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燕青早知李固和贾氏有染,为何袖手旁观,不像石秀那样除掉李固

燕青早知李固和贾氏有染,为何袖手旁观,不像石秀那样除掉李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澄丹彤 访问量:2653 更新时间:2023/12/21 17:36:45

水浒中有这么一个有疑问的故事,卢俊义手下仆人燕青,早就发现了卢俊义的夫人贾氏和管家李固有私情,燕青没有报告给卢俊义,也没有像石秀那样,除掉奸夫。燕青选择了袖手旁观?这是为什么呢?

卢俊义被吴用骗上梁山,并在梁山上软禁了几个月,这期间,李固到官府告卢俊义谋反,上了梁山当二把手。卢俊义从梁山回家途中,燕青专门在半路等他,告诉他家中变故,李固和贾氏原有私情,今日推门相就,做了夫妻。燕青是个聪明人,也是非常忠诚的仆人,因此,燕青发现了卢俊义被绿,没有做任何事,显得让人无法接受。

我们不禁想起另一位好汉拼命三郎石秀是如何做的。石秀在发现义兄杨雄的妻子潘巧云与裴如海有私情时,先是向杨雄举报,并和杨雄共同商定了一个周密的计划,可一举捉奸。但是杨雄醉酒时大骂潘巧云,惊动了潘巧云,于是故意编了一句瞎话倒打一耙说石秀调戏自己,杨雄偏听偏信,把石秀赶出家门。石秀为了自证清白,只好把前来与潘巧云偷情的裴如海杀了留下了衣物作证据。把这些东西给杨雄看,才证明自己的清白。这样一对比,燕青的不作为显得让人不可思议,我想出现大概其中有三个原因。

第二,燕青发现李固和贾氏虽然关系不正常,但还处于可控的范围,没必要打草惊蛇。在卢俊义家中,李固与贾氏有私情,但不敢明目张胆地在一起,基本上处于暗恋状态或秘密状态。李固是个精细的人,不会像裴如海、西门庆、张文远那样几乎半公开地乱来,应该不会让其他人抓住现行。燕青也是通过察言观色推断出来李固和贾氏可能有私情,用现在话说,经过眼神确定,李固和贾氏有私情。直到卢俊义被骗上梁山,李固完全掌控了卢府,才敢“推门相就”,公开自己的行径。他们在秘密状态时,燕青如果向卢俊义举报,但找不到证据,卢俊义更会认为燕青是诬赖好人。

第三,李固在卢府中地位太高,已经掌握了卢府的经济命脉。如果燕青像石秀那样,直接弄死李固,当然很容易做到,但是,这样一来,卢府上下会陷入一片混乱,经济上会出现严重损失。这就好像一个毒瘤,如果直接切除,可能造成大出血而死,先用保守疗法稳住大局,或许能确保一段时间内相安无事。再说燕青没掌握李固和贾氏私通的任何证据,燕青杀李固,名不正,言不顺,一旦被卢俊义发现,那燕青就成了“恶仆”。

今日一悟:有句话叫不见棺材不落泪,卢俊义就是这种人,如果不让他亲眼看到李固和贾氏在一起共同陷害他,无论如何他也不会相信李固和贾氏背叛自己。性格决定命运,正是卢俊义这种盲目的自信,使他必须吃这一段苦头,这杯苦酒是卢俊义自己一手酿出来的,必须由他自己亲自喝下去,别人想替都替不了。燕青纵然有天大的本事,也没办法让卢俊义省下这段磨难。有时在教育子女时,也有类似的情况,父母明确告诉孩子,不能做某件事,但孩子就是不听,非要去尝试,直到伤痕累累时才知道,原来父母是对的,吃一堑,长一智,但听“吃一堑”的故事却长不了一智。有些痛苦别人替代不了,有些弯路,走过才知道。

标签: 李固

更多文章

  • 卢俊义一世英雄,为什么他的老婆贾氏却看上了管家李固?

    历史人物编辑:绣虎读历史标签:李固

    河北玉麒麟,棍棒世无双。卢俊义住在北京城大名府,祖上颇有积蓄,家财万贯。原本可以安静地过日子,不曾想却被千里之外的宋江给惦记上了。晁盖死后留下为自己报仇雪恨的遗言,宋江要坐梁山第一把交椅,名不正言不顺。宋江和吴用要演一出戏,少了一个人,这个人正是河北玉麒麟卢俊义。于是宋江和吴用定下计谋,要赚卢俊义上

  • 西汉李广利向匈奴投降后,匈奴发生了一件怪事,现在都无法解释

    历史人物编辑:多肉写历史标签:李广利

    扩展疆域面积、保卫家国是古代君王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许多帝王会选择自己信任的武将前去担任大将军替自己保卫祖国领土。例如西汉时期的卫青和霍去病,他们二人都是汉朝的外戚,深得汉武帝信任,成为汉朝有名的大将军。西汉的许多将领都由汉武帝亲自挑选,大多数都与其后宫的妃嫔们密接相关。除我们熟知的卫青、霍去病外,武

  • 李广利屡伐匈奴,匈奴为何还要为他立祠祭祀,原来因为这句话

    历史人物编辑:张天祥标签:李广利

    汉武帝刘彻晚年重用小舅子李广利,屡次派他出征匈奴,胜少败多,不过因刘彻宠爱李广利的姐姐李夫人,使李广利的地位始终没有动摇。公元前90年,匈奴狐鹿姑单于再次南下骚扰汉界,刘彻派李广利率7万大军征讨匈奴。匈奴这边派出右大都尉与卫律(汉奸,多年为匈奴服务,就是他害得苏武在贝加尔湖牧羊)率5000骑兵与李广

  • 李陵和李广利同是汉朝名将,投降匈奴后为何一个当驸马一个成祭品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文章鉴赏标签:李广利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是唐代大诗人王昌龄创作的《出塞》,其中提到的“飞将”就是西汉抗匈名将,李广。李广是名门之后,少年时期,他追随父辈的脚步,毅然决然当兵入伍,抗击匈奴。匈奴部落,是发源于蒙古高原的一支游牧民族,其族人天性野蛮,骁勇善战,数十年如一日地

  • 西汉李广利投降匈奴后被杀,死时匈奴发生1件怪事,至今无法解释

    历史人物编辑:陈俊刚标签:李广利

    俗话说得好:“一将功成万骨枯”!西汉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朝代,不仅仅是因为它打出了汉人的威名,更是因为在那个时代英雄辈出。其中,有“难以封侯”的李广,还有“一战成名”的卫青,更有“封狼居胥”的霍去病,他们的故事流传千年而不朽。值得一提的是,在西汉还有一位将领,他曾多次讨伐匈奴,并取得了胜利。奈何,在最

  • 作为汉武帝晚期最重要的将领,李广利真如常人所说,是个草包?

    历史人物编辑:诸葛侃史标签:李广利

    李广利绝对是汉武帝时期最怂包的名将,没有之一。有人会说,别人既然能当上汉武帝后期最重要的将领,必然有其过人之处。我只需说破一点你就懂了:李广利是汉武帝的小舅子。是不是突然就豁然开朗了呢?自古以来,单纯靠关系上位的大多是怂包。那为何同样靠关系上位的卫青、霍去病就那么厉害呢?也许正是因为提拔卫青和霍去病

  • 大汉国舅李广利,本来前途无量,为何会背叛汉朝?

    历史人物编辑:刘申伟标签:李广利

    公元前112年。平阳公主邀请弟弟汉武帝到府上举行了一场大型派对。在宴会上,乐师李延年低声吟唱:北国有佳人,遗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再难得。汉武帝一听,马上就被勾起了兴致。居然有这样的佳人,是谁呀?李延年马上回答说:是我妹妹。汉武帝:你妹妹?话音刚落,经过精心打扮的李

  • 李陵和李广利同是投降匈奴后,为何一个当驸马一个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沈烈康标签:李广利

    用最简单的话说就是李陵是以“胜利者”身份投降的,真有才,真有本事。投降是被迫的,而李广利无论地位,职务都高于李陵,但李广利的实在失败的情况下投降的,投降是主动的,在匈奴眼里是无能之辈。因妒被杀,应该是挺冤枉的。对比李陵真的差的不仅仅是运气。真的,汉武帝也许真的老李家犯冲,先后两个降匈奴的武帝高级将领

  • 同为匈奴人,为什么李陵和李广利之间的差距会这么大?

    历史人物编辑:小渝美食标签:李广利

    全文共1657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汉王朝继秦国后,终于一统天下,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黄金时期”,这就是汉王朝名字的由来。先进的文明,不但使一个民族的经济、文化日新月异,而且使一个民族的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蔡伦的造纸术、中国的四大发明、张衡的地震测量器,这些都是在两汉时期产生的。汉王朝统治时间长

  • 汉武帝晚年时把贰师将军李广利灭族,到底是为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枕残夢标签:李广利

    真真正正让汉武帝决定灭李家族的是司马迁起的作用,不要以为汉武帝晚年真的昏庸,汉武帝的帝王权衡术是用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李陵战败投降匈奴是不争的事实,不管他是真降还是诈降,他始终是投降了的,这让我大汉帝国的威严何存?一帮迂腐文人还一个劲的替李陵求情,就连司马迁都卖力替他求情,一个武将战败投降了文人求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