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创建了唐朝,在李世民的管理下,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并成为当时最发达的国家。可惜,在李隆基的执政时期,安史之乱爆发了,它阻碍了唐朝的发展,并导致唐朝开始走下坡路。据专家研究,安史之乱或许是古代最血腥的叛乱。
一、安史之乱的爆发
公元755年,长安正面临磨难,可唐玄宗李隆基却还是斩杀了封常清与高仙芝二人,并下旨让哥舒翰上战场。不过,在前线上,哥舒翰使用的仍是封、高二人的计策。哥舒翰派兵加强边防防线,并成功扭转了被动的局面。然而,李隆基却下达命令,要哥舒翰必须打开城门正面迎战,可他却没想到,该命令竟直接葬送了长安城。
迫于无奈,李隆基只能带着一众妃嫔和大臣西逃,其中便包括令众将士深恶痛绝的杨玉环和杨国忠。由于西逃计划过于匆忙,所以一行人也未做好充足的准备。
一行人来到马嵬坡之后,众将士又累又饿,可杨国忠却仍还鞭打处罚将士,这令得所有人产生抱怨。因此,众人便通过杨国忠与胡虏密谋策划的借口来除掉他。在陈玄礼的带领下,众将士将杨国忠给活活打死了。不仅如此,就连杨国忠的家人也未能得到幸免。
不过,杨玉环却尚在人间,毕竟没有李隆基的命令,谁也不敢对她出手。杨玉环听说了杨国忠的噩耗,她自知自己的生命也即将走到尽头。就在此时,陈玄礼请求李隆基处死杨玉环,如若不顺从军心的话,李隆基也会自身难保。
面对这个难题,李隆基不知如何是好,一方面,他舍不得杨玉环,可另一方面,他却想要保住皇位。经过一番挣扎后,李隆基终于同意了陈玄礼的请求,并赐下白绫,让杨玉环自尽。杨玉环早就猜到了李隆基会这么做,毕竟她伺候了皇上这么多年,早对皇上的品性了如指掌。看着公公拿来的白绫,杨玉环只是嫣然一笑,随即上吊自尽。
杨玉环死后,李隆基一行人来到蜀地。不过,相较于李隆基的退缩,太子以及两个兄弟却并未逃命,反而是带兵直击安禄山等人。
公元756年,在未告知李隆基的情况下,太子李亨竟擅自在灵武登基称帝。这个举动刺伤了李隆基,他没想过李亨竟会做出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不过,此时的李隆基大势已去,他早就失去了民心和臣心,他也只能被迫接受命运,成为一名太上皇。
二、敌军内讧,安史之乱平息
眼见李唐的形势正向着好局面发展,而安禄山、史思明等人却遭遇了众叛亲离的下场。安禄山性情暴躁,倘若遇到稍不顺心的事情,他便会大发脾气,对待周围的侍从,他不仅会怒声斥骂,甚至还会拳打脚踢。
公元756年,安禄山在洛阳称帝。可在成为帝王后,安禄山却不肯上朝,同时也不肯亲自与大臣商谈朝政。此时,一位名叫严庄的官员便成为了安禄山的发言人。
严庄的主要职责是向下属传达安禄山的命令,可这却不是个美差。每当严庄犯错时,安禄山都会打骂他,久而久之,他对安禄山产生了强烈的不满情绪。除了严庄外,宦官李猪儿也时常受到安禄山的虐待,正巧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也想取代父亲的位置,于是,三人竟在一起策划谋反。
当时,安禄山最宠爱的姬妾名为段氏。段氏产下一名男婴,名为安庆恩。安禄山尤其喜欢段氏母子,时常与其共享天伦之乐,他甚至萌生出了改立安庆恩为太子的想法。
安庆绪知晓后,他知道自己已经不能再等待时机,否则只能彻底丢掉太子之位。因此,安庆绪便伙同严、李二人刺杀安禄山。安禄山身患眼疾,在安史之乱期间,眼疾越发严重,他甚至已经无法看清事物。
因此在公元757年,李猪儿身揣着一把匕首偷偷溜进安禄山的帐篷中,并将匕首刺进了安禄山的腹部。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安禄山一命呜呼。
总结
安禄山死后,安庆绪代替了他的位置。可安庆绪却是个不擅长打仗的人。在与唐军的交战中,安庆绪被打得节节败退。此时,史思明将安庆绪给杀死了,可他最终也被亲生儿子给杀死了。自此,安史之乱彻底平息。虽然战争结束了,可唐朝再也无法回到盛唐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