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世民最优秀的儿子?为何千百年来,后人一直很怀念李恪?

李世民最优秀的儿子?为何千百年来,后人一直很怀念李恪?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昭乌达历史文化 访问量:2117 更新时间:2024/1/25 23:54:08

吴王李恪不但是李世民的子嗣,他还是杨广的亲外孙。可以说隋唐两朝皇族血脉融合者李恪,是身份最尊贵的一位皇子。但高贵的血统,也注定李恪终身无缘皇位。李恪当皇帝,让拥立李渊和李世民的新贵如何自处?贞观十七年,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为争夺太子之位大打出手。李承乾甚至想要勾结侯君集率兵逼宫。不想李承乾尚未动手,谋反一事就被人提前告知给李世民。李承乾谋反失败后,李世民命一干臣子彻查此事。

面对确凿的证据,李承乾的舅舅长孙无忌选择了弃车保帅,他请求李世民处死李承乾。对于长孙无忌的请求,李世民并没有答应。因为坐实太子谋反君父的罪名,也将让李世民颜面无存。随后李世民亲自面见李承乾,询问对方是否真的想要谋反。李承乾很干脆地回答:自己确实想要谋反,因为他感觉到,来自同母弟李泰的威胁。想要保住储君之位的他,才会出此下策。

经过一番详查,李世民最终决定,将李承乾贬为庶人,逐出长安,将李泰废除王爵,终身幽禁。惩处完两位嫡子后,一个问题接踵而来:谁将成为新的储君?按照长幼顺序而言,第三子李恪应该成为新的太子。但这并不符合,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大唐新贵们的利益。随后李世民又询问长孙无忌,立李恪为太子如何?

长孙无忌向李世民进言道:魏王和太子乃是一母所生,他们都能为了太子之位祸起萧墙。如果立李恪为太子,陛下百年以后,李恪能容得下陛下的其他儿子吗?李治最是仁孝,能包容一众兄弟的他,才是太子最佳人选{文言文翻译了一下}。长孙无忌的回答,无疑是最符合他自身利益的。没有比皇帝是自己亲外甥,更能保证长孙家族长盛不衰了。虽然李世民也觉得长孙无忌说的话很有道理,但他依然很犹豫,皇位是否应该由性格柔弱的李治来继承。因此皇位继承人的选择,被李世民暂时搁置。李恪究竟具备什么优势,让李世民想要立他为太子呢?李恪出众之处,唐史虽然没有明确记载,不过也给出了三个笼统的答案:一、最像李世民、二、文武全才、三、血统最高贵。

一、最像李世民:贞观十七年以前,李世民让太子李承乾留守长安监国。同一时间李泰也在领命,率领文官编纂《括地志》。相传李承乾的名字,还是李世民因怀念李建成而起。由此便可知李世民对李承乾存在着一份特殊的情感。李世民让李承乾监国,让李泰修书,就是想在自己百年以后,让李承乾做皇帝,让李泰成为辅佐兄长的肱股之臣。不想李泰竟然想仗着嫡子的身份争夺储君之位。感到威胁的李承乾随即产生,兵变逼宫的念头。两个嫡子的所作所为,让李世民伤透了心。

就在李世民为嫡子背叛自己,黯然神伤时,另一个儿子走入了他的视线。身在安州封地的李恪,喜欢外出打猎。百姓就李恪打猎踩坏庄稼一事,将李恪告到了李世民那里。作为父亲,李世民替李恪进行了一番辩解并做出了相应的赔偿。随后马上君主李世民又对身边人叹息道:尚武喜欢围猎的李恪才最像自己。可见在李承乾、李泰让李世民难过时,是“顽皮”的李恪给了李世民慰藉。

如果说李恪打猎踩坏农民庄稼一事,让李世民觉得他是个顽皮的儿子,那么随后发生的一件事,又让李世民觉得这个儿子十分勇武。李恪在主政安州期间,吐谷浑和西羌屡屡侵犯安州边境。李恪不但率军屡次平叛,他还将安州治理得井井有条。朝中大隋旧臣眼见李世民,在太子之位悬空时,大加赞赏李恪。他们就开始呼吁将李恪立为太子。随之文武双全,勇武果敢的李恪名威望越来越高。

不想另一边的长孙无忌等人也开始发力{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人},他们反对将李恪立为太子。他们给出的理由是,李恪虽然血统尊贵但不是嫡子,李恪继位,很可能容不下其他兄弟。应该将仁孝的嫡子李治立为太子。最终为了保全一众儿子,李世民选择了舍弃李恪,将李治立为太子。公元653年,长孙无忌诬陷李恪参与了高阳公主谋反一案。在李治惩处的旨意颁发前,三十五岁的李恪就先一步选择自杀。高贵的血统让李恪成为天之骄子,但也因高贵的血统,他终身无缘皇位。

标签: 李恪

更多文章

  • 李世民的儿子李恪有何特别,千百年来,后人一直怀念他

    历史人物编辑:纵横史馆标签:李恪

    引言萸节辰迟五,蓂阶荚度三。英姿同父祖,秀气集舆堪——《庆东宫生辰》我们都知道,我国在古时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封建社会。每个社会以皇帝为尊,可以说皇帝掌握着最大的权利。可是就因为他掌握着这么大的权利,导致任何人都想当皇帝。尤其是在皇帝的众多子嗣当中,这种竞争更为明显,往往都是兄弟相残的局面。唐太宗李

  • 李世民儿子李恪:为什么千百年来,后人一直都很怀念他?

    历史人物编辑:古今记实1标签:李恪

    吴王李恪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子,太宗称他“英果类我”,是太宗一众儿子中最受倚重的一个。 李恪本人也很有才干,选贤举能,善于纳谏,在自己的封地上干出了一番政绩,但他最终却没能成为唐太宗的继任者,且短短三十四年就离开了人世,而为什么千百年来,后人一直都很怀念他?李恪出身尊贵,却

  • 34岁李恪自缢身亡,临死前发出恶毒诅咒,多年后竟全部成为现实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新语标签:李恪

    在李恪34岁那年,他陷入了人生低谷。由于找不到生存的空间,他最终选择了自杀。然而,在结束生命的那个瞬间,他用尽所有力气发出了一系列充满恶意的诅咒。难以置信的是,多年以后,这些话竟一个接一个地变成了现实。生平 李恪,字思剑,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孙子,唐高宗李治的长子,也是唐代

  • ?李世民为什么想立李恪为太子?知子莫如父,可惜了全才的李恪

    历史人物编辑:程洁旅游攻略标签:李恪

    欢迎打开两分钟读史。李世民想立李恪,只是因为这个儿子最出色、最像个皇帝样子。举个例子,毛主席就对李恪有很高的评价:“李恪英物,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然卒听长孙无忌之言,可谓聪明一世,懵懂一时。”有些长孙皇后的后妃粉,难以面对李世民居然有意把那几个嫡子全国端的念头,非要踩李恪“打猎践踏老百姓的庄稼”,

  • 34岁李恪被逼自缢,死前怒下诅咒,当时无人当回事,最后字字应验

    历史人物编辑:昕梦倾城标签:李恪

    李恪的出生备受重视,早在两岁时就被封为长沙郡王,成为了皇室中备受宠爱的孩子。他从小便享受着华丽的生活,拥有着许多珍贵的玩物和美食,但他并没有被这些物质所迷惑。李恪热爱读书,尤其是四书五经,常常把自己关在书房里,一边阅读,一边思考。他谦逊有礼,待人平易近人,深受大家的喜爱。此外,他对于行兵打仗也有着自

  • 83年徐惠滋调任39军军长,副军长见后大惊:你不是被我抓的俘虏吗

    历史人物编辑:甲午敲钟人标签:徐惠

    前言1948年,东北野战军2纵6师16团尖刀连连长黄达宣,正在俘虏中挑选合适的战士准备补充队伍,这时,他看到一个瘦高的身影。这人名叫徐惠滋,从他被黄达宣挑中的那一刻起,他的人生便开始改写。图丨徐惠滋国民党俘虏1948年9月,辽沈战役打响。只用了一个月时间,国民党驻守锦州的10万余人便全军覆没。几天后

  • 连长黄达宣俘虏小兵徐惠滋,35年后见,连长成副军长,俘虏是军长

    历史人物编辑:甲午敲钟人标签:徐惠

    自古以来,要想成为一个大将领,就要先从小兵做起,一步一步的通过自身的努力走向更好的位置。“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除去脚踏实地的实事求是,还需要“伯乐”的发掘,一个人空有一身才华,但没有人赏识,那么这个人注定会被埋没。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很多,成功就是靠三分的努力和七分的机遇,抓住

  • 传奇俘虏徐惠滋,48年辽沈被俘当战士,83年军长,94年上将副总长

    历史人物编辑:张骏飞标签:徐惠

    解放战争时期,我解放军俘虏转化了很多国军将士,建国以后1955年大授衔的时候,这些已经加入解放军的国军将领也大都得到了很好的安置,有许多人也被授予了很高的军衔:如陶峙岳上将、陈明仁上将、董其武上将、孔从洲中将、韩练成中将和曾泽生中将等将领。但是这些被授予高军衔的将领,大都是国军起义将领,他们在加入解

  • 1983年,徐惠滋任39军军长,政委是谁?两人后来谁职务最高?

    历史人物编辑:潘阿利标签:徐惠

    前言39军是沈阳军区的王牌军,前身可以追溯到红军时期的红十五军团。抗日战争时期是新四军3师,抗战胜利后整编为东北民主联军二纵,解放战争时期先后整编为东北野战军二纵、四野39军。1985年,沈阳军区39军整编为合成兵种的集团军,和38军、54军一并作为陆军三个快速反应的集团军。1983年5月,39军军

  • 田径-女子撑杆跳高美国选手夺冠徐惠琴第八

    历史人物编辑:柚绿史标签:徐惠

    预赛中由于天降大雨影响了一些选手的发挥,夺冠热门之一、多哈世锦赛亚军美国选手莫里斯三次试跳失败没能晋级决赛。中国选手徐惠琴凭借最后一跃,跳过了4米55成功进入决赛。另一名选手“四朝元老”李玲没能进入决赛。上一次有中国选手站在奥运会女子撑竿跳高决赛的赛场上,还是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当时高淑英取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