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唐代末年,朝廷统治腐败,民不聊生,在极端的社会生存环境下,百姓苦于统治剥削,最终走上了起义的道路。唐代末年农民起义众多,在众多农民起义中,黄巢起义具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同时,黄巢起义也是我国三大农民起义之一。黄巢起义最终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是,它敲响了唐代末年腐朽统治灭亡的丧钟,对于封建历史进程继续向前发展具有着不可磨灭的积极影响意义。
▲黄巢画像
天下大乱
1、王仙芝之死
唐朝末年,自然灾害不断,天下各地均闹起灾荒,黄河以南地区的人们民不聊生,百姓普遍生活困苦,而此时,唐朝朝廷已经腐败不堪,官员压榨十分严重,在此种背景之下,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公元875年,王仙芝和尚在河南长垣起义,由此拉开了唐朝末年农民起义之序幕。在这次起义中,王仙芝率领上千百姓,很快占领了濮州和曹州两地,占领濮州和曹州之后,两地百姓纷纷加入起义大军,起义大军队伍不断壮大。
此时,山东曹县人黄巢因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屡次失败,后以贩卖私盐为业,在积累了一些财富之后,与兄弟一起召集上千人发动了起义,与王仙芝的起义形成了呼应之势。后来,黄巢率领的起义大军与王仙芝义军实现统一,起义大军声势异常浩大。起义军东进攻打临沂,但却未能取得胜利,失败后的起义军继续向河南郑县、禹县等地进攻。
▲唐军
公元876年,王仙芝与黄巢率领的起义大军攻下了河南汝州,将汝州地方官员一一俘虏。朝廷派遣军队前去镇压,在与起义军的多次交锋中均被起义军打败。此时,蕲州刺史心生一计,希望将王仙芝招降,便亲笔写信致王仙芝,承诺王仙芝投降,便封其为朝廷监察御史。王仙芝虽为起义军领袖,但却贪图富贵,内心动摇,准备接受朝廷劝降。
不久之后,黄巢得知此事,痛骂王仙芝,与王仙芝发生冲突,将王仙芝脑袋打破,血流不止,至此,王仙芝接受劝降一事方才罢休。经此事之后,黄巢率领亲兵离开王仙芝,与官军单独作战。公元877年,黄巢所属大军依次将山东郓城、沂州攻下。同时,王仙芝率领大军攻打湖北武昌,并一路进逼河南商丘。进逼商丘城下之后,王仙芝部将怂恿,与朝廷再次议和,被朝廷欺骗,最终,公元878年,王仙芝在湖北黄梅被唐军杀死。
▲朝廷军队
2、黄巢的野心很大
黄巢出生于一个盐商家庭,他自幼聪明好学,且擅长骑马射箭,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奇才。据历史记载,黄巢年幼时便能够作诗,文采斐然,在年幼时就显示出与常人不同的志向,一次,黄巢跟随父亲赏菊,眼看盛开的菊花十分美丽,父亲便思索良久,做出一首小诗。随后,父亲让黄巢也作诗一首,谁知黄巢竟然迅速反应,当即写下一首好诗:堪于百花为总首,自然天赐赫黄衣。
在这首诗中,黄巢的野心可见一斑,他将菊花之颜色比喻为帝王的龙袍,认为菊花应是百花之首,由此可见,在黄巢年少时,心中已经有了十分强大的野心。长大之后的黄巢与众多同龄人一样,带着满腔报国之心参加科举考试,但遗憾的是,科举并未实现黄巢的报国志。此时,唐朝统治已经走向末年,社会危机急剧上升,朝廷赋税差役十分严重,普通百姓食不果腹,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王仙芝起义爆发。随着起义大军接连告捷,许多有才之士聚集起来,共商大业,这其中便包括黄巢。
▲起义军
3、星火燎原
王仙芝被唐军杀死后,其所属兵马与黄巢的起义大军会合。由于此时起义大军群龙无首,黄巢在军中威望最高,便被部将一起推为“黄王”,号“冲天大将军”。至此往后,黄巢成为了起义大军最高统帅。黄巢取得最高统帅之位后,继续带领起义大军与官军作战,并先后将濮州和沂州攻下。起义大军一路势如破竹,朝廷一片哗然,唐僖宗十分恐惧,便派大军前往平定叛乱,大军开至洛阳时,与黄巢相遇,两军对峙。黄巢深知,洛阳兵强马壮,起义大军虽然一路势如破竹,但却势单力薄,难以攻下洛阳,相反,南方官军力量弱小,易于攻打。
于是,黄巢便率领起义大军向着南方地区开进。黄巢带领起义大军进入福建腹地,攻下福建首府福州,杀死了大量的地方官僚与地主。公元879年,黄巢带领起义大军继续向广州进发,进发途中,传闻广州爆发瘟疫,黄巢便下令起义大军原地休整一个月。休整之后,黄巢又继续带领起义大军向北进发,进发中,黄巢自命“义军都统”,并扬言攻入关中之地。起义大军一路受到了贫苦人民的拥护,在短短数月之间,起义军扩充数十万人。
▲军队出征
建功立业与命丧黄泉
1、杀入长安
公元880年,黄巢带领起义大军在江西上饶大败唐朝淮南节度使手下大将张璘,大败张璘后,黄巢带领起义大军又渡过长江,越过淮河,占领了唐朝东都洛阳,至此,洛阳落入起义军之手。攻陷洛阳之后,许多贫苦百姓纷纷加入起义大军,一时间,起义大军再次得到壮大。占领洛阳后,黄巢野心急剧膨胀,并未进行停留,继续乘胜追击,带领起义大军一路向西开进,直逼唐朝都城长安。此时,京城中的唐僖宗十分害怕,向成都逃亡。公元881年,黄巢带领起义大军进入唐代都城长安。
▲两军交战
都城长安城中的人们都十分高兴,站在道路两侧迎接起义大军入城,由此可见,此时的黄巢起义已经深得民心。黄巢大军中的部将尚让对长安城中的人们说:“黄王正是为了百姓太平而起兵,我等决不会如唐朝皇帝那般对待你们,你们莫要担心。”随后,起义大军向贫苦百姓发放物资,全城百姓无不欢呼雀跃。
公元881年年底,黄巢在含元殿登基,并改国号为齐,随即定年号为金统。至此,黄巢实现了自己的帝王梦。黄巢称帝后,对于唐朝官员,四品以上官员皆撤销,四品以下,量才任用。而对于那些留在长安城中的唐朝宗亲,黄巢则是下令把他们全部杀死,以绝后患,由此可见,黄巢虽号称大丈夫,但却也是一个心狠手辣之人,或许,在那个时代,只有心狠手辣之人,才能够建功立业。
▲攻打城池
2、黄巢之死
黄巢虽然带领起义大军占领了长安城,并且建立起大齐,但大齐王权并没有因得到长安古都而高枕无忧。公元882年,唐朝残余势力开始对黄巢起义军发动反攻。黄巢命令手下大将朱温与唐军交战,此战朱温兵败,战败后的朱温投降了唐军。唐僖宗为朱温赐名全忠,并将其任命为大唐右金吾大将军,之后,黄巢的部队接连失利,只得退出长安。后来,黄巢为重新夺取长安,命令以孟楷为先锋攻打蔡州与陈州,陈州刺史带领大唐军队拼死抵抗,黄巢大败,战败后的黄巢逃亡山东,最终在泰山狼虎谷自杀。
3、嗜血狂魔
据历史记载,在黄巢起义大军与唐朝军队作战后期,由于粮食短缺,军中粮草供给不足,为了谋求粮草充足,黄巢曾下令以人肉为食,这是极其残酷的。自黄巢起义开始,起义大军便以匡扶正义为名,天下百姓也正是因此才支持黄巢起义。但是,在黄巢起义后期,起义大军中道德沦丧之事频频发生,这极大地破坏了黄巢起义大军在百姓心中的形象。
从某种程度而言,在普通百姓的心目中,他们更希望去支持一支正义之师,而不愿意将天下的未来交给一群嗜血狂魔。因此,在黄巢起义后期,原本一向支持黄巢起义的百姓已经不再信任这支起义大军,相反,对于百姓来说,他们面前的这支军队,如恶魔一般,这也正是黄巢起义最终走向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或许,在乱世时代,真正能够决定历史走向的,是普普通通的黎明百姓。
▲唐僖宗画像
总结
黄巢起义虽然以失败告终,但作为中国三大农民起义之一,它推动了唐末历史的发展。时至今日,许多历史学家仍然以唐末黄巢起义为焦点,研究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特征,由此可见,黄巢起义的价值,已经超出了唐末那个时代,渗透进中国的整个历史长河。
参考文献:
《新唐书》
《 旧唐书》
《 新五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