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你了解白居易的个人遭遇吗?

你了解白居易的个人遭遇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崔阿敏 访问量:4274 更新时间:2023/12/16 6:47:48

白居易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中间经历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卒于唐武宗会昌六年(,年七十五岁。白居易一生的出处进退、政治生涯是与当时中唐的社会历史大背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有人曾指出白居易在江州之柩后,思想变得消极取容、独善其身,一方面有白居易自身思想性格的原因,更主要的是当时的朝政不利于诗人施展政治抱负,政治理想的幻灭,就开始变得消极退撄。蹇长春指出,“人们的思想意识,总是要受到社会的制约。白居易的思想和创作从积极滑向消极的过程,是同随着唐宪宗的被弑,晏花一现的所谓“元和中兴”终成幻梦,一度被平服的践扈专横的剧镇强藩又故态复萌,宦官擅权,朋党倾乳,日甚一曰,大唐帝国进一步走向衰飒没落的总的趋势相一致的。”“

白居易生活的中唐时代,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及朋党之争,社会面临着严酷的考验。对外,唐中叶后的外患严重,华族与外族间的争战不断。内忧外患频仍,社会风雨飘摇。唐朝的盛衰,以安史之乱(为关键。这场历时八年的战争蹇长春,年版,第页。山东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席卷大半个中国,经百余年积累起来的社会繁荣毁于一旦。安史之乱还加剧了藩镇之祸。安史之乱成了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分水岭。正如史学家吕思勉所指出的那样,唐王朝自安史乱后到唐灭亡,表面上看还维持着统一,然“终于日入衰乱而不能够复振了。”

其次,宦官专权。史学家认为,唐王朝的灭亡,宦官要负很大一部分责任。“唐之亡,或云由方镇,或云由宦官,其实两者兼有之。……推原祸始,方镇之乱,亦宦官所造成者。”唐代自玄宗宠信高力士始,宦官专权成为传统。“宦官揽权釀于玄宗而完成于肃、代、德。开、天之际,宦官几若无所不能,直开前古未有之奇局。尤甚者监军持权,节度反出其下。”“自宪宗而后,除敬宗以太子继位外,无不由宦官拥立。”由此可以看出,开元、天宝之际,宦官的权力大到几乎无所不能,这是唐以前所没有的。节度使反而出自监军的控制下。自宪宗以后,宦官权力越来越大,不仅可以操纵朝政,甚至可以控制皇帝的废立。这种荒谬局面终于导致大和九年(甘露之祸的发生。从此宦官的气焰更加器张,整个社会乌烟瘴气,一发不可收。唐文宗是一位有志于产除宦的皇帝,但经过宋申锡的冤案和大和末年的甘露之变,文宗也惧怕宦官,而又无可奈何,至于泣下沾襟也。“

朋党之争是中唐时代的又大顽疾。牛李党争开始宪宗之世,终于宣宗,中间互有进退。“宪宗朝至文宗朝,牛李争斗里剧,而瓦有进退。武宗朝为始终李党当国时期,宣宗朝宰相则属于牛党,但宣宗以后不复闻剧烈之党争。”二”尤其文宗大和之后,牛李党争愈演愈烈,士大夫处境闲难、无所适从。皇帝对此也束乎无策,最终以李德裕死涯州,牛党胜出而告终。中晚唐牛李党争延续年。这一党派之争波及范围极广,中唐后期以至晚唐前期的大多数文人都自觉与不自觉地卷入这一漩祸。

朋党之争极大地改变了这一历史时期文人的命运,影响了他们的人生选择。牛李两党的纷争,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这么大规模的党派之争,在历史上也属少见。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也是值得我们深究的。陈寅恪先生在《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中,指出“牛李两党之对立,其根本在两晋、北朝以来山东士族与唐高宗、武则天之后由进士词科进用之新兴阶级两者互不相容。”笔者赞同陈寅恪先生的说法,造成牛李党争的根源在于党派分野。

元和十年(,白居易经历了一生重大的政治转折:他因越职上书言事,被读言击中,艇江州司马。这次距谪对白居易造成巨大打击,使白居易深刻体验了宦海风波、官场险恶,迫使白居易采取全身远祸、明哲保身的人生态度。大和三年(春,白居易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过着闲适自在的隐退生活,从此至死没有离开洛阳。白居易因姻亲关系,怕以党人见斥,乃求置身散地。这是白居易所信奉的道家“知足不辱”、明哲保身”的思想作用的结果。白居易后期钟爱止水、池水显然和这种思想状态有紧密的关系。当然,在止水、小池中洗漆灵魂、寻求自我,也是身处乱世的白居易对抗丑恶现实、有托而逃的方式,其间包含了诗人太多的不得己,是不能也不应该完全从负面角度去解读的。正是由于白居易坎坷不平的政治遭遇,使白居易自感投闲置散,选择闲适的生活,白居易隐于园林,终日“息躬于池上”,这种池边生活的经历使白居易创作了大量池上诗。

标签: 白居易

更多文章

  • 逼死女人的白居易,如此做是和自己的遗憾有关吗?

    历史人物编辑:香菜谈谈母婴标签:白居易

    大家应该都知道大诗人白居易,他一生创作无数,诗篇传遍天下,脍炙人口。不过,关于白居易的故事和传说里,有一桩正史当中并无记录、既香艳又悲惨的故事,这也是白居易风流绝代一生最大的遗憾。白居易画像关盼盻是张立本(亦称张愔、张建封)的爱姬,是一位色艺双绝的女性,历史上和民间关于她的传说都很多,也有说法称关盼

  • 樱桃口、小蛮腰,你以为这是夸赞美女?白居易告诉你一段伤心往事

    历史人物编辑:寻根拜祖标签:白居易

    “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白居易寥寥数字,一个绝世美女的形象跃然于纸上,它浓缩成了现代人审美的两个常用词汇:樱桃口、小蛮腰。假如你用这两个词赞美一位女士,会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回应呢?你很可能得到的是一个白眼,甚至一个大耳刮子。别惊讶,这才是有文化的女子,而那个回报你灿烂笑容的女子,其实被你侮辱了。因

  • 钱塘第一名妓,19岁去世,让后世追思千年,白居易也是她的仰慕者

    历史人物编辑:史雨豪标签:白居易

    “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泠松柏下。”这首流传千古的名诗,是钱塘第一名妓苏小小描绘她与阮郁的爱情故事时写下的。用一句话概括她的一生,红颜多薄命再合适不过了。苏小小出生在钱塘一个较为富庶的人家,父母只有她一个女儿,视她为掌上明珠,十分宠爱。因她长得娇小,所以父母给她取名小小。十五岁之前的

  • 白居易:从兼济天下,到独善其身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守望者标签:白居易

    避过了战火纷飞的安史之乱,在颠沛流离的年代,白家迎来了一个新生儿。公元772年,年仅七个月大的白居易,被祖父抱在怀中逗弄,嫩生生的小脸蛋儿分外惹人怜爱。祖父看着这眉眼灵动的宝儿,一时间兴致上头,哪怕白居易还不会说话。他老人家却兴致勃勃的指着书案上的字,一个一个念给孙儿听。这幅含饴弄孙之景,本是无心之

  • 原来王维和白居易都曾是科举移民,兼论当今高考移民现象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丰碑标签:白居易

    引言:今年高考前的一次摸底考试,深圳出现了在高端局中来自一区的“王者考生”被来自郊区的“青铜考生”吊打的现象。经调查发现,这些吊打“王者”的“青铜”选手原来是外服的“王者”。外服王者被取消参赛资格遣送回原服,但关于“移民”现象的讨论却远未结束,因为它直指高考的绝对公平和区域公平。而这个问题,在一千多

  • 瀛奎律髓101·卷39消遣类,白居易这类七律,以议论为主

    历史人物编辑:老街味道标签:白居易

    前言 唐文宗的甘露之变是一件影响巨大的事件,宦官掌权,朝廷重臣纷纷被杀,皇帝成了傀儡。在这一事件发生时,早就看出端倪的白居易正在洛阳悠游岁月。看着那些为争名夺利而人头落地的老同僚们,白居易为之遗憾,也为自己庆幸。不过,也有人认为白居易有些幸灾乐祸。一、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 祸福茫茫不可期,

  • 浮生多变化,外事有盈虚,白居易的一首禅诗,禅意悠远

    历史人物编辑:社会摇标签:白居易

    时光如水,岁月易逝,本以为可以来日方长,但人生总是无常。小草依然快乐地生长,世界还是那样略带忧伤,却再也见不到很多人微笑的模样。有些事一旦错过,就再无回头的可能,生活有悲苦,世事多沧桑,风狂吹叶落,水静散花香。唐代一位诗人垂钓时忽然就有所感悟,于是为后世留下了一首禅诗。白居易出生于一个书香人家,他自

  • 白居易写了一首诗,揭开历史之谜,学者:唐玄宗也谈跨国恋?

    历史人物编辑:不忘的历史标签:白居易

    唐朝自李渊建立以来,经过“贞观之治”之后,到了唐玄宗时期,迎来了空前繁荣的阶段,史称“开元盛世”。当时文化、艺术等方面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李白的歌诗、张旭的草书、裴旻的剑舞合成为“盛唐三绝”,可见舞蹈艺术在开元年间已经繁盛一时。而唐玄宗李隆基本人是一个酷爱莺歌燕舞之君,在李隆基的宫中,自然少不了许多

  • 晏几道的一首词,与白居易《琵琶行》有异曲同工之妙

    历史人物编辑:云裳小历史标签:白居易

    这首词描写了弹筝歌妓的精湛技艺,刻画其内心深处的哀怨,表现了她丰富而美好的感情,塑造了一个秀外慧中的美好歌女形象,全词清新雅淡,情感真挚婉转。《菩萨蛮·哀筝一弄湘江曲》宋代:晏几道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上阙起于一曲《湘

  • 白居易被称为诗魔,朋友的遗孀读完此诗,果然走火入魔,默默自尽

    历史人物编辑:极简世界史标签:白居易

    唐德宗贞元年间,徐州百姓得到一个重磅新闻,当时的才子白居易正好路过此地。白居易此时只是秘书省校书郎,但他的才华横溢,天下闻名。徐州此诗张愔听说之后,马上邀请白居易到家中做客,白居易也欣然前往。尽管是行伍出身,张愔却非常喜爱诗词歌赋,对于文人也十分谦恭。这种殷勤款待,让白居易也大为感动,宾主相谈甚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