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作为唐朝的开国皇帝,秉承着立长不立幼的一贯理念,支持长子李建成作为太子,培养他经营长安多年。
令人疑惑的是,李渊同时又将李世民放到军中四处征战,多年来积累军功甚高,并且特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拥有自置官属的特权,使他与李建成有了抗衡的力量。
最终,玄武门之变爆发,李世民通过弑兄逼父的手段,成功夺得皇位,李渊为何在支持太子李建成的情况下,又不停帮助李世民做大做强?其实他也很苦恼。
请“神”容易送“神”难
李渊面临着这样的困境。这个难对付的人是李渊惹的谁?每个人都很熟悉突厥语。
隋朝末期,土耳其人太强大了。史书上的记载是“所有国家都由一百多万人统治”。“万国”包括李渊(一人说李世民),也就是说,那些面对土耳其人的强大力量,对于李渊来说,也有一定的诱惑力。
很多人认为李世民的反复劝说奏效了。也许李世民的劝说是有用的。然而,李渊终于下定决心出兵,并不是因为李世民的话,而是突厥人的支持给了李渊信心。
土耳其人不是李渊的“小弟”,自然不会徒劳帮忙。李渊向土耳其人许诺:“我愿与可汗的兵马一起进京,所有的土地都将进入唐公,而财宝将进入土耳其人。”于是,李渊与土耳其人达成协议,共同努力,共同分享“蛋糕”。
在得到土耳其人的支持后,李渊真的不可战胜,剑锋把一切都告诉了李唐,最终建立了唐朝,如愿进入了长安。
既然
“与可汗兵马同入京师”的约定继承,后面自然就该履行分“蛋糕”的承诺,于是,李渊这边刚刚登基不久,突厥始毕可汗便急不可耐的派使者骨咄禄特勒来长安祝贺。
表面上土耳其人受到了祝贺,但事实上,他们是派人来索要当时商定的“蛋糕”。李渊自然不敢毁约。毕竟世界还没有统一,四党势力还在,这给了土耳其人很多好处。
“中国在以色列不和平,对土耳其人多”,这是李渊兑现诺言的表现,也是李渊建国时对土耳其人采取的战略。李渊的计划也很简单。他想先用金钱和物资来稳定土耳其人,然后再逐一清理分裂势力。唐朝统一完成后,他将制定下一步对付土耳其人的战略。
李渊虽然尽力讨好土耳其人,但除了给土耳其人金银物资外,他还派使节到土耳其人,“做了毕汗之初的女妓”。当一个霸王给了另一个霸王美貌,他很高兴。已经很明显了。
然而,李媛的梦想是充实的,但现实却很骨瘦如柴。思比汗统治下李渊的利益并没有停止。为了表达对李渊的“谢意”,石壁汗再次派古都路德为特使。长安,当然,突厥使者来了,除了感谢李渊,自然他还得分一些东西才离开。
始毕可汗是一只“老狐狸”,他知道自己三番几次的遣使出使长安,时间久了就会引起李渊的反感,所以,始毕可汗不仅拿着李渊的“孝敬”,一边不间断的派兵入侵唐朝边境,给李渊施压。
李渊固然愤怒,但是兵力上的悬殊让他不得不低头,甚至发展到为了避战而“奉币使于突厥”,希望能够“破财免灾”。
唐朝初期的和平,可以说都是李渊花钱在突厥手里“买”来的,这让李渊深深的意识到,自己必须要摆脱突厥,否则自己的家底早晚要被突厥掏空。
李渊与突厥的“蜜月期”草草结束,李渊虽然有一万个不愿意,却也不敢正面与突厥闹掰,形成了骑虎难下的“请神容易送神难”的局面,一度十分尴尬。
李渊也有苦衷
李渊对于突厥虽然无奈,但是也不愿意坐以待毙,逐渐开始尝试进行反击试探,这一试探下来,李渊的心更凉,唐军与突厥对战,往往都已失败告终,被打“疼”了的李渊,无奈之下再次讨好突厥,这一次不仅“赂颉利可汗”而且还“且许结婚”。
这是发生在武德五年的事情,李渊开始隐忍,直到武德八年,李渊再次动了与突厥作战的心思,
“
议
大举击突厥”。有意思的是,李渊规定
“自今勿复为书,皆用诏敕”,也就是说,以后给突厥再去国书,用咱们的格式给他写,不再用对方的格式写了,李渊用这样的方式告诉突厥,我不怕你。
其实,李渊早就制定了对付土耳其人的战略。虽然障碍较多,但他始终奉行稳定土耳其人、消灭分裂势力的政策。
李渊为了将来强盛,有朝一日反击土耳其人,奉承土耳其人,稳定土耳其人,减少对他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同时,他开始“榨取”与土耳其人关系良好的人,以防土耳其人日后翻身。借机为唐内土耳其人谋利。
李渊的战略意义深远,但土耳其人不是木头。他们知道李渊的策略。表面上看,他们和李渊关系不错,但实际上他们开始秘密行动。他们的策略与李渊相反。土耳其人想稳定唐朝。他向他进贡,同时暗中支持反对唐朝的分裂势力,阻止李渊完成统一。
李渊和土耳其人的博弈使他绞尽脑汁。面对强大的土耳其人,李渊无法击败他们。在稳定了土耳其人之后,他想借此机会向该国分离主义势力发起十字军东征。此时此刻,他们背后有更多突厥人的支持。
薛举、窦建德、王世充、刘武周、梁师都、李轨、高开道等人,全都是向突厥称臣的人,李渊对他们的清理计划进展十分不顺利,原因是亲密突厥的武将被他清理,不了解突厥的武将,在战场中无法获胜。
最终,李渊选择启用最值得信任的皇子带兵攻伐割据势力,他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快速完成统一,再图与突厥正面交战。
李渊的太子李建成要坐镇长安,不容许有半点闪失,自然不能带兵出征,李世民他不想用,征伐割据势力的重任自然就落在了李元吉身上,可惜的是,李元吉让李渊大失所望,屡次打败。
无奈之下,李渊再派裴寂带兵出征刘武周,结果被刘武周引
“突厥之众”杀得
“失亡略尽”。
李渊在这个时候,派李世民去带兵征伐割据势力,结果获得非常理想的结果,只不过这样的做法虽然解决了燃眉之急,却犹如
“饮鸩止渴”,虽然割据势力被逐渐消灭,但是李世民也因此凭借军功深得人心,做大做强了。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