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世民为何对太子李承乾的造反,有那么大反应

李世民为何对太子李承乾的造反,有那么大反应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阿藏历史 访问量:4556 更新时间:2024/1/25 17:51:57

李承乾李世民长孙皇后的嫡长子,后来李世民登基后,就将时年八岁的承乾立为太子。虽然李承乾患有脚疾,但是有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深厚感情在,也丝毫没有影响对他寄予的厚望。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只要顺风顺水的熬到李世民去世,李承乾就是当然的皇位继承人。可是,为什么他却要通过谋反的方式夺天下呢?

再得知李承乾造反后,李世民雷厉风行的处理的此事,但是对李承乾造反的事,史料记载,李世民痛苦的无以复加,甚至想自杀,那么李世民为何会对太子谋反这件事有如此大的反应呢?小编查了资料,总结了下面两点原因

第一点:李承乾个人的原因导致李世民对他感到失望。

正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自幼,李承乾就承载了比其他孩子更多的希冀,为了将来能治理好大唐的江山,李世民为了配备了一批超级有才的老师,这些老师中有博学多才的儒学大师,也有治国能臣。

这些老师秉承着治国济世的基本原则,对李承乾严加管教,稍有出格的事就报告给李世民,玩不能敞开了玩,干事情都是缩手缩脚的,稍有不慎就换来李世民的一顿深刻教育,久而久之,重压之下,李承乾的逆反心理越来越严重了。但好在还有母亲在,母亲的温柔排解了李承乾心理不适。

随着长孙皇后的去世,李承乾极度缺爱,变得更加逆反了。他的苦闷得不到排解,就喜欢上了男宠,据说这个男宠长的很美不说,还会唱歌跳舞,很是的李承乾的欢心,李世民得知后,大发雷霆,就命人把这个男宠杀掉了。李承乾一时没有了心理寄托,就破罐子破摔,更不把李世民的教导放在心上。

第二点:李世民的原因,他犯了和父亲李渊一样的错误,没有把握好亲近儿子们之间的度。

李承乾的亲弟弟李泰也深受李世民的青睐,手心手背都是肉,李世民对儿子们都很好。站在父亲的角度,这很正常,但是在李承乾的眼里,就是另外一种境况了,他以为是弟弟李泰故意在和他争宠,要夺他的太子之位。

回想一下李世民对他的苛刻,相反对李泰的宽容,他越想越觉得父亲是要废掉他,而重新传位给李泰。同时,李泰也野心勃勃想上位,不断陷害李承乾。

终于,让心里没底的李承乾铤而走险,试图杀掉李泰。当这件事失败以后,李承乾不但没有反思,反而变本加厉的勾结汉王李元昌、城阳公主的驸马都尉杜荷,大将侯君集等人谋反,想把李世民拿下,自己当皇帝。几乎不留悬念的,李承乾最后以失败的方式告终。

李世民因为没有把握好父亲的度,差点酿成了当年的自己。因为玄武门之变,就是李世民一生的心理阴影,眼看着李承乾要重蹈他的覆辙,他怎会不伤心?

所以,对于李承乾的造反,李世民一方面是对李承乾恨铁不成刚的痛心,另一方面也是对自己没给孩子们树立一个好榜样而深深懊悔呀!

各位小伙伴们对于今天的话题,有什么新的看法和意见,欢迎转发评论!

标签: 李承乾

更多文章

  • 李承乾从完美太子堕落为荒唐太子,其中到底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三目史官标签:李承乾

    李承乾的荒唐体现出他心理的扭曲,这是他长期承受各方过于沉重的压力所导致的结果。自古以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就是全天下父母最殷切的希望,他们竭尽所能培养自己的孩子,盼望孩子们能成长成材从而光宗耀祖。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家长们对孩子往往格外严格,甚至将他们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都安排好。这种高压的教育方式很容易

  • 34岁李恪自杀身亡,临终前怒下诅咒,当时无人在意,最后字字应验

    历史人物编辑:陈俊刚标签:李恪

    唐太宗李世民为了唐朝的建立付出了很多心血,甚至有些文献中还认为唐高祖李渊并不是唐朝的真正建立者,李世民才是。不过,尽管后世对李世民有这么高的评价,李渊属意的储君并不是他,而是李世民的同胞兄弟——李建成。李世民自然不满意这一结果,继而发动了血腥的玄武门之变。这似乎开了个不好的先例,这之后的李唐宫廷中始

  • 34岁李恪被逼自缢身亡,临死前的一句诅咒,多年后竟成为现实

    历史人物编辑:康康侃历史标签:李恪

    “聪明一世,懵懂一时”,这毛主席在读《新唐书李恪传》时写下的评语,而这句话说的是唐太宗李世民。之所以说“懵懂”,是因为李世民在皇位继承问题上所犯的错,甚至因为他的用人决策失误,直接导致自己的皇子李恪被逼自缢而死。而李恪在临死时发下了恶毒的诅咒,几年后也变成了现实。李恪的皇子时期李恪的生母杨氏是前朝皇

  • 34岁李恪被逼自缢,死前怒下诅咒,当时无人在意,结果字字应验

    历史人物编辑:董于嫣标签:李恪

    “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毛主席对李世民军事、政治才能评价极高,但是他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然卒听长孙无忌之言,可谓聪明一世,懵懂一时”说的就是李世民在立嗣一事上的败笔。吴王李恪善骑射、通武艺,有文才武略,但最终却落得被逼自缢的下场,死前怒下诅咒。人人都以为是心有不甘之言,却不曾想一一应验。李恪

  • 34岁李恪被逼自缢,死前怒下诅咒,没人当回事,后来字字应验

    历史人物编辑:孟玲标签:李恪

    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皇子,他的父亲是当朝皇帝,他的母亲是前朝皇帝之女。可如此显赫的家世,不仅没有为他带来光明前途,反而将其引入万丈深渊,他就是唐太宗第三子李恪。在李恪34岁那年,被人诬陷谋有朝篡位之心,为证清白他被迫自缢。意难平之下,他诅咒害他之人家族覆灭,起初无人当回事儿,最后居然全部应验。这其中

  • 34岁李恪被逼自缢,死前曾立诅咒,当时无人在意,结果字字应验

    历史人物编辑:月光侃历史标签:李恪

    “以绝众望,海内冤之!”这是后世史官在编撰史书时对唐太宗第三子——吴王李恪的评价。提到“冤”字,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或许都是关汉卿的著名作品《感天动地窦娥冤》,当时因为这个女子的冤情,苍天不忍,都降下了六月飞雪。但这毕竟是戏说的文学作品,而在历史上,吴王李恪的冤情恐怕也与之相较不远。毕竟他是莫名其妙就被

  • 李恪被逼自缢,死前怒下诅咒,当时没人当回事,结果字字应验

    历史人物编辑:蔡振标签:李恪

    说起中国历代帝王,那么毫无疑问,李世民必然会被多次提到原因无他,因为他是历史上的第一位天可汗,同时也是唯一一个将明君政治推到最极限的人物。不过常言道,富不过三代,同样的老子英雄未必儿好汉。在李世民老去的时候,他的几个儿子却一个个都没有了父亲的威风。太子李承乾直接成为了一个突厥人,老二李泰更是一个心肠

  • 唐太宗的儿子李恪能力出众、文武双全,为什么不把皇位传给他?

    历史人物编辑:雅俗共赏容标签:李恪

    说到唐朝皇帝,最出名的当属唐太宗,在位期间国泰民安,国力强盛,对周边各国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但人有生老病死,皇帝也不例外,要想将唐朝基业发扬光大,就必须选择一位优秀的继承人,但唐太宗之后的唐高宗十分平庸,这也给武则天掌权提供了条件。其实唐太宗的三子李恪能力出众,可谓是文武双全,为何唐太宗当年不选他为皇

  • 李世民对李恪很有好感,不过李世民要立太子的事情,还是要和大臣们商量的毕竟

    历史人物编辑:芳家家的喵标签:李恪

    所谓古往今来,君权不仁,作为一国之君,往往在登上皇位前,都要经过一场残酷的斗争。不然,谁也不可能这么容易就坐上王座。就像清朝的九个儿子争夺皇位一样,哪怕是亲兄弟,也要承受这样的痛苦。就算是我们所熟知的明君李世民,也在他的统治之下,发动了一场轩然大波,杀害了自己的亲弟弟。他的长子李治登基后,也是如此,

  • 湖北一村庄在祭祖时意外找到一族谱,发现祖上是唐太宗儿子李恪

    历史人物编辑:汪家兵标签:李恪

    祭祀是一种文化传承,是我们对祖先的一种惦念和尊敬,同时也通过祭祀来祈求,保佑子孙们平安顺遂、一生如意,在很多的地方都会选择在过节的时候祭祀,湖北十堰一村全村姓李,他们整个村子的人都会选择在春节,打工的孩子们回来人全的时候祭祀。有一天在祭祀的时候,一位老人发现了一本族谱,上面记载着这村子里人祖上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