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玄武门之变发生前夕,李建成已经收到消息,为何不做防备而前往

玄武门之变发生前夕,李建成已经收到消息,为何不做防备而前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人的历史 访问量:873 更新时间:2023/12/18 7:37:50

李建成之败,败在他当断不断,败在他优柔寡断,败在他妇人之仁,这或许也是他的命数使然。

从世民后来的成就来看,李世民确实比李建成更适合当皇帝,一代帝王哪能像李建成那样婆婆妈妈?

所以,李建成才会在“玄武门之变”中一败涂地,不仅将眼看便要到手的皇位送给了李世民,还丢了性命。

李建成输得一点也不冤,输得理所当然。

不过,李世民在发动“玄武门之变”前夕,李建成的的确确已经收到了李世民很可能会陷害他的消息。

这个消息的来源很可靠,因为消息是从皇宫里传出来的,而获知并且传递消息的也不是别人,而是李渊的枕边人张婕妤

史书记载,李建成和李元吉为了能够时时刻刻关注李渊的动态并且获取情报,很早之前便已经和李渊的宠妃德妃、张婕妤有所勾结。

李世民在武德九年六月三日入宫见李渊并且告了李建成、李元吉的黑状的事,恰好被张婕妤撞见,于是当日便急急忙忙跑去找李建成,将此事告诉给了李建成和李元吉。

李元吉听完之后,认为李世民很可能要对他们不利,所以劝李建成第二天请个病假,不要上早朝了,以免遭到李世民的暗算。不仅如此,他还希望李建成能够召集手上的兵力守护府邸,然后观察形势。

只可惜呀,李建成没听李元吉的劝,仍然执意要去,于是中了李世民的埋伏,成了李世民的箭下亡魂。

既然已经收到了那么可靠的消息,李建成为什么还是执意要去,并且没有做好相应的防备措施呢?

这实际上离不开李建成的天真,因为他不认为李世民敢动手,即便真动手了,也不敢拿他怎么样。

他之所以认为李世民不敢动手也是有原因的,当时李建成自己手上有两千长林兵和三百幽州突骑,李元吉手上也有七百私兵,再加上当时李渊站在他这一边,他在长安的势力绝非李世民可比。

李世民手上有多少人呢?不过畜养了八百多私兵而已,这区区八百人怎么去和李建成李元吉手上的三千人打?

更何况还是在皇宫里,李世民根本没有一点胜算。

所以,李建成不认为李世民会傻到冒险干这种没有成功的可能性的事!

哪怕李世民真敢这么做,甚至是将李建成抓到了,李建成也不会拿他怎么样,更不敢拿他怎么样。

他们是什么关系?是至亲骨肉呀!李世民如果真杀了李建成的话,没办法向李渊交代,他一旦杀了李建成,他绝对走不出皇宫。

这是李建成笃定李世民不敢对自己下死手的原因。

对于这两个猜测,李建成是有一定把握的,这也是他明明知道有危险却不带一兵一卒的原因,因为他也有心逼迫李世民动手。

凭借张婕妤带来的消息,他有了这两个推测。

一是李世民自知实力不够,所以不敢动手。

二是李世民决定铤而走险,对李建成动手,但是不敢下死手。

李建成不做防备措施的目的便是逼出第二种可能性,让李世民动手,但是不敢下死手。只要李世民动了手,那么李建成便可趁机向李世民发难,可以趁机让李渊彻底废了李世民,消除李世民对李建成的威胁。

只是李建成终究低估了李世民,李世民对于“玄武门之变”筹划已久,李建成也不是“玄武门之变”的终极目标。

李世民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显然是直接控制李渊,夺取皇位!

所以,李世民早已经做好了做绝的打算,要么不做,要做就做绝,因为他没有退路可言,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只要在玄武门铲除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哪怕他不能直接控制李渊,李渊出于为李唐的未来考虑,也不会拿李世民怎么样,甚至还会主动为李世民隐瞒整个政变的事实,用更荒唐的理由去掩盖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死。

李建成仅仅因为李渊支持他,便理所当然地认为非他不可的想法错得太离谱了!只有当李世民、李元吉都不存在的情况下,才是真正的非他不可。

对于这一点,李世民显然看得更透彻,所以直接把事情做绝,只要建成、元吉一死,哪怕他不能直接控制李渊,那么在只剩下他这个唯一选项的时候,李渊也只能选择他。

这就是李世民之所以成功而李建成之所以失败的原因,倘若李建成能够早点听李元吉的劝,发狠对李世民下手的话,结局不会这么凄惨。

魏征也不用说那句:“如果李建成能听我的劝,不会酿成今日之祸。”

所以说呀,李建成是真没有那个皇帝命,政治眼光和能力不如李世民,行事也不如李世民果决。

标签: 李建成

更多文章

  • 李世民比李建成强在哪儿?

    历史人物编辑:谏史标签:李建成

    李世民,即唐太宗,出生于今陕西武功县,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共计2132年。封建王朝皇帝共计494人,帝王中英明神武超过李世民的还真不好找,号称“千古一帝”。李建成(589年-626年)比李世民大9岁,唐朝开国太子,玄武门事变

  • 玄武门之秘:李世民瞒天过海袭杀李建成,摧毁李渊强大卫队的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陈占民标签:李建成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建成和李元吉死于玄武门。至此李渊所能选择的太子人选只剩下了李世民一人。不久后李世民被立为太子,并于同年从李渊手中接过皇位,开始了自己大刀阔斧、波澜壮阔的统御生涯。只是贞观之治再有名,也还是有人拿玄武门之变说事。因为玄武门之变中有诸多疑点。玄武门惊变之疑通过对玄武门之变整个事件过程

  • 长歌行女主角是太子李建成长女?历史上唐初发生了何事?

    历史人物编辑:寻觅历史的印迹标签:李建成

    唐朝初期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历经唐高祖、唐太宗等几代人的努力,最终将唐朝的综合实力推向了中国古代史上的巅峰。唐朝的文人墨客多为潇洒飘逸之辈,后世对唐朝文化的向往,也促成了众多以唐朝历史为大背景的作品的问世,本期我们要讲的历史知识科普,取自电视剧《长歌行》,它是以唐武德九年为故事背景,展开了一场跌

  • 玄武门之变为什么没有救驾军队来保护太子李建成?

    历史人物编辑:极简世界史标签:李建成

    李建成不是没有军队保护,而是他被李世民蒙蔽了,入宫之前没带军队,结果被埋伏好的李世民杀掉,等军队赶到的时候,尉迟敬德将他的头颅拿出来展示,众人就都作鸟兽散了。晋阳起兵的时候,李世民作为首谋,被李渊许诺事成之后封为太子,但李渊称帝之后考虑到立嫡立长,就背弃诺言,立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当然很不开心了,但

  • 李世民妄图抹黑李建成的军功,李靖是如何为李建成辩护的?

    历史人物编辑:以史为鉴的背后标签:李建成

    大业十三年,李渊太原起兵,派李建成和李世民直取霍邑的宋老生。临行跟二人说,今天就怕宋老生怯而不战,闭门城守。如果那样咱该咋整呢。二人说,宋老生出自寒微, 勇而无智,讨捕小盗,颇有名声。只要派几股游击势力骚扰,他肯定会出来。如果他真的耍死狗,那么就派间谍说他跟咱们是一伙的。他的左右都是一帮凡庸小人,不

  • 皇宫宫门那么多,李建成为何偏走玄武门?难怪李世民要在这里埋伏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好不好看我行不行标签:李建成

    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唐高祖约见李建成、李元吉、李世民三兄弟当面对质,结果李世民在玄武门内伏杀李建成、李元吉,逼李渊让位,成为唐太宗,史称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从字面意思来看,玄武门在此次事件中就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这座大门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成为李世民与李建成争储的漩涡中心?李世民为何选择玄

  • 李建成上有李渊支持,中有群臣支持,下有豪门支持,为何却败了?

    历史人物编辑:客多文史标签:李建成

    “玄武门之变”,对于历史爱好者来说,是一个永远不会过气的话题。在玄武门外那个腥风血雨的早上,大唐秦王李世民干净利落的干掉了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杀开了一条通往最高权力的通道,正式开创了属于他自己的天可汗时代。诚然,李世民文治武功,在我国历史诸位皇帝中,皆属翘楚之辈,在李渊诸子中,估计也没有能超过李

  • 李世民不仅割下李建成的头颅,还干了件什么事,唐朝史书不敢写

    历史人物编辑:昕梦倾城标签:李建成

    在唐朝初年,天下大势已经趋于稳定,李世民心中对皇位的渴望也愈发强烈。然而,太子的位置并不是唐高祖李渊的亲儿子所占,而是李渊娶进宫的妃子所生。于是,李世民在自己兄弟之间竞争皇位的斗争中日渐激烈。某个深夜,李世民命令手下大兵在宫中猝不及防地袭击了守卫严密的玄武门。李世民在混乱之中不仅成功地杀死了兄弟太子

  • 专家打开李建成墓,墓上刻了55个字,人们才明白李世民的为人

    历史人物编辑:无风却起念标签:李建成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李世民的名字熠熠生辉,他以卓越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开创了大唐的辉煌时代。然而,他的上位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背后隐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玄武门之变。这场政变使李世民从皇子晋升为太子,不久后,他便登上了皇位。尽管李世民被誉为千古一帝、天可汗,但因为玄武门之变,他的人格魅力也引发了

  • 李世民和李建成在玄武门火并,李渊在后宫游湖?他为何不出面阻止

    历史人物编辑:寻觅历史的印迹标签:李建成

    李渊是李唐王朝的缔造者,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李渊的名声却远远比不上他的儿子李世民,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说开国皇帝真的会一事无成吗?其实我认为从李世民下定决心发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李渊已经身不由己了。李渊选择沉默,或许是被逼的。李世民是功高盖主的人物,他手里有很多人都渴望得到的文臣武将。这是他在打天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