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西汉卫绾:从一介车夫爬到了丞相,堪称大智若愚!

西汉卫绾:从一介车夫爬到了丞相,堪称大智若愚!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情怀历史号 访问量:1392 更新时间:2023/12/24 13:10:54

汉武帝刘彻在位时,一共用了13位丞相,按使用的先后顺序分别是:卫绾、窦婴、许昌、田蚡、薛泽、公孙弘李蔡庄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氂田千秋。这13位宰相中,大多不得善终。比如窦婴、刘屈氂、公孙贺、李蔡、庄青翟,赵周等人。对于笔者今天要说的卫绾,从一介车夫爬到了丞相,还获得了善终的结局,这堪称大智若愚。

具体来说,卫绾(?-公元前131年),代郡大陵(今山西文水县)人。众所周知,汉文帝刘恒即位前,被刘邦册封为代王,也即卫绾在刘恒的封地内。因为有驾驭马车的技巧,卫绾得以服侍汉文帝,累积功劳逐渐升为中郎将。在身份和地位上实现巨大的跨越后,卫绾没有骄傲自满,而是依然性情敦厚谨慎,没有其他杂念。

汉景帝还是太子的时候,曾召请皇上左右近臣宴饮,卫绾装病不去。对此,汉文帝去世前嘱咐汉景帝说:“卫绾是个忠厚之人,好生对待他。”不过,汉景帝即位后,却对卫绾不闻不问,或许是对他不满。于是,卫绾办事日益谨慎认真。

汉景帝前往上林苑,命中郎将卫绾作为护卫共乘一车。回宫后汉景帝问卫绾:“你晓得为什么能和我同乘一车吗?”卫绾说:“我是代郡的戏车之人,侥幸因功升为中郎将。我不知道为什么。”

在此基础上,汉景帝质问卫绾:“我做皇太子召请你,为什么不肯来?”卫绾回答:“真是死罪,我病了。”汉景帝赐他剑,卫绾说:“先帝已赐给我六柄剑了,臣不敢再接受赏赐。”汉景帝说:“剑是容易被人拿去交换的,难道还独有你把那些剑保存至今么?”卫绾说:“都保留着。”汉景帝让人取来六柄剑看,剑都在鞘中,不曾取用过。最终,汉景帝不仅放过了卫绾,还在之后重用了他。

根据《史记》等史料的记载,卫绾的下属郎官有过失,他总是遮掩,也不与别人争执,有了功劳,总是谦让给他人。汉景帝得知这些情况,认为卫绾清廉忠实,没有其他心肠,就任命他为河间王刘德的太傅。刘德是汉景帝刘第二子,废太子刘荣同母弟,母为栗姬。

吴楚七国之乱时,朝廷诏令卫绾为将,率领河间王麾下的兵力讨伐叛军。七国之乱被平定后,卫绾因为立下功劳,所以升任中尉。从这一角度来看,卫绾的能力其实是比较全面的。当然,他善于藏拙,从不居功自傲。

汉景帝七年(前150年)正月,随着母亲栗姬失去宠爱,刘荣被废为临江王。彼时,汉景帝还杀了太子的外家亲属栗卿等人。而卫绾辅佐的河间王刘德,也是栗姬的儿子,本应被抓捕起来。不过,汉景帝考虑到卫绾年老德高,不忍心动他,赐给告假还乡。

最后,在废掉太子刘荣后,汉景帝立胶东王刘彻为太子。为了给刘彻选派优秀的老师,汉景帝召回卫绾,任命为太子太傅,升任御史大夫。五年后,卫绾替代桃侯刘舍做了丞相。卫绾担任丞相后,只是恪守本分,也即没有什么过失,也没有什么过失。

对此,在笔者看来,这其实是卫绾的大智慧。因为丞相作为百官之首,本就会引起皇帝的猜忌,如果高调行事,无疑会面临功高震主的局面。现在,汉景帝认为卫绾敦厚老成,不仅没有猜忌他,还对他尊重信任,赏赐很多。

公元前141年,卫绾当了三年丞相后,汉景帝崩逝,汉武帝即位。由此,卫绾也成为汉武帝在位时的第一位丞相。汉武帝即位后,窦太后事实上掌握了大权,并且她反对改变现状。不过,汉武帝却锐意进取,于是他就下诏“举贤良方正能言直谏之士”。对此,丞相卫绾提出的主张,就包含罢除法家和纵横家这两个学派的学者。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卫绾没有提“罢黜百家”,但这依然引起窦太后的不满,几个月后,卫绾被窦太后借故免去了丞相的职务。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卫绾失去官职,也恰好从窦太后和汉武帝的较量中抽身,从而获得了善终的结局。

标签: 卫绾

更多文章

  • 堪媲美岳飞“莫须有”的三大罪名:窦婴毁于腹诽,于谦亡于意欲

    历史人物编辑:蔺汉涛标签:窦婴

    民族英雄岳飞因为一心抗金,而被南宋皇帝赵构和宰相秦桧构陷罪名入狱处死,同为将军的韩世忠不服,就去找秦桧问:岳飞何罪之有?秦桧回答:其事体莫须有!语出《宋史·岳飞传》:“狱之将上也,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然后岳飞就因此

  • 窦婴全力支持汉武帝,为何在拿出密旨后被处死?帝王就是如此无情

    历史人物编辑:朱朋标签:窦婴

    窦婴获罪入狱,得知好友灌夫被定罪灭族,这才幡然醒悟,自己的处境远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好,他突然意识到,这一次入狱,或许汉武帝刘彻不会再支持自己。窦婴在身陷囹圄之时,深知处境危险,便打算拿出自己最后的“王牌”,打算自救。汉景帝驾崩以前,曾有密诏交给窦婴,其中的旨意内容为“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这道圣旨

  • 洪水久久不能治理,汉武帝找窦婴问出真相,天灾背后竟是人祸

    历史人物编辑:汪结龙标签:窦婴

    汉武帝时期,天降大水,将近十六个郡发起了洪水,良田被淹,百姓们苦不堪言,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让当时在位的汉武帝不知所措,再加上当时匈奴还在不停地袭击代邑和陇西地区,窦婴接受重任,负责起了治水的大任。虽然形势严峻,窦婴也是临危受命,但是窦婴抱着高度负责的态度,立刻行动起来,来到田间巷头查看,窦婴发现,黄

  • 西汉三朝名臣窦婴,为何以悲剧结局遗憾收场?

    历史人物编辑:何攀标签:窦婴

    01众所周知,汉武帝的丞相不好当。尤其到了武帝晚年时,丞相如同走马灯一般轮番上台,却又接连一个个人头落地,血溅长安。有因“侵卖园陵道土需地”这种小事而自杀的李蔡;有陷害张汤,事泄横死的庄青翟;有遭巫蛊之祸牵连,身首异处的公孙贺;有图谋立昌邑王为帝,被腰斩弃市的刘屈髦……而在汉武帝初即位时,有一位外戚

  • 窦婴虽为外戚却和窦太后有矛盾甚至检举窦家违法之事,最终被斩首

    历史人物编辑:国学的秘籍标签:窦婴

    夫家乍贵,窦氏很是慌张,昨日还是温言润语的代王,今日却被要求摆出威严少说话,因为他成为了皇帝。虽然身为代王的时候,刘恒一家也很富贵,但在山西的封地里,生活总是无拘无束的,不爱折腾的诸侯王向来命好,偶尔亲自松土种田可能还会受到皇帝的称赞。窦氏阴差阳错来到山西后,就被这样与世无争的刘恒百般宠爱,人生虽不

  • 西汉窦婴之死:历史上最腹黑的大臣,死于政治谋杀

    历史人物编辑:阡陌君标签:窦婴

    西汉时期,人才辈出,在汉武帝时期达到了一个巅峰。汉武帝时期,出现了霍去病、卫青这样的人才。正是这两人的出现,让西汉对匈奴的态度进行了改变。从西汉建立初期,就和匈奴开战,只不过一直实施和亲策略,但是汉武帝时期,开始对匈奴进行主动出击。由此改变了汉武帝时期和匈奴的关系。汉武帝时期,窦婴也是其中的人才之一

  • 如果窦婴没拿出汉景帝的遗诏,汉武帝会不会杀窦婴?结局不会改变

    历史人物编辑:晨风晓月趣历史标签:窦婴

    无论是否有遗诏,窦婴必须死,只不过想杀他的并非汉武帝罢了。窦婴是窦太后的侄子。窦太后是汉文帝的皇后,历经汉景帝、汉武帝两朝皆被尊为太后,在朝中有很大的发言权。虽然窦婴靠着窦太后的关系步入仕途,然而他确实外戚中的一股清流。他为人正直、忠于汉室,是汉景帝时期非常重要的大臣,巅峰时期官至丞相,受封为魏其侯

  • 汉武帝为什么一定要杀窦婴呢?这其中有什么原因吗?

    历史人物编辑:车解读标签:窦婴

    汉武帝时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有着很多的名臣良相,都是大汉走向巅峰的功臣,然而武帝一朝的功臣没有几个是有好下场的,窦婴就是其中的一个悲剧角色。窦婴是武帝初年的丞相,他是窦太后的亲戚,但是却是武帝的忠臣,推崇儒家学说,非常支持武帝的改革,但是这个权倾一时的当朝丞相却落得了一个夷灭三族的悲惨下场。话说

  • 西汉遗诏事件,如果窦婴未拿出汉景帝的遗诏,汉武帝会杀窦婴吗?

    历史人物编辑:韩铮铮标签:窦婴

    不论窦婴能不能拿得出真遗诏,都是必死之格局。不但窦婴是必死的,就连田蚡、灌夫也是必死之结局。 为何如此说? 咱们先看下历史记载,如下: 孝景时,魏其常受遗诏,曰“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及系,灌夫罪至族,事日急,诸公莫敢复明言於上。魏其乃使昆弟子上书言之,幸得复召见。书奏上,而案尚书大行无遗诏。诏书

  • 魏其侯窦婴:一手好牌为何打出腰斩?

    历史人物编辑:通史小探长标签:窦婴

    魏其侯窦婴是汉景帝和汉武帝时代,举足轻重的政治人物,能够被司马迁特地写入史记,应该会有他的过人之处,于是笔者在看魏其侯列传的时候,就好好琢磨了一下,结果仔细一看才发现,这兄弟的一生就是错误的一生。用股票圈的一句行话来说就是高开低走,出道即巅峰,之后就是一路的行情下跌,原来司马迁写他是要告诫我们要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