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昭信和唐屋,厦门老知青刻骨铭心

昭信和唐屋,厦门老知青刻骨铭心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科技你我 访问量:1942 更新时间:2023/12/29 4:13:50

武平是闽粤赣三省交界的边远县,1969年阴差阳错,有八千多厦门思明区的知识青年被发配到这里插队落户,分散在各个公社下属的近百个生产大队,也就是如今的镇与村的概念。

我们到了武平当地之后才明白,武平并非铁板一块,武平北部的四个公社永平、桃溪、大禾与湘店统称武北,更山地更偏远更落后,我就被安排在其中的永平。

到了永平公社所在地帽村后才知道,还要步行二三十里,才是我们当时那一批150多个厦门孩子落脚的闽赣边村——昭信唐屋村。两村的厦门知青从此惺惺惜惺惺,堪称一条藤上的两颗苦瓜,别的不说,那可是一个出门靠步行的年代……尽管此后的10多年里,厦门知青陆续逃离了边缘落后的武平村落,却也留下了刻骨铭心的青春记忆……

厦门知青重回故乡厦门后很长的一段岁月一直默默无声,大多活得十分辛苦,共和国所有的不幸,改革开放的所有成本,都逐一落实到他们来者不拒的肩头,忍辱负重,从稚嫩到坚忍,奋力前行,他们被世人认为是新中国一代最能吃苦的人……

改革开放之后又陆续有八万武平客家子弟奔赴厦门特区,从此开并延续了这一段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山海情缘,举世无双,厦门的武平,武平的厦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包容。

昨天,唐屋和昭信的厦门老知青在酒店里举行小范围的重聚,往事如梦,却历历在目,今生今世,有武平这碗老酒垫底,人生又有什么酒不敢面对?哦,原来患难之交与酒肉朋友是可以高度契合滴!

单纯语,抑或望文生义,“昭信”似乎有日本京都的意蕴;而“唐屋”甚至古色古香,曲径通幽,但是于我,至少于我,绝对不是那么回事……就此我要正告“百度”等所有的搜索引擎!

所谓的“老知青”指的是以“1966——1968老三届中学生”为代表的苦命人,基本年过七旬,大家忍不住扯起那一位位已经过早离开人世的知青兄弟姐妹,不胜感慨,健在就是我们珍贵的幸福:有些往事可以重提,可以重温,可以公说婆说,但绝对不能重演!

标签: 昭信

更多文章

  • 赵兴龙:靠赌石发家,两度问鼎云南首富,今负债90亿宣布破产

    历史人物编辑:道史说雅标签:赵兴

    提起暴富,首先想到的是什么?这些让人暴富的项目中一定不会缺少:赌博,彩票,股票,房产,更有甚者如今社会更有比特币,限量鞋包。这些东西一旦炒起来,富起来就是一夜之间的事情,那潦倒也是一夜之间,但还有一个并不那么有名的暴富项目:云南兴起的赌石。或许少有耳闻,但网络的传播想必多多少少也是有了解的,顾名思义

  • 赵兴勤 | 论《金瓶梅词话》情节模式的承继与改造

    历史人物编辑:金学界公众号标签:赵兴

    ──《金瓶梅词话》中的常时节故事与韩小窗《得钞傲妻》的改编《金瓶梅词话》中的常时节,是恶霸西门庆所「热结」的十兄弟之一。然而,在他的 结拜兄弟中,祝日念、谢希大之流,不过是小说情节的点缀,匆匆来去,难以给人留下 深刻印象。唯应伯爵因善于逢迎拍马、帮衬凑趣,出场才比较多。 而作品里集中写常时 节的文字

  • 赵兴勤|​陈经济栖身晏公庙故事由来及其他

    历史人物编辑:金学界公众号标签:赵兴

    《金瓶梅词话》第九十三回〈王杏庵仗义赒贫,任道士因财惹祸〉,叙及「广结交, 乐施舍」的王杏庵,对穷困潦倒的陈经济多方接济,却被其挥霍一空。无奈,只得将他送往「临清马头上」晏公庙以寄身,投靠任道士为徒。因由晏公庙生出许多关目,故这一地名为不少论者所关注。张竹坡谓: 「晏者安也。入晏公庙,则欲安其身,为

  • 西汉大臣郑当时,是个怎样的人?为何说他‘一贵一贱交情乃现’?

    历史人物编辑:宋赞标签:郑当时

    西汉时期的郑当时,是一个谦恭好学,乐于助人,谨慎小心的人。在汉武帝时期,他最高曾经担任过大司农的职位,大致相当于现代的财政部部长。所以在汉武帝这个时代,他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最关键的是,他这个名字实在是太有趣了。哪怕他什么都没做过,光是这个名字出现在史书上,都会让人多看两眼。当然,真正让郑当时名

  • 西汉大臣郑当时,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刘利山标签:郑当时

    郑当时也叫郑庄,历经了景帝和武帝两代帝王,他在汉景帝时期做的是太子舍人,到了武帝时期担任了太守,后来升至大司农。因为他经常把一些人才推荐上去,所以在当时的名声非常好。郑当时虽然没有晁错等人有名,但却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不过作为一个官员来讲,他在朝堂上却总是顺着汉武帝说话,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他并不是

  • 汉景帝的宠妃如厕时遭遇野猪,汉景帝让郅都去救人,他却说:不去

    历史人物编辑:人文之光标签:郅都

    以谬悠之説,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儻,不以觭见之也。——《庄子·天下》有些历史故事,看似荒唐得好像民间流传的野史传说,实际上却是在各种正史传记中都有所记载。比如《史记》《资治通鉴》中都不约而同地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汉景帝宠爱的妃子贾姬,在野外如厕的时候碰上了野猪,郅都却抗旨不救,事后,他却

  • 郅都曾令匈奴闻风丧胆,却因曾讯问刘荣而被窦太后逼死

    历史人物编辑:杨峰品车标签:郅都

    郅都是杨县(今山西洪洞东南)人,本是汉文帝刘恒的郎官,在汉景帝时被任命为中郎将,他敢于向朝廷直言进谏,在朝堂上据理力争,当面使人折服,后被录用为中尉,他执法严苛,不畏权贵,清正廉洁,铁面无私,由此他得到一个“苍鹰”的外号。“郅都迁为中尉。丞相条侯至贵倨也,而都揖丞相。是时民朴,畏罪自重,而都独先严酷

  • 郅都:大汉第一酷吏,人送外号“苍鹰”,威名远震匈奴

    历史人物编辑:川妹美食标签:郅都

    在古代封建君主专统下,有一种专门采用严刑峻法,冷面无情,手段强硬的官吏,他们专门和各种豪强作对,堪称专业打黑,因此他们的能力政绩往往都非常突出,尤其善于强化治安,司马迁称这种官吏为酷吏,郅都就是这样的一个酷吏,而且他算得上是两汉期间最有名的酷吏。郅都,西汉时期河东郡杨县人即今天的山西省洪洞县,早年间

  • 铁面无私包青天,在此人面前都要自称小弟-“苍鹰”郅都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趣读屋标签:郅都

    包青天一向被人们冠予铁面无私之称号,但是在汉朝却有一个铁面无私界的鼻祖,他便是“苍鹰”郅都。野猪来袭,是护主护花,还是冷漠视之?郅都是杨县人,在汉文帝时期初入官场,到了汉景帝时,做上了中郎将。和历史上很多贤臣一样,郅都敢直言进谏,并且经常能够在朝堂上让其他大臣说的服服帖帖的。在史记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

  • 郅都镇守雁门有功,张汤改革西汉经济有劳,为何都被称为酷吏

    历史人物编辑:唯物历史观标签:郅都

    西汉皇帝名为尊崇儒家,前期甚至尊崇黄老学说,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任用法家治国,所以西汉初期,长期存在一大批酷吏。酷吏中的代表人物,就有郅都和张汤这两个人。可能大家都比较熟悉,因为他们所处的时代,是汉朝最为辉煌的时代,那就是文景之治到汉武大帝时期。01郅都才是不畏皇权的包青天原型,刚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