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全名叫做孛儿只斤·忽必烈,是蒙古国监国托雷的第四个儿子,也是元宪宗蒙哥的亲弟弟,成吉思汗的孙子。他统一了中原,开创了元朝,是蒙古国最后一位可汗也是元朝的开国皇帝。
或许很多人会有疑问,封建社会王位继承多是嫡长子继承,而忽必烈只是元宪宗蒙哥的弟弟,当时也是被蒙哥封了王的,按理说他是不应该继承可汗的宝座的,那么他的可汗宝座是怎么得到的呢?
这里让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
公元1259年8月11日,当时的蒙古可汗蒙哥也就是忽必烈的哥哥忽然病逝,当时的蒙古国朝堂一度混乱,许多人为了可汗的宝座互相残杀。
当时的忽必烈并不在蒙古国国都,他在前线调兵遣将,准备进攻南宋。而这时,在四川作战的忽必烈同父异母弟弟末哥派来使者向忽必烈宣布哥哥蒙哥病逝这个消息,并请忽必烈北归继承帝位,以重整朝纲。
不过忽必烈并没有被权力冲昏头脑,马上回蒙古。他明白如果马上回去,可能不仅继承不了可汗的宝座,反而会丢了性命,他自认为还需要通过战争建立威望和微信,所以他当时的回复是“吾奉命南来,岂可无功遽还?”回复完之后继续进攻南宋,屡战屡胜,使其在军队中树立了极高的威望。
后来,忽必烈的正妻察必派使者密报忽必烈,和林众臣密谋立忽必烈的弟弟阿里不哥为蒙古国可汗,而且阿里不哥已经派阿蓝答儿在开平附近调兵,并在燕京附近征集民兵,以图谋可汗的宝座,巩固自己的势力,所以使者催促忽必烈早日北还,不然为时已晚。
忽必烈这时明白了事情的紧迫性,于是他做好两手准备,一边调兵遣将继续进攻威胁南宋,一边准备退兵被归夺取可汗宝座,在南宋割地赔款后,忽必烈迅速撤兵北归。
公元1260年1月4日,忽必烈率领军队抵达燕京,收服了阿里不哥在燕京征集的民兵,忽必烈在燕京大施仁政,得到了燕京及其附近地区的民心。
除此之外,忽必烈还派遣使者联系蒙古贵族和各部落首领,鉴于忽必烈手中掌握着大量军队,蒙古部落首领大多选择屈服。
忽必烈明白需出师有名,所以他乘阿里不哥地位并不稳固,自立为可汗,以阿里不哥政权不明为由,发起了对阿里不哥的进攻。阿里不哥不敌,最终向忽必烈投降。
这时忽必烈已经掌握了蒙古国大部分的势力,但是他依旧不放心,他重新召开忽里台大会,确立了自己的大汗地位,并借大会扼制蒙古帝国分裂趋势。大会之后,忽必烈彻底掌控了大蒙古国,真正登上了蒙古可汗的宝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