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历史上,只有四位大臣谥号为“文贞”,魏征上榜!

唐朝历史上,只有四位大臣谥号为“文贞”,魏征上榜!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情怀历史号 访问量:4397 更新时间:2023/12/9 7:09:25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也即文人踏入仕途后,都梦想得到“文”字相关的谥号。而对于皇帝来说,也非常看重这个规格极高的谥号,不会轻易将其追封给去世的大臣。其中,就唐朝来说,历史上只有四位大臣谥号为“文贞”,你都知道吗?

一、魏征(徵)

隋朝末年,魏征参加瓦岗起义,跟随魏公李密,但不得重用。武德元年(618年),魏征归降唐朝,并说服李密旧部李勣献地归唐。在此基础上,魏征被封为太子洗马,辅佐太子李建成。当然,魏征辅佐的李建成,最终在玄武门之变中被李世民击杀。对此,魏征随之归降了李世民,也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

贞观元年(627年),魏征被升为尚书左丞。贞观七年(633年),改任侍中,负责门下省事务。累授左光禄大夫、太子太师,封郑国公。作为唐朝的宰相,魏征多次直言进谏,推行王道。曾提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主张“薄赋敛”,“轻租税”,“息末敦本”,“宽仁治天下”等,对李世民的施政给以极有益的影响,辅佐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

到了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征去世,享年六十四岁。获赠司空、相州都督,谥号“文贞”。随后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四位。对此,在笔者看来,魏征的功绩完全配得上“文贞”的谥号,这是名副其实的,也凸显出他在李世民心中的分量。

二、陆象先

陆象先(665年-736年),本名陆景初,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唐朝宰相,门下侍郎陆元方之子。陆象先出身吴郡陆氏太尉枝,而早在三国时期,陆逊陆抗就是吴郡陆氏的代表人物。

陆象先考中进士后,授扬州参军,迁洛阳县尉,入为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在太平公主的举荐下,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成为宰相。但是,陆象先不肯依附太平公主,之后进封兖国公,出为益州长史、剑南道按察使,历任河中尹、蒲州刺史、太子詹事、工部尚书、刑部尚书、同州刺史。

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陆象先病逝,追赠尚书左丞相,谥号“文贞”。陆象先对唐玄宗有“保护”之功,在罢相之后,陆象先治理一方,施政宽仁,深得治下官吏百姓的爱戴。所以,他获得“文贞”的谥号,也没有什么争议。

三、宋璟

宋璟(663年—737年),字广平,邢州南和(今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区)人。唐朝名相,北魏吏部尚书宋弁七世孙。宋璟博学多才,擅长文学。考中进士,授上党县尉,迁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吏部侍郎,官至吏部尚书、刑部尚书。

开元十七年(729年),宋璟被拜为尚书右丞相、上柱国、开府仪同三司,进爵广平郡公。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卒于洛阳,享年七十五岁,追赠太尉,谥号文贞。

在唐朝历史上,宋璟先后历仕武后、唐中宗、唐睿宗、唐殇帝、唐玄宗五朝,一生为振兴大唐励精图治,与姚崇同心协力,辅佐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与房玄龄、杜如晦、姚崇并称唐朝四大贤相。并且,宋代的“法医学之父”宋慈就是宋璟的后人。

四、张说

张说(yuè)(667年-730年),字道济,一字说之,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张说早年参加制科考试,策论为天下第一,历任太子校书郎、左补阙、右史、内供奉、凤阁舍人,参与编修《三教珠英》。不肯诬陷魏元忠,流放钦州。

武则天退位后,张说返回朝廷,任兵部员外郎,累迁工兵二部侍郎、中书侍郎,加任弘文馆学士。姚崇拜相后,张说出任相州刺史,迁岳州刺史。在讨平康愿子叛乱后,张说出任中书令,加集贤院大学士,倡议唐玄宗封禅泰山,进封右丞相。张说脾气暴躁,生性贪财,遭到弹劾,罢官致仕。起为右丞相,累迁左丞相。开元十八年(730年)十二月,张说病逝,时年六十四岁,获赠太师,谥号文贞。

张说是唐玄宗时期的宰相,一生3次为相,执掌文坛长达30年之久,是当时的天下文宗。不过很可惜的是,张说这位大臣的人品不是很好,除了脾气差外,还贪财受贿。所以他得到“文贞”这个谥号,还是唐玄宗给争取来的。所以,和上面三位比起来,张说的谥号还是存在较大争议的。

标签: 魏征

更多文章

  • 李世民将公主嫁给魏征长子,为何在魏征死后悔婚,还推倒他的墓碑

    历史人物编辑:婷艳读书标签:魏征

    公元643年,大唐第一谏臣魏征病危,唐太宗带着9岁女儿去探病。此时的魏征已经奄奄一息,看到李世民到来,只能流泪却动弹不了,君臣二人相伴几十年,唐太宗也悲从中来,他突然指着魏征儿子说:“我把女儿嫁给你。”魏征病重时,李世民将自己的女儿衡山公主许配给魏征儿子魏叔玉。贞观十七年,魏征驾鹤西去,唐太宗悲痛万

  • 魏征多次公开顶撞李世民,李世民为何总能容忍魏征

    历史人物编辑:唐宋风华标签:魏征

    魏征字玄成,唐朝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因敢于直谏被后人所熟知,被称为“一代良臣”,辅佐李世民完成了“大唐盛世”,留下了“明君贤臣”的千古佳话,后人常以魏征为榜样,时刻提醒自己做人要刚正不阿,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魏征曾经多次在公开场合顶撞、批评李世民,有句古话叫“忠言逆耳”,李世民虽贵为皇帝

  • 魏征怒怼唐太宗,李世民赐他一道菜,魏征当场吃光

    历史人物编辑:一盏历史标签:魏征

    如果说在唐太宗在位期间,有哪一位文臣比较出名,除了房杜、恐怕就是魏征了。魏征早年曾效力于瓦岗军,但是不受瓦岗重用,后来瓦岗军被王世充击垮,李密归降唐军。但魏征最早属于太子李建成阵营,而且深受李建成重用。他曾经劝说李建成,要提防李世民一步一步做大。玄武门事件之后,李世民登基,召魏征问话,问他当初为何百

  • 唐太宗把魏征比作自己的镜子,魏征死后,太宗为何砸毁魏征墓碑?

    历史人物编辑:叶子听禅标签:魏征

    唐太宗李世民和宰相魏征,一个虚心纳谏,被称为千古明君,一个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是诤臣的典范。但是根据史料记载,魏征死后才几个月,唐太宗李世民就亲手毁掉了自己题写的碑文,砸毁了墓碑。为什么魏征生前和死后,唐太宗对他的态度有这么大的反转,主要是因为三个原因。魏征生前不结党营私的形象崩塌魏征生前,在太宗的

  • 一个五易其主,一个从一而终魏征和房玄龄谁对贞观之治贡献大?可能结论令人唏

    历史人物编辑:付寒寒标签:房玄龄

    提起魏征,人们就会想起瓦岗寨的那个“魏老大”,或者在唐太宗李世民面前那个喋喋不休的老头子;而房玄龄,人们似乎更记得他是个名扬四海、惊动皇帝的“妻管严”,或者那个不肖之子房遗爱,跟着公主谋反被杀掉了。那么魏征和房玄龄究竟谁在历史上,或者说对于大唐盛世、贞观之治贡献大呢?我们可以从这两个人的经历来比较一

  • 他是唐朝十八学士之首,凌烟阁位列第三,李世民手下的能臣,房玄龄是其黄金搭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食堂标签:房玄龄

    根据题目就能想象得到他的彪悍,这人确实非常了不起,是唐朝18学士之首,凌烟阁排名也非常的靠前,与房玄龄简直绝配,历史上最著名的“房谋杜断”中的杜就是他了,他就是杜如晦。 他祖上都是周朝高官,隋朝取代周朝后,他的爷爷做了隋朝的工部尚书、义兴公,他老爹是隋朝昌州长史,他年轻的时候非常的聪慧,长大后,成了

  • 据史料记载:唐朝宰相房玄龄是出了名的“怕老婆”,竟然怕到要向李世民“求助

    历史人物编辑:芳家家的喵标签:房玄龄

    据史料记载:唐朝宰相房玄龄是出了名的“怕老婆”,竟然怕到要向李世民“求助”的地步。有一天,早朝结束了,朝廷文武百官皆已各自散去,只有房玄龄既不回家,也不回“办公室”去干活,而是一个人在皇宫大门口独自徘徊,不停走来走去。唐太宗很快就知道这事,误以为是他还有事要上奏,就把他叫进了宫里。“房爱卿,你这是怎

  • 房玄龄怕老婆?你只知千古风流一坛醋,却不知她曾剜目明志

    历史人物编辑:威史解读标签:房玄龄

    他是大唐的宰相,在唐初平定天下、玄武门之变和贞观之治中都立下了汗马功劳,官居正一品的司空,更是在凌烟阁功臣中排在了第五位。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谋略过人的宰相竟怕老婆,怕到什么程度呢?唐太宗李世民赐给他两个美人做妾,他都不敢要。他就是与杜如晦一起有“房谋杜断”之称的房玄龄,房玄龄与其妻卢氏留下了一段“千

  • 魏征给李世民选美,竟选了百名丑女,并赐给了魏征,房玄龄大笑

    历史人物编辑:梁娜标签:房玄龄

    一,事发金銮殿大唐贞观年间,一次早朝,金銮殿上文武百官两厢站立,大唐天子唐太宗端坐龙椅,礼部尚书沈既济执笏奏道:“万岁,如今四海升平,国泰民安,臣以为,万岁应大幸天下,从各地招入民间漂亮女子百名,以彰显当今君民同德,昭示皇恩浩荡,恩泽四海。”“一派胡言!”沈既济话音未落,郑国公魏征怒容满面地出了班,

  • 让李世民下定决心,发起玄武门之变的不是房玄龄,而是另有其人?

    历史人物编辑:钱六六标签:房玄龄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唐太宗李世民作为唐朝的第二个皇帝,美名一直流传到现在。作为一代明君,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同时主动消灭地方各种割据势力,唐朝的繁荣和安定也是他的努力得到的。除了用盛世之君来形容李世民,还有一个词语也和他有一定的关系,那就是"玄武门之变"。作为一次大规模的政变,直到现在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