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代末年黄巢起义是怎么发生的?又是怎么失败的?

唐代末年黄巢起义是怎么发生的?又是怎么失败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虾扯闲谈 访问量:4369 更新时间:2023/12/7 16:14:10

前言

唐代末年,朝廷统治腐败,民不聊生,在极端的社会生存环境下,百姓苦于统治剥削,最终走上了起义的道路。唐代末年农民起义众多,在众多农民起义中,黄巢起义具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同时,黄巢起义也是我国三大农民起义之一。黄巢起义最终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是,它敲响了唐代末年腐朽统治灭亡的丧钟,对于封建历史进程继续向前发展具有着不可磨灭的积极影响意义。

▲黄巢画像

天下大乱

1、王仙芝之死

唐朝末年,自然灾害不断,天下各地均闹起灾荒,黄河以南地区的人们民不聊生,百姓普遍生活困苦,而此时,唐朝朝廷已经腐败不堪,官员压榨十分严重,在此种背景之下,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公元875年,王仙芝和尚在河南长垣起义,由此拉开了唐朝末年农民起义之序幕。在这次起义中,王仙芝率领上千百姓,很快占领了濮州和曹州两地,占领濮州和曹州之后,两地百姓纷纷加入起义大军,起义大军队伍不断壮大。

此时,山东曹县人黄巢因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屡次失败,后以贩卖私盐为业,在积累了一些财富之后,与兄弟一起召集上千人发动了起义,与王仙芝的起义形成了呼应之势。后来,黄巢率领的起义大军与王仙芝义军实现统一,起义大军声势异常浩大。起义军东进攻打临沂,但却未能取得胜利,失败后的起义军继续向河南郑县、禹县等地进攻。

▲唐军

公元876年,王仙芝与黄巢率领的起义大军攻下了河南汝州,将汝州地方官员一一俘虏。朝廷派遣军队前去镇压,在与起义军的多次交锋中均被起义军打败。此时,蕲州刺史心生一计,希望将王仙芝招降,便亲笔写信致王仙芝,承诺王仙芝投降,便封其为朝廷监察御史。王仙芝虽为起义军领袖,但却贪图富贵,内心动摇,准备接受朝廷劝降。

不久之后,黄巢得知此事,痛骂王仙芝,与王仙芝发生冲突,将王仙芝脑袋打破,血流不止,至此,王仙芝接受劝降一事方才罢休。经此事之后,黄巢率领亲兵离开王仙芝,与官军单独作战。公元877年,黄巢所属大军依次将山东郓城、沂州攻下。同时,王仙芝率领大军攻打湖北武昌,并一路进逼河南商丘。进逼商丘城下之后,王仙芝部将怂恿,与朝廷再次议和,被朝廷欺骗,最终,公元878年,王仙芝在湖北黄梅被唐军杀死。

▲朝廷军队

2、黄巢的野心很大

黄巢出生于一个盐商家庭,他自幼聪明好学,且擅长骑马射箭,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奇才。据历史记载,黄巢年幼时便能够作诗,文采斐然,在年幼时就显示出与常人不同的志向,一次,黄巢跟随父亲赏菊,眼看盛开的菊花十分美丽,父亲便思索良久,做出一首小诗。随后,父亲让黄巢也作诗一首,谁知黄巢竟然迅速反应,当即写下一首好诗:堪于百花为总首,自然天赐赫黄衣。

在这首诗中,黄巢的野心可见一斑,他将菊花之颜色比喻为帝王的龙袍,认为菊花应是百花之首,由此可见,在黄巢年少时,心中已经有了十分强大的野心。长大之后的黄巢与众多同龄人一样,带着满腔报国之心参加科举考试,但遗憾的是,科举并未实现黄巢的报国志。此时,唐朝统治已经走向末年,社会危机急剧上升,朝廷赋税差役十分严重,普通百姓食不果腹,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王仙芝起义爆发。随着起义大军接连告捷,许多有才之士聚集起来,共商大业,这其中便包括黄巢。

▲起义军

3、星火燎原

王仙芝被唐军杀死后,其所属兵马与黄巢的起义大军会合。由于此时起义大军群龙无首,黄巢在军中威望最高,便被部将一起推为“黄王”,号“冲天大将军”。至此往后,黄巢成为了起义大军最高统帅。黄巢取得最高统帅之位后,继续带领起义大军与官军作战,并先后将濮州和沂州攻下。起义大军一路势如破竹,朝廷一片哗然,唐僖宗十分恐惧,便派大军前往平定叛乱,大军开至洛阳时,与黄巢相遇,两军对峙。黄巢深知,洛阳兵强马壮,起义大军虽然一路势如破竹,但却势单力薄,难以攻下洛阳,相反,南方官军力量弱小,易于攻打。

于是,黄巢便率领起义大军向着南方地区开进。黄巢带领起义大军进入福建腹地,攻下福建首府福州,杀死了大量的地方官僚与地主。公元879年,黄巢带领起义大军继续向广州进发,进发途中,传闻广州爆发瘟疫,黄巢便下令起义大军原地休整一个月。休整之后,黄巢又继续带领起义大军向北进发,进发中,黄巢自命“义军都统”,并扬言攻入关中之地。起义大军一路受到了贫苦人民的拥护,在短短数月之间,起义军扩充数十万人。

▲军队出征

建功立业与命丧黄泉

1、杀入长安

公元880年,黄巢带领起义大军在江西上饶大败唐朝淮南节度使手下大将张璘,大败张璘后,黄巢带领起义大军又渡过长江,越过淮河,占领了唐朝东都洛阳,至此,洛阳落入起义军之手。攻陷洛阳之后,许多贫苦百姓纷纷加入起义大军,一时间,起义大军再次得到壮大。占领洛阳后,黄巢野心急剧膨胀,并未进行停留,继续乘胜追击,带领起义大军一路向西开进,直逼唐朝都城长安。此时,京城中的唐僖宗十分害怕,向成都逃亡。公元881年,黄巢带领起义大军进入唐代都城长安。

▲两军交战

都城长安城中的人们都十分高兴,站在道路两侧迎接起义大军入城,由此可见,此时的黄巢起义已经深得民心。黄巢大军中的部将尚让对长安城中的人们说:“黄王正是为了百姓太平而起兵,我等决不会如唐朝皇帝那般对待你们,你们莫要担心。”随后,起义大军向贫苦百姓发放物资,全城百姓无不欢呼雀跃。

公元881年年底,黄巢在含元殿登基,并改国号为齐,随即定年号为金统。至此,黄巢实现了自己的帝王梦。黄巢称帝后,对于唐朝官员,四品以上官员皆撤销,四品以下,量才任用。而对于那些留在长安城中的唐朝宗亲,黄巢则是下令把他们全部杀死,以绝后患,由此可见,黄巢虽号称大丈夫,但却也是一个心狠手辣之人,或许,在那个时代,只有心狠手辣之人,才能够建功立业。

▲攻打城池

2、黄巢之死

黄巢虽然带领起义大军占领了长安城,并且建立起大齐,但大齐王权并没有因得到长安古都而高枕无忧。公元882年,唐朝残余势力开始对黄巢起义军发动反攻。黄巢命令手下大将朱温与唐军交战,此战朱温兵败,战败后的朱温投降了唐军。唐僖宗为朱温赐名全忠,并将其任命为大唐右金吾大将军,之后,黄巢的部队接连失利,只得退出长安。后来,黄巢为重新夺取长安,命令以孟楷为先锋攻打蔡州与陈州,陈州刺史带领大唐军队拼死抵抗,黄巢大败,战败后的黄巢逃亡山东,最终在泰山狼虎谷自杀。

3、嗜血狂魔

据历史记载,在黄巢起义大军与唐朝军队作战后期,由于粮食短缺,军中粮草供给不足,为了谋求粮草充足,黄巢曾下令以人肉为食,这是极其残酷的。自黄巢起义开始,起义大军便以匡扶正义为名,天下百姓也正是因此才支持黄巢起义。但是,在黄巢起义后期,起义大军中道德沦丧之事频频发生,这极大地破坏了黄巢起义大军在百姓心中的形象。

从某种程度而言,在普通百姓的心目中,他们更希望去支持一支正义之师,而不愿意将天下的未来交给一群嗜血狂魔。因此,在黄巢起义后期,原本一向支持黄巢起义的百姓已经不再信任这支起义大军,相反,对于百姓来说,他们面前的这支军队,如恶魔一般,这也正是黄巢起义最终走向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或许,在乱世时代,真正能够决定历史走向的,是普普通通的黎明百姓。

▲唐僖宗画像

总结

黄巢起义虽然以失败告终,但作为中国三大农民起义之一,它推动了唐末历史的发展。时至今日,许多历史学家仍然以唐末黄巢起义为焦点,研究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特征,由此可见,黄巢起义的价值,已经超出了唐末那个时代,渗透进中国的整个历史长河。

参考文献:

《新唐书》

《 旧唐书》

《 新五代史》

标签: 黄巢

更多文章

  • 晚唐陷入泥沼,藩镇、权宦、黄巢等轮番登场,唐皇无力回天?

    历史人物编辑:笔墨写今古标签:黄巢

    导语:公元875年,王仙芝在濮州濮阳发出檄文,掀起了一阵波澜,时代也进入了晚唐,唐皇全然没了往日的荣光,政治、经济、军事方面都失了控制,而这自然不只有藩镇割据的缘故。彼时,唐王朝就如同陷入了泥沼,在各方势力的注视下,晚唐越是挣扎越是破败。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这无疑是晚唐的惨烈景象,李唐

  • 黄巢考上武状元,却因长相狰狞吓坏皇上,被罢免了

    历史人物编辑:刘雨乐标签:黄巢

    唐朝末年,黄巢历经千辛万苦,考上武状元,春风满面进京面圣,皇上唐僖宗见到他,吓了一跳,“你,你太丑了,太丑了…”。说起黄巢的长相,记载上说:“出生时面容青异,紫铜青脸,身长二尺,鼻生三窍,背上有八卦,胸前有七星”。吓的父母只好把亲生的儿子丢到荒山野岭,这一幕不小心让黄巢的爷爷看到了,晚上就偷偷抱了回

  • 此人和黄巢起义,兵败之后失踪,留下一诗被鲁迅夸赞

    历史人物编辑:胡轻松标签:黄巢

    此人和黄巢起义,兵败之后失踪,留下一诗被鲁迅夸赞。中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在很久以前关于这个节日其实有非常多的故事,但是被人们记住的并没有多少。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诗人,此人和黄巢起义,兵败之后失踪,不过他留下一诗被鲁迅夸赞。因为这首诗鲁迅先生也认为他是唐末时期最好的诗人。那么这个人究竟是谁,他写

  • 黄巢攻陷长安,毁掉一项制度,为中国消除上千年的隐患

    历史人物编辑:唐宋风华标签:黄巢

    翻开史书,里面记载的黄巢是一个残暴无比的超级杀人狂。在《旧唐书·黄巢传》中这样说道:“贼怒坊市百姓迎王师,乃下令洗城,丈夫丁壮,杀戮殆尽,流血成渠。”讲述的就是黄巢在起义成功后攻入长安城时展开的血腥报复。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杀人如麻的黄巢却也对推动历史的进程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他曾一手除掉了毒害中国6

  • 黄巢起声势浩大,最终却难逃失败,是不是因为唐朝依旧强大

    历史人物编辑:史海无涯标签: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是黄巢曾经愤慨之中写下的一首诗,黄巢起义声势浩大,而当时唐王朝已经步入下坡路,为什么黄巢没有建立一个新的大一统的王朝呢?我们可以从黄巢起义的过程当中,从声势浩大到偃旗息鼓之中寻找答案。科举不第,盐贩乱国从隋开皇三年至唐开元初年的1

  • 黄巢、李自成、洪秀全这些历史的“推动者”,值得我们歌颂吗?

    历史人物编辑:断鹰攀崖标签:黄巢

    我们的教科书本身就带有主观性,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某个历史人物一定是好的或者坏的,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对历史知识的增加,心中渐渐有了一定的衡量。于是李自成不仅仅是灭亡了封建的腐朽王朝,却也不是纪律严明的正义之师。太平天国加速了清王朝衰落,而其本身却也是同样腐败的政权。黄巢也不是民族英雄,而是屠夫。

  • 黄巢盗掘乾陵失败,盗其他墓也失败,他是为了钱财吗?

    历史人物编辑:星羽文史录标签:黄巢

    众多的历史记载中,我们不难看出盗墓行为自古就没有停止过。在春秋时期“礼坏乐崩”的社会变化之后,厚葬之风兴起,盗墓行为益为盛行。尤其是处于乱世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可以说是达到了盗墓的最高峰,那个时候的中国四分五裂,地方分分合合,乱世造英雄,同样也会出现许多盗墓之人。黄巢的经历算得上是挺悲惨的,他本是生于

  • 黄巢起义败从何来?起义军虽为农民却不得民心

    历史人物编辑:杉石石标签:黄巢

    如果说安史之乱的发生,是使唐朝无法再复以往兴盛的致命拐点,那么黄巢起义则是敲响了唐朝灭亡的丧钟。纵观唐朝历史上发生过的诸多起义、节度使割据事件,虽然它们都无一例外地对唐朝造成了或多或少地影响,只有黄巢起义给了本就虚弱的唐王朝重重一击,并再度加速了它的灭亡。而黄巢起义的失败,则是一件更值得讨论与思考的

  • 黄巢举事初期声势浩大,曾率军夺取长安,却为何不久就败亡

    历史人物编辑:张祥说历史标签:黄巢

    前言黄巢起义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一场唐朝末年的农民起义事件,故事的主人公黄巢原本只是个卖盐的私盐贩子,但是他却有着一般人所不具有的胆量和野心,不仅率领起义军大闹了一场,还自封大齐皇帝,想要彻底夺取李唐天下。黄巢起义的规模和成果,实际上远超了之前的“造反老前辈”们,因为在他之前,唐末的一些起义都以完全失

  • 黄巢军队竟拿数十万百姓当军粮,是真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莹兮历史阁标签:黄巢

    关于黄巢军队拿百姓当军粮的记载,《旧唐书》、《新唐书》,以及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都有记载,内容大同小异都是说:“贼俘人而食,日杀数千。贼有舂磨砦,为巨碓数百,生纳人于碎之,合骨而食”“贼俘以食,日数千人,乃办列百巨碓,糜骨皮于臼,并啖之”这样的文字,将黄巢起义军吃人肉的情形,描绘成了一条完整的“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