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舒翰,唐玄宗时期名将,多次大败吐蕃,战功赫赫,有“大唐第一神将”之称。虽然有点夸张,但他的确是名副其实的常胜将军。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常胜将军在手握20万大军,又有着潼关坚固的防御工事的情况下,惨败于安禄山叛军,20万大军全军覆没。我认为导致战败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个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唐玄宗好大喜功,急功冒进。安史之乱之所以会发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因为唐玄宗贪图享乐,不理朝政,好大喜功。他在处理边关少数民族问题上,贪图边功,使得安禄山手握那么大的兵权。
还有就是潼关一役。潼关守将本是封常清,高仙芝两人。由于唐朝的兵力布置为外重内轻,导致叛军长驱直入,这二人不敌安禄山叛军,退守潼关。但这二人又遭宦官边令诚诬陷,被唐玄宗下旨斩首示众。此时唐玄宗便派出因中风半身不遂的哥舒翰镇守。哥舒翰主张死守潼关,叛军补给困难,胜利指日可待。
但是唐玄宗又听信杨国忠谏言,四次派使者催促哥舒翰出城迎战叛军。哥舒翰无奈出站,最后导致全军覆没!
第二个原因就是朝中大臣们勾心斗角,没有一心平乱。安史之乱唐军节节败退,难以抵挡安禄山叛军,一个是唐玄宗昏庸,还有一个就是朝中大臣们勾心斗角,内部不和。
先因安禄山与宰相杨国忠不和,导致安禄山以清君侧之名造反。接着又有大将封常清,高仙芝与宦官边令诚不和,以至于边令诚在唐玄宗面前诬告两人,导致两人被砍头。唐军损失两员大将。再一个就是哥舒翰与杨国忠不和。其实哥舒翰算是杨国忠一手提拔上来的,用来对付安禄山。但哥舒翰站稳脚跟之后,便密谋想杀害杨国忠。杨国忠得知,便再哥舒翰死守潼关时,再三提议唐玄宗下旨令哥舒翰出关迎战,最后结果就是哥舒翰全军覆没。由此可见,朝中里里外外都在勾心斗角,这场战争还如何取胜?
第三个原因就是哥舒翰在这场战役中并没有展示他的大将风范,说他枉为名将也不过分。
哥舒翰一代边关名将,所向披靡,但是在潼关战役中他的做法却有待商榷。我们来慢慢说道。第一,出关之时,他痛哭流涕,扰乱军心。身为20万大军的统帅,在迎敌之时应做的是激励将士,鼓舞士气,背水一战。但是他却痛哭出关,这不是在扰乱军心吗?大军士气不足,军心紊乱,必败无疑。
第二,战术作用不当,导致深陷敌阵,全军覆没。哥舒翰在出关之前,是清楚敌军的计谋的。敌军用4000羸弱之兵引诱,再以精兵围而歼之。为何出关后却带领大军直愣愣的往敌方陷阱中钻?这不是一代名将的作风!
第三,再兵败潼关时,哥舒翰选择缴械投降,名誉尽失。在哥舒翰被安禄山俘虏后,竟然跪在安禄山面前,喊安禄山“陛下”,还说只要安禄山饶他一命,他便帮助他劝降。
但是哥舒翰手下都很有骨气,誓死不降。安禄山觉得他无用便把他打入大牢。一年之后,安庆绪败兵撤退之时,将哥舒翰杀死。哥舒翰出卖尊严也只换来了一年的命。
当时的唐朝,有着这样昏庸的皇帝,这样奸诈的朝臣,这样苟活的大将,潼关一役,输的不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