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90年,西藏发现唐朝石碑,专家看后:王玄策“一人灭一国”是真的

90年,西藏发现唐朝石碑,专家看后:王玄策“一人灭一国”是真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近灵说历史 访问量:180 更新时间:2023/12/22 21:16:48

提起大唐王玄策,相信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确实,对于正史来说,王玄策只不过是个五品散官。

虽然说,他有一个在现代看来,比较牛的工作——外交官。但在最为开放的唐朝来说,这个职位是很重要,但由于从事这个工作的人太多,因此,王玄策就显得格外的不重要。

但在传闻中,王玄策可并不只是一个小小的五品外交官这么简单。

据说,王玄策第二次出使天竺时,曾以一己之力将天竺灭国。

一人灭一国?这件事情怎么想怎么不可能。中国历史上有勇有谋的将领,那可谓是数不胜数,但即使再用兵如神,也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到一人灭一国。因此,不少人都将这件事情,当做虚假传言。

然而在1990年时候,考古专家在西藏发现一座石碑后,却坚定地说道:王玄策“一人灭一国”是真的。

若王玄策一人灭一国是真的,那么这么大的事情,为什么正史中并未记载,王玄策甚至都未升官?西藏石碑上究竟写了什么,才会让考古专家如此笃定?

发现千年石碑

1984年开始,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教研室的霍巍、李永宪和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尼玛、张惠清组成了一直文物普查队,在西藏进行文物普查工作。此后数年,这支考古队走过西藏的很多地方。

1990年,霍巍领导的这支文物普查队来到了西藏宗嘎乡,探访这里是否有已知的文物,或者是古老的物件、建筑等。

在探访过程中,宗嘎乡的乡长罗桑告诉霍巍:我们最近乡里在修建水渠,就在修水渠的地方有一块“神石”,具体是哪个年代的没人知道。但这块神石上刻满了汉字。你们可以去那看看,不过得尽快,听说这块石头有些碍事,修水渠的人已经决定将其炸掉了。

根据霍巍的经验,一般被当地人加上“神”字的东西,一般都来历不小。更何况,这个“神石”上还有汉字,说不定这些汉字就能够完善一段历史,或者是作为确认某段历史的证据。

因此,霍巍第二天便带领着团队,来到了吉隆县以北4.5公里处的阿瓦英山口。

到了地方之后,霍巍才知道,村民口中所谓的“神石”,就是一块在一面平整的石壁上篆刻而成的石碑。

这个石碑不大,宽约81.5厘米,石碑下端已经在修建水渠的时候遭到了破坏,高度仅剩53厘米。

由于当地人将这块石碑当做“神石”,经常前来祭拜,石碑的表面已经有了一层厚厚的酥油。

在将已经干掉的酥油洗净后,石碑终于露出了它的真面目。

一行行文字的最前端,赫然篆刻着“大唐天竺使出铭”七个大字。这七个字也就表明了,这块石碑很有可能是唐朝的。

在见到这几个字之前,霍巍等人想过这块石碑应该是年代较久一点的,但没想到竟是千年之前的。

这块石碑,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已经屹立千年。在经过风沙的消磨,以及人为的破坏,石碑上一部分文字已经变得模糊不清,无法连成一整篇文章。

但根据现存的24行311个文字,专家有了一个重大的发现。

根据文中所提的“大唐显庆三年”来看,这块石碑的竟然比举世闻名的“唐蕃会盟碑”还要早上160多年。这也就意味着,唐朝与番邦的交往,要比之前所了解的要早的多。

随后,专家根据能够看得清的文字,大致翻译出了铭文的内容:

大唐显庆三年六月,大唐国势强盛,高宗皇帝继承太宗皇帝所开创的宏伟功业,一统天下之威。教化所致,达于四海。故派遣使节左晓卫长使王玄策等选关内良家之子数人,经过一年多的艰难跋涉,越雪山,过栈道,经小羊同之西出使天竺,因感征程多艰辛,边境风光之壮美,联想到东汉破匈奴于稽落山之后,尚有刻石勒功,记汉威德之举,而此行动倍于往,更当于此建碑刻铭,以记功德。

这个石碑的内容,让霍巍等人十分激动。在发现这块石碑之前,关于王玄策以及蕃尼古道的史料,一直备受争议。

许多人都认为,王玄策出使天竺以及蕃尼古道是不存在的。因为没有任何的证据,可以证明这件事。

更何况,王玄策在民间一直有个传说,那就是他曾以一己之力灭掉一整个国家。因此,不少人都认为,王玄策一人灭一国不过是传说,而他的出使经历大致也应该是杜撰出来的。

但这个石碑,却证明了王玄策以及蕃尼古道真实性。

若王玄策是真的出使了天竺,那么他一人灭一国的事情,又是否真的存在呢?

其实,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的还真的是存在的,只不过是以另一种形式。而这件事还要从他出使天竺国说起。

一人灭一国的真相

王玄策,生于神都洛阳。是唐朝的外交官,多次出使天竺(也就是印度)。

王玄策虽然在后世较为出名,但在他活着的时候,也不过是个小人物。因此,在史书中关于王玄策最早的记载,即使他成为了融州黄水县令。

贞观十五年,也就是公元641年,印度的中天竺仰慕大唐神威,特派使臣出使大唐。

贞观十七年三月,王玄策奉命作为副使,跟随上护军李义表护送婆罗门国使节(中天竺使节)回国。同年十二月,历经千辛万苦后,一众人到达摩伽陀国。

贞观十九年正月二十七,李义表、王玄策到达王舍城。二月十一日,到摩诃菩提寺立碑。代表大唐与天竺正式建交。

此后不久,王玄策等人,就程返回大唐,李义表则是留在了当地。王玄策这次出使,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功绩,即使他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但由于是副使,除了一些赏赐外,也并没有升官加爵。

但即使没有这些,王玄策到底还是在朝廷里留下了一些名声。这也就为他之后的一人灭一城,奠定了基础。

贞观二十一年,唐朝又打算派人出使天竺。由于,李义表还并未回朝,因此众官员商量之后,决定派出有出使天竺经验的王玄策为正使、蒋师人为副使,出使天竺。派出

王玄策虽有出使天竺的经验,但一路上的艰难险阻却是不可避免的。等一行人到达天竺之后,已经可以说是精疲力竭。

不过,到了地方之后,四天竺国王热情的款待了王玄策等人,还安排了许多人带着大量的财务,前来面见王玄策。打算等王玄策等人启程返回大唐是,跟随他一起向大唐朝贡。

然而,当时的天竺并不安稳。就像是最初到大唐朝贡的中天竺国,就在此时发动暴乱。

过去的中天竺国王尸罗逸突然死亡,国内上下陷入一片混乱,颇具野心的大臣那伏帝阿罗那顺选择篡位。

王玄策听闻之后,觉得此算是改朝换代,因此就打算路过的时候,拜见一下国王。

但没想到,阿罗那顺并不是过去的尸罗逸,他不仅无意与大唐交好,甚至还认为王玄策等人想要拜见他,是另有企图。因为在他看来,大唐曾与前国王尸罗逸交好,必定会对他心生恶感,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因此,待王玄策等人,充满善意地拜见阿罗那顺时,他不仅拒绝了,甚至还出动全部兵力攻击王玄策等人。

要知道,王玄策一众仅有三十人,自然是敌不过对方的。因此,在艰难交战后,不仅其余国家的朝贡被抢,而且他们这一众人也不幸被俘。

被俘之后,阿罗那顺看这些人毫无威胁之处,便随意将其关了起来。也并没有什么严加看守,因此王玄策顺利逃走。

但在逃走的路上,王玄策十分的不甘心。他想,我的身份可是大唐的使者,如今就像是落水狗一样逃窜。这丢的可不是自己脸,可是大唐的脸。

意识到这点的时候,王玄策又想,自己以大唐使者的身份,前去拜见阿罗那顺,阿罗那顺不仅能没有热情款待,甚至还兵戎相见。这也就证明,阿罗那顺并没有将大唐放在眼里。区区蛮夷小国,竟敢无视大唐,这传出去实在有损国威。他们必须要把这口气出了。

恰巧此地与吐蕃不远,因此王玄策就打算到吐蕃借兵。

当时的文成公主尚且活着,并且文成公主在当地十分有威望。因此,在王玄策前去借兵时,吐蕃可汗很是尊重他,但要不要借兵,可汗还是犹豫了。

但王玄策给他分析了此事利弊,如果能将天竺攻破,那么天竺的财富以及土地就都是他的。可汗听后也很是心动,但还保持理智,只给了1200名吐蕃兵。随后,王玄策又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得到泥婆罗(尼泊尔)7000骑兵。

就这样,王玄策带着接到的兵杀回天竺。在与副使汇合之后,直接率兵攻入天竺的茶镈和罗城。连续作战三天后,茶镈和罗城被攻破,斩敌首级三千,溺死敌人近一万。

阿罗那顺趁乱逃走,再次集兵反击。副使蒋师仁,直接擒获阿罗那顺,再斩敌人数千。随后,再攻破乾陀卫江,俘获王妃、王子以及一万两千人。

王玄策这一举动震惊天竺,至此,五百八十座城投降。东天竺王尸鸠摩送来牛马、弓、刀。迦没路国送上地图,请求获得老子像。

同年五月,王玄策将俘获的一万两千人以及其他国家进献的牛马送回长安。

随后,太宗封王玄策为朝散大夫。自此之后,民间开始流传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的传说。

小结

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的故事,在正史上是没有记载的,这些都是根据一些是史料总结出来的。

可能会有人问,这么大的功绩为什么史书上没有呢?

其实这源于,王玄策这一功绩,在现在看来非常厉害。但在唐朝,不过尔尔,并不出彩。当时的能人异士实在太多,王玄策的功绩自然也就被埋没了。

但不得不说,王玄策是真的厉害。

标签: 王玄策

更多文章

  • 唐朝使节一人灭了印度?王玄策做了什么?为何他在唐朝不受重视?

    历史人物编辑:韦贵祥标签:王玄策

    桃花石杂谈相信,阅读本文的朋友里恐怕有许多人都在最近这几年看到过唐朝时出使印度的使节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的说法,有许多讲述此事的网络文章都说王玄策一个人灭亡了印度甚至是征服了印度。那么这件事的来龙去脉究竟是怎样的呢?王玄策这个人究竟又是什么人?他在“灭亡”印度之前和之后又都做过什么呢?王玄策和他去的

  • 90年西藏发现石碑,专家译解文字后:王玄策“一人灭一国”是真的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大讲官标签:王玄策

    关于历史,胡适有这么一句话在民间广为流传:“历史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此话虽然偏颇,但也不难看出历史这东西往往会因为时间流逝而出现许多模糊不清之处,从而引起诸多猜测与争论。在唐朝就有这么一个引发诸多猜测与争议的人物。他曾在那个交通不便的年代里多次出使天竺,并在一次天竺之旅中,没靠唐朝一兵一卒便做出

  • 从国外借兵1万人,仅凭一人灭掉天竺国,为何有人质疑王玄策真假

    历史人物编辑:乔群能标签:王玄策

    唐贞观二十一年,一支泥婆罗与吐蕃的联军,兵临中天竺国城下。刚刚通过政变当上国王的阿罗那顺感慨自己立足未稳,这两个“好邻居”就找上了门来,看来这是场不折不扣的硬仗了。然而,当阿罗那顺看到这支军队的主帅时,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第一,这个统帅既不是吐蕃人,也不是泥婆罗人,而是个不折不扣的汉人!第二,这个

  • 王玄策从印度带回一个人,唐太宗热情接见了他,不久之后就死了!

    历史人物编辑:柳州阿妹侃历史标签:王玄策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唐朝使臣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的故事,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故事实际上是与唐太宗李世民寻求长生不老药的故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王玄策曾从天竺国(印度)带回来一个人,这个人直接决定了唐太宗的命运。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唐太宗命王玄策为正使、蒋师仁为副使出使西域,来到中天竺国时,却不知

  • 王玄策一人灭一国,唐太宗为何不当回事,原来唐朝一直看不起这里

    历史人物编辑:奇趣谈史标签:王玄策

    公元647年,唐朝又派王玄策为正使、蒋师仁为副使一行30人出使天竺。之后,四天竺国王多派使者带着财物来,准备与王玄策一起到唐朝朝贡。印度额当时并没有统一,而是有众多的独立国家。也就是在回去的时候,遭遇了变故。谁都没想到,在后来的事情发展中,王玄策凭借一己之力灭了印度一个国家。在王玄策回去的时候,中天

  • 王玄策:一人灭一国,彰显大唐尚武精神的他,为何史书不给立传?

    历史人物编辑:汪结龙标签:王玄策

    王玄策:一人灭一国,英名沉汗青有些总喜欢将古代人物三六九地分个等级,排个名次,提出一些难以回答或根本不会有结论的问题,比如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武将是谁?我看了一下回答,白起、霍去病、关羽、陈庆之、岳飞及项羽的一堆,当然,也有说是吕布或赵云的,这肯定是小说看多了。在这一堆的名将中出现的一个名字让我很吃惊,

  • 王玄策和巴布尔为何能几千人就横扫印度他们最大的助力在天上

    历史人物编辑:刘中华标签:王玄策

    王玄策是唐朝最强外交官,完成了一人灭一国的传奇。巴布尔是印度莫卧儿王朝的建立者,这位老兄的中亚战绩可以说是惨不忍睹,屡屡被自己的便宜姐夫昔班尼打得落花流水不说,连姐夫的亲戚也打不过,最后只能带着几千人跑路到印度次大陆,结果建立了比明清帝国还土豪的莫卧儿王朝.这两位能打出传奇战绩,除了印度人的战斗力差

  • 王玄策一人横扫中天竺,创造唐朝的战争神话,为何没被评为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贾书杰标签:王玄策

    众所周知,唐朝是我们古代社会的巅峰,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领域成为当时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在这个伟大的王朝,我国的古代先民们创造了很多传说,至今仍旧让人津津乐道。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的传说就是其中典范,网上的军迷们谈论起这个故事,依旧让人热血沸腾。可以说这一仗是王玄策在南亚地区创造出来的战争神话,从

  • 王玄策一人灭一国,大唐为何不趁机将印度其纳入版图?

    历史人物编辑:威史解读标签:王玄策

    可能很多人都知道大唐使者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的故事,这个国指的就是古印度。也许有人疑惑了:既然大唐这么强盛,一个使者能凭一己之力轻松创造出一人灭一国的军事奇迹,大唐为何不趁机灭掉印度将其纳入版图呢?那今天我们就来说叨说叨大唐帝国为何没有这样做。唐初,李世民新登基不久,北方强大的突厥立刻被大唐按趴下了,李

  • 历史上的对印战争:大唐王玄策一人灭中天竺一国

    历史人物编辑:刘冬燕标签:王玄策

    说个历史故事,贞观年间,大唐王玄策一人灭印度一国中天竺,震动整个南亚次大陆,印度地区万邦臣服。大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唐太宗李世民秉持平等互利、互不侵犯的和平外交政策,派遣一位叫王玄策的使臣出使中天竺。当时,大唐王朝富有四海,帝国正如日中天,出使中天竺,说白了就是给三哥他们送点好吃的、好穿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