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兴乱唐,迎佛骨-先明后暗的唐宪宗

兴乱唐,迎佛骨-先明后暗的唐宪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冬季旅行计划 访问量:4299 更新时间:2024/1/28 7:58:02

安史之乱之后,朝廷分封了大量节度使,固然有的是平定叛乱的功臣,如郭子仪等人,也有的就是招降的安史叛军,比如河北三镇,他们迫于形势,无奈之下向朝廷投降,而郭子仪等人出于鸟尽弓藏的原因,也愿意接受他们的投降,形成一个相对平衡的政治局面,当然,在其中最难受的是皇权,而最轻松的,是郭家,拥有四朝元老,多次拯救朝廷于危难的国之柱石,更有军中佣簇无数,而皇权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和郭家相互联姻,用共同的血脉来联络双方,消弥祸乱,莫过于此。这个人,是唐宪宗李纯。

李纯,唐顺宗李诵之子,出生于代宗李豫的晚年时期,出生的第二年,祖父登基,父亲被册立为太子,固而年幼的李纯很受宠爱,六七岁的时候,德宗把他抱在大腿上,问他是谁,怎么在自己的怀中,年幼而机灵的李纯回答,自己是第三天子,皇帝长孙,这个说法新奇而又贴合实际,得到德宗的喜爱。而李纯的母亲王氏,曾是代宗才人,而他还有个同父兄弟,被祖父收养为义子,毕竟在那个刚刚平定战乱的年代,总有些人因为某些原因而有特殊的际遇,简而言之,就是辈分关系有些复杂,李治皇后是父亲的女人,到了这位顺宗,居然找自己祖父的才人,照之前的关系来看,皇位怎么都轮不到这位名位有些不正的孩子,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个孩子娶了一个人,这个人是郭子仪的亲孙女,郭瑷的嫡长女。那时候李纯还是广陵王,而郭氏是郭瑷的掌上明珠,郭氏母亲还是代宗长女升平公主,按辈分也比李纯高一辈,不过一来相互爱慕,二来为稳固天下,李家也需要一位皇帝拥有郭家的血脉,因此双方的结合注定了李纯会是下一任皇帝,因为郭子仪的威望还在,而藩镇,还没有完全平定。805年,李纯被册封为皇太子,随后就监国,监国不到一个月,就顺利继承了皇位,得父亲传位,执掌这个国家。自安史之乱郭子仪平叛后,皇帝的话语权就始终低这位国之柱石一点,尽管郭子仪忠心耿耿,但是他的部下,他的子嗣却不一定能够控制自己,或多或少会对皇权有一点挑衅的心理,而李纯作为两家联姻的纽带,可以顺势平衡这一点。806年,刚刚登基得李纯就得到了西川节度使刘辟叛乱的消息,这正好让他杀鸡儆猴,派出军马平叛,刘辟屡战屡败,最终被斩首带回长安,昭示天下,这位皇帝,和其他皇帝不一样,兵权在手,无惧挑衅。当然,最关键的还是淮西节度使吴元济的叛乱。814年,吴元济隐瞒父亲病故的消息,自己掌握了淮西,随后进入半独立状态。隐隐约约和朝廷对峙,有着自立为王的心思,于是李纯决心出兵淮西,改变这种状态。

这对当时的天下有些很大的影响力,李师道这样的节度使纷纷声援朝廷而作壁上观,看待局势的发展,817年,宰相裴度领兵,麾下有李愬等名将跟随,屡战屡败,尤其是突袭蔡州一战,李愬雪夜进军,驱赶鸭子而迷惑吴军,随后乘势突袭,吴军疏于防范,最终吴元济在睡梦中被擒获,至此称霸一方的吴元济被朝廷平定,朝廷的权威进一步加强。而得到消息的李师道一开始战战兢兢,向朝廷表达归顺的意思,后来又起兵造反,结果在朝廷大军压境的情况下,被麾下人砍掉了脖子,宣告自己叛乱的失败,成为了当时的一个风向标杆。之后宣武节度使韩弘入朝为官,自己解除了自己的兵权,面对这种合作的态度,唐宪宗封他为司徒兼尚书令。魏博节度使田弘正讨伐李师道有功,也被封为侍中,就这样通过刚柔并济,一系列政治手段下,朝廷收回了很大一部分边镇的权利,唐朝出现了中兴的迹象,可惜,好景不长。李纯个人的风格开始凸现,在平定四川节度使,镇海节度使叛乱后,又招降河北三镇,继而平定吴元济之后,李纯开始重用自己的宦官,和吐蕃的大战中,任命吐突承璀为指挥使,手握大权,让宦官的权利急剧增大,而不考虑这个宦官能否带兵出征。有文臣劝谏也被自信的李纯一语带过,他觉得宦官相比那些节度使而言,毫无威胁。随后更是重用方士皇甫镈,炼制丹药,以求长生不老,不仅如此,他居然还想改变宗教格局,派宦官到凤翔迎接佛骨,因此引发朝廷强烈不满,韩愈等人的上书惹怒了他,因此韩愈被贬官千里。而李纯因为多次服用丹药变得脾气暴躁,开始肆意诛杀宦官,引发手下心腹的恐慌,他们分为两派,分别支持李恽和李恒两位皇子,不过他们注定是无用功,因为决定权不在他们,甚至不取决于皇帝。

因为李恒是郭氏的儿子(李纯因为担忧皇后会打扰自己寻欢作乐,也有制约郭家影响力的意思,一生没册封皇后),身份注定了必定是下一任帝王,固然唐宪宗不喜欢这个儿子,也不想被牵制,也没有办法,不久之后,唐宪宗就暴毙了,郭氏集团(朔方节度使)等人在背后操纵着一切,李恒登基为帝,大肆屠杀宦官,除了依附自己的,其他都被杀个人头滚滚,要命的是这些人在宪宗一朝都身居高位,突然大规模屠杀这些人容易造成朝堂的混乱,而郭氏丝毫不在乎这些。对她来说,维护郭家利益高于其他。而李恒,很大程度上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更像是一个花花公子,唐宪宗的努力,顷刻付诸东流,至此,唐朝进入后期。

可以说,郭子仪以其强大的个人威望,让唐朝后期的皇帝都很难绕开这座大山,李纯发奋图强十五年,最终还是需要看郭子仪的脸色,太子之位,也只能是郭家血脉,所以,后来的唐朝每况愈下,而想要依靠宦官和藩镇对抗的李纯,只能是空中阁楼,一切随着他的去世烟消云散,包括那想要兴盛的大唐。

标签: 唐宪宗

更多文章

  • 晚唐中兴的明君,唐宪宗缔造元和中兴

    历史人物编辑:矛舍品史标签:唐宪宗

    温馨提示:全文共3270字,阅读时间约为3分钟前言:每一个朝代在进入王朝的晚期后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当压力和矛盾不断升级后,就会有人站出来进行一次变革,而这样的变革有时是做做样子,有时是痛下决心,都是为了王朝的统治者继续他宏图霸业而进行的。晚唐时期的最后一次中兴局面是在唐武宗李炎的主持下开展的,

  • 唐宪宗李纯开创了“元和中兴”,打压了唐王朝藩镇的力量

    历史人物编辑:蔡小萍标签:唐宪宗

    全文共1719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唐王朝的藩镇最初是由唐睿宗李旦所设置的,用来抵抗吐蕃王国的侵犯。到了唐玄宗李隆基的时候,他把那些藩镇战区扩大到了十个战区,四面八方把唐王朝给包围保护起来。这个目的是好的,但是令他们没想到的是,到了后面,不仅原有的目的,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反而还产生了负面影响。在宰相

  • 唐宪宗李纯,如何励精图治对待国家,最终实现“元和中兴”

    历史人物编辑:扇新说史标签:唐宪宗

    刘昫曾赞曰:贞元失驭,群盗箕踞。章武赫斯,削平啸聚。我有宰衡,耀德观兵。元和之政,闻于颂声。唐宪宗李纯是唐朝的第十一位皇帝,唐德宗的孙子。在公元805年,他被立为太子,正式改名为李纯,从此便开始参与国家事务的处理。也就是在这一年他继承了皇位,成为了李唐王朝新一任的统治者。与父亲的无能不同,唐宪宗立志

  • 唐宪宗维护一个臣子有多“疯狂”,有人想出卖他,宪宗立马一顿怼

    历史人物编辑:蹴鞠亚洲女足标签:唐宪宗

    唐朝自安史之乱后,朝野上下便出现了萎靡不振的现象,尤其是在后期出现了朝野中的人结为朋党,相互援济的情况下朋党营私、相互包庇。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了一位名动朝野的“伯乐”--斐度。为什么说的是伯乐?主要是在当时朝堂环境比较恶劣的情况下,他能做到洁身自好,并且推举贤才,比如韩愈这样的文坛大家都是他一手推

  • 唐宪宗为什么不立结发妻郭氏为皇后?只因为她那太显贵的出身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皇宫标签:唐宪宗

    一般皇帝一登基,就会立自己的妻子当皇后,太子是一定会立太子妃为皇后的。可唐朝的唐宪宗李纯偏不立自己的结发妻郭氏为皇后,只让她当贵妃。在唐宪宗李纯还是广陵王时,他的父皇唐顺宗就为他娶了郭氏为正妻。等李纯当了太子,郭氏就成了名正言顺的太子妃。按理说,李纯由太子升任皇帝,就该把太子妃郭氏封为皇后,这是从古

  • 唐朝版有钱好办事,唐宪宗能中兴大唐,要感谢会存钱的爷爷

    历史人物编辑:钰说时光标签:唐宪宗

    引言:安史之乱后,大唐王朝其实一直在致力于削藩,而且这削藩的进程几乎贯穿大唐后续近百年。其中集大成者,就有唐德宗时代和唐宪宗时代。这祖孙两性格相似,脾气也相仿,就连志向也几乎一摸一样,只是境地却天差地别,这天差地别境遇背后,就是祖孙舔犊之情的体现。 (气势恢宏的大唐盛世) 一:雄心勃勃的唐德宗公元7

  • 唐宪宗用何种方法制裁藩镇一统全国?初试锋芒,其能否获得胜利?

    历史人物编辑:一人的历史标签:唐宪宗

    公元805年,宦官俱文珍与剑南节度使韦皋等藩镇势力,联合逼迫唐顺宗传位给太子李纯。李纯就这样登上皇位,是为宪宗。李纯即位后,对藩镇采取不再姑息迁就的态度。自唐中期以来,地方藩镇拥兵自重,表面上仍奉朝廷,但在辖区内的法令、官爵都由自己颁布或任命,赋税也不交给中央。节度使也往往是父死子继,或部下拥立,中

  • 病故还是遇害?唐宪宗为何和儿子同时离奇死亡?奴仆相斗主人遭殃

    历史人物编辑:寻根拜祖标签:唐宪宗

    元和十五年(820年)正月二十七,义成节度使刘悟从大明宫带出一条好消息:皇帝的身体状况很好,刚刚还签署了一道任命诏书。唐宪宗因病已经多日不上朝,大臣们无法进宫,一个个急得团团转,朝堂之上一片惶恐。正好赶上刘悟进宫述职,这才有机会见到皇帝,于是大臣们惴惴不安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岂料,第二天一早,人们得到

  • 奇葩的唐穆宗

    历史人物编辑:深更读史标签:唐穆宗

    唐穆宗,原名李宥,唐朝第十二位皇帝,很多人对他不太熟悉。的确,他并非什么英明之主,反而还是一个昏君。他在位时间也不长,死的时候也就三十岁。唐穆宗一共有五子,长子唐敬宗李湛,恭僖皇后所生;次子唐文宗李昂,贞献皇后所生;五子唐武宗李炎,宣懿皇后所生;六子怀懿太子李凑,母不详;八子安王李溶,(《新唐书》未

  • 唐宪宗的削藩明明已成功,为何河北又乱了呢?唐穆宗的骚操作太渣

    历史人物编辑:寻根拜祖标签:唐穆宗

    大唐元和十五年(820年)正月,唐宪宗李纯带着几分遗憾离开了人世,他这辈子心心念念的削藩之战并不完美,因为幽州还未被平定。不过以我个人浅见,唐宪宗能搞定了“五大天王”中的魏博、淮西、淄青、成德四镇,已经算是相当成功的了。这五大藩镇割据六十年,期间他们搞了个“四国相王”、“五国联盟”,逼得唐德宗两度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