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长孙皇后“观音婢”与隐太子妃郑观音,俩妯娌同名不同命

长孙皇后“观音婢”与隐太子妃郑观音,俩妯娌同名不同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知识天地 访问量:1497 更新时间:2024/2/20 1:39:17

图片来自网络

大唐之所以光彩夺目,不仅是出了”千古一帝”,更是荣耀了”千古一后”。作为站在李世民身后的奇女子,长孙皇后几乎是一个完美的存在,她的贤良淑德和宽厚仁慈,成为后世女性的标杆。不用并立“二圣”,她也傲立为女儿王国的帝王,与丈夫一样名垂青史,受人尊崇。

长孙皇后的大名到底叫长孙无诟还是长孙竭罗,还有待进一步考证。但是据说李世民一直喜欢叫她“观音婢”,这是她在娘家的小名。“观音婢”有送给观世音菩萨当弟子的寓意。长孙家族虽然出身行伍,却信奉佛教,让女儿“追随”观世音菩萨,也希望她能够成为像观世音菩萨那样大慈大悲之人。从中可窥见,作为新贵的长孙家族懂得谦卑礼让。也许正是这样的家风熏陶,才培养出这位千古“贤后”。

长孙皇后的大嫂本名就叫郑观音,古代都懂得避尊者讳,敢和“观察众生声音”的观世音菩萨同名,还真屈指可数。同样信奉佛教,听从高僧指点,北朝望族荥阳郑氏给女孩取名“观音”,可见霸气十足。郑观音作为大唐开国太子李建成的原配妻子,20岁就成了首任太子妃,与母仪天下的皇后之位近在咫尺。可惜祸起萧墙,玄武门政变,李建成及其儿子均被杀,28岁的郑观音从此孤苦孀居五十年,薨于长乐门内,卒年78岁。

郑观音和“观音婢”是妯娌,名字里都带有“观音”二字,还分别是大唐第一任和第二任太子妃,到底有哪些不同的命运?来一探究竟。

长孙皇后出生于公元601年。长孙一族是北魏宗室,父亲长孙晟在隋文帝时期曾任右骁卫将军。外祖父是北齐乐安王高劢,是名副其实的贵族世家名将之后。长孙氏本来有着高贵的身份,从小就和唐国公次子李世民订了娃娃亲。但随着父亲的去世,长孙氏与母亲哥哥都被同父异母的兄长赶出了家门,无奈之下,只能投奔了舅舅高士廉。在舅舅的庇护之下,父亲孝满之后,13岁的长孙氏和16岁的李世民喜结连理,青梅竹马和两小无猜结成正果,哥哥长孙无忌和李世民还是发小,从此开始了与丈夫风雨同舟、互爱互信和相知相伴的一生。不仅是丈夫的贤内助,作为后宫之主,还身体力行帮助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也成了李世民唯一的皇后,追思一生。

郑观音出生于公元599年。荥阳郑家是名门望族,与历史上著名的兰陵公主同宗。父亲郑继伯是北齐豫州大中正、吴山郡公、隋朝开府仪同三司和金紫光禄大夫,官职高于长孙氏的父亲长孙晟,这大概也是为什么郑观音能够嫁给唐国公嫡长子、而长孙氏只能嫁给老二的原因之一。郑观音比长孙氏大2岁,却到16岁才嫁给26岁的李建成,比13岁出嫁的长孙氏还要晚一年成婚。唐朝建立后,嫡长子李建成顺理成章当了太子,郑观音被册封为太子妃,年纪轻轻前途无量。按照原定剧本走,就是妥妥的大唐第二任皇后。奈何一夜之间,从母仪天下沦为阶下囚,和弟媳长孙氏的命运完全倒了过来。

历史是公平的,纵观“观音婢”长孙皇后一生,虽然一路升级打怪,夫贵子重,荣宠极盛,但是红颜薄命。13岁成婚,17岁生子,身体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据说为了给李世民多生几个嫡子,马不停蹄生了7个孩子(3子4女),耗尽了女人的心血,36岁就病逝了,最小的新城公主才三岁。为悼念妻子,李世民亲自把9岁的李治和3岁的新城公主抚养长大。而郑观音一生虽然大起大落,夫死子亡,终日悼念亡夫、抚育幼孤,但是却清心寡欲孀居了50年,最后活成78岁的高龄寿星。

图片来自网络

历史也是公正的,给了“观音婢”长孙皇后“千古贤后”的尊荣,也没有埋没隐太子妃的光芒。郑观音余生虽然被软禁,但是生活富足无忧,她忍辱负重把李建成的女儿们都抚养大,并保全了她们的一生,也赢得了庶出女儿们的尊重,最后和丈夫李建成合葬一起,留下一世清名。她的墓志铭可以和东汉的马皇后和邓太后一比。从这个层面来说,大唐这两位母仪天下的“观音”,都有着大慈大悲的菩萨心肠,就算散发的光芒有月亮和星星之别,但是都给女性立下了善良的榜样,都值得记上一笔。

标签: 长孙皇后

更多文章

  • 如果长孙皇后寿命长当了太后,武则天还能当皇后吗?

    历史人物编辑:侯卫朝标签: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寿命短,三十六岁就病故了,她还曾经说过,如果唐太宗驾崩时,她还活着,她就服毒自尽,怕自己被权力诱惑,成为一个掌权的太后。从这一点看,长孙皇后有点太爱唐太宗和唐朝江山了,怕自己对唐朝江山造成危害。可是她没想到,她的小儿子李治登基当皇帝娶了庶母武则天,把江山都送给武则天了,李唐皇室遭到毁灭性的打

  • 长孙皇后死前叮嘱一事,李世民没听进去,最终害苦长孙一族

    历史人物编辑:程洁旅游攻略标签:长孙皇后

    李世民能够经营好唐朝,虚心纳谏,开创著名的贞观之治,长孙皇后做出很大的贡献。长孙皇后可以说是李世民的贤内助,多次指正丈夫为政的失误。长孙皇后在临终前苦口婆心叮嘱一件事,然而李世民却没听进去,最后害苦了长孙一族,二十多年后长孙家族因此遭到灭顶。长孙皇后的身世非同一般,要知道当时长孙家族是北魏宗室之长,

  • 长孙皇后:唐朝最完美的皇后,李世民的贤内助,惜乎红颜薄命

    历史人物编辑:罗炜标签:长孙皇后

    皇帝君临天下,九五之尊。皇后母仪天下,总领后宫。自古以来,皇帝皇后,一主外一主内,被视为阴阳调和,天下太平之吉兆。然而事实上,古往今来,封建王朝几多,可真正做到内外和谐,阴阳调和的例子,却很少,因为好的皇帝虽然多,但是好的皇后却很少。古往今来漫长三千年历史中,厉害的皇后有许多,比如唐高宗李治的皇后武

  • 为何长孙皇后会被誉为“完美皇后”?3句遗言,秒杀其他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芝芝之文艺标签: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后宫众嫔妃和朝廷大臣们的一致赞誉。虽然没能陪伴唐太宗一起走完贞观盛世,但是无论是在其生前还是在其死后,都对唐太宗李世民,对大唐盛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尤其在她临终前留下的三个遗嘱,更是直接关系到贞观之治后期的兴衰。那么长孙皇后在一生的最后时刻究竟留下了哪三个遗言?长孙

  • 长孙皇后留下1句遗嘱,李世民如果听从,武则天根本当不上女皇

    历史人物编辑:陈春红标签:长孙皇后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朝代。在历史上的众多封建王朝中,唐朝的强盛数一数二,凭借发达的经济和强大武力,唐朝一度成为当时无与伦比的超级大国,过去赞颂国家实力的一些套话,比如“万国来朝、四夷宾服”等等溢美之辞,用在唐朝身上倒也并不为过。唐朝以海纳百川、兼收并容的气势,吸引来了五洲四海的宾朋客商,各种思

  • 大唐第一夫人“长孙皇后”:英雄心里的永远的白月光和朱砂痣

    历史人物编辑:史海无涯标签:长孙皇后

    唐太宗是个英雄皇帝,史书中他很少哭。虎牢关生死一战,压力如崩的时候,他没有哭;兄弟倾轧,玄武门外,他没有哭;突厥入侵,兵临城下,他也没有哭。可是当自己一生最爱的女人去世的时候,面对着女官们把长孙皇后还没有编篡完的《女则》一书给他看的时候,太宗皇帝失声痛哭。后来更是经常登上自己建造的一座多层塔楼,去看

  • 长孙皇后嫡女真如剧中所说,仗着嫡出身份骄横跋扈有失国体?

    历史人物编辑:飞鸣说娱乐标签:长孙皇后

    10年播出的香港电视剧《公主嫁到》讲述了昭阳公主嫁到金家后发生的一系列搞笑故事,剧中身为长孙皇后所出的永河公主,其性格骄纵,刁蛮恶毒,毫不留情,爱比较,妒忌心重,与驸马赵弘成婚五年,经常对其非打即骂。对亲母只是寻常百姓的昭阳公主份外看不起,偏偏昭阳公主最得太宗宠爱,令永河对昭阳更加妒忌和加害。幸天网

  • 李世民“霸占”弟媳杨氏时,长孙皇后为何不阻拦?魏征说出了实情

    历史人物编辑:曹振标签:长孙皇后

    作为“贞观之治”的开创者,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大唐的皇帝,也被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在他的统治下,唐朝迎来了民风开放的太平盛世,而在李世民身上,也有着一件颇为开放的风流韵事,那就是他曾想把自己的弟媳杨氏纳为后妃。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提起姓杨的女性,那贵妃杨玉环自然是当仁不让,高居榜首。不过我们今天要说的

  • 长孙皇后拿性命作赌注,使出一计,把杨贵妃拉下马来!

    历史人物编辑:风云人物看历史标签:长孙皇后

    说到争夺皇位,那唐朝时李世民和兄弟之间的争斗,真的是流了不少血,而他的儿子们,也是进行了很激烈的争夺。但是说起来是男人之间的战争,其实这里面也少不了女人的参与。要知道这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事。而这场战争就连长孙皇后也参与其中,为了让儿子坐稳太子之位,她也是费了很大的功夫,要知道太子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

  • 长孙皇后真得贤惠吗?为什么唐太宗纳弟媳她不管呢?

    历史人物编辑:周志庆标签: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在历史上是有名的贤德皇后,但她真如大家赞扬的那样贤德吗?长孙皇后是很贤惠,生活简朴,对于宫人很是体恤宽容,对庶出儿女视如己出,还劝唐太宗纳谏,在魏征惹恼了唐太宗时,加以劝解。可是有一件事让人不解,当唐太宗纳弟媳她为什么不阻止呢?在玄武门事变,唐太宗杀兄屠弟,逼老父退位,还把兄长和弟弟的儿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