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古代官员退休,不留京城和任地,却回老家,白居易一语道破心酸

古代官员退休,不留京城和任地,却回老家,白居易一语道破心酸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寻觅历史的印迹 访问量:370 更新时间:2023/12/13 2:32:44

对于古代官员来说,他们之所以当官,是为了获得三种东西,一是“学而优则仕”,这是为权;二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这是为名;三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是为财。

不过,话可以说得好听,可实际操作的时候却还得看一个人的品行如,所以大体而言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为权财,另一类则是为权和名。

他们既然经过了十年寒窗苦读,经过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之后,好不容易当了官,为什么退休之后却不留在京城或者最后任职之地呢?

唐朝的时候,人骚客之间和官场之上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叫作“居长安大不易”,买不起酒喝的时候就拿来感叹一下,这是经济上的原因。

这话怎么说呢?长安在唐朝绝对是妥妥的超一线城市,和今天的北上广深一个级别,消费水平高,所以物价、房价各种高。

你想留在长安居住,那得买房子吧?买房就需要钱,长安城可是京城,寸土寸金,房价之高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了。

即便是京官,也得分大小,九品十八阶的官制,那么京官之中自然也就有所谓的“九品芝麻官”。

官阶小了,那就意味着俸禄低,俸禄低了,那别说买房了,能够维持日的吃穿用度都算是好的了。

拿现在的北漂来说,看上去平均工资是不低,可是他们所要承担的房租也同样不低,再加上吃喝拉撒,一个月能够存多少钱?所以到了最后,除了极少数精英之外,可能多数北漂还是得选择各回各家。

这事放到了古代官场也是一样,官员一旦退休了,朝廷基本上也就不给你俸禄了。如果致仕之前是一二品的高官,又很得皇帝的尊敬的话,那可能致仕的时候还能捞点赏赐。

手里没了权,又没有高额俸禄,那继续留在京城的话,花销得多大?即便不是京城,就是别的一些大都市也是一样。

所以,还不如回老家实在。

对于古代官员的退休或者被贬被罢官,还可以拿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的一句话来说,也就是“门前落鞍马稀”,这是政治上的原因。

白居易写《琵琶行》的时候就正好遭遇了贬谪,为什么说门前冷落鞍马稀?因为他失势了,所以很多人不再像以前一样来巴结他。

换成了致仕退休的话,那也可以叫做“人走茶凉”,即便曾经再大的官,一旦退休了,拿手里的权力也没了,还有几个人会搭理你?

好比一个曾经的一品官员,在任的时候对自己手底下的二三品官员动辄教训,等他将来退休了,那些二三品的爬上来了,要是在街上碰到个品行低劣一些的,会不会被冷嘲热讽?这种事可能发生的几率很低,但并非没有可能。

如果致仕了还留在京城的话,也可能还会发生更为极端的事,那就是很可能会被人挖出以前的丑事,被拿来当替罪羊。

因为人总会有那么几个和自己不对付的人,和别人不对付,自己退休了却还一直在别人面前晃荡?不太好。

所以,离开京城或者任地,告诉别人自己不再眷恋权力,也没有利用威来给继任者施加压力或制造阻碍的念头,才是退休官员最好的选择。

古代官员在退休之后选择回老家,除了以上所说经济上和政治上的原因之外,实际上还有一个文化上的原因。

中国人有很重的乡土情结,在不断地追求光耀门楣的同时,还要追求一个“落叶归根”的结局。

既然要光耀门楣,门楣在老家,不回老家怎么光耀?不是说当了官就算光耀门楣了,当官只是最重要的一步,后续还要在老家建大房子,还要买很多很多的田,让自己的家族成为十里八乡的望族,这才算是完成了光耀门楣的任务。

完成了光耀门楣的任务之后,实际上人生也差不多走到了尾声,所以接下来就该落叶归根了。

对于落叶归根的执着,别说是读了一辈子书的官员了,哪怕就是大字不识一个的百姓也一样很重。

所以,古代官员退休了之后才会选择回到老家,在老家过完自己人生的最后一段时光,最后再葬在老家。

标签: 白居易

更多文章

  • 再读白居易的《卖炭翁》才顿悟:从今天开始,要带现金出门了

    历史人物编辑:布衣粗食标签:白居易

    高尔基说:“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不读书就完全不可能了解人。”小时候读了白居易写的一篇课文《卖炭翁》,只是感觉文中的老人,太凄凉,官吏太霸道。人到中年,再读《卖炭翁》,忽然发现,和文中类似的老人,真的很多。时代变了,但是生活在底层的老人,仍旧困苦。很多人呼吁,让时代等一等老人,让老人跟上来。现实却告

  • 她是唐朝名妓,才貌双全,曾得白居易称赞,也因白居易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菲哥侃娱乐标签:白居易

    妓女,就是以出卖色艺为生的女子,在古代非常常见,而民国时期仍然存在,地位非常低。靠谄媚一些达官贵人换取钱财,而最幸运地也莫过于被赎身,之后被纳入后房为妾。她们大都是可怜的女子,也许是被拐卖,也许是因为家里太穷,这些女子不得已流落风尘。而唐朝有个名妓在丈夫去世后,守寡15年,始终洁身自好,她就是关盼盼

  • 小诗人写庐山瀑布,白居易夸赞超越李白,苏轼:我不服

    历史人物编辑:浅谈百科标签:白居易

    在中国诗坛上,李白的艺术成就几乎是无可匹敌的。唯一能与之相提并论的,恐怕也就是生前默默无闻,死后才大放异彩的杜甫。关于李白的诗歌,许多都是耳熟能详的,想必这首《望庐山瀑布》更是脍炙人口: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首诗是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典型风格,它将瑰丽神奇的

  • 这就是为什么日本人这么推崇白居易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社会摇标签:白居易

    因为相对来说,白居易的诗跟这些人比起来,明显更浅白通俗呗。不是说白居易的诗不好,意境啊艺术性啊很多都是上品,但白居易的诗确实有这个特点,他早期的诗犯过佶屈聱牙晦涩难懂的毛病被友人批评过,打那以后他幡然悔悟力避此病甚至有点矫枉过正了。他写诗据说有个特点要作到老妪都解,就是说没文化的老婆婆都能理解看懂。

  • 以为白居易为例了解唐代文人造园风气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好不好看我行不行标签:白居易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期,也是中国园林业的高峰期。与汉魏时代不同,皇家园林之外,私家园林尤其是文人园林的繁荣,是唐代园林业的重要特点。唐代的文人园林在魏晋时代私家园林的基础上,又有极大的跃进。由于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学艺术发展迅猛,文人山水诗画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山水诗、画巨匠。文

  • 学生“课本涂鸦”走红,杜甫“穿越”到现代,老师气的眼冒金星

    历史人物编辑:雅儿教育标签:杜甫

    教材是学生们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的学习工具,新学期的到来,学生们也能拿到崭新的教材,但当整个学期结束之后,教材却变得失去了本来的面目。随着学生们的翻看频次的增加,教师由新变旧,经历了岁月的沉淀,白色的纸张也略显陈旧。当老师翻开学生们的教科书之后,站在原地目瞪口呆,可傻眼了。学生们总是能给老师带去

  • 学生课本涂鸦,杜甫被李白“开飞机”,法拉第秒变“美少女”!

    历史人物编辑:小娜搞笑家标签:杜甫

    学生课本涂鸦,杜甫被李白“开飞机”,法拉第秒变“美少女”!这李白杜甫俩基友玩的不过瘾,还找来白居易玩三人的,这有点重口了噢。这日天日地日空气的,李白的居心何在?是不是杜甫不行,想和白居易耍朋友?那也不能这么对可爱的杜甫吧。这位苏联的红军同志,你这样做真的好吗?小朋友都头冒火光了,你怕是要完了?网友们

  • 杜甫:被埋没的才子

    历史人物编辑:鸿讲古今史标签:杜甫

    相信提起杜甫大家都很清楚,经历过九年义务教育的我们对于他的诗实在不陌生,那一篇篇流传了上千年的诗篇迷倒了无数人,也让人从他的作品里看到了一个忧思国家的有才之人,然而,杜甫在他那个时代的故事,以及社会经历,又有多少人了解呢?繁华渐远,衰凉寂寂杜甫出生在一个大动荡、大改变的时代,他是唐朝人,是那个繁华而

  • 杜甫真的很穷吗?他的工资收入相当于现在月薪多少?

    历史人物编辑:瞳眼天下标签:杜甫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在他生命的大部分时间里一直有着困难和贫穷的生活,只能依靠官职的薪酬度日。那么,杜甫这位著名诗人在唐代的官职是什么呢?他的工资收入相当于现在月薪多少呢?这些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首先,我们要了解的是杜甫的官职。公元757年,杜甫参加了科举考试并获得了进士称号,由此

  • 杜甫为什么非常仰慕李白?因为杜甫根本就不了解李白!

    历史人物编辑:小迪逗你笑标签:杜甫

    杜甫和李白都是华夏历史上最为璀璨的明星之一,杜甫作诗忧国忧民被人尊为诗圣,李白作诗飘逸绝群,卓然洒脱,被人尊为诗仙。虽然说两人作诗风格截然不同,但是杜甫一直非常敬仰李白。杜甫年龄比李白小11岁,可以说是李白的小迷弟。据典籍记载,杜甫与李白在这一生中只相遇过寥寥几次。在古代车马慢,疫病多,这寥寥的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