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大汉国舅李广利,本来前途无量,为何会背叛汉朝?

大汉国舅李广利,本来前途无量,为何会背叛汉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刘申伟 访问量:979 更新时间:2024/1/15 17:21:14

公元前112年。平阳公主邀请弟弟汉武帝到府上举行了一场大型派对。在宴会上,乐师李延年低声吟唱:北国有佳人,遗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再难得。

汉武帝一听,马上就被勾起了兴致。居然有这样的佳人,是谁呀?

李延年马上回答说:是我妹妹。

汉武帝:你妹妹?

话音刚落,经过精心打扮的李夫人如仙女下凡,翩翩起舞。那是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舞姿婀娜,乱人心神啊!

年迈的汉武帝一看,这眼珠子再也没办法从她身上挪开。当晚就得把她带回了宫里,敕封为夫人。自此之后,李氏家族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李夫人的弟弟李广利被汉武帝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够成为汉朝的第二个卫青、霍去病,并且把全国的精锐军队都交给他去练手。

可是,李广利却辜负了这一份期望,公元前88年。李广利投降匈奴,反叛汉朝,李氏家族满门抄斩。李广利荣幸地成为大汉历史上身份最高的汉奸。

那么,到底是什么让一个前途无量的大将军沦落到这个地步了?

后继无人

北伐匈奴是贯穿了汉武帝一生的大事业。自从公元前119年漠北决战胜利之后,匈奴人被彻底赶出了肥沃的内蒙古草原,跑到了今天卖蒙古的戈壁沙漠去喝西北风。

国内很多人都觉得大功告成,应该收手与民休息,恢复国力。

但是汉武帝知道,没有这么简单。我们能休息,难道匈奴人就不能休息吗?要是让他们也把元气恢复过来,那么之前几十年不是白打了吗?

而与此同时,大汉帝国却后继乏力,霍去病在漠北决战之后不久就英年早逝,卫青此时也垂垂老矣。六年后,卫青就去世了。北伐匈奴这项大事业,需要有新一代的将领过来扛起担子,汉武帝所能依靠的只有外戚势力。

因为北伐匈奴要出动全国军队,这种事情如果不交给自己人那是不放心的。万一某个居心叵测的将领走到半路上,来个黄袍加身,陈桥兵变,那可咋办?

汉武帝女人不少,按理说可以用的外戚势力应该很多。但是很可惜啊,都是些酒囊饭袋,不是哪个阿猫阿狗都能够担任外戚大将军的。光有关系不够,还得有实力才行。

李广利算是这些人里头算是矮子里头挑将军,勉强还可一用。所以汉武帝对他寄予厚望。

无能之将

公元前99年,李广利第一次北伐匈奴。结果闹出了个大新闻,因为他贪生怕死,见死不救。导致原来用来吸引匈奴主力的李广的孙子李陵的5000丹阳兵孤立无援,以至于他们在绝望之下,不得不投降了匈奴。这种事情要是放在其他人的身上,早就拉出去千刀万剐了。

可是,汉武帝却将错就错,把这口黑锅扣到李陵的头上。甚至连为李陵求情的司马迁都被他给阉了,可见他对这个小舅子是百般的维护啊。

可李广利实在是烂泥扶不上墙。后来汉武帝一看,刚上来就匈奴,难度也许太高一点,那我就给你换个难度低点的副本吧。自从张骞打通的丝绸之路之后,汉朝就开始对西域的小国进行经营。

当时西域的格局,是两个强国加上一大堆破碎的小国家。这两个强国分别是位于今天伊犁河谷的乌孙国。一个是位于今天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的大宛国。

这个大宛国有样神器,叫汗血宝马。这东西好啊,日行千里,来去如风。如果汉朝军队装备上这种东西,那匈奴基本上是没有活路了。

但是大宛国就是死活不给。他们之所以敢对汉朝嘴硬,就是因为他们离汉朝天高皇帝远,汉朝要是打他们,漫长的补给线是承受不住的。

可如果装备上的汗血宝马,随时都可能对他们发动远征。

于是志在必得的汉武帝就派着李广利带7万军队去征服大宛国。七万人去了,回来了两万人。汉武帝一看他这个战果,勃然大怒。

我大汉朝何曾吃过这样的败仗?于是下令不准李广利的军队进入玉门关,并且征发18万囚徒,再次组织一支军团去征服大宛国。并且,汉武帝又给李广利加官晋爵,你李广利不是在大宛国的貮师城踟蹰不前吗?那好,就封你做貮师将军吧。

这明显就是个带有侮辱性的称号啊。

汉朝再次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后大宛国不得不屈服,送了几匹汗血宝马过来,但这匹汗血宝马刚到这里就水土不服死了。经过这次事件之后,李广利彻底明白了,他不是卫青、霍去病那块料,想要往上爬,那就要走别的路子。

图谋神器,犯了忌讳

公元前91年,汉朝发生了巫蛊之祸。在汉武帝的运作之下,太子刘据轰然倒台。而当时剿杀太子最为卖力的,就是李广利的政治盟友丞相刘屈牦。甚至两人还私下约定,等汉武帝百年之后,就扶持李夫人生的儿子昌邑王上位,这件事情可就犯了汉武帝的逆鳞。

汉武帝是重用外戚不假,但是同时也极度防备外戚。想当年汉武帝上台之初,可是被外戚势力整得死去活来的。先是被窦太后压制了六年,后来差点被废掉。

好不容易熬死了窦太后 ,以为可以翻身做主人,没想到自己的母亲王太后又跳了出来。把朝廷大权都收拢到他的舅舅丞相田蚡的手里。

所以,汉武帝比谁都明白外戚势力太过强大会有什么后果。

正因如此,卫青在世的时候,一直都是谨慎小心,这才能够跟汉武帝善始善终。可这个李广利明显就没有卫青的觉悟,反而上赶着往汉武帝的枪口上去撞。

于是汉武帝也没有跟他客气,就在他北伐匈奴的时候,在后面杀了他全家。难道汉武帝就不怕他造反吗?其实真不怕。

当时汉朝军队的粮草都掌握在汉武帝手里,而且在军队里头还有监军。汉武帝这次明显就是有预谋的行动。只是没有想到,汉武帝这个监军所托非人。

当他想要扳倒李广利的时候,却跟李广利的心腹手下共谋大事。结果才导致了不可控的后果。李广利走投无路之下想要取代匈奴,结果没打得过人家,反而投降了匈奴。

标签: 李广利

更多文章

  • 李陵和李广利同是投降匈奴后,为何一个当驸马一个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沈烈康标签:李广利

    用最简单的话说就是李陵是以“胜利者”身份投降的,真有才,真有本事。投降是被迫的,而李广利无论地位,职务都高于李陵,但李广利的实在失败的情况下投降的,投降是主动的,在匈奴眼里是无能之辈。因妒被杀,应该是挺冤枉的。对比李陵真的差的不仅仅是运气。真的,汉武帝也许真的老李家犯冲,先后两个降匈奴的武帝高级将领

  • 同为匈奴人,为什么李陵和李广利之间的差距会这么大?

    历史人物编辑:小渝美食标签:李广利

    全文共1657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汉王朝继秦国后,终于一统天下,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黄金时期”,这就是汉王朝名字的由来。先进的文明,不但使一个民族的经济、文化日新月异,而且使一个民族的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蔡伦的造纸术、中国的四大发明、张衡的地震测量器,这些都是在两汉时期产生的。汉王朝统治时间长

  • 汉武帝晚年时把贰师将军李广利灭族,到底是为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枕残夢标签:李广利

    真真正正让汉武帝决定灭李家族的是司马迁起的作用,不要以为汉武帝晚年真的昏庸,汉武帝的帝王权衡术是用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李陵战败投降匈奴是不争的事实,不管他是真降还是诈降,他始终是投降了的,这让我大汉帝国的威严何存?一帮迂腐文人还一个劲的替李陵求情,就连司马迁都卖力替他求情,一个武将战败投降了文人求情

  • 李广利出兵西域并非为大宛马,而是瓦解匈奴盟友

    历史人物编辑:趣趣大盘点标签:李广利

    从汉武帝时代开始,中华文明通过各种形式加强了与西域的联系,并且建立了历史悠久的丝绸之路,成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典范。在这些交往的过程中,除了商贸和文化传播以外,战争永远是其中的主角。在汉武帝刘彻执政的中晚期,便派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兵西域,攻打西域强国大宛,并西域纳入了西汉朝廷的统治范围内。这一战的故事在

  • 同为汉将投降匈奴,为何李陵能够终老匈奴,李广利却最终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记史惜今标签:李广利

    李陵和李广利的投降有所不同,李陵乃是在兵少将寡的情况下遭遇匈奴主力,一番血战之后力竭儿降;李广利却是因为参与立储之事导致妻儿被抓,立功心切之下遭遇大败后投降。在投降匈奴之后,事实上两人都做了驸马,唯一不同之处在于李陵似乎有些心灰意冷,因而不是很受重用;而李广利则是备受尊崇,但这却遭到了另一个“汉奸”

  • 历史上的战争:李广利征伐西域,是得不偿失吗?

    历史人物编辑:史海书虫标签:李广利

    公元前117年,大司马骠骑将军冠军侯霍去病去世,年仅二十三岁。汉武帝万分痛惜,为之缀朝三日,发玄甲武士万余人,从长安列阵送其灵柩至茂陵陪葬,“为冢像祁连山”,谥号景桓侯。公元前106年,大司马大将军卫青去世,年寿四十八岁,同样陪葬茂陵,“为冢像阴山”,谥号烈侯。两位股肱之将的去世,打乱了汉武帝经营西

  • 未来15天,喜事上门,不会贪功急利几大生肖

    历史人物编辑:春阳说星座标签:利几

    生肖鸡鸡年出生的人,财运亨通,财运亨通。千万的横财从天而降,立马致富。天上好运多多,不时会有惊喜。家里有生肖鸡的人,财运也是无限的。他们可以买到日常生活中想要的任何东西。如果他有很多钱,他不能花光所有的钱。龙生肖龙年出生的人天生吉祥如意,财运亨通。他从小就得到了父母的更多关注,在生活上也有很多朋友帮

  • 张良和郦食其,都是刘邦的鼎级谋士,两个人谁更高一筹

    历史人物编辑:潘阿利标签:郦食其

    郦食其就是靠着一张舌头,拿下了齐国70多座城池的那个大神,只不过后来被韩信给害死了。那么郦食其和张良,作为刘邦的鼎级谋士,谁更高一筹呢?我们通过一件事来看一下。郦食其和刘邦说了如下一番话。臣听说,商朝的商汤伐无道的夏桀后,夏朝的子孙都被分封了官员。等到周武王伐昏庸的商纣王后,也把商纣王的后代分封了官

  • 韩信为什么要不顾郦食其的死活,突然攻齐?堂堂兵仙也有嫉妒心

    历史人物编辑:周志庆标签:郦食其

    兵仙韩信的名号在历史上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军事才华实在是太突出了,刘邦问鼎江山超过三分之二的地盘都是他打下来的。而且这个人身上话题性很强,关于他流传下来的成语就有34个之多,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但是,每一个人物其实都是多面性的,一个人在某一个领域或者方面的优秀并不代表他在其他方面也是无可厚

  • 郦食其靠口才为刘邦拿下70座城池,结果被煮成肉汤!是韩信害的?

    历史人物编辑:巨昕宇标签:郦食其

    李白曾以刘邦谋士郦食其(lìyìjī)为主人公作过一首诗:“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入门不拜逞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在李白的诗中,郦食其的形象性格很鲜明,高阳酒徒,性情孤傲,初见刘邦便是一通雄辩,此后更是凭借三寸不烂之舌为刘邦拿下了齐国七十二座城池,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