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1657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
汉王朝继秦国后,终于一统天下,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黄金时期”,这就是汉王朝名字的由来。先进的文明,不但使一个民族的经济、文化日新月异,而且使一个民族的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蔡伦的造纸术、中国的四大发明、张衡的地震测量器,这些都是在两汉时期产生的。汉王朝统治时间长达400余年,在其巅峰时期,包括朝鲜、越南、蒙古等地。
这里面固然有先皇的睿智,但更多的却是汉武大将军的豪迈。
然而,
肯定少不了。
特别是李陵,
更是让不少人刮目相看,
因为他的战斗方式,
实在是太特别了。
李陵的祖父,号称“飞将军”的李广,更是让匈奴人损失惨重,被称为“战神”。
而其父李当户,则是在官场上,一生为官,为人正直。李陵从小在这样的家庭长大,哪怕不能像他爷爷那样冲锋陷阵,
也可以像他一样,
在官场上平平淡淡,平平淡淡地过一辈子。
这分明就是要去打仗了。可以这样说,当年他一个人孤身一人深入匈奴二千里,
最后还能全身而退,
要说运气好我是不信的。
接着,
他又率领着自己的五千人马,对着八万的匈奴军展开了血腥的屠杀,先不提那些残暴的汉人的可怕,
仅仅是人数上的悬殊,
就让不少将领都退避三舍。
只是,
当他知道李陵的结局时,
这个“英雄”二字,
已经无法用在他身上。面对八万匈奴大军,李陵虽然没有任何的机会,但是他还是选择了硬拼,没有丝毫的退缩。
再加上,有传言说李陵曾经为匈奴练兵,惹得皇上震怒,
直接将李陵三家灭门。
他害死了家人,前程尽毁,再去见汉帝,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死。
李陵无奈之下,只得归顺匈奴,以求活命,匈奴人见他有才,也就收留了他。
这一误会至今未解,
直至汉代派遣使者赴匈奴,才得以查明。
当时确实有汉人为匈奴练兵,但是李陵不是,而是后来投靠了匈奴的边关都尉李旭。虽然李陵沉了冤案,但结果却是注定的,
匈奴当然不会轻易放李陵回汉。
李陵一战败北,他谋反的消息传到了边关,让皇上勃然大怒。于是,他询问朝堂上的官员,李陵该如何处置。
所有人都给李陵扣上了罪名,
只有太史令司马迁替李陵说话。
司马迁认为李陵为人正直,与将士和睦,
作战勇敢,
不畏强敌,堪称一位杰出的将军。哪怕今天他败了,
但这次放他一马,
日后他必有厚报。
这话,
倒也没有让李陵为难,不降,粮草消耗殆尽,
撑不住太久,
降,则是叛徒。
绝路一,李陵受李绪连累,自然不可能就此罢手,于是便派人来暗杀李绪。
汉人单于对李陵的勇敢非常钦佩,曾把他的女儿许配给李陵,视他为左膀右臂。然而,汉皇在意识到自己误会了李陵后,
懊悔万分,
还让人安抚李陵一行。
但李广利就没有李陵那么好的待遇了,因为他这辈子的成绩,只能算是中规中矩,
并无多少建树。
李广利在与匈奴人的多次交战中,没有能够很好地发挥他的指挥才能。
这一战,
虽然结果不佳,
但是死伤惨重,
却足以令众人“坚持到底”。只要他能够安心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他就可以安心的度过余生了。
一次李广利奉命出征,在出征的途中,与时任丞相的刘屈牦秘密会面。如今,
卫国王世子刘据被下蛊,
举国皆惊。
如今无人继承皇位,便借着这个机会,
闹出点动静,
扶持昌邑王刘髆登上皇位。
这件事情,
他们两个早就有过约定,只是并不尽如人意。
刘屈牦被斩为两截,
李广利被斩为两截,一时不知所措。去找汉朝皇帝,可能是死路一条,而投降匈奴,则可能有活命的机会。
于是,李广利最后归顺了匈奴,
第二年就死了。
这两个人都是汉人的武将,被匈奴打败,被迫归顺,但是他们所受到的待遇,却是天差地别。
李陵既有谋略,
又有过人的才干,
更深得匈奴人的器重,自然会受到重用。至于李广利,就完全不同了,资质平平,
一心要掌控皇室,
野心勃勃,这样的人,会被人重用吗?
李陵这一生,
可谓是一波三折,一战成名,最后却是被一个无耻之徒,给背负上了一个不光彩的名声,这才有了后来三大家族被灭的一幕。不得已,只好背负罪责,逃往匈奴,并在那儿开枝散叶,李陵也因此受到重用。
李陵的投降,
他并不觉得有多难堪,
可李广利就不一样了,
这完全是他自己找死。而司马迁所说的李陵,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参考文献:《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