗憾的故事,所以才会更加让人念念不忘吧。从前老师说这篇诗歌控诉了封建礼教对人的压迫,歌颂了男女主角的反抗精神和浪漫的爱情。然而,这诗歌诞生时,绝对不是为了反对封建礼教的,那么从人的角度看,每个人都是希望家和万事兴的,焦母又有什么理由非要拆散恩爱的儿子和儿媳呢?由于父亲角

  • 焦仲卿母亲为什么讨厌刘兰芝?

    历史人物编辑:周文清说历史标签:焦仲卿

    焦仲卿和刘兰芝,是《孔雀东南飞》这首长诗里的恩爱夫妻,古代能有如此恩爱的夫妻,实属不易。可惜的是,刘兰芝的婆婆一直不喜欢他,最终两人被婆婆拆散,而焦仲卿和刘兰芝最终双双自杀,一桩美好的婚姻却成了人间悲剧。而一切的悲剧源头,都是因为焦仲卿的母亲不喜欢刘兰芝,也就是婆媳关系严重不和,为什么好端端的婆婆会

  • 袁盎遇刺横死街头,结交的侠客剧孟、季心哪里去了?

    历史人物编辑:宠物故事天地标签:剧孟

    “白日堂堂杀袁盎,九衢草草人面青。”元稹的诗《侠客行》描述了袁盎光天化日下当街被刺杀,街头顿时陷入了恐怖的场景。至于,刺杀原因以及故事发生的背景要从《史记》中寻找答案了。袁盎虽然在朝廷做官,但跟江湖也有瓜葛。其一,“父故为群盗,徙处安陵”,从《袁盎晁错列传》的记录来看,袁盎的父亲曾经聚众为盗,后来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