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元天顺帝是泰定帝的合法继承人,为何在位仅一个月就被元文宗推翻

元天顺帝是泰定帝的合法继承人,为何在位仅一个月就被元文宗推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康康侃历史 访问量:4613 更新时间:2024/1/24 0:56:15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

致和元年(1328年),元朝泰定帝去世,其子天顺帝即位,然而天顺帝在位仅一个月就败给了堂兄元文宗而兵败身死。为何天顺帝会迅速失败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

一,出身宗室

延祐七年(1320年),阿剌吉八出生于元朝岭北行省的晋王府,为晋王也孙铁木儿与王妃八不罕之子。原本阿剌吉八出生于元朝宗室,长大之后承袭王位,当个藩王还是很不错的。但是元朝后期混乱的皇位继承制度和权臣专权,把阿剌吉八推上了历史的前台,也导致了他后来悲惨的命运。

至治三年(1323年),元英宗因为推行改革及打压权臣铁木迭儿的势力,引起了御史大夫铁失(铁木迭儿义子)等保守势力的强烈不满,他们于是发动南坡之变,杀害了元英宗。随后铁失就派人前往岭北,迎立也孙铁木儿为帝,即泰定帝。

泰定元年(1324年),泰定帝立妻子八不罕为皇后,长子阿速吉八为皇太子。此前泰定帝以替元英宗报仇为由,处死了铁失等人。但泰定帝本身得位不正,加之为了笼络人心而分散皇权,为以后政局混乱埋下了隐患。

二,即位为帝

岁戊辰七月庚午,泰定皇帝崩于上都,倒剌沙专权自用,逾月不立君,朝野疑惧。(元史·卷三十一)

致和元年七月初十日(1328年8月15日),元泰定帝在上都病逝,年仅34岁。此时皇太子阿剌吉八只有八岁,大权自然掌握在上都的左丞相倒剌沙手中。本来嘛,皇帝去世,太子应该立即即位以安定人心。以免有人趁机作乱,觊觎皇位。但倒剌沙为了专权,迟迟不肯拥立太子即位,导致人心不稳。

当时佥枢密院事燕铁木儿负责大都皇宫的警卫工作,与留守大都的西安王阿剌忒纳失里关系亲密。燕铁木儿深受元武宗(泰定帝堂兄)厚恩,又见倒剌沙远在上都,便决定拥立武宗之子为帝。然后燕铁木儿就找到阿剌忒纳失里并获得了他的支持,接着二人暗中招募勇士,准备发动政变。

八月甲午(9月8日),燕铁木儿与阿剌忒纳失里召集百官在兴圣宫议事,先逮捕了平章政事乌伯都剌和伯颜察儿两名泰定帝心腹,然后威胁百官说:“皇位正统属于武宗皇帝之子,敢有不顺从的立即处死。”百官听了,都吓得一哄而散。

燕帖木儿)于是封府库,拘百司印,遣兵守诸要害……贷在京寺观钞,募死士,买战马,运京仓粟以饷守御士卒,复遣使于各行省征发钱帛兵器。(元史·卷一三八)

随后燕铁木儿逮捕泰定帝亲信,让自己的人出任各项要职,完全控制了大都。燕铁木儿知道自己控制大都后倒剌沙必然会率兵讨伐,于是招兵买马,派兵驻守居庸关与古北口,还征调各地行省钱粮与兵器以防备上都朝廷。

原本燕帖木儿准备派人迎接元武宗长子周王和世㻋为帝,但由于和世㻋远在岭北,不能迅速赶到大都。燕帖木儿于是派人前往江陵,先迎接元武宗次子怀王图帖睦尔为帝,随后再让图帖睦尔让位于和世㻋。

然后燕帖木儿派人装扮成周王的使者,谎称周王已带大军前来,即将到达大都。大都人心自此安定,燕帖木儿有了与倒剌沙抗衡的资本,使得自己拥立新君有了正当名义。大都坐拥中原广阔的人口与腹地,人力与物力丰厚。上都朝廷则连漠北都无法完全掌握,注定了失败的结局。

上都的藩王们图、阿穆尔台和宗正达噜噶齐库库楚等人听说燕帖木儿在大都已经拥立新君,便决定前往投靠。倒剌沙听说此事,便把们图他们全部处死。倒剌沙这才听说燕帖木儿占据大都,于是派兵前往讨伐,两都之战自此爆发。

右丞相塔失帖木儿带领上都军南下,与燕帖木儿带领的大都军在榆林相遇,结果大都军惨败而逃。倒剌沙见大军惨败,这才明白名正言顺的重要性,于是立即拥立阿剌吉八为帝,即天顺帝。

三,失败被杀

八月丁巳(10月1日),图帖睦尔到达大都,拒接了百官要他立即即位的请求,表示要等哥哥和世㻋前来。然后燕帖木儿就在击败上都军后力劝图帖睦尔称帝以安定天下。九月十三日(10月16日),图帖睦尔就在燕帖木儿的拥立下称帝,即元文宗。燕帖木儿则获封太平王、上柱国、右丞相,成为大都朝廷的实际掌权人。

先是,齐王月鲁帖木儿、东路蒙古元帅不花帖木儿闻文宗即位,乃起兵趋上都围之。时上都屡败势蹙。壬寅,倒剌沙肉袒奉皇帝宝出请死。(元史·卷一三八)

不久倒剌沙派兵南下,再次攻打大都。燕帖木儿于是亲自带兵北上,屡次击败上都军,还包围上都。齐王月鲁帖木儿等人见大都屡胜,于是倒向元文宗,出兵支持燕帖木儿。倒剌沙见己军屡败,士气不振,只得于十月十三日(11月14日)出城投降。天顺帝则被燕帖木儿派人秘密处死,为了掩盖自己弑君的恶名,于是对外谎称天顺帝失踪。

标签: 元文宗

更多文章

  • 元朝的夺门之变一元明宗暴死与文宗复位

    历史人物编辑:付寒寒标签:元明宗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异族王朝,从忽必烈定国号大元开始,历时经十五帝立国九十八年。 在大一统王朝中仅仅高于西晋(秦隋)。而元朝之所以立国不足百年,最关键一点就在于没有汉化,在政治,思想,文化上没有彻底地汉化。虽然如此,但在争夺帝王之位这件事上,和其他封建王朝没有什么去区别。在元明宗和元文宗之间帝位争

  • 继位184天,与弟弟畅饮一番后病逝:元明宗

    历史人物编辑:沐雨说史标签:元明宗

    1329年,地点张北,元明宗与弟弟图帖睦尔相遇,兄弟俩设宴畅饮,庆祝来之不易的胜利。三天后,元明宗病逝,弟弟图帖睦尔继位。好不容易继位称帝,前后在位才184天,元明宗的一生着实悲情。和世?,元朝第九位皇帝,父亲是元武宗海山。1271年,忽必烈将蒙古汗国改为“大元”,到1368年徐达、常遇春率25万明

  • 徐达俘获上千元顺帝妃子,朱元璋提一特殊要求,徐达先震惊后佩服

    历史人物编辑:浅谈百科标签:元顺帝

    元朝历时仅98年,这和其不喜修内政有关,元朝前期多次发动对日本和东南亚各国的战争,中后期则政变频繁,政治黑暗、朝廷腐化严重。元朝的皇帝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别喜欢高丽女子,每年元朝都会向高丽索要年轻女子,高丽朝廷虽有怨言,但也只得照做。元顺帝时更甚,宫中高丽女子多达上千。 元朝末年,农民起义频繁,朱元

  • 徐达故意放元顺帝逃走,常遇春勃然大怒,朱元璋却暗暗点头

    历史人物编辑:十一史话标签:元顺帝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虽然这是一句描写自然环境的诗句,但是很多人也都将这个道理放在人际交往上面。据史书记载,隐公六年时候,郑国被卫国和陈国攻打,郑庄公私下联系陈桓公讲和,不过陈桓公没有答应,然而两年后郑国就强大起来了,于是派兵将陈国打败了,此时陈国的邻居卫国却没有伸出援手。于是很多人便私下议论

  • 元顺帝的出逃,为气数已尽的北元争取了200余年?其逃跑方式亮了

    历史人物编辑:书中文史屋标签:元顺帝

    秦时,秦二世胡亥亲小人,远贤臣。他听信谗言,将朝堂中的治世能臣丞相李斯,将军蒙恬等人全部处死,从而导致朝堂混乱,天下民不聊生,百姓纷纷揭竿起义。后项羽火烧阿房宫,将秦朝十余载荣光付诸一场大火。这天下终是沦落到帝王死于赵高之手,秦朝二世而亡的下场,最终留得一句流传千年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警世

  • 深谙权术阴谋的元顺帝是怎样把自己玩死的?背后有哪些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张祥说历史标签:元顺帝

    不管野史怎么说,妥欢贴睦尔在他十三岁这年,以“明宗长子”的身份登上了元王朝皇帝的宝座。而终其一生,他和他的家族都以元室正嫡自居,从来也没有把宋室当一回事。元顺帝的生父之谜,就像后来的野史非要说乾隆是陈阁老之子那样,既然元顺帝只认元明宗这一个爹,只维护元王朝的利益、乾隆只认雍正一个爹,只维护清王朝的利

  • 坐山观虎斗的元统初政,元顺帝驱虎吞狼挑动两大权臣火拼记

    历史人物编辑:惊鸿历史苑标签:元顺帝

    【猴格蒙古元朝系列文之第5话/元顺帝之第2话】元顺帝妥欢帖木儿继位之后,内受婶母文宗卜答失里皇后的压制,外有两大权臣势力操控,处境艰难,但少年天子愣是在两大势力之间,坐山观虎斗,暗中支持伯颜铲除燕帖木儿家族。两虎对立的元统初政大元至顺四年(1333)五月,元朝第一权臣太平王燕帖木儿去世,二月份就来到

  • 流传千年的传国玉玺到底去了哪里?它真的被元顺帝带入沙漠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搞笑头盔哥标签:元顺帝

    自秦始皇以来,皇帝的印章专用名称为“玺”,又因材质为玉,称为“玉玺”,其有六方,分别为“帝之玺”、“帝行玺”、“帝信玺”、“天子之玺”、“天子行玺”、“天子信玺”,在皇帝的印玺中,有一方玉玺不在这六方之内,这就是“传国玉玺”。传国玉玺为秦始皇所制“传国玉玺”为秦以后历代帝王相传之印玺,乃奉秦始之命所

  • ?徐达为何2次放走元顺帝,不怕朱元璋怪罪?徐达:不放我可能会

    历史人物编辑:澄丹彤标签:元顺帝

    徐达为何2次放走元顺帝,不怕朱元璋怪罪?徐达:不放我可能会死朝代的更迭早就成为了历史的常态,只不过在对前朝统治者的处理上,却让人感到为难。旧的统治者哪怕昏庸腐败,他在百姓的眼里仍然是天子,仍然具有权威。而新的政权揭竿而起,新与旧的碰撞,其结果总是让人很纠结。徐达是明太祖朱元璋身边的得力干将,也是明朝

  • 元顺帝的逃跑,替气数已尽的北元争取了200余年?其逃跑方式亮眼

    历史人物编辑:韦祖创标签:元顺帝

    曾经有一位伟大的军事家在看完《孙子兵法》之后问他的部下:“你看过这本书吗?”部下回答:“看过”。这位军事家说:“那你用八个字简要概括一下这本书的核心”,部下一时语塞。军事家告诉他,这八个字就是:“打得过打,打不过跑”。这八个字把《孙子兵法》高度的博弈智慧浓缩得如此简明,的确非常了不起。在局面有利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