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魏征:政治家之外,他还是位诗人,引领了唐诗新潮流

魏征:政治家之外,他还是位诗人,引领了唐诗新潮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南风一史 访问量:2468 更新时间:2024/3/1 16:01:16

政治家开唐诗新流

诗歌兴于大唐,但在初唐时期,诗歌的题材远不如盛唐时期那样兴隆,体裁非常局限,是宫廷贵族专属,格式固定,追求辞藻华丽,内容虚浮,也比较难懂。

这种诗风承接隋朝,但经过隋末的动荡,无数风流人物走上历史舞台,开启了不一样的人生。这其中,记载他们思想的最好文字就是诗歌了。

动荡的社会环境自然不是舒适的宫廷生活所能比的,而奔波在命运的战场上的文人所产生的感悟,书写出来的文字,自然是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在不知不觉见,一种流传于宫廷的文学体裁已经发生了改变,并成为日后大唐最绚丽的文学艺术和文化代表。

如今,魏征的《抒怀》却是被公认的以诗言志的代表作,所以,把这首诗作为新诗歌的开山之作,是不会有多少人反对的。

魏征,是大唐贞观年间的名臣,以敢于向君王提意见著称,他和君王李世民之间的佳话,早已是历史上君臣和睦的典范。只不过,大家所熟知的是魏征铮铮铁骨的风范,却不知道他对大唐诗歌传扬所作出的贡献。

接受特殊任务的魏征,有感而发

和一般的文弱书生的追求安稳的生活不同,成长于乱世的魏征的命运,不是一个甘受命运摆布的人,而是走上了造反之路,梦想着通过自己的壮举,为创建一个新王朝出力。

魏征所在的造反阵营是当时反隋实力最强大的瓦岗军,首领是李密,其人志向远大,谋略出众,但李密在最关键的时刻,拒绝了魏征正确的建议,采取了错误的行动,导致失败,只能带着魏征等人,投奔大唐。

在一个新的集团中,魏征如果没有贡献,那么只能成为臣子的臣子,一辈子没有出头之日不说,还会成为猜忌和打击的牺牲品。同时,魏征也是一个不甘沉沦的人,他向大唐皇帝李渊提出,应该抓紧时间,把因失败而散落在各地的瓦岗将领招降过来,成为大唐立国的基石。

李渊知道瓦岗将士的厉害,立刻接受了魏征的建议,并且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他。

于是,在武德二年,魏征离开长安,开始了自己新的征程。

走到潼关时,魏征向四周眺望,雄伟的长安城就在身后的关中平原之上,而这潼关就是守护它的一道屏障。潼关四周崇山峻岭,林木苍翠,中间只有这狭窄的官道,才能让人通过。如果没有争雄天下的企图,是不会有人冒死来攻打关隘的。

站在潼关口前,魏征想起了自己前期的戎马生涯,曾经想成为开国功臣的豪情,已经不能再施展了。但英雄不会轻易向命运低头,平定天下的志向依然激荡在信中。

作为一个落魄的臣子的臣子,魏征感受到了知遇之恩,所以才不辞劳苦,选择了出关去完成使命。

新唐诗的诞生

如今,魏征站在潼关前,知道再往前走一步,就离开了安逸的环境,投入到吉凶莫测的险途当中,或许都不能再活着回到长安。在这种情绪主导下,再看潼关周围的高山,就连那古木丛中寒鸟的鸣叫、大山深处的猿猴嘶鸣,都能让人感到神惊魂散。

难道我魏征就不能选择一个安逸的生活吗?当然不是,长安之大,大唐天子又正是招揽人杰之时,完全可以安顿魏征过上衣食不愁的生活。而驱使自己不畏艰险的理由只有胸中不灭的激情和君王的器重。

李渊与李密相比较,李渊是把魏征当国士看待的,而自己也只有以国士的态度去回报李渊这个圣明的君王。想当初,季布和侯赢这两位古人都是把信守诺言看作高于生命,人活在世上,也应该把意气放在第一位,又何必为追求功名而贪图安逸呢?

想到自己的经历和当前肩负的使命,魏征感慨万千,写了这首《抒怀》诗。

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杖策谒天子,驱马出关门。请缨系南越,凭轼下东藩。郁纡陟高岫,出没望平原。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既伤千里目,还惊九逝魂。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恩。季布无二诺,侯赢重一言。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

魏征是一个读书人,但在这首诗中,却完全看不懂半点读书人的酸腐之气,相反,满纸豪情,让人感觉面对的是一位纠纠大丈夫。而这种丈夫意气,也反映到了这首诗中,从而出现了一首与前朝风格完全不一样的诗歌。

从气势上看,这首诗气魄宏伟,满纸豪情,显示出极强的开阔意境。隋末的社会大动荡,魏征亲自参与其中,而且对社会发展的走向有着深刻的预见和准确的判断。

也正是这种特质,使得他能用粗旷的笔调,扫荡汉魏六朝以来积淀的绮糜浮艳的文风,而将那种不甘沉沦、急于建功立业的志向带入其中,正式确立了“诗言志”的特征。从此,诗歌就有了一个全新的标签。

魏征开创了“诗言志”的风格,而《抒怀》中展现的“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恩”、“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的志向,也深深影响了魏征的后半生。

这一次出使,魏征并没有能完成李渊交给他的使命,而是成为军阀窦建德的俘虏,并被迫成为他的幕僚。一直要等到李渊派李世民平定窦建德后,魏征才重新成为大唐的臣子,并进入太子李建成的府中,成为太子洗马。

直到此时,魏征才开始发挥自己的才能,先是帮助太子用文治的方法,平定了山东,然后卷入太子和李世民的夺位风波,他多次建议李建成对李世民采取行动,但李建成没有采纳,最终在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中丧身。

又一次失去了主公的魏征被李世民收留,任命为谏议大夫,也正是这一任命,让魏征真正走进了历史。魏征实现了自己的国士梦,没有单纯地去追求功名,但功名却找上了他。

或许,一直到暮年,魏征总结自己的一生,会想起当年投笔从戎,卷入中原逐鹿的风尘岁月,也想到自己不甘于安宁舒适的生活选择。这应该是这首《抒怀》在激励他。

【春哥趣说文史】作者小A。

标签: 魏征

更多文章

  • 魏征死后为何李世民要砸他墓碑?只因魏征生前的这一举动

    历史人物编辑:雪雪细说标签:魏征

    导语:先前唐太宗已经同意把衡山公主许配给魏征长子魏叔玉,这时也后悔了,下旨解除婚约。到后来他越想越恼火,竟然亲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魏征是馆陶(今属河北)人,从小丧失父母,家境贫寒,但喜爱读书,曾出家当过道士。隋大业末年,魏征被隋武阳郡(治所在今河北大名东北)丞元宝藏任为书记。元宝藏举郡归降李后,他

  • 唐朝历史上,只有四位大臣谥号为“文贞”,魏征上榜!

    历史人物编辑:情怀历史号标签:魏征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也即文人踏入仕途后,都梦想得到“文”字相关的谥号。而对于皇帝来说,也非常看重这个规格极高的谥号,不会轻易将其追封给去世的大臣。其中,就唐朝来说,历史上只有四位大臣谥号为“文贞”,你都知道吗?一、魏征(徵)隋朝末年,魏征参加瓦岗起义,跟随魏公李密,但不得重用。武德元年(

  • 李世民将公主嫁给魏征长子,为何在魏征死后悔婚,还推倒他的墓碑

    历史人物编辑:婷艳读书标签:魏征

    公元643年,大唐第一谏臣魏征病危,唐太宗带着9岁女儿去探病。此时的魏征已经奄奄一息,看到李世民到来,只能流泪却动弹不了,君臣二人相伴几十年,唐太宗也悲从中来,他突然指着魏征儿子说:“我把女儿嫁给你。”魏征病重时,李世民将自己的女儿衡山公主许配给魏征儿子魏叔玉。贞观十七年,魏征驾鹤西去,唐太宗悲痛万

  • 魏征多次公开顶撞李世民,李世民为何总能容忍魏征

    历史人物编辑:唐宋风华标签:魏征

    魏征字玄成,唐朝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因敢于直谏被后人所熟知,被称为“一代良臣”,辅佐李世民完成了“大唐盛世”,留下了“明君贤臣”的千古佳话,后人常以魏征为榜样,时刻提醒自己做人要刚正不阿,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魏征曾经多次在公开场合顶撞、批评李世民,有句古话叫“忠言逆耳”,李世民虽贵为皇帝

  • 魏征怒怼唐太宗,李世民赐他一道菜,魏征当场吃光

    历史人物编辑:一盏历史标签:魏征

    如果说在唐太宗在位期间,有哪一位文臣比较出名,除了房杜、恐怕就是魏征了。魏征早年曾效力于瓦岗军,但是不受瓦岗重用,后来瓦岗军被王世充击垮,李密归降唐军。但魏征最早属于太子李建成阵营,而且深受李建成重用。他曾经劝说李建成,要提防李世民一步一步做大。玄武门事件之后,李世民登基,召魏征问话,问他当初为何百

  • 唐太宗把魏征比作自己的镜子,魏征死后,太宗为何砸毁魏征墓碑?

    历史人物编辑:叶子听禅标签:魏征

    唐太宗李世民和宰相魏征,一个虚心纳谏,被称为千古明君,一个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是诤臣的典范。但是根据史料记载,魏征死后才几个月,唐太宗李世民就亲手毁掉了自己题写的碑文,砸毁了墓碑。为什么魏征生前和死后,唐太宗对他的态度有这么大的反转,主要是因为三个原因。魏征生前不结党营私的形象崩塌魏征生前,在太宗的

  • 一个五易其主,一个从一而终魏征和房玄龄谁对贞观之治贡献大?可能结论令人唏

    历史人物编辑:付寒寒标签:房玄龄

    提起魏征,人们就会想起瓦岗寨的那个“魏老大”,或者在唐太宗李世民面前那个喋喋不休的老头子;而房玄龄,人们似乎更记得他是个名扬四海、惊动皇帝的“妻管严”,或者那个不肖之子房遗爱,跟着公主谋反被杀掉了。那么魏征和房玄龄究竟谁在历史上,或者说对于大唐盛世、贞观之治贡献大呢?我们可以从这两个人的经历来比较一

  • 他是唐朝十八学士之首,凌烟阁位列第三,李世民手下的能臣,房玄龄是其黄金搭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食堂标签:房玄龄

    根据题目就能想象得到他的彪悍,这人确实非常了不起,是唐朝18学士之首,凌烟阁排名也非常的靠前,与房玄龄简直绝配,历史上最著名的“房谋杜断”中的杜就是他了,他就是杜如晦。 他祖上都是周朝高官,隋朝取代周朝后,他的爷爷做了隋朝的工部尚书、义兴公,他老爹是隋朝昌州长史,他年轻的时候非常的聪慧,长大后,成了

  • 据史料记载:唐朝宰相房玄龄是出了名的“怕老婆”,竟然怕到要向李世民“求助

    历史人物编辑:芳家家的喵标签:房玄龄

    据史料记载:唐朝宰相房玄龄是出了名的“怕老婆”,竟然怕到要向李世民“求助”的地步。有一天,早朝结束了,朝廷文武百官皆已各自散去,只有房玄龄既不回家,也不回“办公室”去干活,而是一个人在皇宫大门口独自徘徊,不停走来走去。唐太宗很快就知道这事,误以为是他还有事要上奏,就把他叫进了宫里。“房爱卿,你这是怎

  • 房玄龄怕老婆?你只知千古风流一坛醋,却不知她曾剜目明志

    历史人物编辑:威史解读标签:房玄龄

    他是大唐的宰相,在唐初平定天下、玄武门之变和贞观之治中都立下了汗马功劳,官居正一品的司空,更是在凌烟阁功臣中排在了第五位。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谋略过人的宰相竟怕老婆,怕到什么程度呢?唐太宗李世民赐给他两个美人做妾,他都不敢要。他就是与杜如晦一起有“房谋杜断”之称的房玄龄,房玄龄与其妻卢氏留下了一段“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