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何长孙皇后会被誉为“完美皇后”?3句遗言,秒杀其他皇后

为何长孙皇后会被誉为“完美皇后”?3句遗言,秒杀其他皇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芝芝之文艺 访问量:2485 更新时间:2024/2/20 1:39:40

长孙皇后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后宫众嫔妃和朝廷大臣们的一致赞誉。虽然没能陪伴唐太宗一起走完贞观盛世,但是无论是在其生前还是在其死后,都对唐太宗李世民,对大唐盛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尤其在她临终前留下的三个遗嘱,更是直接关系到贞观之治后期的兴衰。

那么长孙皇后在一生的最后时刻究竟留下了哪三个遗言?

长孙皇后是在贞观九年去世的,去世的时候只有三十六岁,其实还很年轻,临死的时候,她跟皇帝讲了三句遗言。

第一是薄葬,她知道死生由命的说法和这个道理,不必厚葬,厚葬没有意义。

第二,应该重用房玄龄、保护房玄龄,说房玄龄这个人从开始就跟你一起打天下,他知道那么多的事儿,知道那么多的计划,但是这个人从来不泄密,任何人不知道这些事儿,他是非常安全,非常牢靠,非常忠诚的一个人,你应该善待房玄龄,我认为除了要薄葬这句话以外,房玄龄这个说法应该是皇后的一个政治遗嘱,相当于政治遗嘱,因为那个时候她病重的时候,房玄龄正好犯了一件什么错,被李世民打发回家了,皇后觉得这事做得不当,也认为如果这样做下去不好。所以把这事提出来,后来房玄龄遇到过很多很多的危难,很多时候都快完了,但是唐太宗坚定地要保护房玄龄,所以房玄龄是寿终正寝,在他有生之年没有发生任何意外。但是攻击房玄龄的势力很大的,出过很多事儿,但是因为皇帝坚决要保房玄龄,那别人也是没辙的。唐太宗在晚年那么坚定地保护房玄龄,我认为应该有皇后的一个原因在。皇后临终的这个政治遗嘱,应该是起到作用的,这是一个遗嘱。

第三个遗嘱,不要重用外戚,这是老调重弹,从贞观之初一直到这个时候,皇后还是念念不忘地说,不要重用外戚,一定要防止外戚干政的局面出现。

当初长孙无忌要当宰相她就反对,也是外戚干政这一条说法。临死了,还是说这件事儿,一定不要重用外戚,一定不要出现外戚干政,这里面到底有多少的玄妙呢?

历史没有留下任何记载,就是这么说的,就是这么记的,我们只能合理想象,大概应该是这样的,早年的那个苦难岁月,特别是被长孙安业驱逐了之后,他们的日子过得很苦,那个时候的长孙无忌,一定是发愤图强,因为长孙无忌很有才华,会写文章,读书很多,一定是发愤图强,我想那个时候长孙无忌一定跟他妹妹,有些事儿只有他妹妹知道,就是长孙皇后知道,她哥哥那个时候是怎样的一种心态,比如说发过毒誓,我要是掌权诸如此类的,所以妹妹最了解她的哥哥秉性,内心想的是什么,一旦真的掌权,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但是为什么不把这话跟皇帝明说呢,说我这个哥哥不可重用,这家伙要一旦掌了权,一定揽权无度。一定会先外戚专政的局面,一定会搞得天下大乱。她为什么不直说呢,这事儿还不能直说,这事儿能直说吗,不能说,一说,好,皇帝真信了,天天防范长孙无忌,皇上防范一个大臣,那个结果会是什么,最后就觉得这个大臣到处都不对,一定有毛病,这个事儿做得不对,那个事儿做得不对,干脆杀了算了。很有可能是这样的局面。所以这个皇后真的苦闷。她有一个真相她不能说,她只能提醒皇帝,不能那么做,可是皇帝到最后也不明白,你不说明白,他怎么能去做呢,皇上最后真的都不懂,我觉得这是贞观后期,因为皇后没有把话说明白,她也没法说明白,而唐太宗想执行也执行不了。

最后贞观后期的政治问题,朝廷上的政治问题,一直到高宗的永徽年间的问题,其实都是因为长孙无忌,就是皇后的那个早年很多年以前的那个不想看到的局面,后来都发生了。因为到了贞观后期,唐太宗就特别重用长孙无忌,长孙无忌是大权独揽,杀了一个又一个,最后得罪了很多人,所以后来武则天出来跟高宗一起把长孙无忌灭了,那是他作恶在前啊,他得罪很多人在前,那是有道理的,有理由的,有因果关系的。你到那个时候你再想,长孙皇后真的是有远见,可是她又爱莫能助,帮不上忙,她早早就死掉了。她跟皇上提的那个话,皇上没法明了啊,所以我认为长孙皇后,绝对是智慧高超的人,她真是能够预见到未来,她预见到房玄龄以后会有危险,所以她说要保护房玄龄,皇帝执行了,她预见到长孙无忌一旦掌权,外戚干政的结果就会出现,一塌糊涂长孙家完了,长孙家都完,她不愿意看到这个,可是后来皇帝听不明白,最后真的都出现了。

其实还有一件事,我这个证据不太足,在这里跟你们说说,我觉得有点道理,贞观八年,她是九年去世的,八年她给李世民安排了一个对象,安排了一个夫人,就是郑仁基的女儿,一个十六七岁的小女孩家教特好,可是呢被魏征给搅了那场婚姻,如果那场婚姻不被魏征搅了,你知道谁就进不来了,那个武则天就进不来了,如果这一招棋真是走到位了,有了郑仁基的女儿在没名额了对不对,武则天就进不来了,那唐朝的后来,那完全是另外的景象,说到这儿你是不是觉得皇后真的很神呢?

皇后在三十六岁的时候就去世了,李世民觉得自己失去了一个左膀右臂。那段时间李世民哭得最多,后来他就在宫里面建了一个塔,他经常没事儿的时候就爬到塔上去瞭望昭陵,昭陵就是李世民跟皇后的那个陵墓,上去看,看昭陵,就是看皇后。每次去肯定都哭得不像样,后来有一次领魏征上去。跟魏征说你看到了没有,魏征说我这个眼睛不好使,我怎么看不见,他说你怎么看不见啊,昭陵多近啊。魏征说是看昭陵啊,我还以为是看献陵呢。献陵就是太上皇的陵墓。

魏征说什么意思啊,魏征的意思没说出来,但表达出来了,一个皇帝天天念念不忘自己死去的皇后,对自己去世的父亲都没有那么尽心,你这样天下人知道这行吗,这不行,魏征的意思是这个意思,然后唐太宗又哭了,哭得一塌糊涂,走下塔来跟别人说把这个塔拆了,后来就把这个塔拆了,但是长孙皇后呢,虽然去世了,对于李世民来讲,我觉得她一直活在李世民的心中。不论是长孙皇后,还是李世民,还是魏征,这些人考虑问题从来不仅仅考虑自己,更多的是考虑国家,考虑天下,考虑民众。

标签: 长孙皇后

更多文章

  • 长孙皇后留下1句遗嘱,李世民如果听从,武则天根本当不上女皇

    历史人物编辑:陈春红标签:长孙皇后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朝代。在历史上的众多封建王朝中,唐朝的强盛数一数二,凭借发达的经济和强大武力,唐朝一度成为当时无与伦比的超级大国,过去赞颂国家实力的一些套话,比如“万国来朝、四夷宾服”等等溢美之辞,用在唐朝身上倒也并不为过。唐朝以海纳百川、兼收并容的气势,吸引来了五洲四海的宾朋客商,各种思

  • 大唐第一夫人“长孙皇后”:英雄心里的永远的白月光和朱砂痣

    历史人物编辑:史海无涯标签:长孙皇后

    唐太宗是个英雄皇帝,史书中他很少哭。虎牢关生死一战,压力如崩的时候,他没有哭;兄弟倾轧,玄武门外,他没有哭;突厥入侵,兵临城下,他也没有哭。可是当自己一生最爱的女人去世的时候,面对着女官们把长孙皇后还没有编篡完的《女则》一书给他看的时候,太宗皇帝失声痛哭。后来更是经常登上自己建造的一座多层塔楼,去看

  • 长孙皇后嫡女真如剧中所说,仗着嫡出身份骄横跋扈有失国体?

    历史人物编辑:飞鸣说娱乐标签:长孙皇后

    10年播出的香港电视剧《公主嫁到》讲述了昭阳公主嫁到金家后发生的一系列搞笑故事,剧中身为长孙皇后所出的永河公主,其性格骄纵,刁蛮恶毒,毫不留情,爱比较,妒忌心重,与驸马赵弘成婚五年,经常对其非打即骂。对亲母只是寻常百姓的昭阳公主份外看不起,偏偏昭阳公主最得太宗宠爱,令永河对昭阳更加妒忌和加害。幸天网

  • 李世民“霸占”弟媳杨氏时,长孙皇后为何不阻拦?魏征说出了实情

    历史人物编辑:曹振标签:长孙皇后

    作为“贞观之治”的开创者,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大唐的皇帝,也被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在他的统治下,唐朝迎来了民风开放的太平盛世,而在李世民身上,也有着一件颇为开放的风流韵事,那就是他曾想把自己的弟媳杨氏纳为后妃。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提起姓杨的女性,那贵妃杨玉环自然是当仁不让,高居榜首。不过我们今天要说的

  • 长孙皇后拿性命作赌注,使出一计,把杨贵妃拉下马来!

    历史人物编辑:风云人物看历史标签:长孙皇后

    说到争夺皇位,那唐朝时李世民和兄弟之间的争斗,真的是流了不少血,而他的儿子们,也是进行了很激烈的争夺。但是说起来是男人之间的战争,其实这里面也少不了女人的参与。要知道这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事。而这场战争就连长孙皇后也参与其中,为了让儿子坐稳太子之位,她也是费了很大的功夫,要知道太子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

  • 长孙皇后真得贤惠吗?为什么唐太宗纳弟媳她不管呢?

    历史人物编辑:周志庆标签: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在历史上是有名的贤德皇后,但她真如大家赞扬的那样贤德吗?长孙皇后是很贤惠,生活简朴,对于宫人很是体恤宽容,对庶出儿女视如己出,还劝唐太宗纳谏,在魏征惹恼了唐太宗时,加以劝解。可是有一件事让人不解,当唐太宗纳弟媳她为什么不阻止呢?在玄武门事变,唐太宗杀兄屠弟,逼老父退位,还把兄长和弟弟的儿子们

  • 长孙皇后孝顺贤良,36岁早逝,唐太宗在宫内建高楼一生缅怀

    历史人物编辑:崔博文标签:长孙皇后

    俗话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有一个成功的女人。普通百姓是如此,帝王将相也亦然。纵观中国历史,曾经出现过不少贤明的帝王,开创了许多太平盛世。在这些英明雄武的帝王身后,少不了有贤良淑德的皇后在背后默默地支持。千古一帝李世民之所以能建立丰功伟绩、名垂青史,无不得益于与他并肩而立、深明大义的长孙皇后,这位被

  • 长孙皇后:千古一代贤后,”贞观之治“幕后功臣!

    历史人物编辑:鲁班看看剧标签: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是中国历史上无人能比的一代“贤后”,人们都说长孙皇后是唐太宗李世民一生最挚爱的女人,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及万千宠爱与一身的皇后。许多人都认为长孙皇后是那个时代最幸福的女人。只是,她真的过得那么幸福快乐吗?长孙皇后出生于隋文帝仁寿元年,字观音婢,鲜卑族,河南洛阳人。人生有三大不幸一一幼年丧父,青

  • 长孙皇后究竟身世如何,为何对李世民有大帮助

    历史人物编辑:杨子豪标签:长孙皇后

    长孙这个姓氏起源于北魏皇族拓跋氏,长孙一族因是北魏宗室之长,故在孝文帝改革时,赐姓长孙。长孙家族作为皇族宗室,从北魏至隋以来能人辈出,可谓“门传钟鼎,家世山河”。隋朝大业年间,右骁卫将军长孙晟擅长骑射,有一箭双雕的美誉,且在军事,外交上也颇有建树。长孙晟长期处理隋与突厥的关系,曾使计分化突厥,对突厥

  • 生命只要好,不要长,唐太宗的长孙皇后就是如此

    历史人物编辑:朱明桂标签:长孙皇后

    中国历史上最贤惠的皇后就是文德皇后长孙氏,她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她出生于601年3月15日,祖籍洛阳,小字观音婢,她出身显赫,她的父亲是长孙晟,她是唐朝宰相长孙无忌同父同母的妹妹。长孙一族本不是汉人,而是北魏宗室,在孝文帝改革时,赐姓长孙。我们汉人一向尊重的贤德皇后长孙氏并不是汉人。她八岁丧父,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