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武则天当上皇帝后敢逼杀长孙无忌,为何不敢杀程咬金?

武则天当上皇帝后敢逼杀长孙无忌,为何不敢杀程咬金?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历史原上的雪 访问量:2136 更新时间:2023/12/19 21:44:01

武则天篡位称帝的时间是在公元690年,而程咬金在家乡的亡故时间,却是在公元665年。这就是说武则天当皇帝时,程咬金已经故去二十五年。因此便可以说当上皇帝的武则天不是不敢杀程咬金,而是没有机会杀。在投奔李世民前,程咬金曾先后效力瓦岗之主李密、洛阳王世充麾下。后来程咬金觉得王世充其人心胸狭隘,难成大业,因此他便转投李世民麾下。

大多数人都会知道,追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的程咬金,曾立下无数战功,程咬金更是直接参与了玄武门之变。但鲜少有人知道第一个怂恿李世民对李建成李元吉先下手为强的人也是程咬金。因此李世民登基后,不但将程咬金的画像挂入了凌烟阁,他还封程咬金为左领大将军、赐爵卢国公。李世民刚刚病逝,程咬金便亲率飞骑军,拥护李治登上皇位。换言之程咬金对李治是有拥立之功的。成为皇帝的李治也感念程咬金的拥立之功,开始更加重用这位老臣。当时还活着的开国功臣,除程咬金外,其他已经所剩无几。其中权势最盛者,则当属李治的舅舅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不但是开国功臣,同时也是皇亲国戚。李治能够顺利继位,长孙无忌无疑是出力最多者。因此李治登基后,长孙无忌掌握的权力也达到了顶峰。每一位皇帝都不想和权臣分享权力{即使权臣是自己的舅舅}所以等到李治坐稳皇位后,李治和武则天便开始有意排斥、打压长孙无忌。

作为贵族集团代表的长孙无忌,更是曾公开反对,将武则天立为皇后。当时册立武则天为后,已经不再是武则天一个人的事,而是关系到李治能否维护皇权。随之李治和武则天,就想尽了办法来对付长孙无忌。最终长孙无忌被罢逼死。在武则天、李治逼死长孙无忌的过程中,同为开国功臣的程咬金,一直选择了保持中立。因此在罢官立后的过程中,程咬金并没受到什么冲击。

公元660年身患重病的李治,不能再独自处理朝政。因此曾有过二圣临朝经历的武则天,便开始以皇后身份行使皇帝的权力:临朝听政处理朝政事务。在武则天打理朝政期间,李治与武则天渐渐产生政见分歧,二人关系开始有所不和,随之李治便动起了废后的念头。公元664年,武则天发现,李治竟然一直抱着废后的念头,为了摆脱危机,武则天便利用来俊臣等酷吏诬陷丞相。

大唐丞相下狱身死后,朝中一应事务更加离不开武则天。因此李治便打消了废后的念头。公元656年,程咬金远征西域,大获全胜。不想程咬金班师回朝后,御史王文度竟然向武则天进谗言构陷程咬金:纵容麾下士兵杀降掠财。正是因为王文度的刻意诬陷,程咬金才被武则天罢官。自此程咬金正式退出大唐权力中心,直到公元665年程咬金在家中去世。这就是说武则天掌权时{皇后、替李治临朝听政},虽然朝中斗争激烈,但其主要打击的目标还是长孙无忌以及大唐丞相。当时的程咬金一直保持中立,御史王文度的构陷,更是让其被贬回家,远离权力争斗的中心。因此掌权时的武则天,是没有理由诛杀程咬金的。

结束语: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国家文物局对昭陵附近的陪葬墓,进行过,一次保护性质的探查工作。抢救挖掘过程中,程咬金的陵墓也被开。出土的墓志铭更是记载了,程咬金非同一般的出身。程咬金的曾祖{程兴},曾任职过南北朝时期的兖州司马。其祖父{程哲}曾任职过隋初时的黄州司马。

向上追溯十五代,程咬金的祖先为三国时期,魏国肃侯程昱。由此可知程咬金出身贵族。而真实历史中的程咬金,也不会像演义小说所描写的那样,毫无政治头脑。出身贵族,富有政治头脑的程咬金,自然懂得如何避祸自保。程咬金去世后不久,李治感念对方的拥立之功,又追谥程咬金为骠骑大将军、益州大都督,准其遗骸陪葬昭陵。由此可见在李治、武则天的心中,一直没觉得程咬金是个威胁,反而觉得程咬金是位忠于自己的臣子{至少李治这样认为,要不也不会降旨,让程咬金陪葬自己}。见识过夺嫡时李世民的狠辣手段{诛杀兄弟,逼迫父亲让位},程咬金又怎能,不竭力避免卷入皇权纷争呢?

标签: 长孙无忌

更多文章

  • 唐太宗最为出色的皇子,本可取代李治,结果遭到长孙无忌陷害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明史专家标签:长孙无忌

    唐太宗,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以“贞观之治”为基础,开创了大唐盛世。无论是是《旧唐书》,还是《新唐书》都对唐太宗以高度评,称他是“迹其听断不惑,从善如流,千载可称,一人而已!”北宋司马光更是称赞唐太宗,“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盖三代以还,中国之盛未之有也。”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唐太宗再英明神武,也掩盖不

  • 柳奭辞相,李治顾左右而言他,矛头直指亲舅舅长孙无忌

    历史人物编辑:蔡文丽标签:长孙无忌

    在大朝会上,性情大变的李治先发制人,指责朝廷成了“一言堂”,大臣们都成了“应声虫”,矛头直指国舅长孙无忌。就在此时,宰相柳奭做出一个惊人的举动:请辞中书令!众臣哗然,长孙无忌更是后背发凉:一向唯命是从的柳奭跟他招呼没打就请辞,这是要和自己划清界限吗?长孙无忌突然彷徨起来:不行,要阻止他辞职!就在他要

  • 为什么武则天把长孙无忌杀了,却不杀程咬金?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的小前沿标签:长孙无忌

    杀大臣的时候是在公元659年,比如当时的长孙无忌就是在这年被害的,而程咬金是在公元665去世的,其实之所以程咬金能够避免这场遭难还是有一些天命的。长孙无忌是什么人?他是在唐太宗驾崩前被任命为辅政的大臣,地位是有多高,有点像但年刘托孤之时把刘禅托付了李严和诸葛亮两个大臣一样,地位是很高的。长孙无忌生在

  • 长孙无忌要谋反?竟落得自杀而死,家人被贬为奴婢的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星羽文史录标签: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是大唐的开国功臣之一,也因为参与指挥了玄武门事变助李世民登上大唐皇位,被封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唐高宗时期,他也因为身为皇帝舅舅,颇受信任,一直是位高权重,可最后却为何落得被逼自杀,家人被贬奴婢的结局?《资治通鉴》中记载:许敬宗又遣中书舍人袁公瑜等诣黔州,再鞫无忌反状,至则逼无忌令自缢。诏

  • 康熙为何反感唐代的长孙无忌?为何因为此人而联想到废太子胤礽?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琐窗标签:长孙无忌

    撰文/日小尧茗居清代的康熙皇帝为什么要反感唐代的宰相“长孙无忌呢?”这又与康熙皇帝所确立的太子“胤礽”又有何关联呢?这还要从康熙皇帝过早的确立太子而造成的“九子夺嫡”所带来的各位皇子之间对于“储君”的争夺战和太子胤礽背后的支持者说起。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的国舅爷“长孙无忌”他对于左右唐

  • 李治被迫立太子,武媚娘暗中结交皇亲,打算和长孙无忌掰手腕?

    历史人物编辑:朱哥爱民标签:长孙无忌

    652年秋,李治被迫在朝堂上答应长孙无忌立李忠为太子,散了朝就直奔立政殿。见到坐在殿里笑吟吟等他消息的武媚娘,李治扑过来抱着她就放声大哭,像极了委屈的孩子。在朝堂上,国舅爷长孙无忌连讽刺带挖苦,就差没当着众人的面说李治与庶母不伦了。生性懦弱、遇到难事就逃避的李治只好同意立储,长孙无忌十分欣慰,李治却

  • 长孙无忌被诬告谋反,李治除了落下几滴眼泪,还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陈泽源标签:长孙无忌

    公元659年初,大唐科举大考正式启动,出身寒门的英才纷至沓来,旬日后成绩公布,20名幸运儿高中进士。其中,张昌宗兄弟二人俊美超群、才华横溢,殿试表现十分抢眼。李治回到后宫后仍对兄弟二人赞不绝口,还勾起了武媚娘的好奇心。科举考试刚结束,李治就收到褚遂良病死的消息。回想起褚遂良也曾做过很多好事,李治有点

  • 长孙无忌是如何成功的?3个原因,是如何失败的?3个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小摸说历史标签: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是大唐名相,成功时风头无两,这点通过任职、封赏可以得到证明:大将军、吏部尚书、司空、司徒、侍中、中书令、赵国公、太尉、顾命大臣,凌烟阁功臣排行第一。但是仍旧无法避免,他结局落魄:先被诬陷,而后流放,最终自缢身亡。我们都直到,当一个人走到某个高度,他自己的荣誉和耻辱,就都和周遭环境分不开了,

  • 长孙无忌vs房玄龄,唐太宗李世民的左膀与右臂之争!

    历史人物编辑:刘玉奎标签:长孙无忌

    谈唐朝的历史绕不过李世民,谈李世民绕不过长孙无忌与房玄龄,作为李世民的左膀右臂,长孙无忌与房玄龄有太多的相同点。二人均出身名门望族,均自始辅佐李世民,均以擅长谋略闻名,均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均官居宰相,均……正因同性相斥,导致二人始终貌合神离。长孙无忌vs房玄龄二人之间虽一开始也曾较劲,但是真正开始

  • 长孙无忌带刀入宫,他的一番话,使得看门的校尉免于死罪

    历史人物编辑:王嘉兴标签:长孙无忌

    在古代的中国,皇权无疑是至高无上的,皇帝说的话就是至高无上的,不可更改的。但在唐太宗时期,却有着这样一个人。他坚持按照法规办事,甚至敢于为此挑战皇权,这个人就是贞观年间的名相戴胄。有一次,时任吏部尚书的长孙无忌被唐太宗李世民召见入宫。长孙无忌匆忙间忘记解下自己身上的佩刀,就这么进入了宫中。要知道,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