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文宗为除宦官发动“甘露之变”,导致百官被杀,自己抑郁而终

唐文宗为除宦官发动“甘露之变”,导致百官被杀,自己抑郁而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迪 访问量:1081 更新时间:2023/12/10 12:14:13

上次说到,李训背弃与郑注一起诛灭宦官的计划,与另一位宰相舒元舆密谋,发动“甘露之变”。

这次的目标,是一个以仇士良为首宦官集团。而仇士良手拥神策军,李训虽是宰相,手里无一兵一卒,单凭一些朝臣的支持,是难以成事的,所以他现行招募了一些壮士作为自己的私兵,同时李训的心腹韩约是左金吾卫大将军,掌管着皇帝禁卫、扈从等事的亲军,以及京兆府的官兵也被召集而来,这样兵力上得到了一定的保证,再商量过一些细节过后,他们准备开始行动了。

仇士良

太和九年,11月21日的早朝,这一天朝臣都到齐了。

按照规定,左金吾卫大将军每天要皇帝报告宫中平安,但是这一天,韩约却没有,而是上奏说:“我昨晚在左金吾衙门后院的石榴树上发现有甘露降临,这是祥瑞之兆啊!”

虽然在现在看来这事十分荒谬,但迷信的古代人遇到这事还是深信不疑的。

于是武百官都向唐文宗祝贺。

唐文宗

这时候李训和舒元舆两位宰相站出来了,说:“天降祥瑞,皇上一定要亲自去看看。”唐文宗假装很高兴,先派宰相和中书、门下两省的官员到左金吾后院察看甘露。过了一会,李训奏报说:“我们去检查过了,那不像是真正的甘露,不能着急宣告全国,否则全国各地就会向陛下祝贺。既然不能确定,那只能再派人去确定一下了,于是唐文宗又派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仇士良、鱼弘志率领宦官们再次去察看。等到宦官们走后,李训马上把之前和一些人召集的兵力安排在含元殿的东西两旁。

而另一边,韩约给仇士良等一众宦官带路,可能是韩约平时屈服于宦官的威严,显得十分紧张,别看他官职叫大将军,其实平时就是帮皇上看守皇宫,没见过什么大场面,寒冬腊月的,他时不时的还冒汗,脸色十分难看,仇士良发觉不对劲,产生了怀疑,问:“将军,你怎么了?”。

韩约好不容易糊弄了过去,不知道哪里来的一阵风,吹起院中的帐幕,很多手执兵器的士卒暴露在他们眼前,兵器碰撞的声音叮叮当当,声音虽然不大。但仇士良等人已经发现了事态的严重性,于是他急忙往外跑,守门的士兵看到这一幕,本来想把门关上,但是仇士良大斥一声,士兵也被吓住了,就趁着这个时机,仇士良等人逃出生天,急忙跑到含元殿向唐文宗报告。

李训看到这一幕,知道计划败露,只能鱼死网破,于是他大叫金吾士兵说:“快来上殿保护皇上,每人都有重赏!”

宦官仇士良对文宗说:“事情紧急,请陛下赶快回后宫!”此时仇士良显然还不知道唐文宗也参与了这次宫变,他马上搀扶着唐文宗坐上软轿,一路向北逃离含元殿。

为了不让仇士良走,李训拉住文宗的软轿不放,喊道:“我还有朝政要奏报,陛下不可回后宫!”

就在这时候金吾兵登上了含元殿。同时埋伏好的兵力也一齐冲上含元殿,砍杀宦官,数十名宦官死于乱刀之下。

宦官影视形象

李训此时仍然穷追不舍,文宗不得不呵斥李训,而一位宦官就乘机把李训打倒在地上。

软轿进到后宫后,随行的宦官知道自己脱离了危险,大呼万岁。李训见唐文宗和宦官头子已进入后宫,知道计划全盘失败,于是骑马逃走。

不知哪来的消息,仇士良得知唐文宗参与了李训的密谋,十分愤怒,活生生把地唐文宗羞辱了一番。唐文宗面对这些平时气势凌人的太监,十分害怕,自己现在没有实权,只能忍气吞声。

缓过神来后,仇士良等人命令神策军讨伐“贼党”,神策军逢人就杀,大臣们纷纷逃窜,中书、门下两省和金吾卫的士卒和官吏,总共有一千多人,都争先恐后地向门外逃跑。

甘露之变

抱着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个的心态,仇士良下令,把各个宫门关闭,逮捕“贼党”。

结果,各司的官员,士卒,卖酒的百姓,商人全部被杀,死者一千余人,顿时间血流成河,各衙门的官印、办公用具及其他很多东西都被捣毁或者抢走。

仇士良又派出骑兵追捕长安城内外逃亡的“贼党”。舒元舆,涯,李元皋等朝臣被捕,无论这些人有没有参与,皆被关押。

同时禁军借着搜捕的名头,随意抢劫杀人,导致整个京城混乱不堪,一时间,长安城成为一座“血城”。

仇士良等宦官,为了警醒世人和百官忤逆自己的下场,命令神策军出兵三百人,押着舒元舆和李孝本将他们带到东、西两市游街示众,百官必须前往观看。之后,宦官把他们腰斩,首级挂在兴安门外示众。

郑注因和李训同党被诛,李训在逃亡路上被捕,后来被杀,李训等人的亲属,不论亲疏老幼,全部惨遭毒手。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甘露之变”。“甘露之变”后,朝廷形同虚设,官职大量空缺,不少办公文具资料被毁。

宦官变得更加肆无忌惮,迫胁天子,下视宰相,陵暴朝士如草芥。文宗变成了一个真真正正的傀儡。

仇士良等宦官为了羞辱唐文宗,只要是和唐文宗接触过的朝臣,一律派人刺杀,当时的宰相李石就是一个,好在李石命大,侥幸逃脱,但迫于宦官的权势,文宗不得不让他远离朝廷,去江陵担任荆南节度使。

自“甘露之变”失败后,文宗天天以泪洗面,悲从中来,认为自己还比不过汉献帝等亡国之君,受制于家奴。长此以往,文宗郁结于心,不久后便去世,终年31岁。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标签: 唐文宗

更多文章

  • 唐文宗试图利用仇士良除去王守澄并谋划甘露之变,却导致自己退位

    历史人物编辑:书儿游戏日记标签:唐文宗

    安史之乱后唐朝宦官开始逐渐成为政治舞台的主角,干涉把持朝政决策,甚至废立帝位,成为唐后期一大政治毒瘤。赵翼《廿二史劄记》说:“东汉及前明宦官之祸烈矣,然犹窃主权以肆虐天下,至唐则宦官之权反在人主之上,立君、弑君、废君如同儿戏,实古来未有之变也。”唐文宗继位后,励精图治,废除腐政,一派革弊立新的中兴气

  • 三个无赖接连冒充皇帝的舅舅看看唐文宗什么反应

    历史人物编辑:玉簪秋时尚标签:唐文宗

    想和皇帝攀亲戚其实并不是啥简单容易的事儿,关键是人家皇帝要认可。唐文宗时期,先后有三个乡间无赖,冒着被杀头的危险,前赴后继想给皇帝当舅舅。唐文宗李昂即位后,母亲萧氏终于熬到了皇太后的位置,萧氏当了几天皇太后,忽然想起家乡的弟弟。当年萧氏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先后离开人世,姐弟俩相依为命。后来遭遇兵荒马乱

  • 唐文宗胸怀大志,为何却斗不过家奴,甘露之变后的唐朝有多灰暗?

    历史人物编辑:劲松历史标签:唐文宗

    在古代王权统治之下,一个王朝的覆灭除了会由外敌入侵导致,还有两个内在原因也是其覆灭的根本所在:外戚干政和宦官专权。但外戚干政主要发生在汉朝,并且自汉朝后,统治者都对这一方面十分警惕,一旦外戚有了发展的倾向,便立刻将苗头掐死。因此后来宦官专权也就成了腐蚀王朝的一个重大原因。要说汉朝也出现了这一问题,怎

  • 唐文宗明明有儿子,为何要立侄子为太子?五个候选人为何无一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寻根拜祖标签:唐文宗

    开成五年(840年)正月,唐文宗走向了生命的终点,临终前,他郑重其事地将太子李成美托付给宰相班子。世上有一种揪心的距离叫“咫尺天涯”,它明明只有一步之遥,却永远也达不到。李成美就体会到了这种痛苦,龙椅就在眼前,但最终坐上去的却是叔叔李炎(唐武宗)。皇位之争是血淋淋的,几天后,失败者李成美付出了惨重的

  • 唐武宗有五个儿子,为何却册立皇太叔,把皇位传给十三叔

    历史人物编辑:椒盐侃影标签:唐武宗

    原唐武宗有五个儿子,为什么要封皇叔,传位给十三叔?一场大病惹来,他再病不起,长生不老的梦想破灭了。由于唐武宗长期卧床不起,无法上朝处理重要政事,朝野动摇,朝政大乱。再加上太子还没有登基,各方势力蠢蠢欲动,都想从中捞取好处。就在文武百官都在猜测唐武宗的儿子会是哪位继承人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3

  • 唐武宗用数百童子炼药却依然没能保住小命

    历史人物编辑:玉洁都生活记标签:唐武宗

    唐武宗李炎,本名李瀍[chán],后改为李炎,唐穆宗第五子,唐文宗之弟。初封颍王,任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吏部尚书。开成五年(公元840年)正月,唐文宗病重期间,宦官仇士良等人矫诏废掉皇太子,以李瀍为皇太弟。不久,唐文宗驾崩,李瀍即位,史称唐武宗。唐武宗在位期间,以李德裕为宰相,对当时的弊政进行了改革。

  • 我们该感谢唐武宗,没了他,中国也许是个大几万倍的梵蒂冈

    历史人物编辑:新移说娱乐标签:唐武宗

    提到梵蒂冈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这就是著名的罗马教廷圣地,但是为什么说是没唐武宗中国就是个大几万倍的梵蒂冈呢?其实更为准确地来说,如果没有他中国就成为佛教的产地之一了吧!唐武宗做的这件事情那就是“灭佛”。在中国历史上历经了几次灭佛的事件,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就是唐武宗灭佛。千年之后的我们再来看一下当年唐武

  • 唐武宗战胜了所有对手却败给了时间,大唐复兴为何这么难?

    历史人物编辑:张龙龙标签:唐武宗

    前言唐朝不仅凭着两百八十九年的历史成为我国位居前列的王朝,更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时期。汉唐之际是盛况,直到如今仍被我们所追忆。但唐朝的盛世,却是一个限定词,仅限于安史之乱以前。安史之乱后的唐朝,在一百多年的时间之中,似乎都未曾翻出太多水花。事实上,唐中后期仍有一部分皇帝有作为或者想要有所作为,如唐

  • 一千多年前,佛教在中国异常兴盛,为何唐武宗却要下令灭佛?

    历史人物编辑:青年史观标签:唐武宗

    作为现如今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的影响力和地位毋庸置疑。但是,正所谓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从数千年前的草创,到现在拥有如此之大的影响力,佛教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历程。而在中国,这一过程则体现得淋漓尽致。诚然,佛教在中国曾经有过无比辉煌的时刻,但相对应的,它也在某些时期陷入了相当低谷的阶段,成为

  • 唐武宗王贵妃:神秘莫测,史书记载矛盾,与君歌两女主的结合体

    历史人物编辑:雨宸历史标签:唐武宗

    煌煌大唐自安史之乱后,就陷入藩镇、宦官和朋党的混乱之中,从中唐以后,史料散佚严重,别说后妃事迹多阙,就连帝皇事迹也极为简洁。在这种情况下,不免出现后妃事迹被张冠李戴、后妃人物被史家遗漏等诸多现象。比如,身为唐武宗宠妃的王氏,即热播剧《与君歌》中两个女主程若鱼和仇烟织合体的原型人物,在《旧唐书后妃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