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1990年西藏发现石碑,专家译解文字后:王玄策“一人灭一国”是真的

1990年西藏发现石碑,专家译解文字后:王玄策“一人灭一国”是真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子豪爱历史 访问量:710 更新时间:2023/12/22 23:45:09

在初唐时期,唐太宗麾下藏龙卧虎,李靖尉迟敬德李勣殷开山程知节等,一时之间名臣汇聚,将星璀璨。

与这些世所共知、大名鼎鼎的大唐俊杰相比,王玄策的名字无疑默默无闻,少有人知。

在史籍记载中也只有只言片语存世,对于大多数的人而言,大概还是通过《功夫瑜伽》这部电影,才第一次知道历史上还有王玄策这么一号人物。

在唐朝初年的政坛之上,王玄策的确不算什么重要人物,根据有限的史籍记载来看官位最高也不过五品上下,虽然不知道这是不是王玄策最终达到的朝堂高度,但想来他也没有进入大唐的中央权力中枢,否则也不能被史书忽略了。

看来在王玄策这件事上,素来号称求贤若渴的唐太宗也有马失前蹄的一天,白白将一位文可纵横捭阖,武可攻城略地的贤才忽视,从这个角度而言,王玄策也算怀才不遇了。

不过没有名气、没有地位,不代表没有能力,王玄策依旧能够建功立业,他在大唐初年的外交舞台上创下“一人灭一国”的奇迹。

王玄策其人

关于王玄策的早年生平因为史料记载不详,具体情况今人已经很难得知,只知道他是洛阳人,曾经担任过黄水县的父母官。

这样的经历与那些同时期的名臣相比无疑少了些轰轰烈烈,也绝对称不上官运亨通,如果事情按照这个脉络走下去,王玄策大概会像同时代大唐那些普通的中低层官僚一样,在官场默默无闻的度过一生,然而时代的潮流汹涌澎湃,终将王玄策推上历史的风口浪尖。

公元643年,当时的北印度戒日王朝一家独大、国力强盛,国王尸罗逸多(戒日王)作为戒日王朝的缔造者,也堪称一代英主。在此前的公元631年,玄奘大师西行取经到达了戒日王朝的领土,受到了戒日王的很多关照和帮助,或许是从玄奘大师那里得知中土大唐的繁华和强盛,戒日王先后多次派遣使团访唐。

于是在公元643年,戒日王再一次派遣使团拜访大唐后,唐太宗决定礼尚往来,派遣大唐使团护送天竺使者返乡,同时出使天竺戒日王朝,王玄策就在当时的使团名单上,这也是他第一次出使天竺,由此开始了他波澜壮阔的外交生涯。

这里需要提一下,关于王玄策出使天竺的次数,史学界普遍有三次和四次之争,关于王玄策出使的前三次基本达成共识,但有没有第四次却众说纷纭,因此我们讨论的重点还是放在前三次上,有没有第四次还是再让“子弹”飞一会。

言归正传,当时的王玄策还不是使团的领导者,使团的一把手是卫尉寺丞、上护军李义表,王玄策只是副手。这次的出使很成功,使团受到戒日王的欢迎,双方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使团还走访中天竺,拜访各地名胜古迹,并在摩诃菩提寺立碑。

这次出使的成功也为王玄策今后的出使打下了良好的根基,当公元247年,大唐再次有出使天竺的外交任务时,具备外交经验,又熟悉天竺情况的王玄策成为当仁不让的正使,率领副使蒋师仁等使团成员沿着吐蕃、尼婆罗的古道开始他的第二次天竺之行,而轰轰烈烈的“一人灭一国”传奇也发生在此次出使的途中。

“一人灭一国”的奇迹

当时印度戒日王朝的国内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代英主戒日王尸罗逸多离世,戒日王朝虽然在戒日王的统领下统一了北印度,但戒日王朝实行封建采邑制度,在戒日王朝的扩张过程中,保留了大量原有的各地封建贵族势力,又分封了很多新兴的有功贵族,他们占据大量的土地,拥有巨大的权力,戒日王朝根本没有形成长久统一的制度基础。

在戒日王还在的时候,依靠其出色的能力以及崇高的威望,帝国还能相安无事。但戒日王离世后,帝国又缺乏具有足够能力和经验的继承人,各地贵族趁机一拥而起,称孤道寡,帝国迅速走向分崩离析。而王玄策此次出使的的最大敌手阿罗那顺正是这样一个自立为王的封建贵族。

在王玄策前往中天竺的时候,阿罗那顺应该已经基本完成了自己的篡权大业,他与戒日王不同对大唐使节没有什么善意,而是发兵袭击使团。关于阿罗那顺为何对使团心怀恶意,据说是为了使团携带的大量贡物。

而当时的使团本为了和平而来,又因为上次出使戒日王的善意,所以根本没有多少可战之兵,不过使团也未束手就擒,在双方经历一系列激烈的战斗之后,大唐使团终究寡不敌众败下阵来,使团大多数人都战死沙场,王玄策以及其他幸存人员也只能逃回吐蕃。

不过大概强国时代人们身上都有一种不要怂的精气神,王玄策没有选择灰溜溜地逃回长安,而是从吐蕃和泥婆罗借兵八千,重新杀回天竺,同阿罗那顺死磕。

仅用了三天,王玄策等人就大败阿罗那顺,阿罗那顺一方被斩杀的、逃跑时溺水的一时之间死伤无数。

阿罗那顺本人连同自己的一家老小全被王玄策等人俘虏,请到大唐喝茶,被阿罗那顺吃进去的财物又被翻倍地吐了回来,还连带着其他天竺封建诸侯因为畏惧进贡的财物。阿罗那顺被带回大唐献俘后,唐太宗自然乐呵呵。

或许是由于“一人灭一国”的这个说法过于惊世骇俗一些,再加上史料的缺乏,导致后来人都觉得此事实在太扯,让人心中存疑。不过1990年,在我国西藏地区发现的《大唐天竺使出铭》却证实王玄策以及他的外交事迹都是真实不虚的。

这通摩崖石刻碑铭主要记载了王玄策第三次出使以及途经今西藏吉隆的相关情况,碑铭刻于公元658年,与史籍中记载的王玄策于公元657年第三次出使天竺情况基本吻合,可见史料中的相关记载不虚。

根据相关记载,王玄策第三次出使主要承担着宗教任务,负责将佛袈裟送到天竺,在这次出使活动中,王玄策等人来到他第一次出使时到达的摩诃菩提寺,受到了僧俗民众的欢迎,再次故地重游,也不知此时的王玄策心底作何感想。

结语

在史籍中,王玄策主要的事迹基本就是围绕出使印度展开的,由于当时唐朝与印度远隔崇山峻岭,唐朝的对外战略重心又在北方突厥等草原民族身上,王玄策在印度取得的外交和军事胜利未得到唐太宗的重视,王玄策也随之不得重用,然而这无损于王玄策所取得的令人荡气回肠的丰功伟绩,建功异域,不下张、班,扬我国威。

他日回首,一腔所学,不曾负平生。

参考文献:

《旧唐书》、《法苑珠林》、《大唐天竺使王玄策事迹研究》《唐敕使王玄策使印度事迹新探》等

标签: 王玄策

更多文章

  • 90年,西藏发现唐朝石碑,专家看后:王玄策“一人灭一国”是真的

    历史人物编辑:近灵说历史标签:王玄策

    提起大唐王玄策,相信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确实,对于正史来说,王玄策只不过是个五品散官。虽然说,他有一个在现代看来,比较牛的工作——外交官。但在最为开放的唐朝来说,这个职位是很重要,但由于从事这个工作的人太多,因此,王玄策就显得格外的不重要。但在传闻中,王玄策可并不只是一个小小的五品外交官这么简单。据

  • 唐朝使节一人灭了印度?王玄策做了什么?为何他在唐朝不受重视?

    历史人物编辑:韦贵祥标签:王玄策

    桃花石杂谈相信,阅读本文的朋友里恐怕有许多人都在最近这几年看到过唐朝时出使印度的使节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的说法,有许多讲述此事的网络文章都说王玄策一个人灭亡了印度甚至是征服了印度。那么这件事的来龙去脉究竟是怎样的呢?王玄策这个人究竟又是什么人?他在“灭亡”印度之前和之后又都做过什么呢?王玄策和他去的

  • 90年西藏发现石碑,专家译解文字后:王玄策“一人灭一国”是真的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大讲官标签:王玄策

    关于历史,胡适有这么一句话在民间广为流传:“历史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此话虽然偏颇,但也不难看出历史这东西往往会因为时间流逝而出现许多模糊不清之处,从而引起诸多猜测与争论。在唐朝就有这么一个引发诸多猜测与争议的人物。他曾在那个交通不便的年代里多次出使天竺,并在一次天竺之旅中,没靠唐朝一兵一卒便做出

  • 从国外借兵1万人,仅凭一人灭掉天竺国,为何有人质疑王玄策真假

    历史人物编辑:乔群能标签:王玄策

    唐贞观二十一年,一支泥婆罗与吐蕃的联军,兵临中天竺国城下。刚刚通过政变当上国王的阿罗那顺感慨自己立足未稳,这两个“好邻居”就找上了门来,看来这是场不折不扣的硬仗了。然而,当阿罗那顺看到这支军队的主帅时,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第一,这个统帅既不是吐蕃人,也不是泥婆罗人,而是个不折不扣的汉人!第二,这个

  • 王玄策从印度带回一个人,唐太宗热情接见了他,不久之后就死了!

    历史人物编辑:柳州阿妹侃历史标签:王玄策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唐朝使臣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的故事,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故事实际上是与唐太宗李世民寻求长生不老药的故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王玄策曾从天竺国(印度)带回来一个人,这个人直接决定了唐太宗的命运。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唐太宗命王玄策为正使、蒋师仁为副使出使西域,来到中天竺国时,却不知

  • 王玄策一人灭一国,唐太宗为何不当回事,原来唐朝一直看不起这里

    历史人物编辑:奇趣谈史标签:王玄策

    公元647年,唐朝又派王玄策为正使、蒋师仁为副使一行30人出使天竺。之后,四天竺国王多派使者带着财物来,准备与王玄策一起到唐朝朝贡。印度额当时并没有统一,而是有众多的独立国家。也就是在回去的时候,遭遇了变故。谁都没想到,在后来的事情发展中,王玄策凭借一己之力灭了印度一个国家。在王玄策回去的时候,中天

  • 王玄策:一人灭一国,彰显大唐尚武精神的他,为何史书不给立传?

    历史人物编辑:汪结龙标签:王玄策

    王玄策:一人灭一国,英名沉汗青有些总喜欢将古代人物三六九地分个等级,排个名次,提出一些难以回答或根本不会有结论的问题,比如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武将是谁?我看了一下回答,白起、霍去病、关羽、陈庆之、岳飞及项羽的一堆,当然,也有说是吕布或赵云的,这肯定是小说看多了。在这一堆的名将中出现的一个名字让我很吃惊,

  • 王玄策和巴布尔为何能几千人就横扫印度他们最大的助力在天上

    历史人物编辑:刘中华标签:王玄策

    王玄策是唐朝最强外交官,完成了一人灭一国的传奇。巴布尔是印度莫卧儿王朝的建立者,这位老兄的中亚战绩可以说是惨不忍睹,屡屡被自己的便宜姐夫昔班尼打得落花流水不说,连姐夫的亲戚也打不过,最后只能带着几千人跑路到印度次大陆,结果建立了比明清帝国还土豪的莫卧儿王朝.这两位能打出传奇战绩,除了印度人的战斗力差

  • 王玄策一人横扫中天竺,创造唐朝的战争神话,为何没被评为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贾书杰标签:王玄策

    众所周知,唐朝是我们古代社会的巅峰,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领域成为当时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在这个伟大的王朝,我国的古代先民们创造了很多传说,至今仍旧让人津津乐道。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的传说就是其中典范,网上的军迷们谈论起这个故事,依旧让人热血沸腾。可以说这一仗是王玄策在南亚地区创造出来的战争神话,从

  • 王玄策一人灭一国,大唐为何不趁机将印度其纳入版图?

    历史人物编辑:威史解读标签:王玄策

    可能很多人都知道大唐使者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的故事,这个国指的就是古印度。也许有人疑惑了:既然大唐这么强盛,一个使者能凭一己之力轻松创造出一人灭一国的军事奇迹,大唐为何不趁机灭掉印度将其纳入版图呢?那今天我们就来说叨说叨大唐帝国为何没有这样做。唐初,李世民新登基不久,北方强大的突厥立刻被大唐按趴下了,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