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05年,宦官俱文珍与剑南节度使韦皋等藩镇势力,联合逼迫唐顺宗传位给太子李纯。
李纯就这样登上皇位,是为宪宗。李纯即位后,对藩镇采取不再姑息迁就的态度。
自唐中期以来,地方藩镇拥兵自重,表面上仍奉朝廷,但在辖区内的法令、官爵都由自己颁布或任命,赋税也不交给中央。节度使也往往是父死子继,或部下拥立,中央只能按其意思来,不能更改,否则便联兵反叛朝廷。
宰相杜黄裳为李纯仔细分析了这一形势,并力主振举纲纪,制裁藩镇。李纯非常高兴地采纳了他的意见。这时一个未当上节度使的人叫刘辟,发兵攻打并包围梓州。李纯力排众议,采取杜黄裳的建议,先拿刘辟开刀。
公元806年,李纯派唐将中名位较浅,有勇有谋的将领高崇文率军平叛,高崇文果然不负期望,一路斩关夺隘,所向皆捷。9个月后便攻克成都,生擒刘辟,平定了叛乱。这时,夏绥节度使韩全义奉命入朝做官,将自己的外甥杨惠琳任命为知夏绥留后。
杨惠琳不肯交出兵权,还派兵阻挡前去接任的节度使。李纯果断地下令出兵,迅速地平息了杨惠琳的反叛。
就这样,李纯在上台的当年就初试锋芒,取得了同藩镇斗争的初步胜利。朝廷两次平定藩镇叛乱所显示出来的威力,吓得许多藩镇纷纷请求归附中央。
随后李纯又将镇海节度使李恃的叛乱平定,更是使得藩镇纷纷归附。
但是,藩镇势力的平定并不是一件易事。尤其以河朔三镇为代表的河北藩镇,已有几十年不奉唐朝的诏令了。这次见朝廷的威信日益提高,都在寻找时机,再同朝廷一决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