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皇宫宫门那么多,李建成为何偏走玄武门?难怪李世民要在这里埋伏

皇宫宫门那么多,李建成为何偏走玄武门?难怪李世民要在这里埋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历史好不好看我行不行 访问量:3893 更新时间:2024/2/19 1:52:01

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唐高祖约李建成李元吉李世民三兄弟当面对质,结果李世民在玄武门内伏杀李建成、李元吉,逼李渊让位,成为唐太宗,史称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从字面意思来看,玄武门在此次事件中就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这座大门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成为李世民与李建成争储的漩涡中心?

李世民为何选择玄武门作为伏击地点

皇城北面不仅有玄武门,还有光化门、景曜门、芳林门,而且宫城还有三道门,广运门、承天门、长乐门,通往宫城的门有那么多,为何李世民偏偏要选择玄武门作为伏击地点?

玄武门位于宫城的北方,是宫城的“后门”,南门承天门才是宫城的正门。

玄武门始建于隋朝,是大兴宫的正北门,唐朝改建大兴宫为太极宫,玄武门便成为太极宫的北门,也是太极宫的“后门”。

太极宫是皇帝所在,乃是整个国家的重中之重,更是皇城的重中之重,太极宫的东西两侧,建有东宫和掖庭宫,成为太极宫的屏障,南面则是太极宫的正门,坐北朝南,想要来到正门位置,需要突破重重环绕的建筑和防卫,相对也比较安全。

唯独太极宫的这个“后门”,与旷野相连,成为太极宫最危险的一个点。玄武门北临西内苑,前俯宫城,而且城门上建有高楼,形成玄武门范围内的制高点,可以说突破玄武门,太极宫便有累卵之危。

作为重要的太极宫门户,玄武门实在是一个搞伏击政变的绝佳位置,李世民本来就兵力薄弱,对比李建成来说,他实在是出于弱势,如果不能出奇制胜,他没有什么胜算。所以,伏击玄武门既是李世民的高明之举,也是铤而走险的险招。

李建成为什么走玄武门?

谈起玄武门之变,绕不开一个问题,李世民在玄武门埋伏伏兵,万一李建成和李元吉不走此门,而走其他城门怎么办?

玄武门固然是制霸太极宫的关键所在,也是搞伏击政变的绝佳位置,但是地理位置极为重要的玄武门,如果李建成与李元吉不走此门,李世民的伏击就是竹篮打水,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依然有信心李建成一定会走此门,此事其实有迹可循。

首先,宫城的正门承天门并不是经常开,一般只有在一些重大的节日宴会,或者接待外国使臣的时候才会开启。

“元正 、 冬至 , 陈乐设宴会 , 赦 肴罪 , 除旧布新 , 当万国朝贡使者 、 四夷宾客 , 则御承天门听政。 ”

除此以外,皇帝出去郊游或者狩猎,也会

走承天门。总之一句话,宫城的正门,只有重大宴会或者皇帝使用时才能开启,其他人平时无法通过宫城正门进入皇宫。

平时觑见皇帝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大多时候就会走玄武门了。

世长归降唐朝的时候,李渊对其表示亲密,接待他的时候,就是在玄武门,“高祖与之有故,笑而释之。寻授玉山屯监。后于玄武门引见,语及平生,恩意甚厚。”

“ 时皇太子承乾 有足疾 , 泰潜有夺嫡之意…… 承乾惧其凌夺 , 阴遣人 诈称泰府典签 , 诣玄武门为泰进封事。 ”

根据《旧唐书》的这段记载,可知玄武门不仅具备接待作用,而且还能“进封事”。

皇帝举办大宴会在承天门,但是小宴会也不能缺少,小规模的宴会一般就选择在玄武门举行,比如太宗喜欢书法,兴致来的时候,就会宴请官员齐聚玄武门,秀一下自己的书法。“太宗工王羲之书 , 尤善飞白, 尝宴三品以上与玄武门 ”。

最有趣的是,根据史料记载,在景龙三年的唐中宗时期,皇后还去过玄武门看宫女们拔河比赛,“及皇后幸玄武门 , 观宫女拔河 , 以宫市 以嬉 ”,可见,玄武门才是太极宫经常使用的宫门,其实际应用的频繁度,远不是承天门可比。

李世民当时对李渊“密奏建成、元吉淫乱后宫”,李渊听说此事后,决定“明日当勘问”,于是在次日将一干重臣都召集来,同时将三位皇子也都叫来,准备开一个当面对质的会议。显然,这种互相打小报告的对质会议,不可能隆重得选择走承天门,一定是要走平时习惯的玄武门,所以,李建成走玄武门符合平时的习惯,他之所以没有选择走其他门,是因为走过玄武门进入皇宫,是他在长安经营多年间,再常见不过的事情了。

李建成对玄武门的信心来自哪里?

李建成其实在进入玄武门的前一天,就已经收到了李世民背后说他坏话的密报,“张婕妤窃知世民表意,驰语建成。”李元吉对此事很重视,希望李建成不要前去,但是李建成却执意要去一探究竟,理由是“兵备已严,当与弟入参,自问消息。”

李建成身为太子,经营长安多年,主管禁军,他的自信也正是来自于“兵备已严”,他认为宫中戒备森严,都在自己和父亲李渊的掌控之中,李世民根本不可能有机会在宫中害他。

李建成愚蠢造成了盲目自信吗?当然不是,因为玄武门作为皇宫的一个重要所在,它是皇宫的“咽喉”之地不是什么秘密,皇帝对此心知肚明,也对此处做了重点防范,方式很简单也很暴力,那就是囤积重兵把守。

负责宫城保卫的军队是北军,称为“元从禁军”,北军既然负责守卫,自然对玄武门这样的重地严加防范,成为北军的重要防守对象。

玄武门作为皇宫的门户,且有禁军守卫,最重要的是,宫门、城门的管理极为严苛,无论是开启还是关闭,都需要相关的手续才可以达成,“宫殿门、城门 , 给交鱼符、巡鱼符。左厢、右厢给开门符、 闭门符。”如果违制操作,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皇帝下旨,另一种便是守将私自操作,当然,这是死罪。

玄武门的守将,自然都是李渊或者李建成的心腹,毕竟玄武门背后,便是太极宫与东宫所在,他们安排的人,自然信得过。

可惜的是,玄武门之变当日的宿卫常何,便是两年前李世民调入京城的人,并且给了他数十“金刀子”,让他收买一些禁军人员。

本来李建成的自信并没错,可惜对常何的判断出现错误,直接导致李建成错误判断形势,没想到李世民竟然不动声色的带人埋伏进玄武门内,对其进行伏杀。本来是保障皇宫的玄武门,反而成为了抵挡东宫援军的屏障。

李世民选择玄武门早有预谋

李世民之所以埋伏在玄武门,是因为根据以往来看,玄武门是李建成进宫的“必经之路”,而且李世民此次政变的目标,杀李建成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带兵入太极宫控制李渊,不给其喘息机会,才能一举成功,想要完成此举,必须占据玄武门阻止援军进入不可。

同时,李世民在禁军中的势力极为有限,他只能依靠早就安插在玄武门的常何,还有李渊的心腹“掌屯营兵于玄武门”的敬君弘,其他城门的禁军虽然对他们兄弟争储一事采取观望态度,但是其他城门禁军绝对不会冒死为李世民引伏兵入宫。

李世民伏击玄武门,看似是走投无路的无奈之举,其实是一场早有预谋的政变,无论是安插

常何,还是收买敬君弘,都绝非易事。而且玄武门之变风险极大,如果不能行云流水的除掉李建成,控制李渊,失败的只能是他自己而已。

参考资料:《旧唐书》《资治通鉴》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李建成

更多文章

  • 李建成上有李渊支持,中有群臣支持,下有豪门支持,为何却败了?

    历史人物编辑:客多文史标签:李建成

    “玄武门之变”,对于历史爱好者来说,是一个永远不会过气的话题。在玄武门外那个腥风血雨的早上,大唐秦王李世民干净利落的干掉了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杀开了一条通往最高权力的通道,正式开创了属于他自己的天可汗时代。诚然,李世民文治武功,在我国历史诸位皇帝中,皆属翘楚之辈,在李渊诸子中,估计也没有能超过李

  • 李世民不仅割下李建成的头颅,还干了件什么事,唐朝史书不敢写

    历史人物编辑:昕梦倾城标签:李建成

    在唐朝初年,天下大势已经趋于稳定,李世民心中对皇位的渴望也愈发强烈。然而,太子的位置并不是唐高祖李渊的亲儿子所占,而是李渊娶进宫的妃子所生。于是,李世民在自己兄弟之间竞争皇位的斗争中日渐激烈。某个深夜,李世民命令手下大兵在宫中猝不及防地袭击了守卫严密的玄武门。李世民在混乱之中不仅成功地杀死了兄弟太子

  • 专家打开李建成墓,墓上刻了55个字,人们才明白李世民的为人

    历史人物编辑:无风却起念标签:李建成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李世民的名字熠熠生辉,他以卓越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开创了大唐的辉煌时代。然而,他的上位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背后隐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玄武门之变。这场政变使李世民从皇子晋升为太子,不久后,他便登上了皇位。尽管李世民被誉为千古一帝、天可汗,但因为玄武门之变,他的人格魅力也引发了

  • 李世民和李建成在玄武门火并,李渊在后宫游湖?他为何不出面阻止

    历史人物编辑:寻觅历史的印迹标签:李建成

    李渊是李唐王朝的缔造者,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李渊的名声却远远比不上他的儿子李世民,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说开国皇帝真的会一事无成吗?其实我认为从李世民下定决心发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李渊已经身不由己了。李渊选择沉默,或许是被逼的。李世民是功高盖主的人物,他手里有很多人都渴望得到的文臣武将。这是他在打天下的

  • 李建成一手操纵的“杨文干造反案”为何最终不了了之?

    历史人物编辑:家兴说史标签:李建成

    武德七年六月,李渊带着李世民和李元吉在仁智宫避暑。仁智宫位于离长安城三十多公里的玉华山凤凰谷中,武德七年五月开建,六月完工。一个月就能建成的离宫肯定不会多么奢华,但是李渊却郑重其事的带着李世民和李元吉两位军界大拿前去视察,可见此宫的用处并不单纯是避暑,而是备战。当时突厥猖獗,不知何时就会忽然兵临长安

  • 李建成墓志寒酸简陋,仅五十五个字,李世民还将其中一字多次修改

    历史人物编辑:浅谈百科标签:李建成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李世民决定先下手为强,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杀死了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李建成被杀后,安葬在如今西安市长安区郭杜镇,墓地早年被盗,文物早已被洗劫一空。2013年,在有关方面的努力下,李建成的墓志被追回,目前收藏于陕西西安博物馆。可能有读者看过李建成墓志的照片,这是一块非

  • 西安出土李建成墓,墓志仅55字,却揭开李世民对待兄弟的真实心态

    历史人物编辑:家兴说史标签:李建成

    公元626年,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门附近发动政变,他亲手射死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于两个月后登基为帝,开启了23年的“贞观之治”。虽然夺得了大唐的政权,又开创了盛世,但李世民却对曾经的骨肉相残耿耿于怀,毕竟弑兄夺位这样的名声实在是难听。更别说在李建成死后,李世民只将其草草安葬,连追封都暗藏着贬低的意

  • 李建成真的远不如李世民吗?看看唐朝史官第一手记录就会明白

    历史人物编辑:寻觅历史的印迹标签:李建成

    唐高祖李渊一生有22个儿子,但这22人的年龄差距很大,唐朝开国战争期间,活跃在朝局舞台上的成年皇子,不过是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人,李建成和李世民是一对最有力的储君竞争者。他们之间矛盾产生的源头,正在于老爸李渊。李渊在对儿子们的态度上,非常耐人寻味。他一方面谨遵“立嫡以长”的古训,把太子之位赐予长

  • 李世民不仅割下李建成的头颅,还干了件大事,唐朝史书根本不敢写

    历史人物编辑:一度历史观标签:李建成

    唐朝,一个光辉灿烂的时代,人们谈及唐朝,总是会想到那位雄才伟略的皇帝——李世民。李世民的一生充满着传奇色彩,尤其是在他年少时,就展现出了卓越的才华和非凡的勇气。那时,隋炀帝杨广被突厥堵在了雁门关,形势岌岌可危,形势岌岌可危。当时,年仅16岁的李世民接到了抵御突厥的紧急命令,他毫不犹豫地率领手下的士兵

  • 天策上将李世民对打天下的贡献有多大?李建成真那么无能?

    历史人物编辑:阿槐方言配音标签:李建成

    在中国历史上,相似的朝代往往有着相同的命运。秦隋无不强横,横扫四围,开古开今。汉秦、唐隋开创盛世,史书赞颂万千,地位远超金、明、宋、元、明、清。不同的是,刘邦带着兄弟朋友打天下,而李渊带着儿子打天下。而且,唐高祖李渊的两个儿子都不是好惹的灯,哪一个得了太平盛世或者乱世建国,都是不输秦皇汉武的皇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