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武仁授受:从亲妈偏心到弟弟识时务,元武宗能上位全靠有军队

武仁授受:从亲妈偏心到弟弟识时务,元武宗能上位全靠有军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张世界 访问量:1090 更新时间:2023/12/8 15:47:25

最是无情帝王家,皇室中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在多数时候都不过是表面文章,一旦涉及到最高权力之争,父子、兄弟之间的温情就瞬间被撕裂,有的会拼尽全力斗得你死我活玉石俱焚,有的则识时务的暂退一步,用妥协退让换取未来。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就是后者,当他面临亲哥哥海山重兵南下的危急时刻,就很识时务的把皇位拱手相让,换取一个太子之位。

01,武宗偏心的亲妈

大德十一年(1307)正月初八,元成宗铁穆耳驾崩,由于没儿子即位,暂时由皇后卜鲁罕监国称制。

三月初二,成宗的侄子、23岁的诸王寿山(即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在中书右丞相哈剌哈孙的支持下,发动大都政变,囚禁皇后卜鲁罕和支持者安西王阿难答(忽必烈之子忙哥剌之子),自称监国摄政。(参见拙作:大都政变:元仁宗勾结宰相先发制人,卜鲁罕猝不及防大意失江山)

政变成功的寿山成为大都英雄,宁远王阔阔出(忽必烈庶子)、镇远王牙忽都(拖雷之子拨绰之子薛必杰儿之子)、诸王秃剌(察合台之子抹土干之子不里之子阿合马之子撒迪之子)纷纷劝进:罪人已经伏法,太子您是世祖皇帝曾孙,应该早正大位,以安人心。

心花怒放的寿山,此时并没有丧失理智、被胜利冲昏头脑、就觉得皇位舍他其谁,他想起手握重兵的亲哥哥怀宁王海山,压下对皇位的渴望,无比矜持的拒绝:你们怎么能这么说呢!罪人勾结后宫,妄图祸乱我家,我身为嫡系,清理奸邪是理所应当的,可不是为了觊觎神器,皇位应该由我哥怀宁王继承。

此时,对皇位势在必得的怀宁王海山,已经率军从驻地阿尔泰山来到上都,召集诸王勋戚齐聚上都,并处死支持卜鲁罕皇后的济南王也只里(合赤温之子按赤台之子察忽剌之子)。

在当时的元帝国,从身份、地位上,能够胜过怀宁王海山的,唯有晋王也孙铁木儿,但他才15岁,在年龄、资历乃至名望上,都比不过已经27岁的堂兄海山,所以,说海山是当时元帝国最强大的宗王也不为过。

重兵在手的底气,足以让海山睥睨整个大元,所以他才敢直接处死三等金印驼纽位的济南王也只里。他听说柔弱的母弟寿山已经控制大都,在面对上都诸王们的纷纷劝进时,海山也推辞说老娘和弟弟都在大都呢,等召开了忽里勒台再说。

此时海山、寿山兄弟对峙的情况,恍如当年甘麻剌和铁穆耳兄弟相争的翻版。(参见拙作:被撤出太庙的元显宗:老妈偏心弟弟猜忌,因为结巴和皇位失之交臂)

按理说,政变是当弟弟的提着脑袋冒着生命危险发动成功的,胜利的果实似乎应该弟弟摘取,但是,身为嫡长兄的哥哥却手握重兵,对皇位虎视眈眈,有哥哥看着,弟弟也不敢贸然登基啊!

再说两都诸王,身在上都的,自然支持拥兵自重的哥哥海山;而身在大都的,协助弟弟一起扳倒当朝皇后,双方建立密切的关系,自然想和弟弟一起分权力蛋糕。

当妈的又是怎么想的呢?众所周知,答己是个不安分的女人,她和婆母阔阔真一样,由于和长子分开太久而母子感情疏离,更偏爱留在身边的孝顺小儿子,娘俩又有一起被流放怀庆的患难感情,答己自然希望柔顺的小儿子当皇帝。

于是,这个狡猾的女人就假托星相家推算两个儿子的星命,希望用星象来劝退海山。

答己的使者前往上都给海山捎话:儿砸!星相家占卜说了,你当皇帝会短命,只有你弟弟寿山当皇帝才长久,手心手背都是肉,你们哥俩都是我亲生的,我绝不会偏心谁,可是儿砸!星相家的话你不能不重视啊!

海山闻言愤愤地对亲信康里脱脱说:我捍御漠北,勤劳王事十年,对国家有功,按次序还是嫡长子,皇位归我有什么疑问?何必拿星相家的话来忽悠人?脱脱,你先行一步去看看谁在中间搞鬼,我随后就亲率大军进京!

康里脱脱率先南下进京,海山也兵分三路,自己亲率西路军,诸王按灰率领中路军,床兀儿率领东路军,各领劲卒一万向大都进军。

才经历了大都政变的大元帝国上空,随着怀宁王海山拥兵南下,再次被剑拔弩张的气氛所笼罩,空气似乎都要凝固。

02,武宗识时务的弟弟

康里脱脱飞驰来到大都,去入见答己太后,告诉她:你大儿子率领大军已经向大都而来了。答己一听就慌神了,没想到大儿子如此混不吝,连星相家的话都不信。

不管她心中怎么想,在表面上还是一脸委屈地对康里脱脱诉苦:星命之说虽然出自阴阳家,但那是我对太子周思远虑,是老母亲对大儿子的深爱啊!我也就是说说而已,如今朝中奸佞已经被太子的弟弟铲除,宗亲大臣都商量好了,就等太子来即位,太子为什么不赶紧入京即位呢?

曾经劝进寿山当皇帝的诸王们,例如秃剌,也都急忙见风使舵向康里脱脱示好:臣等拥戴海山太子绝无二心。

眼看大哥还没进京,大家都纷纷改弦易辙,诸王寿山不由的柠檬了,特别是大德政变的真正幕后人、中书右丞相哈剌哈孙,一直保持沉默,并没有因为自己出头扳倒监国皇后,就力挺自己上位。

面对如此局面,寿山也不得不按下心中的不甘,一边派人去迎接哥哥海山,一边拉着老娘一起给康里脱脱说小话,希望他从中调和,免得海山太子受奸邪小人的离间,使他们母子兄弟骨肉相间、心生嫌隙。

康里脱脱胸脯拍得彤彤响,表示自己愿意协调三宫,绝不会让海山太子对亲妈和亲弟产生误会。

再说海山,行军来到旺兀察都(河北省张北县),在那里见到弟弟寿山派来的第一波使者,海山对使者极其傲慢,让使者捎信给老娘,叫康里脱脱的哥哥阿沙不花前来见他,别人来了没用。

识时务的寿山迅速让阿沙不花带着天子衣冠前往,还让阿沙不花为他美言:太子在大都监国以备他变,就等着陛下前来了。寿山这话也很狡猾,直接把自己定位为太子,也是变相提醒哥哥不要无视自己的功劳。

阿沙不花也是海山信任的人,他见到海山后,以万死保证太子寿山没有二心。海山这才“大悦”,解下自己的衣服给辛勤奔波的阿沙不花披上,并任命他为中书平章政事,军国大事并听裁决。在阿沙不花的请功下,海山又任命11个有功之臣为兵马指挥、直省舍人。

这时,阿沙不花的弟弟康里脱脱也赶到旺兀察都,海山在马轿中召他同坐,详细了解大都的情况,确定小兄弟不敢有啥小动作,海山才让阿沙不花回大都通知他妈、他弟,他回上都等着他娘俩。

海山这边率军返回上都,得到消息的寿山急忙和老娘打点行装,率领百官带着天子大驾前往上都迎接哥哥。

五月初二,答己、寿山母子和海山相会于上都,左右诸王也全部到会,海山下令废婶婶卜鲁罕皇后,流放东安州,随后赐死;又把阿难答、明里帖木儿赐死。

03,武仁授受兄终弟及

五月二十一,怀宁王海山在上都大安阁即位,是为元武宗。追封他早死的哑巴爹答拉麻八剌为皇帝,尊亲妈答己为皇太后,对群臣各种加封赏赐,就连弟弟寿山的奶妈李氏也封寿国夫人,奶公杨燕家奴为寿国公,特别给弟弟作脸。

还为了酬谢弟弟的靖难之功,在六月初一,武宗舍弃自己的儿子,册立弟弟寿山为皇太子;六月初二,就在旺兀察都之地营建中都城。

六月初五,武宗追尊老父亲为元顺宗昭圣衍孝皇帝,追尊叔父成宗为钦明广孝皇帝,一起升祔太庙,让自己没当过皇帝的爹居于皇帝叔叔之上。

为了进一步打击卜鲁罕皇后,武宗又追尊成宗皇后失怜答里为贞慈静懿皇后,升祔太庙配享成宗。

六月二十七,武宗晋封五等王的叔祖宁远王阔阔出为一等宁王;七月初一,晋封诸王秃剌为一等越王;十一月,晋封镇远王牙忽都为楚王。

按制度,只有大汗皇帝的嫡子、嫡孙才可以受封一等金印兽纽王,嫡次子、庶子以及拖雷系其他宗王,才能受封二等金印螭纽王,成吉思汗诸弟家族的宗主可以封三、四、五等王,驸马家族封六等王。

成宗即位后,也比较严格执行以血缘亲疏为主的封王原则,只是给自己女婿阔里吉思破例封了二等王;但到武宗时代,为了拉拢贿赂宗亲,开大肆滥封之风,不管嫡庶、亲疏,只要皇帝认为你有功,就可以封一等王,甚至取得设立王傅府的资格。

从武宗即位、尊母为太后、仁宗之立太子,就形成武宗朝特有的三宫政治,武宗的帝党,仁宗的太子党,以及隆福宫太后答己的后党(至大元年三月又为答己营建兴圣宫),皇帝圣旨、太子令旨、太后懿旨同时颁行,几乎具有相同的效力,这种情况下,武宗朝的政治就此沦为多头政治,其中的混乱就可想而知了。

04,猴格说

元武宗并不是后世印象中就知道沉溺酒色的武夫,他具备皇帝应有的政治素养,他明白皇位能够花落他家的缘故,宰相哈剌哈孙可是大功臣。

他不是皇帝时,结交宰相当助力,等他当上皇帝时,就发现中书权利过大的宰相对皇权的威胁,所以,尽管哈剌哈孙对他的上位立下大功,他还是要把功高震主的哈剌哈孙换掉。

在武宗即位不到两个月,还没有回大都时,七月十一,哈剌哈孙就被踢出京城,去新设立的和林行省当左丞相,与月赤察儿搭档去了,并死在次年闰十一月。

除了哈剌哈孙,亲弟弟太子寿山的功劳也不容小觑,如果不是寿山抢先发难,扳倒猝不及防的卜鲁罕、阿难答政府,控制大都,拥兵南下的海山就要对上比他还有功勋、还有资历的安西王阿难答。

在海山勒兵南下的时候,阿难答必然也要调集他的军队入京,和上都的海山交战,两都之战的就要提前上演了,阿难答对战海山,讲真,鹿死谁手尚未可知,他俩真打起来,漠北的少年晋王来坐收渔翁之利也不是不可能,那就真的要改变历史了。

所以说,太子寿山的功劳也是无可比拟的,他被立为太后后,还同时出任中书令兼领枢密使,后来尚书省成立,又任尚书令,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他身边还聚集了不少儒士,比如李孟、张养浩、曲枢、阿里海牙等等,总揽全国军事、民政、财政大权,成为大元另一个政治中心。

武宗为了消除太子党的影响,争夺更多的政治资源,他在登基第二天就下令营建中都,还质疑弟弟最信任的老师李孟挑拨他们兄弟关系,迫使李孟逃匿,太子也不敢为李孟讲话。

除了赶走李孟,至大二年(1308)正月,越王秃剌有罪赐死;至大三年(1309)二月,宁王阔阔出谋不轨,九月被流放高丽。

即便十月以皇太后答己受尊号大赦天下,阔阔出的余党都被赦免,阔阔出也没免罪,直到仁宗即位后的皇庆元年(1312)九月召回。

当初劝进仁宗寿山的三位留名史册的亲王,唯有牙忽都置身事外,而武宗整治阔阔出和秃剌时,正是牙忽都参与镇压并审查,还为此得到武宗的赏赐,可见牙忽都机灵的投靠武宗,才免于祸。

不过,至大四年(1311)正月,武宗驾崩,三月,仁宗即位,大概在九月以后,楚王牙忽都就消失在史籍中,不知道他的死亡和仁宗有关系没。

在清洗太子势力之余,武宗又另立尚书省,架空中书省,让尚书省成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把中枢大权掌控在手心。

同时,武宗深知自己能够上位还得益于自己有兵权,自然不愿意再出现威胁自己家帝位的潜在势力,所以对漠北也进行大改动。

七月十一,罢和林宣慰司都元帅府,设立和林等处行中书省及和林路总管府,并在称海城设置称海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分治漠北地区,特别任命重臣月赤察儿为中书省右丞相,以哈剌哈孙为左丞相,此后也不再派宗王出镇总领漠北诸王。

如果武宗活得久一点,在哥哥面前蛰伏起来的仁宗,的确有很大概率是即不了位的,历史也会是另一个走向了。

客观地说,元成宗的能力以及性格不如大哥甘麻剌,那么,仁宗的能力和性格也不如哥哥武宗海山,但问题是,历史选择了他们而抛弃了后者,这,也是大元朝的宿命吧!

就是这样。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参考资料:元史、元岭北行省建置考等

透过表象,寻找历史真相;以史为论,诉说个人见解,谢绝脱离人文环境的过度解读和阴谋论。如果觉得写得还行,就点个赞推荐一下下吧!谢谢!

标签: 元武宗

更多文章

  • 阔别列之战:元武宗初战海都汗,先胜后败,照样吹武德盖世

    历史人物编辑:张欣悦标签:元武宗

    元成宗铁穆耳大德四年(1300)八月,元武宗、即时为皇侄的诸王海山,和窝阔台汗国最威武的兀鲁斯汗海都,在阔别列之地进行一场激战。阔别列之战,是海都汗抗元战争最后一个阶段中的初战,也是诸王海山人生中的第一战。这一年,身为薛禅皇帝忽必烈曾孙子的海山才20岁,正是朝气蓬勃如太阳初升的年纪,而身为忽必烈汗堂

  • 大德之变,元仁宗胜利后的艰难抉择

    历史人物编辑:崔博文标签:元仁宗

    【本文有6880字,嫌长勿入。】且说铁穆耳继位后,对大哥又恩宠又防范,晋王府的内史改由铁穆耳亲自任命的,以达到对甘麻拉监督牵制。在物质上呢,铁穆耳对大哥还是很慷慨的,当然,他对诸王都很慷慨,每年赏赐诸王的金额是忽必烈时期的三四倍。大德六年【1302】正月,晋王甘麻拉薨,年四十岁,【甘麻拉有三个儿子,

  • 南坡之变:16位贵族集体弑君,20岁的元英宗睡梦中被杀,结局惨烈

    历史人物编辑:王富刚标签:元英宗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在我国二十四史以及历代帝王庙中,一直都将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直到元顺帝逃离大都归入元朝的范畴。也因此,在这样的归类中,元朝可以说有了从元太祖到元顺帝共计15位皇帝。其中,给蒙古带来辉煌时代的两个皇帝,分别是元太祖成吉思汗和元世祖忽必烈

  • 历史上的南坡之变,16位贵族集体弑君,20岁的元英宗酣睡中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研经讲史标签:元英宗

    封建时代,改革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往往都伴随着鲜血与牺牲。就算是统治者想改革,在推行过程中都可能会受到重重阻碍,进展缓慢。毕竟“蛋糕不是那么好动的”,如果你要动既得利益者的核心权益,如果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利益交换,只一味强硬地推进,可能还会迎来杀生之祸。改革向来适合徐徐图之,如果步子迈得太大,或

  • 明英宗过得憋屈,元英宗也好不到哪去,结局更悲惨

    历史人物编辑:曹娜说历史标签:元英宗

    在明朝,皇帝似乎个个奇葩,经历也让人大跌眼镜。其中,明英宗并不是亡国之君,却做了敌国的阶下囚。在中国历史上,这也是绝无仅有的。更奇葩的是,明英宗在鞑靼餐风露宿,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后来竟然奇迹般地返回明朝,还推翻了弟弟景泰帝的统治,再次复辟成功。这段经历并不励志,只能说是逆境之中的求生本能,明英宗也

  • 16位贵族集体弑君,南坡之变中,20岁的元英宗睡梦中悲惨离世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述标签:元英宗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国历史也是,没有长久的历史历程就没有如今丰富精深的文化魅力。“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毛主席曾经借用秦始皇汉武帝还有成吉思汗来表明自己的志向。在毛爷爷的词中不是想贬低历史上的各位英雄圣君,而是想说过去的人是很好,但时代与时俱进,能够创造历史的就是我们,当代的年轻人。那

  • 南坡之变:16位贵族联手弑君,20岁元英宗在睡梦中被杀,结局惨烈

    历史人物编辑:浅谈百科标签:元英宗

    元朝和后来的清朝一样,是一个由少数民族组成的朝代。在建立了政权之后,为了维护蒙古贵族的统治地位,元朝实行民族歧视政策,把国人按照民族分为四等: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汉人,四等南人。这一指导观念激化了各民族间的矛盾,天下民怨四起,为元朝后来的衰落埋下了伏笔。元英宗看出了这一点,他在位期间力图改革

  • 泰定帝也孙铁木儿是怎样的皇帝?他怎么就位的?治理的国家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俊慧文史书院标签:泰定帝

    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公元1293~公元1328年)在位时间:公元1323~公元1328年曾用年号:泰定、致和谥号:无庙号:泰定帝安葬地:起辇谷公元1323年,元朝御史大夫铁失发动南坡之变,与也先铁木儿等人冲入元英宗行官,将英宗杀死,拥立晋王也孙铁木儿为帝。铁失一伙之所以选中也孙铁木儿,是因为他是蒙古诸

  • 幼子守灶vs嫡长继承制,聊聊元武宗和泰定帝谁更正统?

    历史人物编辑:朱玉飞标签:泰定帝

    大元天历元年九月十三,元文宗图帖睦尔在大都大明殿即位,他不但在即位诏书上攻击堂叔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勾结铁失杀害元英宗硕德八剌,还把泰定帝的父亲元显宗甘麻剌,从太庙中撤出来,取消他们的皇帝称号。他为什么这样做呢?当然是为了否定泰定帝一系的合法性,只要别人是非法的,就显得自己是合法的嘛!那么,元文宗即位合

  • 元天顺帝是泰定帝的合法继承人,为何在位仅一个月就被元文宗推翻

    历史人物编辑:康康侃历史标签:元文宗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致和元年(1328年),元朝泰定帝去世,其子天顺帝即位,然而天顺帝在位仅一个月就败给了堂兄元文宗而兵败身死。为何天顺帝会迅速失败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一,出身宗室延祐七年(1320年),阿剌吉八出生于元朝岭北行省的晋王府,为晋王也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