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相对来说,白居易的诗跟这些人比起来,明显更浅白通俗呗。不是说白居易的诗不好,意境啊艺术性啊很多都是上品,但白居易的诗确实有这个特点,他早期的诗犯过佶屈聱牙晦涩难懂的毛病被友人批评过,打那以后他幡然悔悟力避此病甚至有点矫枉过正了。他写诗据说有个特点要作到老妪都解,就是说没文化的老婆婆都能理解看懂。说是他的许多诗写好之后都读给没文化的老婆婆听,如果听不懂再改。当然这些都是传说了,他后来位高权重真的是否做到这一点也不确定,不过这个传说显然也不是空穴来风,跟他诗的特征确实相映衬验证。而日本人虽然用汉字许多人都精通汉学汉诗,但是这个文化隔膜理解障碍显然也是明显存在的,而白居易诗的特点显然使这种文化隔膜理解障碍最小化,最容易得到日本人的理解引起共鸣呗。
唐宣宗李忱有诗吊白居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这一句说的就是白居易诗的普及性或者说是特点,李白杜甫王维李商隐的诗显然就不具备这种普及性和特点,即使在中国本土也是一样。而日本人泛义理解来说,就算胡儿,搁这里应景正对。苏东坡评唐人诗,有郊寒岛瘦元轻白俗之说,这里的白俗说的就是白居易,你说庸俗也好俗气也好通俗也罢,沾了一个俗字就好像有点降格吧。但是苏东坡还是比较推崇敬仰白居易的,出处依稀似乐天,敢将衰朽较前贤。他曾经以前贤白居易自比,杭州白堤苏堤苏东坡自己也当荣耀。即使这样,他仍然说白居易的诗“俗”,可见白居易诗的这个特点有多么的明显。而正是这个特点,当通俗浅白理解吧,使得白居易的诗能更为汉学水平相对来说差有文化隔阂理解障碍的日本人理解认同,相比李白杜甫李商隐等人,能最大限度的为更多的日本人喜爱从而普及推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