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堪媲美岳飞“莫须有”的三大罪名:窦婴毁于腹诽,于谦亡于意欲

堪媲美岳飞“莫须有”的三大罪名:窦婴毁于腹诽,于谦亡于意欲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蔺汉涛 访问量:485 更新时间:2023/12/24 15:35:14

民族英雄岳飞因为一心抗金,而被南宋皇帝赵构和宰相秦桧构陷罪名入狱处死,同为将军的韩世忠不服,就去找秦桧问:岳飞何罪之有?秦桧回答:其事体莫须有!

语出《宋史·岳飞传》:“狱之将上也,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然后岳飞就因此被杀害,这就是著名的“莫须有”!相信每个中国人读到这段故事的时候,都恨不得除掉秦桧替岳飞报仇,但是其实历史上堪媲美秦桧的“莫须有”这一罪名的事迹也不在少处,本期我们就挑选历史上很著名的三个罪名,和莫须有作一比较。

一、腹诽罪

“腹诽罪”这个罪名一听就是一个强词夺理的罪名,“腹诽”是在心里吐槽,不说出来不明确态度怎么能定罪?但是古代帝王说啥是啥,因此他非要说你腹诽有罪要杀,其他人也没有任何办法。罪名也不过是为了师出有名而已。

这个倒霉的吐槽怪叫窦婴,降罪的皇帝则是汉武帝。

汉武帝是千古一帝,不过这样的帝王对于权势和地位自然是更加看中,不容挑衅,窦婴之所以摊上这个“腹诽罪”,也是被盖了腹诽皇帝,大不敬的大帽子。

窦婴是汉文帝窦皇后堂兄的儿子,早年因为不支持梁王继位,被窦太后嫌弃,甚至不让他入宫,可以说非常惨了。不过后来汉武帝继位后,窦婴凭借自己的政治能力得到了汉武帝的认可,武帝重金请窦婴出山。

但是窦婴为人耿直,后来遇到了政敌田蚡,二人颇有嫌隙,田蚡和窦婴不同,小心思很多,能言善辩,可以说是一名有能力的小人,逐渐取代了窦婴在朝堂上的位置。

窦婴有一位朋友叫灌夫,耿直人的朋友自然也是耿直人,在一次酒宴中喝多了,得罪了田蚡,田蚡顺势治了灌夫的罪,要杀死灌夫全家人。窦婴看不下去,尽全力为灌夫开脱,田蚡更是不喜,于是决定顺便让窦婴一起翻车。

本来武帝已经决定不治窦婴的死罪,但是田蚡暗地里添了一把火,《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中记载:“乃有蜚语,为恶言闻上,故以十二月晦论弃市渭城。”,意思就是武帝听到各种流言蜚语,认为窦婴大不敬,在心中腹诽君主的不是,治了他死罪。

窦婴有政治才能而心形刚直,但也正因为此得罪了小人,无法自保,也难怪司马迁感叹:“武安负贵而好权,杯酒责望,陷彼两贤。呜呼哀哉!迁怒及人,命亦不延。众庶不载,竟被恶言。呜呼哀哉!祸所从来矣。”

二、“寰中士夫不为君用”罪

这个罪名翻译一下就是人才不来上班也是罪,发明这个罪名的皇帝是朱元璋。

这又是一位大佬皇帝,可见荒唐的罪名不一定出自荒唐的皇帝,有的时候权势越大,做出的事情越匪夷所思。

朱元璋设置这个罪名,可以说是被逼得,明初当官这个职业高危,而且老板还是终极工作狂,时不时杀人的那种,所以导致很多文人不愿意出仕,有了《明史》中记载的“古之为士者,以登仕为荣,以罢职为辱。今之为士者,以混迹无闻为福,以受玷不录为幸”的情况。

朱元璋开国需要能人志士辅佐的心态可以理解,但是他毕竟也不是什么礼贤下士的好人,不受待见也可以理解。然而因此被判罪名的文人隐士们确实是何其无辜,仅仅是朱元璋称帝建功路上的垫脚石罢了。垫脚石不好用了,不愿意让自己用那也不能让别人得到,不如消灭。这个罪名看似荒唐,实际上藏着一位帝王的野心和残忍。

朱元璋于洪武十八年颁布《大诰》,基本上就是他的语录,里面的各项要求和条例甚至高于律法。其中规定:“寰中士夫,不为君用,罪皆至抄割。”意思就是,国内所有的士大夫,只要不为我所用,都杀了。而且第二年又作了“续编”、“三编”,从此文人们不合作彻底成了犯天条的大罪。

实际上不为君用这个罪名,朱元璋是个老实人,直接写出来了,历史上不写出来而因此而死的人也并不少。

比如华佗,虽然《三国演义》中写的是他想对曹操实行不靠谱的外科手术而惹毛了曹操,但是历史上主要记载的是曹操想让他当官或者做自己的私人医生,华佗耿直拒绝,曹操因此杀人。

三、“意欲罪”

“意欲罪”听名字就知道和“莫须有罪”一样,是一口可以随便扣在头上的大锅,也是发生在明朝,这位明朝大臣于谦(不是吃喝抽烫的那位捧哏)的一首《石灰吟》和《满江红》一样,是脍炙人口的诗词。于谦还写过《岳忠武王祠》纪念岳飞,却最终走上了和岳飞一样被陷害而死的命运。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

明代常年面临少数民族的骚扰,有一个著名的战役叫土木堡战役,战役中明英宗被俘,国家无君,京城一时乱成了一锅粥,很多人纷纷要求南迁。

在这个生死存亡的时刻,于谦站了出来,当时他是兵部的一名大臣,以他为中心组织起了京城的保卫组织,把明英宗的弟弟推上了皇位,就是明代宗。

有了皇帝,明军也有了战意,几次重创对手,终于打退了进犯的瓦刺军。这时候,英宗是回来还是不回来,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被莫名降罪的人总是老实人,于谦也是一名心中只有国家大义的老实人,他坚定地要救出明英宗,代宗心里显然会因此不喜,英宗一回来就将其软禁。

不过后来明英宗又夺回了自己的皇位,于谦对于国家是功臣,但是却在英宗被俘时推了新帝上位,也见证了明英宗最狼狈的时刻,对于帝王来说,这样的人一定不能留下。因此尽管于谦居功至伟,在权力面前,明英宗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让他死,于是给他扣上了“意欲谋反”的罪名,杀死了于谦。“意欲罪”由此而来。

于谦和岳飞可以说是难兄难弟,都是对国家无条件的忠诚,却因此而遭到怀疑,终于死于莫须有的罪名。于谦之死,不愧于他的诗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和现代法律体系不符合的罪名,比如古代“不孝”是大罪,甚至能致死,现代只能是一个民事纠纷,这个和法律的进步以及人们的观念变化也有关系,所谓“不孝”的定义,古代和现代显然也完全不同。如果我们现代人这样工作一年不怎么给家里打电话,放到古代有心人眼里就是对父母不管不问,是大罪,显然不适用于现代的价值观,不过在不被利用的前提下与上述一些迷之大锅还是有本质的区别。

神奇的罪名都是来源于帝王,这些罪名产生的根本原因都是犯罪的人威胁到了皇权或者是挑衅了皇帝的绝对权威。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皇帝杀人降罪,不过是找一个杀人的理由罢了,至于罪名是什么,则是完全看帝王的心情了。

文/特约作者 元气爆破少女乖酱

图/网络

参考资料/《宋史·岳飞传》、《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明史》

标签: 窦婴

更多文章

  • 窦婴全力支持汉武帝,为何在拿出密旨后被处死?帝王就是如此无情

    历史人物编辑:朱朋标签:窦婴

    窦婴获罪入狱,得知好友灌夫被定罪灭族,这才幡然醒悟,自己的处境远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好,他突然意识到,这一次入狱,或许汉武帝刘彻不会再支持自己。窦婴在身陷囹圄之时,深知处境危险,便打算拿出自己最后的“王牌”,打算自救。汉景帝驾崩以前,曾有密诏交给窦婴,其中的旨意内容为“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这道圣旨

  • 洪水久久不能治理,汉武帝找窦婴问出真相,天灾背后竟是人祸

    历史人物编辑:汪结龙标签:窦婴

    汉武帝时期,天降大水,将近十六个郡发起了洪水,良田被淹,百姓们苦不堪言,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让当时在位的汉武帝不知所措,再加上当时匈奴还在不停地袭击代邑和陇西地区,窦婴接受重任,负责起了治水的大任。虽然形势严峻,窦婴也是临危受命,但是窦婴抱着高度负责的态度,立刻行动起来,来到田间巷头查看,窦婴发现,黄

  • 西汉三朝名臣窦婴,为何以悲剧结局遗憾收场?

    历史人物编辑:何攀标签:窦婴

    01众所周知,汉武帝的丞相不好当。尤其到了武帝晚年时,丞相如同走马灯一般轮番上台,却又接连一个个人头落地,血溅长安。有因“侵卖园陵道土需地”这种小事而自杀的李蔡;有陷害张汤,事泄横死的庄青翟;有遭巫蛊之祸牵连,身首异处的公孙贺;有图谋立昌邑王为帝,被腰斩弃市的刘屈髦……而在汉武帝初即位时,有一位外戚

  • 窦婴虽为外戚却和窦太后有矛盾甚至检举窦家违法之事,最终被斩首

    历史人物编辑:国学的秘籍标签:窦婴

    夫家乍贵,窦氏很是慌张,昨日还是温言润语的代王,今日却被要求摆出威严少说话,因为他成为了皇帝。虽然身为代王的时候,刘恒一家也很富贵,但在山西的封地里,生活总是无拘无束的,不爱折腾的诸侯王向来命好,偶尔亲自松土种田可能还会受到皇帝的称赞。窦氏阴差阳错来到山西后,就被这样与世无争的刘恒百般宠爱,人生虽不

  • 西汉窦婴之死:历史上最腹黑的大臣,死于政治谋杀

    历史人物编辑:阡陌君标签:窦婴

    西汉时期,人才辈出,在汉武帝时期达到了一个巅峰。汉武帝时期,出现了霍去病、卫青这样的人才。正是这两人的出现,让西汉对匈奴的态度进行了改变。从西汉建立初期,就和匈奴开战,只不过一直实施和亲策略,但是汉武帝时期,开始对匈奴进行主动出击。由此改变了汉武帝时期和匈奴的关系。汉武帝时期,窦婴也是其中的人才之一

  • 如果窦婴没拿出汉景帝的遗诏,汉武帝会不会杀窦婴?结局不会改变

    历史人物编辑:晨风晓月趣历史标签:窦婴

    无论是否有遗诏,窦婴必须死,只不过想杀他的并非汉武帝罢了。窦婴是窦太后的侄子。窦太后是汉文帝的皇后,历经汉景帝、汉武帝两朝皆被尊为太后,在朝中有很大的发言权。虽然窦婴靠着窦太后的关系步入仕途,然而他确实外戚中的一股清流。他为人正直、忠于汉室,是汉景帝时期非常重要的大臣,巅峰时期官至丞相,受封为魏其侯

  • 汉武帝为什么一定要杀窦婴呢?这其中有什么原因吗?

    历史人物编辑:车解读标签:窦婴

    汉武帝时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有着很多的名臣良相,都是大汉走向巅峰的功臣,然而武帝一朝的功臣没有几个是有好下场的,窦婴就是其中的一个悲剧角色。窦婴是武帝初年的丞相,他是窦太后的亲戚,但是却是武帝的忠臣,推崇儒家学说,非常支持武帝的改革,但是这个权倾一时的当朝丞相却落得了一个夷灭三族的悲惨下场。话说

  • 西汉遗诏事件,如果窦婴未拿出汉景帝的遗诏,汉武帝会杀窦婴吗?

    历史人物编辑:韩铮铮标签:窦婴

    不论窦婴能不能拿得出真遗诏,都是必死之格局。不但窦婴是必死的,就连田蚡、灌夫也是必死之结局。 为何如此说? 咱们先看下历史记载,如下: 孝景时,魏其常受遗诏,曰“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及系,灌夫罪至族,事日急,诸公莫敢复明言於上。魏其乃使昆弟子上书言之,幸得复召见。书奏上,而案尚书大行无遗诏。诏书

  • 魏其侯窦婴:一手好牌为何打出腰斩?

    历史人物编辑:通史小探长标签:窦婴

    魏其侯窦婴是汉景帝和汉武帝时代,举足轻重的政治人物,能够被司马迁特地写入史记,应该会有他的过人之处,于是笔者在看魏其侯列传的时候,就好好琢磨了一下,结果仔细一看才发现,这兄弟的一生就是错误的一生。用股票圈的一句行话来说就是高开低走,出道即巅峰,之后就是一路的行情下跌,原来司马迁写他是要告诫我们要怎么

  • 曹操为何选择定都许昌,而放弃了繁华的洛阳呢?

    历史人物编辑:寻根拜祖标签:许昌

    曹操没有放弃洛阳,但彼时的洛阳一点都不繁华,而是人烟断绝的废墟。建安元年(196年)七月,经过长达一年的漂泊后,汉献帝终于虎口逃生回到了洛阳。八月,曹操从许昌赶到洛阳护驾。九月,汉献帝被曹操迎往许昌,并宣布迁都于此,改许昌为许都。许昌在历史上的存在感很低,作为都城也仅有这一次。许昌规模不大,人口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