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敦煌出土墓碑,揭开玄武门之变真相,学者:难怪李建成被轻易杀死

敦煌出土墓碑,揭开玄武门之变真相,学者:难怪李建成被轻易杀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浅谈百科 访问量:1402 更新时间:2024/2/6 17:30:22

众所周知,唐太宗乃是我国历史上属的上号的一代明君,但是他上位的手段却一直为历代史学家所诟病,毕竟杀兄灭弟、逼父退位这种事儿,在崇尚三纲五常的古代,的确是够离经叛道。

因此有很多人对那个被天命之子的弟弟打败的太子李建成十分同情,他虽然没有李世民优秀,但是也不是庸才,又有着嫡长子身份的加成,最后居然落得一个满门被灭的下场,实在是让人惋惜。

但也有很多人奇怪,拥有着如此巨大优势的李建成,为什么会在玄武门之变时毫无戒心,以至于死的那么轻易呢?

直到公元1900年,考古学家们在敦煌出土的一块墓碑,才揭开了玄武门之变的真相,也让李建成为何死的那么轻易的问题得到了答案。

兄弟相争,你死我活

公元前618年,唐国公李渊自立为皇,建国号为大唐,既然成了皇帝,那肯定要立一个继承人,毕竟李渊现在已经快六十了,在那个时代可是个不折不扣的老人,说不定哪天就要驾崩了,太子如果不尽早确定下来的话,很有可能会造成诸王之间的纷争。

但是关于太子的人选,李渊是真的犯了难,按照继承法的话,那肯定是要立他和窦皇后所生的嫡长子李建成,而且李建成作为长子,一直以来友爱兄弟,孝顺父母,在李渊出征的时候稳定后方,也没有放过什么大错,于情于理都应该立为太子。

但是在打天下的时候,李渊的二儿子李世民大放异彩,这位天命之子南征北站打下了大唐的大半江山,如果不是这个儿子一直以来的努力的话,李渊也不能这么顺利的就自立为帝,所以李渊对这个儿子实在是偏爱。

在征战四方的时候,李渊和李世民并肩作战,父子齐心闯过了不少难关,激动之下,李渊难免犯了和明成祖一样的错误,给骁勇善战的二儿子画了大饼:“小子,你不错,好好干,我觉得你比你大哥强!”

这话说着容易,等到真要立太子的时候就麻烦了,李世民战功赫赫,在军中的名望甚至超过了李渊,就更不用说是李建成了,而且他有了父亲的承诺,自认为比兄长要优秀百倍,太子之位非他莫属,所以他一直用一双充满期盼的眼神看着父亲,希望父亲能够兑现承诺。

李渊虽然宠爱李世民,但对他的大儿子李建成也是舐犊情深,这是他的嫡长子,身上赋予了他的无数心血,如果不将他立为太子的话,将来李世民登基,李建成这个嫡出的长兄位置就相当尴尬了,就算不招来杀身之祸,也只能憋屈的度过一生,作为父亲,李渊怎么忍心?

更重要的是,当时大唐初立,这是要招揽世家文人的时候,如果李渊率先打破了敌长子继承制,势必会招来天下文人的不满,这样的话,对朝廷的稳定和大唐的发展都没有什么好处。

所以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李渊还是将长子李建成立为太子,当然,为了补偿自己受了委屈的二儿子,李渊又大手一挥,给了李世民秦王的爵位,让他能够享有和太子一样的待遇,允许他自己开府,还赐给了他大唐最富庶强大的一片土地为封地。

李建成简直要疯了,这不是胡闹吗?李世民本来就野心勃勃,战功卓著,父亲还老糊涂的给了他这么多优待,直接把他变成了大唐的二太子,那李世民怎么会甘心做个秦王?

事实也正是如此,自从被封为秦王之后,李世民和李建成的不和就摆到明面上,李世民经常凭着自己的战功从李建成手中抢夺权利,李建成也不甘示弱,三天两头的让党羽在朝堂之上参奏秦王的不法之处。

更有甚者,李建成还联合李渊最溺爱的,幼子李元吉,一起收买李渊身边的妃嫔,让他们给李渊吹枕头风,说李世民的坏话。

长此以往下去,李渊自然对李世民有了一些意见,再加上李建成又三天两头的在父亲面前哭诉自己这个太子的难当,所以李渊摸了摸头,对二儿子说了句抱歉:“儿子,对不住了,现在是你牺牲的时候了,先把你的属臣给解散,然后再把兵权交出来吧!”

李渊是李世民的亲爹,于情于理,李世民还能怎么样,他也很无奈啊!他冲着手底下的臣子一顿爆哭:“这事儿要完了,父亲打定主意要支持李建成,他是皇上,难不成我还能造反吗?”

这时,李世民身边的杜如晦幽幽说了一句:“为什么不呢?”

尉迟敬德等武将也挥舞起了大刀:“大刀扬起干翻他!”

李世民十分心动:“毕竟是亲爹亲哥,这不太好吧?”

旁边的文臣武将异口同声:“全家老小、心腹臣子的命,你到底要不要了?”

那必须是要的呀,李世民大手一挥,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玄武门之变就此开场。

玄武之变,轻易败北

武德九年,秦王李世民大哭着跑到了李渊的宫殿,

李世民虽然爱哭,但是成为秦王之后这毛病也就渐渐戒了,李渊多年之后乍听到这个哭声,那真是心痛如绞,赶忙把儿子召进来问怎么回事,李世民哭的那叫一个委屈:“大哥他要杀我,他把我骗到东宫去,给我喝了毒酒,我吐血三升啊……”

李渊这一惊可是非同小可,他之所以力保李建成的太子之位,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李建成无法威胁到李世民的生命,让他登基的话,几个儿子的性命都能得以保全,如果这事儿是真的话,那就不得了了,自己还没死呢,李建成就敢对李世民下毒手,等到自己死了,兄弟骨肉相残不就是分分钟的事儿?

大怒之下,李渊立刻下令让李建成和李元吉都进宫解释,当着自己的面和李世民对峙,然后又好言安抚李世民先去休息,可这时的他还不知道李世民这么一去,太子之位的选项就只剩下一个了。

李建成自知和李世民之间的争斗已经到了白热化,所以做事还是十分小心的,进宫之前就让手下的大将薛万彻带着太子府和齐王府的四千府兵在宫外接应,这才带着弟弟一起进宫。

可令人惊讶的是,李建成居然没有带着侍卫就孤身进了玄武门,要知道,虽然规定进宫不能带刀刃,但真谨慎的话,李建成完全可以让自己身边的大将和自己一起入宫,如果这样的话,玄武门之变的结果可能就要改写了。

可是历史没有假设,李建成到了玄武门前,李世民就直接一记冷箭射出,然后带着人冲了上去,李建成赶紧想要往宫外冲,可李世民跟的太紧,他的箭法又举世闻名的出众,没费多少功夫,就给李建成插了个透心凉。一旁的齐王李元吉还想反抗,结果也被尉迟敬德一刀结果了性命。

杀了两个兄弟之后,李世民派尉迟敬德向父亲李渊通报这个消息,李渊乍听两个儿子的死讯,惊的几乎喘不过气来,但是看着尉迟敬德手中滴血的长刀,还有已经被秦王的部下控制了的皇宫,李渊也只能忍气吞声,下令将李世民立为太子,并在两个月后退位为太上皇。

就这样,玄武门之变落下了帷幕,李世民成了最后的赢家。

这场政变无疑是十分冒险的,李建成的府兵就在宫外待命,如果他半途发现不对,往回头的话,那李世民带来的八百府兵根本就没有必胜的把握,这样的话,李世民就成了乱臣贼子,别说是继承皇位了,就连全家的性命都要搭上去,但是就是这样仓促而儿戏般的政变,居然轻而易举的就让李建成丢了性命。

墓碑出土,水落石出

因为玄武门之变实在是诡异的顺利,所以后世之人一直都对这场政变抱有极大的盈利,明明已经占尽上风的李建成为什么就这么轻而易举的死在了这场政变之中,连一点反抗的能力都没有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直到公元1900年才水落石出,在这一年,考古学家们在敦煌发现了一个唐朝大臣的墓碑,墓碑上面的墓志铭重现了玄武门之变的真相,几乎颠覆了所有人的认知。

这个墓碑的主人名叫常何,他本来是隋朝的官员子弟,但是在隋炀帝杨广的暴政之下,他忍无可忍,直接带着手底下的小弟投奔了瓦岗军,成为了李密手底下一位深受重用的官员,等到唐朝建立之后,慧眼如炬的常何一眼看出了李渊的不凡,二话不说就劝老大李密一起投了唐朝。

常何作战勇猛,李渊对他很是欣赏,还给了他一个骠骑大将军的实权官职,常何感激不尽,当场就给李渊跪下了,但是他的旧主李密却自命不凡,觉得在唐朝受了亏待,联合了以前的部下们一起造反了。

常何为了证明自己的忠心,主动提出要去围剿里面,也正是在这场战争中,他先后遇到了李渊的两个儿子,李渊已经老了,所以常何就将目光投向了这两位皇子,掂量他们的虚实,好选择自己真正的主子。

不过李建成这次只是来送个粮草,露了面之后就回去了,常何能够近距离接触的还是骁勇善战的李世民,常何为了在李世民面前表现每场战役都身先士卒,冲在最危险的第一线,立下了不少战功,成功得到的李世民的青眼。

但在不久之后,“上令从隐太子讨平河北”,李渊派他和李建成一起去征讨河北,李建成可是名正言顺的太子,常何自然也表现的十分恭敬,而且他作战勇猛,在军中很得人心,正是李建成最缺少的武将人才,所以李建成对他极为礼遇,还把他收入了门下。

这世上的事就是这么神奇,李建成这一小小的举动,居然让他多年来的努力化为了泡影。

“武德七年,令于北门领健儿长上;九年六月四日,令总北门之寄。”

也就是说,这个被李建成认为是自己人的常何,在武德七年的时候就担任了玄武门的侍卫训练官,武德九年的时候,他成为了看守玄武门的主领大将军。就此,真相终于水落石出。

李建成之所以孤身和李元吉进宫,并不是因为他不够谨慎,而是因为他以为玄武门的常何是他的心腹,在常何的保护下他是没有危险的,可他没想到,常何的主子另有其人——他的死敌李世民。

在征讨李密的时候,常何就拜入到了李世民门下,一直以来,他都是李世民一方的间谍,而且在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派人给常何送去了大笔的金银,狠狠的刷了一把他的忠心度,因此常何自然不会倒戈帮助李建成。

在常何的配合下,李世民成功的将自己的八百府兵带入了宫中,埋伏在了玄武门附近,李建成发觉不对准马往回跑的时候,也是常何下令关门,断了李建成的退路,这才让他走投无路,只能死在李世民手下。

李建成死后,太子府的府兵发觉不对,直接冲到了宫中,这时稍不留意就是血流成河,常何却临危不惧,带着士兵们死死的守住了玄武门,等来了李渊的立太子圣旨,这才让李世民的位置彻底坐的稳当。

有常何这么一个足智多谋又刚毅果敢的内应在,难怪李建成死的那么轻易,这可真是不冤啊!

李建成为了和李世民争夺皇位,可谓是使尽了百般手段,但是却没有注意到手底下的小人物常何,以至于在玄武门之变中,孤立无援,连逃脱都无法做到,只能绝望的死在李世民箭下,这就是俗话说的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啊!

标签: 李建成

更多文章

  • 玄武门之变发生前夕,李建成已经收到消息,为何不做防备而前往

    历史人物编辑:一人的历史标签:李建成

    李建成之败,败在他当断不断,败在他优柔寡断,败在他妇人之仁,这或许也是他的命数使然。从世民后来的成就来看,李世民确实比李建成更适合当皇帝,一代帝王哪能像李建成那样婆婆妈妈?所以,李建成才会在“玄武门之变”中一败涂地,不仅将眼看便要到手的皇位送给了李世民,还丢了性命。李建成输得一点也不冤,输得理所当然

  • 李世民比李建成强在哪儿?

    历史人物编辑:谏史标签:李建成

    李世民,即唐太宗,出生于今陕西武功县,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共计2132年。封建王朝皇帝共计494人,帝王中英明神武超过李世民的还真不好找,号称“千古一帝”。李建成(589年-626年)比李世民大9岁,唐朝开国太子,玄武门事变

  • 玄武门之秘:李世民瞒天过海袭杀李建成,摧毁李渊强大卫队的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陈占民标签:李建成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建成和李元吉死于玄武门。至此李渊所能选择的太子人选只剩下了李世民一人。不久后李世民被立为太子,并于同年从李渊手中接过皇位,开始了自己大刀阔斧、波澜壮阔的统御生涯。只是贞观之治再有名,也还是有人拿玄武门之变说事。因为玄武门之变中有诸多疑点。玄武门惊变之疑通过对玄武门之变整个事件过程

  • 长歌行女主角是太子李建成长女?历史上唐初发生了何事?

    历史人物编辑:寻觅历史的印迹标签:李建成

    唐朝初期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历经唐高祖、唐太宗等几代人的努力,最终将唐朝的综合实力推向了中国古代史上的巅峰。唐朝的文人墨客多为潇洒飘逸之辈,后世对唐朝文化的向往,也促成了众多以唐朝历史为大背景的作品的问世,本期我们要讲的历史知识科普,取自电视剧《长歌行》,它是以唐武德九年为故事背景,展开了一场跌

  • 玄武门之变为什么没有救驾军队来保护太子李建成?

    历史人物编辑:极简世界史标签:李建成

    李建成不是没有军队保护,而是他被李世民蒙蔽了,入宫之前没带军队,结果被埋伏好的李世民杀掉,等军队赶到的时候,尉迟敬德将他的头颅拿出来展示,众人就都作鸟兽散了。晋阳起兵的时候,李世民作为首谋,被李渊许诺事成之后封为太子,但李渊称帝之后考虑到立嫡立长,就背弃诺言,立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当然很不开心了,但

  • 李世民妄图抹黑李建成的军功,李靖是如何为李建成辩护的?

    历史人物编辑:以史为鉴的背后标签:李建成

    大业十三年,李渊太原起兵,派李建成和李世民直取霍邑的宋老生。临行跟二人说,今天就怕宋老生怯而不战,闭门城守。如果那样咱该咋整呢。二人说,宋老生出自寒微, 勇而无智,讨捕小盗,颇有名声。只要派几股游击势力骚扰,他肯定会出来。如果他真的耍死狗,那么就派间谍说他跟咱们是一伙的。他的左右都是一帮凡庸小人,不

  • 皇宫宫门那么多,李建成为何偏走玄武门?难怪李世民要在这里埋伏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好不好看我行不行标签:李建成

    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唐高祖约见李建成、李元吉、李世民三兄弟当面对质,结果李世民在玄武门内伏杀李建成、李元吉,逼李渊让位,成为唐太宗,史称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从字面意思来看,玄武门在此次事件中就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这座大门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成为李世民与李建成争储的漩涡中心?李世民为何选择玄

  • 李建成上有李渊支持,中有群臣支持,下有豪门支持,为何却败了?

    历史人物编辑:客多文史标签:李建成

    “玄武门之变”,对于历史爱好者来说,是一个永远不会过气的话题。在玄武门外那个腥风血雨的早上,大唐秦王李世民干净利落的干掉了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杀开了一条通往最高权力的通道,正式开创了属于他自己的天可汗时代。诚然,李世民文治武功,在我国历史诸位皇帝中,皆属翘楚之辈,在李渊诸子中,估计也没有能超过李

  • 李世民不仅割下李建成的头颅,还干了件什么事,唐朝史书不敢写

    历史人物编辑:昕梦倾城标签:李建成

    在唐朝初年,天下大势已经趋于稳定,李世民心中对皇位的渴望也愈发强烈。然而,太子的位置并不是唐高祖李渊的亲儿子所占,而是李渊娶进宫的妃子所生。于是,李世民在自己兄弟之间竞争皇位的斗争中日渐激烈。某个深夜,李世民命令手下大兵在宫中猝不及防地袭击了守卫严密的玄武门。李世民在混乱之中不仅成功地杀死了兄弟太子

  • 专家打开李建成墓,墓上刻了55个字,人们才明白李世民的为人

    历史人物编辑:无风却起念标签:李建成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李世民的名字熠熠生辉,他以卓越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开创了大唐的辉煌时代。然而,他的上位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背后隐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玄武门之变。这场政变使李世民从皇子晋升为太子,不久后,他便登上了皇位。尽管李世民被誉为千古一帝、天可汗,但因为玄武门之变,他的人格魅力也引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