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勃仕途多舛,文学崇尚实用,对转变文风起了很大作用

王勃仕途多舛,文学崇尚实用,对转变文风起了很大作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杨峰品车 访问量:1576 更新时间:2024/2/23 17:57:01

王勃(649年或650年——675年或676年)是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出身望族,他的祖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王通生二子,长名福郊,次名福峙,福峙即王勃之父,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县令、六合县令、齐州长史等职。可知王勃生长于书香之家。王勃也是王绩的侄孙。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王勃小时候很聪慧,从小就能写诗作赋,世人目为神童。《旧唐书》本传谓王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又有杨炯《王勃集序》说:“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悬然天得,自符音训。时师百年之学,旬日兼之,昔人千载之机,立谈可见。”太常伯刘祥道称王勃为神童。

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仲秋,右相刘祥道巡行关内,年方十四的王勃上书刘右相,其中第一条就是抨击唐王朝的侵略政策,反对讨伐高句丽,他认为:“辟地数千里,无益神封;勤兵十八万,空疲帝卒。警烽走传,骇秦洛之甿;飞刍挽粟,竭淮海之费。”真实地反映了人民的不满情绪。刘祥道看后,为其“所以慷慨于君侯者,有气存乎心耳”之语惊异,赞王勃为“神童”,并上表举荐。王勃乃应麟德三年(666年)制科,对策高第,被授予朝散郎之职。此时的王勃虽然才14岁,尚是一少年,但由于才华毕露,在那时就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为“初唐四杰”。

乾封元年(666年),王勃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少年得志的王勃经过这样的打击,心情是沉重的。他在《夏日诸公见寻访诗序》中说:“天地不仁,造化无力,授仆以幽忧孤愤之性,禀仆以耿介不平之气。顿忘山岳,坎坷于唐之朝;傲想烟霞,憔悴于圣明之代。”可以看出他当时的凄怆悲苦和愤激不平。总章二年(669年)五月,王勃悻悻离开长安,南下入蜀,开始了他将近三年的蜀中漫游。仕途的挫折,生活的体验,山川的感召,使王勃写下了很多抒发自己情怀的诗文,其中主要是朋友间的酬唱,仕途艰难的感叹和一些抒写乡思的作品。在蜀期间,朝中曾先后征召过王勃,王勃都称病辞谢。

咸亨三年(672年)王勃返回长安,裴行俭、李敬玄同典选事,闻王勃文名,又数次召用,但王勃耻以文才受召,作文述志,结果触怒了裴行俭,被斥为“才名有之,爵禄盖寡”。第二年,王勃听友人陆季友说虢州多药草,他很想去,便设法做了虢州参军。这是王勃第二次走上仕途。但谁能想到,等待他的却是第二次沉重的打击。王勃恃才傲物,在虢州参军任上与同僚的关系搞得很僵。当时有官奴曹达犯了死罪,王勃不知为什么却把他藏到自己府内。后来他又害怕此事泄露出去,就私下把曹达杀了。事情很快被发现,王勃被判死刑而入狱。后又巧遇大赦,免除了死刑。但王勃的父亲却因此事而从雍州司户参军的位置上被贬为交趾令。“勃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有官奴曹达犯罪,勃匿之,又惧事泄,乃杀达以塞口。事发,当诛,会赦除名。时勃父福畤为雍州司户参军,坐勃左迁交趾令。”至于王勃擅杀官奴的具体情况,史无详载,是非莫辨。不过,王勃没有像第一次废官后那样寄情于山川烟霞,而是更珍惜这劫后余生。“富贵比于浮云,光阴逾于尺璧。著撰之志,自此居多。观览旧章,翾翔群艺,随方渗漉,于何不尽?在乎辞翰,倍所用心。”第二年,朝廷虽恢复王勃原职,但他决计弃官为民而不就任。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王勃完成了祖父王通《续书》所阙十六篇的补阙,刊成二十五卷。撰写了《周易发挥》五卷、《唐家千岁历》、《合论》十篇、《百里昌言》十八篇等,同时还创作了大量诗文作品。这是王勃一生中创作最宏富的时期。

王勃

上元二年(675年)或上元三年(676年)春天,王勃从龙门老家南下,前往交趾看望父亲。一路经洛阳、扬州、江宁,九月初到了洪州。在这里王勃留下了《滕王阁序》这一传世名篇。滕王阁大宴后,王勃继续南下,于十一月初七到达岭南都督府所在地南海,第二年秋由广州渡海赴交趾,不幸溺水而卒。“上元二年,勃往交趾省父,道出江中,为《采莲赋》以见意,其辞甚美。渡南海,堕水而卒,时年二十八。”

王勃的文学主张崇尚实用。当时文坛盛行以上官仪为代表的诗风,“争构纤微,竞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王勃“思革其弊,用光志业”。他创作“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的诗文,对转变风气起了很大作用。

王勃的诗今存80多首,赋和序、表、碑、颂等文,今存90多篇。王勃的文集,较早的有20卷、30卷、27卷三种本子,皆不传。现有明崇祯中张燮搜辑汇编的《王子安集》16卷;清同治甲戌蒋清翊著《王子安集笺注》,分为20卷。此外,杨守敬《日本访书志》著录卷子本古钞《王子安文》1卷,并抄录其中逸文13篇(实为12篇,其中6篇残缺)。罗振玉《永丰乡人杂著续编》又辑有《王子安集佚文》1册,共24篇,即增杨氏所无者12篇,且补足杨氏所录6篇残缺之文。罗氏序文中还提及日本京都“富冈君别藏《王子安集》卷廿九及卷三十”。按日本京都帝国大学部影印唐钞本第1集有《王勃集残》2卷,注云“存第二十九至三十”,当即富冈所藏本。清宣统三年(1911年),刊姚大荣《惜道味斋集》有《王子安年谱》。

标签: 王勃

更多文章

  • 《滕王阁序》真的是王勃在席间即兴创作?网友:头天晚上就写好了

    历史人物编辑:汪国庆标签:王勃

    在高中时期,令你印象最深的课文是什么?我猜有的人会说当然是全文默写并背诵的课文了,因为小诗文也是这样觉得的,当时特别烦恼甚至讨厌这些课文,现在却遗憾当初为啥没有自觉地多背几篇,吃饭时好吹牛装X。说起要背诵并默写的课文,那就不得不提王勃的《滕王阁序》了,它是一篇骈文,格式优美辞藻华丽,而且具有丰富的思

  • 鉴赏150·被调侃王勃最“懒”的一首诗,你读过吗?

    历史人物编辑:老杨聊网事标签:王勃

    天才王勃写过太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千古绝响的《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送别绝唱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飘逸旷达的《山亭兴序》:“摇头坐唱,顿足起舞。风尘洒落,直上天池九万里;邱墟雄壮,傍吞少华五千仞。”然而却有这样一首奇特的诗,被调侃为王勃最“懒”的

  • 大唐最耀眼的天才王勃,却因一只鸡被贬,在颠沛流离中死去

    历史人物编辑:游游历史标签:王勃

    提起遥远而古老的唐朝,除了一张张绝美的容颜外,一首首琅琅上口的诗句和一个个满腹经纶的名人同样在脑海中飞速掠过。诗仙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让人们将庐山瀑布的壮丽尽收眼底,诗圣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让人们感受到了秋的萧索和凄凉。然而在这两位诗词界的大佬之前,还有

  • 王勃的这首诗,气象高远,有个字卖了1000两白银

    历史人物编辑:多肉写历史标签:王勃

    在中国,诗歌是经久不衰的文学体裁,从《诗经》开始到当代诗歌,层出不穷的杰作,总是让我们诵读、欣赏、沉醉。不管是牙牙学语的童声,还是沧桑嘶哑的老者之音,诗歌的魅力总会跨越时光,迷人地散发。诗歌最巅峰时期是在唐朝,唐诗是诗歌文化最为灿烂的时光,伟大的诗人如同井喷般爆发出来,为中华文化宝库增添了最闪亮的明

  • 少年天才,小手一抖便是半个盛唐,王勃甩出的“王炸”谁也要不起

    历史人物编辑:钟秋艳标签:王勃

    自古天才多薄命,王勃李贺霍去病。《滕王阁序》,欣赏的人认为句句王炸,嫌弃的人说它通篇废话,不管如何,时至今日,它的影响力依然在线,作为千古第一骈文,为世人传颂,通篇对仗工整,辞藻华丽,颇有汉赋之遗风,此乃王勃即兴发挥,引用典故入手,通篇成语成山,“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萍水相逢,老当益壮”,这些我们耳

  • 写完《滕王阁序》就被诬陷抄袭,王勃气不过,又写下一首千古名作

    历史人物编辑:王庙新标签:王勃

    江南地区气候湿润,适合居住,而且,那里的景色十分优美,有很多游客前去旅游度假,而著名的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共有六层,是中国古典建筑的典型代表,曾经有很多文人墨客为其作诗,其中以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最为著名,其中的千古名句一直被大街小巷所传唱。王勃是唐代著名诗人,自幼聪明好学

  • 李世民的亲弟弟,喜欢盖楼,王勃因为他盖的楼而出名

    历史人物编辑:张欣悦标签:王勃

    公元630年,李世民已经当了4年的皇帝,而太上皇李渊已经在太极宫“安度晚年”。悠闲的时光让李渊无所适从,而李世民派来“保护”他的人员,寸步不离的跟着李渊,也让他颇为无可奈何。此时有宫女来报,说后妃柳宝林刚刚生下一个男婴,李渊大喜,算下来这是他第22个儿子了。柳宝林是谁?她是李世民送给父亲的一个美姬,

  • 6岁便能写诗的王勃,27岁写下了《滕王阁序》,为何与仕途无缘

    历史人物编辑:玉兔侃史标签:王勃

    王勃祖上八代都是当官的!虽然官职不算大,但是几代人的积累,除了财富,人脉那也是相当可观了。所以毫不夸张地说,王勃是含着金钥匙长大的人。优越的家庭条件,使得王勃从小就有不错的教育,因此这哥们6岁就能写诗,堪称神童!初唐四杰几乎都是神童,这或许就是天意吧。也正是由于这种环境下长大,所以王勃并不知道人间疾

  • 王勃的《滕王阁序》名垂千古,然而其中的第一名句却被误解千年!

    历史人物编辑:倚梧杉标签:王勃

    唐风宋雨,淋湿了中国古典文学世界的广阔天空,滋润了东方特色水墨丹青的艺术土壤,直到今天这一场风雨仍在低吟呼啸,所有身在雨中的人或是听到雨的人,都能感受到那来自千年之前的瑰魅与烟霞。在古诗词中,若有一首作品能够撼动诗坛,那它就是《春江花月夜》;在骈文中,若有一首作品能够独揽盛唐半壁江山,那它就是《滕王

  • 王勃才华横溢却又一落千丈,落叶归根却葬在越南,到底发生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芒硝石林肯标签:王勃

    王勃(650年-676年),字子安,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并且是四杰之首。王勃的祖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父亲王福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职务。雍州司功就是管理皇帝极为看重的长安城附近最大的一个州县——雍州的仓库、纳税以及户籍。王勃从出生就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