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郭解身材短小却胸襟宽广,一度引领少年追随,以平民之身入史记

郭解身材短小却胸襟宽广,一度引领少年追随,以平民之身入史记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洪志强 访问量:4895 更新时间:2023/12/13 13:34:00

藉交唯有不赀恩,汉法归成弃市论。平日五陵多任侠,可能推刃报王孙。

《史记》是我国最经典的历史典籍之一,也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先河。人物方面,这部书主要记载了帝王本纪、诸侯世家和名臣列传,如果从阶级论起来,这里的绝大多数人都属于贵族阶级,而非平民阶级。

不过出于对历史的尊重和个人感情,太史公在七十篇列传中,加入了两篇以平民阶级为主人公的记载,分别是《刺客列传》和《游侠列传》,在如实记录史实的背后,更是潜藏着太史公借古喻今,抒发胸中情感的需要。

一、郭解少年残忍,年龄增长后却性格大变

如果从出身来看,郭解也是属于名门之后,他的外祖母是西汉著名相士许负。许负成功为文帝和周亚夫等人测算未来,结果丝毫不差,因此获得了第一女神相的称号。

郭解的父系不大出名,其父郭某在文帝时期便因为行侠举动而遭到处死:

解父以任侠,孝文时诛死。

父亲之死也让郭解受到了影响,为他养成残忍阴毒的性格埋下了伏笔。由于家族基因中包含了好恶斗狠的精神,年轻时的郭解虽然身材短小,但是行事却不择手段,他不仅屡屡杀人,还包容亡命之徒,将他们藏匿起来对抗官府。

当势力壮大后,郭解更是做出了大量违法举动,比如铸造私币,挖坟盗墓,其不法活动罄竹难书。

不过当郭解年长后,他却性格大变,他不光自己行为检点,还常常乐善好施,调节地方矛盾。

当然了,此时的郭解,虽然行为变了,但是性格却没有完全变化,仍然存在这残忍阴毒的方面,不过比起年轻时候,却已经有了不小的改变,这也使得他家乡的百姓对他十分尊敬,包括地方官吏往往都会卖他一个面子,年轻的少年们更是纷纷追随他。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郭解乐善好施,帮助不相识的人打抱不平,所以他并没有积累巨额财富。像盗墓这种行为经常会令人暴富,而且以许负的能力和地位也会为他留下遗产,可是郭解并不太在乎身外之物,快意恩仇,行侠仗义,这种行为在当时极其少有,这也为他成功改变风评奠定了初步基础。

二、义释杀侄凶手,郭解名望达到顶峰

真正让郭解名声大震的事,就是他在处理侄子之死上的表现。

郭解之侄从小便知晓他的事迹,并且经常仗势欺人,某次,郭侄和别人喝酒,在别人不想继续的情况下搬出叔叔的名头,强行逼人饮酒。对方一再忍让,最终忍无可忍,拔出刀刺死了郭侄:

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非其任,彊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

郭解的姐姐听说后十分悲愤,向弟弟施压让他严惩凶手,并且将儿子的尸体扔在路上不下葬,以此来侮辱郭解。

古人讲究入土为安,郭姐这种违背人伦的行为立刻成为了地方上的焦点,无数人都打算来看郭解的笑话。

其实在这个时候,郭解已经凭借人脉和势力找到了逃跑的凶手,凶手知道后不堪压力,来到郭解面前述说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接下来就等待接受制裁。

令人震惊的是,郭解听了凶手的讲述后,认为错误在侄儿身上,表示既往不咎,义释了凶手,并且风光厚葬了侄子。

围观的乡党看到郭解的处理方案后,无不赞叹他的明事理和侠义风,而且郭解在此事的处理上有理有据,毫无矫揉造作之嫌,这也是其侠义举动的真实写照。

从此,不光是不谙世事、崇拜英雄的少年们追随郭解,他们的长辈也对郭解佩服得五体投地,纷纷成为了他的铁杆拥趸。

三、迁往关中为郭氏埋下灭族危机

元朔二年,朝廷要将天下富人悉数迁往关中茂陵,只要是符合资财三百万的家族,都在迁移的名单中。

当时,郭解的资财和三百万相去甚远,本来不在这份名单中,可是地方官员杨氏畏惧郭解,违背原则将他的名字加入了名单。

郭解对于此事十分愤怒,诛杀了杨氏,可这也不能阻止他被迁往关中,在他走前,百姓为他凑了资财一千余万,此事在朝堂上也引发了巨大的轰动。

大将军卫青就对这件事十分不满,认为郭解迁移是因为小人进谗,他实则不应该在名单之中,这种行为其实违背了迁移原则。

权高位重的卫青介入后,汉武帝也觉得这件事非同一般,于是打算听听朝臣的意见,这次把相权第一人公孙弘也卷了进来。公孙弘就认为郭解本为一介白衣,无论在地方上影响多么巨大,都不值得动用朝堂资源展开辩论,并且引申出郭解这种人存在动摇国家根基的隐患,这种事情是武帝十分忌惮的。

在公孙弘的诱导下,武帝决定逮捕郭解并治罪,此命令极大引发了郭解的抵触行为,后者开始亡命天涯。这种逃亡行为被视为是对皇权的严重抵触,震怒的汉武帝立刻动用全部资源抓捕郭解,并且最终将郭氏灭族。

四、结语

有人会问了,郭解年轻时做过许多违法之事,那么为何却能够顺利度过数十年却安然无恙呢?其实,这里边固然有地方官员对郭解的畏惧之情,但是幸运的是,郭解赶上了武帝的数次大赦,其行为得以既往不咎,而在郭解性格改变后,基本没有再次做出违法的行为。

可谁知人算不如天算,迁移行为再次将郭解卷入了时代的风口浪尖。迁移的本质可以视作武帝对富豪们的掠夺行为,他将财富集中者悉数圈养到自己的眼皮底下,将他们视作未来的军费来源。当天子旨意传达下来时,像郭解这种地方豪强完全失去了抵抗能力,只能成为朝堂斗争的牺牲品,去满足统治者的需要。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郭解并没有引头受命,而是尝试反抗,这也被视为对皇权的坚决抵抗,让饱受皇权伤害的太史公十分敬佩,因此他在会将平民身份的郭解写入《史记》。值得注意的是,《刺客列传》中五人共享篇幅,而郭解一人独享《游侠列传》,太史公对他的偏爱之情,也就不言而喻了。

标签: 郭解

更多文章

  • 大侠和游侠到底有啥区别,金庸讲大侠,郭解直播游侠

    历史人物编辑:风云人物看历史标签:郭解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是金庸先生在《射雕英雄传》中对侠者的定义。然而,文学作品总是来源于现实却又高于现实。真实历史上的侠者却很难配得上这句“为国为民”。韩非子说:“侠以武犯禁。”历代王朝对于游侠无一例外都是采取打击、抑制的措施。因为在一定历史时空内,游侠对国家的统治与社会的安定总是构成一定的威胁

  • 大侠郭解死亡之谜:汉武帝与卫青联手,除掉国家大患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流年标签:郭解

    在春秋时期,有着许多快意恩仇的侠士,就连开国皇帝刘邦年少的时候都想做一个侠客,开国以后刘邦也没有禁绝侠客,所以到了武帝时期,侠客文化大兴其中最为有名的是一个叫郭解的人。郭解出身普通,身材也颇为矮小,但是为人却爱恨分明爱好结交亡命之徒,偶有与人冲突便会杀人泄愤在当地是凶名赫赫,再加上郭解身边围着一群亡

  • 郭解:历史上最后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游侠,为什么汉武帝一定要他死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风云会标签:郭解

    他的外祖母给薄太后和周亚夫算过命,他和司马谈、司马迁父子相识,他能让卫青在汉武帝面前为他说话,他的“粉丝”为他付出过生命!他就是古代超级游侠——郭解。01黑料明星郭解这个人长得不帅,个子不高,为人阴森狠辣,如果你不小心和他结了梁子,那就要小心了,他极有可能在你不注意的时候杀了你报仇。为了生活,郭解干

  • 河南历史名人 一百一十四 郭解

    历史人物编辑:眼镜说数码标签:郭解

    郭解(jiě),字翁伯,河内郡轵县(今河南省济源市轵城镇)人,西汉汉武帝时期游侠,女相士许负的外孙。网络图片,侵权联删郭解为人个子矮小,精明强悍,不喝酒。小时候残忍狠毒,心中不快时,亲手杀的人很多。不惜牺牲生命去替朋友报仇,藏匿亡命徒去犯法抢劫,停下来就私铸钱币,盗挖坟墓,他的不法活动数也数不清。但

  • 平定七国之乱的韩安国,游刃于战场和朝堂之上,最终却郁郁而终

    历史人物编辑:笑话历史标签:韩安国

    韩安国是平定吴楚七国之乱中又一位重要将领。与周亚夫不同的是,韩安国无论是在战争中还是在朝堂之上,都表现出一种稳重的姿态。无论是追随梁王刘武,还是面对朝中的窦太后、丞相田蚡,乃至后来的汉武帝,都显得游刃有余。因而他得以在朝中平步青云,由梁国内史升任御史大夫。但即使如此谨慎,他还是因为与武帝在伐匈奴问题

  • 死灰复燃在今天是个贬义词,它却记录了汉初名臣韩安国转折的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薇颜浅史标签:韩安国

    汉景帝时期有一位名臣叫做韩安国,字长孺。他最初在汉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刘武手下当差,深得梁孝王的信任。后来有一次,韩安国犯了法了,被判了罪,关押到了蒙县的监狱里。原来的韩安国在梁孝王面前,可以说红得发紫,但是现在成为了阶下之囚,地位变了就容易被人欺负。蒙县监狱里有个狱吏叫田甲,就经常的侮辱韩安国:“別看

  • 御史大夫韩安国:如果哭有用,男人哭哭又何妨

    历史人物编辑:小鱼儿说情感标签:韩安国

    《汉武大帝》中的韩安国01《史记·韩长孺列传》对西汉一个人物有过很高的评价:安国为人多大略,智足以当世取合,而出于忠厚焉。贪嗜于财。所推举皆廉士,贤于己者也。于梁举壶遂﹑臧固﹑郅他,皆天下名士,士亦以此称慕之,唯天子以为国器。大意是,安国(韩安国,字长孺)这个人有大韬略,他的聪明才智,足以让他在这个

  • 死灰复燃的韩安国,为何错失丞相之位?韩安国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李天侃娱乐标签:韩安国

    韩安国无缘丞相的位置,其实真正的原因是,汉武帝出于对韩安国人品的质疑和与自己不同的政治见解,所以放弃立韩安国为丞相的想法。相信大家都听过死灰复燃这个成语,而这个成语就是源自韩安国。大致故事是这样的:韩安国曾经因为犯罪被囚禁在蒙县的监狱中,因为没有钱贿赂狱卒,遭到一个叫做田甲的人的羞辱,韩安国愤愤不平

  • 西汉杰出人物-韩安国

    历史人物编辑:甲一方文史标签:韩安国

    西汉杰出人物——韩安国韩安国是梁国人,担任梁王的中大夫,吴楚七国之乱,韩安国和张羽两人作为梁国将领,坚守城池,为赢得胜利立下汗马功劳。梁王因此日益傲慢,出行比拟天子,汉景帝不高兴,窦太后也不愿意见到梁国来的使者,责备使者。韩安国作为梁国使者审时度势,先去找了大长公主,说了一番道理,大长公主传话给窦太

  • 能文能武,韩安国为何在晚年被汉武帝弃之不用?

    历史人物编辑:蔺汉涛标签:韩安国

    题/韩安国:生错年代的“全能战士”文/有疾图片声明/本文内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号。盗用警告/本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可实时监测全网盗用文章行为,请遵守道德底线,莫伸手伸手必被捉!引言:韩安国曾在七国之乱中一战成名,又在汉武帝时期担任“三公”。但是就在一次意外事件之后,汉武帝却对韩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