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阔别列之战:元武宗初战海都汗,先胜后败,照样吹武德盖世

阔别列之战:元武宗初战海都汗,先胜后败,照样吹武德盖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张欣悦 访问量:2062 更新时间:2023/12/8 12:57:38

元成宗铁穆耳大德四年(1300)八月,元武宗、即时为皇侄的诸王海山,和窝阔台汗国最威武的兀鲁斯汗海都,在阔别列之地进行一场激战。

阔别列之战,是海都汗抗元战争最后一个阶段中的初战,也是诸王海山人生中的第一战。

这一年,身为薛禅皇帝忽必烈曾孙子的海山才20岁,正是朝气蓬勃如太阳初升的年纪,而身为忽必烈汗堂侄子的海都已经66岁,却是风前残烛般的英雄暮年。

一个是戎马一生、称雄中亚的霸主,一个是后来被《元史》吹爆武德、但当时才初出茅庐的牛犊,他们两人的对战谁才有胜算呢?

众所周知,翻越阿尔泰山夺回祖宗根本之地哈喇和林、恢复纯粹的蒙古世界,是海都汗的执念,他的一生都在为这个目标而努力,所以才几十年如一日的反元!反元!反元!

而元朝政府也把“反王”海都视为第一心腹大患,必欲除之而后快,从成宗即位后,就一直调整漠北的防务,加强防御,一边屯田建仓搞经济建设,一边主动出击侵袭依附海都的部落。

由于海都汗介入白帐汗国的内讧,以及元军的强势出击,使得海都汗一时无暇东进,漠北边境局势也因此得到暂时缓和。

随即在大德二年(1298),发生察合台汗都哇袭击称海(今蒙古国科布多东)的战事,戍守称海的最高军事长官宁王阔阔出(忽必烈庶子),与诸将帅床兀儿、囊加歹等饮酒作乐,烂醉如泥,面对强敌来袭,孤掌难鸣的驸马阔里吉思战败被俘杀。

称海之败让元成宗非常震怒,他严厉地斥责小叔叔阔阔出,取消他的指挥权,另外指派皇侄海山前往称海,代替阔阔出的职位。

此前还名不经传的忽必烈皇曾孙海山,这才出现在世人的视线中,开始在政坛崭露头角,并逐渐发展成大元四代目中最有势力的宗王,为日后登上皇位奠定基础。

海山是成宗铁穆耳胞兄答剌麻八剌的嫡长子,太子真金之孙,时年18岁,还没有获得王封,因此,只能被称为诸王海山。

以现代人的上帝视角看,随同海山出镇漠北的阵容十分华丽:

有海山的亲信侍臣唐兀人乞台普济(又译奇塔特布济克),和他的长子、海山的伴读也儿吉尼(又译额尔吉纳,时年20岁);

还有海山在潜邸的宿卫武官:阿速人忽睹帖木儿(阿儿思兰之子忽儿都答之子)、蔑儿乞人伯颜(时年19岁),伯颜的兄长马札儿台(时年20岁,即名臣脱脱之父);

成宗又指派亲信大臣康里人阿沙不花的弟弟康里脱脱(时年28岁),扈从海山北上;同时,还命蒙古军万户伯里閤不花、钦察卫千户哈赞赤,各率本部出镇漠北。

海山到了称海之后,又和戍守称海的钦察亲军都指挥使床兀儿、前卫亲军都指挥使阿速人玉哇失等高级将帅建立同袍情义,而床兀儿的第三子、此时大概20岁左右的燕帖木儿,就是这时候来到海山身边充当宿卫,追随海山十余年,被海山“特爱幸之”。

熟悉元史的读者们,单从这一串星光闪耀的名字,就能知道海山小集团的不容小觑,康里脱脱、乞台普济等人都是武宗朝的顶流,而燕帖木儿、伯颜等人又是文、明、宁、顺四朝的顶级流量明星,哪一个拎出来都是响当当的人物。

当然,此时他们和他们的主君海山一样,都还是名不经传的小人物,要等海山一飞冲天,他们才跟着鸡犬升天。

此时的漠北仍然分为两大战区,戍守东部和林战区的,就是真金太子嫡长子、成宗的胞兄、海山的大伯父、36岁的晋王甘麻剌;而海山前往的地方,就是西部的称海战区,他要代替小叔祖阔阔出,驻守在对阵窝察联军最前沿的称海战区。

大德二年(1298)年底,诸王海山意气风发的北上,大德三年(1399)抵达称海,与戍守和林的大伯晋王甘麻剌,形成掎角之势。

海山的性格豪迈直爽,慷慨大方,很有人格魅力,所以,很容易引起别人对他的爱戴之情,随同他一起前往漠北的侍臣和武官,就很快被他的性格所折服,对他俯首称臣、并替他经营打算。

由于海山没有王爵,自然就没有发号施令的王印,很影响他提高个人威望。于是,亲信侍臣乞台普济就以军务文书没有印信、难以防止他人伪造为由,在大德四年(1300),亲自入朝向朝廷为海山求取印章。

元成宗考虑到海山年轻、又没有资历,号令称海战区的戍守诸王会多有不便,于是,很干脆地把老父亲真金太子当年的信宝,赐给皇侄海山,以此来提高海山的地位、增加他的威望,并借此牵制大哥晋王甘麻剌。

这时候,成宗继续往漠北增兵,一边调遣封地在河西的堂弟安西王阿难答率本部前往称海;一边调遣戍守甘肃地区的诸王出伯(察合台之子拜答里之子阿鲁忽之子)率本部从亦集乃路,通过黑水城西北的沙碛,前往漠北。

显然,元成宗是准备通过大规模会战一举歼灭海都、都哇的窝察联军,所以才频频动作。

海都汗当然不会等待元朝政府调兵遣将摆好擂台,他在大德四年八月,就大举东进直扑称海,直接在阿尔泰山之南的阔别列之地,和称海战区新任最高指挥官海山对上。

关于阔别列之战,《元史·武宗本纪》记载非常简单:“四年八月,与海都军战于阔别列之地,败之。十二月,军至按台山,乃蛮带部落降。”

单看这一条史料记载,好像结果是海山获胜,海都败走,但结合其他相关史料可知,海山的人生第一战,是先小胜后大败,被枭雄海都狂揍一顿,溃走杭海岭,后勤供应都需要大伯的资助,别提多狼狈了。

按乞台普济的神道碑《史公先德碑》记载,在阔别列之战中,海山的伴读也儿吉尼出力最大,他率左卫射士担任前锋军,和海都部下的骁将缠斗,两人的兵刃搅在一起无法使用,力大无比的也儿吉尼居然单手角力搏斗,把对手摔下马,然后“斩其首”,获得局部小胜。

为了表彰伴读的武功,海山还脱掉自己的衣服、解下自己的马鞍,赏赐给也儿吉尼,并赏赐他一个良家女为“偶”。

或许是小胜带来的自得,海山和小叔祖阔阔出一样,犯了麻痹轻敌的失误,就在当天晚上,海都军夜袭大营,烧毁粮草,缴获辎重,年轻气盛的海山在仓促慌乱之间也无计可施,只能由伴当宿卫们扈从着溃走杭海岭。

虽然神道碑还记载,也儿吉尼率领百骑“追败而止”,明显是春秋笔法的挽尊,大营都被人连锅端了,你那百骑能顶多大用?实情应该是反过来、海山被海都军追着狂揍还差不多。

还好,由于诸王出伯、安西王阿难答,以及晋王甘麻剌等诸部及时赶到,还有戍守称海战区的骁将床兀儿、玉哇失等人的拼力死战,终于合力把海都军再次拦截在阿尔泰山之外,没有让窝察联军跨过杭海岭去觊觎和林。

据《元史·月赤察儿传》、及《淇阳忠武王碑》记载,小年轻海山因为阔别列之战的失利,被叔父成宗取消最高指挥官的职务,归属晋王甘麻剌统领。

因为成宗心中猜忌大哥,又匆忙派亲信重臣月赤察儿前往漠北,充当晋王的副手,以牵制晋王,“朝议北师少怠,纪律或失,命王亚晋王以督之”。

在阔别列之战后,阻挡窝察联军的主力,除了安西王阿难答、月赤察儿、床兀儿、玉哇失等人外,就是晋王甘麻剌和诸王出伯两人。

尽管晋王是争夺皇位的失败者,出伯是察合台汗国投奔过来的,两人的功劳或被抹杀,或被移花接木扣到海山头上,但史料中依旧还有蛛丝马迹可循。

据《元史·成宗本纪》和黑水城出土的《大都四年军粮文卷》记载,阔别列之战后,当年闰八月,成宗赐晋王所部粮七万石;九月,赐诸王出伯所部钞一万五千四百余锭。

从而可知,甘麻剌和出伯在大德四年的战事中,立有巨大的贡献,所以才被成宗特别加恩赏赐。

正是由于元军最终把窝察联军拦截在阿尔泰山之外,才让元武宗海山人生中的第一战没有显得那么灰头土脸,反而因为他后来做了皇帝,史臣倒是把别人的功劳,都扣到他的头上,而阔别列之战,在《元史武宗本纪》中也被讳败为胜,渲染成武宗海山的盖世武德。

就是这样。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参考资料:《元史》、《史集》、《国朝名臣事略》、《牧庵集》、陈得芝《元岭北行省建置考》、刘迎胜《察合台汗国史研究》、张岱玉《诸王表补正》等等。

透过表象寻找历史真相,以史为论,诉说个人见解,谢绝脱离人文环境的过度解读和阴谋论。有喜欢辽夏金元以及宗庙迁祧、后宫八卦的朋友可以关注猴格。

作者有话说:

就在阔别列之战四个月后,大德四年十一月,海山的庶长子、即后来的元明宗和世瓎,就出生在漠北。

明宗的生母亦乞烈·寿童,是宁昌郡王、驸马锁朗哈(昌王驸马孛秃之子驸马帖木干之子)的闺女,锁朗哈的老婆、寿童的老娘、明宗的外婆,则是薛禅皇帝忽必烈的孙女、秦王忙哥剌的女儿、安西王阿难答的姐妹奴兀伦公主。

也就是说,海山除了和阿难答是堂叔侄外,他俩还有外甥女婿和舅舅的一层关系,俺居然今天写文时,才意识到他俩的这层关系~~~

随之而来的疑惑就是,在成宗朝颇有势力的阿难答大王的亲外甥女,为啥会嫁给当时还没啥势力的海山做妾?~~~

不过,通过寿童为海山之妾,真金太子指派乞台普济保育海山,阔阔真太子妃命李孟为海山兄弟之师,以及成宗赏赐宿卫给海山看,海山兄弟虽然没爹了,但还是颇受大头目们的宠爱嘛!

标签: 元武宗

更多文章

  • 大德之变,元仁宗胜利后的艰难抉择

    历史人物编辑:崔博文标签:元仁宗

    【本文有6880字,嫌长勿入。】且说铁穆耳继位后,对大哥又恩宠又防范,晋王府的内史改由铁穆耳亲自任命的,以达到对甘麻拉监督牵制。在物质上呢,铁穆耳对大哥还是很慷慨的,当然,他对诸王都很慷慨,每年赏赐诸王的金额是忽必烈时期的三四倍。大德六年【1302】正月,晋王甘麻拉薨,年四十岁,【甘麻拉有三个儿子,

  • 南坡之变:16位贵族集体弑君,20岁的元英宗睡梦中被杀,结局惨烈

    历史人物编辑:王富刚标签:元英宗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在我国二十四史以及历代帝王庙中,一直都将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直到元顺帝逃离大都归入元朝的范畴。也因此,在这样的归类中,元朝可以说有了从元太祖到元顺帝共计15位皇帝。其中,给蒙古带来辉煌时代的两个皇帝,分别是元太祖成吉思汗和元世祖忽必烈

  • 历史上的南坡之变,16位贵族集体弑君,20岁的元英宗酣睡中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研经讲史标签:元英宗

    封建时代,改革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往往都伴随着鲜血与牺牲。就算是统治者想改革,在推行过程中都可能会受到重重阻碍,进展缓慢。毕竟“蛋糕不是那么好动的”,如果你要动既得利益者的核心权益,如果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利益交换,只一味强硬地推进,可能还会迎来杀生之祸。改革向来适合徐徐图之,如果步子迈得太大,或

  • 明英宗过得憋屈,元英宗也好不到哪去,结局更悲惨

    历史人物编辑:曹娜说历史标签:元英宗

    在明朝,皇帝似乎个个奇葩,经历也让人大跌眼镜。其中,明英宗并不是亡国之君,却做了敌国的阶下囚。在中国历史上,这也是绝无仅有的。更奇葩的是,明英宗在鞑靼餐风露宿,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后来竟然奇迹般地返回明朝,还推翻了弟弟景泰帝的统治,再次复辟成功。这段经历并不励志,只能说是逆境之中的求生本能,明英宗也

  • 16位贵族集体弑君,南坡之变中,20岁的元英宗睡梦中悲惨离世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述标签:元英宗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国历史也是,没有长久的历史历程就没有如今丰富精深的文化魅力。“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毛主席曾经借用秦始皇汉武帝还有成吉思汗来表明自己的志向。在毛爷爷的词中不是想贬低历史上的各位英雄圣君,而是想说过去的人是很好,但时代与时俱进,能够创造历史的就是我们,当代的年轻人。那

  • 南坡之变:16位贵族联手弑君,20岁元英宗在睡梦中被杀,结局惨烈

    历史人物编辑:浅谈百科标签:元英宗

    元朝和后来的清朝一样,是一个由少数民族组成的朝代。在建立了政权之后,为了维护蒙古贵族的统治地位,元朝实行民族歧视政策,把国人按照民族分为四等: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汉人,四等南人。这一指导观念激化了各民族间的矛盾,天下民怨四起,为元朝后来的衰落埋下了伏笔。元英宗看出了这一点,他在位期间力图改革

  • 泰定帝也孙铁木儿是怎样的皇帝?他怎么就位的?治理的国家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俊慧文史书院标签:泰定帝

    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公元1293~公元1328年)在位时间:公元1323~公元1328年曾用年号:泰定、致和谥号:无庙号:泰定帝安葬地:起辇谷公元1323年,元朝御史大夫铁失发动南坡之变,与也先铁木儿等人冲入元英宗行官,将英宗杀死,拥立晋王也孙铁木儿为帝。铁失一伙之所以选中也孙铁木儿,是因为他是蒙古诸

  • 幼子守灶vs嫡长继承制,聊聊元武宗和泰定帝谁更正统?

    历史人物编辑:朱玉飞标签:泰定帝

    大元天历元年九月十三,元文宗图帖睦尔在大都大明殿即位,他不但在即位诏书上攻击堂叔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勾结铁失杀害元英宗硕德八剌,还把泰定帝的父亲元显宗甘麻剌,从太庙中撤出来,取消他们的皇帝称号。他为什么这样做呢?当然是为了否定泰定帝一系的合法性,只要别人是非法的,就显得自己是合法的嘛!那么,元文宗即位合

  • 元天顺帝是泰定帝的合法继承人,为何在位仅一个月就被元文宗推翻

    历史人物编辑:康康侃历史标签:元文宗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致和元年(1328年),元朝泰定帝去世,其子天顺帝即位,然而天顺帝在位仅一个月就败给了堂兄元文宗而兵败身死。为何天顺帝会迅速失败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一,出身宗室延祐七年(1320年),阿剌吉八出生于元朝岭北行省的晋王府,为晋王也孙

  • 元朝的夺门之变一元明宗暴死与文宗复位

    历史人物编辑:付寒寒标签:元明宗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异族王朝,从忽必烈定国号大元开始,历时经十五帝立国九十八年。 在大一统王朝中仅仅高于西晋(秦隋)。而元朝之所以立国不足百年,最关键一点就在于没有汉化,在政治,思想,文化上没有彻底地汉化。虽然如此,但在争夺帝王之位这件事上,和其他封建王朝没有什么去区别。在元明宗和元文宗之间帝位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