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继位184天,与弟弟畅饮一番后病逝:元明宗

继位184天,与弟弟畅饮一番后病逝:元明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沐雨说史 访问量:1707 更新时间:2023/12/4 23:07:46

1329年,地点张北,元明宗与弟弟图帖睦尔相遇,兄弟俩设宴畅饮,庆祝来之不易的胜利。三天后,元明宗病逝,弟弟图帖睦尔继位。好不容易继位称帝,前后在位才184天,元明宗的一生着实悲情。

和世?,元朝第九位皇帝,父亲是元武宗海山。1271年,忽必烈将蒙古汗国改为“大元”,到1368年徐达、常遇春率25万明军攻克燕京,元朝建国97年。如果从1276年元军攻占临安,南宋灭亡算起,元朝的国祚才92年。

不到一百年的历史,元朝换了11位皇帝,忽必烈、元顺帝两位帝王在位六十多年,其余9位皇帝在位总计三十多年。从皇帝的数量上看,元朝未免太能折腾了吧。要知道,从顺治帝入关算起,到宣统皇帝退位,清朝国祚268年,也才十位皇帝。

除了忽必烈、元顺帝,元朝每一位皇帝在位的时间都不久。和世?,元武宗海山的长子,在位才184天,在漠北称帝后,人还没回到燕京就驾崩。元朝11位帝王中,和世?的继位过程非常曲折,也很有故事,但也很悲情。

1298年,还未满18岁的海山挂帅出征,节制漠北、西域军政事务,与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厮杀,前后驻守边境十几年,战功显赫。忽必烈继位后,除了伊尔汗国,西域“三大汗国”都不认可忽必烈,他们认为阿里不哥才是代表蒙古的正统,与忽必烈合不来。

窝阔台汗国的海都大汗、察合台汗国的笃哇大汗,都是时代的雄主,跟忽必烈难分高下。1268年,忽必烈率兵攻打南宋,海都随即在漠北、西域行动,跟忽必烈叫板。1274年,元军开始北伐、西征,与西域的蒙古骑兵交战,前后持续数十年。

忽必烈征伐一生,跟海都、笃哇互有胜负,难分高下。海山出征后,采取步步为营策略,一边修筑堡垒,一边向前推进,逐步压缩海都、笃哇的空间。1301年初,双方在阿尔泰山对决,大战五场,元军最终获胜。

阿尔泰山之战,海都重伤而死,笃哇也受了重伤,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没了与元朝对抗的资本。次年,海山率兵越过阿尔泰山,再次击败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牢牢控制西域、漠北。如此,元成宗病逝后,海山具备了夺取帝位的本钱。

1307年,元成宗病逝,没有子嗣,各路诸侯角逐皇位。成宗皇后支持安西王阿难答,想拥戴他称帝;丞相哈剌哈孙则提前派人告知海山、爱育黎拔力八达,让他们火速回京,抢先行动。此时,海山镇守西域,弟弟爱育黎拔力八达在河南。

在哈喇哈孙、李孟的支持下,爱育黎拔力八达率先行动,夺取帝位。此时,母亲答己也支持幼子继位,让海山承认事实。但是,海山手握重兵,对皇位是势在必得。爱育黎拔力八达是个聪明人,知道不是海山的对手,便将其传国玉玺送去和林,让哥哥当皇帝。

弟弟“主动”让贤,海山很高兴,便册封弟弟为皇太子,实则是皇太弟,并定下协议,“兄终弟及,叔侄相承”,世世代代不能改变。历史证明,“兄终弟及”行不通,总会闹出乱子,商朝就是典型,元朝自然不能避免。

海山继位后,曾有过念头,打算册立长子和世?为太子,废黜弟弟“储君”的资格,后在大臣的劝说下放弃了。海山有过念头,毕竟没有付诸行动,算是信守诺言,但弟弟则不一定。1304年,继位不到四年,海山病逝,爱育黎拔力八达继承皇位,是为元仁宗

元仁宗继位后,不顾大臣劝说,没有册立和世?为太子,而是册立自己的儿子硕德八剌为“储君”。 为了打消武宗旧臣的念头,元仁宗册立和世?为周王,让他去云南生活,远离燕京。和世?很不满意,却无可奈何,只好前往云南。

和世?的心思,武宗旧臣自然了解,和世?抵达陕西时,驻守在当地的元军拥戴他称帝,并东征燕京。武宗旧臣支持,和世?信心满满,随即率领大军杀向燕京,一路所向披靡。可惜,陕西元军内部矛盾众多,在胜利面前自己开撕,乱成一团。

夺取皇位行动失败,和世?便一路西逃,投奔察合台汗国,得到大汗也先不花的接待,并给予他一块土地,作为安居之地。在察合台汗国,和世?迎娶一位葛逻禄女子,生下儿子妥懽帖睦尔,也就是后来的元顺帝。

1320年,元仁宗病逝,传位给硕德八剌,是为元英宗。硕德八剌继位,想有一番作为,结果死于“南坡之变”,元朝的皇位再次成为诸侯王角逐的对象,结果也孙铁木儿获胜,是为泰定帝

1328年,泰定帝在上都病逝,各路诸侯再次角逐,元朝爆发“两都之战”,打得不亦乐乎。一番角逐后,图帖睦尔获胜,但他不想继位,而是派人去迎接已经抵达和林的兄长和世?,让他继承皇位,是为元明宗。

1329年,和世?在和林继位称帝,为表示感谢,元明宗册封图帖睦尔为“皇太子”。9月,和世?一行抵达张北,图帖睦尔从上都前往迎接。十几年过去,兄弟俩再次碰面,便痛饮一番。三天后,元明宗病逝,继位不到184天。

图帖睦尔继位后,对兄长的病逝无法释怀,他没有册立自己的儿子燕帖古思为太子,而是把皇位传给和世?的后裔懿璘质班(宁宗),及妥懽帖睦尔,也就是元顺帝。

参考书目:《元史》

标签: 元明宗

更多文章

  • 徐达俘获上千元顺帝妃子,朱元璋提一特殊要求,徐达先震惊后佩服

    历史人物编辑:浅谈百科标签:元顺帝

    元朝历时仅98年,这和其不喜修内政有关,元朝前期多次发动对日本和东南亚各国的战争,中后期则政变频繁,政治黑暗、朝廷腐化严重。元朝的皇帝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别喜欢高丽女子,每年元朝都会向高丽索要年轻女子,高丽朝廷虽有怨言,但也只得照做。元顺帝时更甚,宫中高丽女子多达上千。 元朝末年,农民起义频繁,朱元

  • 徐达故意放元顺帝逃走,常遇春勃然大怒,朱元璋却暗暗点头

    历史人物编辑:十一史话标签:元顺帝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虽然这是一句描写自然环境的诗句,但是很多人也都将这个道理放在人际交往上面。据史书记载,隐公六年时候,郑国被卫国和陈国攻打,郑庄公私下联系陈桓公讲和,不过陈桓公没有答应,然而两年后郑国就强大起来了,于是派兵将陈国打败了,此时陈国的邻居卫国却没有伸出援手。于是很多人便私下议论

  • 元顺帝的出逃,为气数已尽的北元争取了200余年?其逃跑方式亮了

    历史人物编辑:书中文史屋标签:元顺帝

    秦时,秦二世胡亥亲小人,远贤臣。他听信谗言,将朝堂中的治世能臣丞相李斯,将军蒙恬等人全部处死,从而导致朝堂混乱,天下民不聊生,百姓纷纷揭竿起义。后项羽火烧阿房宫,将秦朝十余载荣光付诸一场大火。这天下终是沦落到帝王死于赵高之手,秦朝二世而亡的下场,最终留得一句流传千年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警世

  • 深谙权术阴谋的元顺帝是怎样把自己玩死的?背后有哪些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张祥说历史标签:元顺帝

    不管野史怎么说,妥欢贴睦尔在他十三岁这年,以“明宗长子”的身份登上了元王朝皇帝的宝座。而终其一生,他和他的家族都以元室正嫡自居,从来也没有把宋室当一回事。元顺帝的生父之谜,就像后来的野史非要说乾隆是陈阁老之子那样,既然元顺帝只认元明宗这一个爹,只维护元王朝的利益、乾隆只认雍正一个爹,只维护清王朝的利

  • 坐山观虎斗的元统初政,元顺帝驱虎吞狼挑动两大权臣火拼记

    历史人物编辑:惊鸿历史苑标签:元顺帝

    【猴格蒙古元朝系列文之第5话/元顺帝之第2话】元顺帝妥欢帖木儿继位之后,内受婶母文宗卜答失里皇后的压制,外有两大权臣势力操控,处境艰难,但少年天子愣是在两大势力之间,坐山观虎斗,暗中支持伯颜铲除燕帖木儿家族。两虎对立的元统初政大元至顺四年(1333)五月,元朝第一权臣太平王燕帖木儿去世,二月份就来到

  • 流传千年的传国玉玺到底去了哪里?它真的被元顺帝带入沙漠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搞笑头盔哥标签:元顺帝

    自秦始皇以来,皇帝的印章专用名称为“玺”,又因材质为玉,称为“玉玺”,其有六方,分别为“帝之玺”、“帝行玺”、“帝信玺”、“天子之玺”、“天子行玺”、“天子信玺”,在皇帝的印玺中,有一方玉玺不在这六方之内,这就是“传国玉玺”。传国玉玺为秦始皇所制“传国玉玺”为秦以后历代帝王相传之印玺,乃奉秦始之命所

  • ?徐达为何2次放走元顺帝,不怕朱元璋怪罪?徐达:不放我可能会

    历史人物编辑:澄丹彤标签:元顺帝

    徐达为何2次放走元顺帝,不怕朱元璋怪罪?徐达:不放我可能会死朝代的更迭早就成为了历史的常态,只不过在对前朝统治者的处理上,却让人感到为难。旧的统治者哪怕昏庸腐败,他在百姓的眼里仍然是天子,仍然具有权威。而新的政权揭竿而起,新与旧的碰撞,其结果总是让人很纠结。徐达是明太祖朱元璋身边的得力干将,也是明朝

  • 元顺帝的逃跑,替气数已尽的北元争取了200余年?其逃跑方式亮眼

    历史人物编辑:韦祖创标签:元顺帝

    曾经有一位伟大的军事家在看完《孙子兵法》之后问他的部下:“你看过这本书吗?”部下回答:“看过”。这位军事家说:“那你用八个字简要概括一下这本书的核心”,部下一时语塞。军事家告诉他,这八个字就是:“打得过打,打不过跑”。这八个字把《孙子兵法》高度的博弈智慧浓缩得如此简明,的确非常了不起。在局面有利于我

  • 元顺帝被朱元璋赶跑后,北元持续了267年?为何没能力恢复祖业?

    历史人物编辑:石庆松标签:元顺帝

    因为不团结,所以自从1368年,朱元璋将元顺帝赶出大都以后,即使元朝没有灭亡,也无法恢复昔日霸业了!这种不团结,早在元顺帝还在大都的时候,就已经体现出来了。如果大蒙古国上下能够像成吉思汗时期那么团结的话,元朝压根就不可能被推翻。大厦从来都是从内部垮塌的。一、元顺帝在位期间内乱不断。第一,误杀脱脱。元

  • 徐达两次有意放走元顺帝,常遇春怒参,朱元璋却视而不见?

    历史人物编辑:胡润平标签:元顺帝

    公元1368年,徐达率军渡江,直达河北通州。在徐达率军距离元朝王都,仅一天路程时,却出现了令人费解的一幕:徐达下令大军就地驻扎通州,暂缓攻打元朝王都,这一驻扎就驻扎了七天之久。面对大兵压境,却又围而不打的徐达,元顺帝当即被吓得六神无主。在陈兵待战的七天时间里,元顺帝抵抗的决心一点点被磨灭。第七天夜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