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是高雅艺术,这人人都懂,但是,诗词可以杀人,并不是人人都懂。在唐朝时,大诗人白居易,就因为多管闲事写了一首诗,竟然杀死了一位专情女子,实在令人悲叹。
这位女子是名妓女,注意,唐朝的妓女虽然也是身份低微,但是跟现在所说的妓女意思是不尽相同的。现在的妓女卖身变现,而古代的妓女,有很多种,只有勾栏瓦肆的那些才跟现在的意思一样。而那些在官场上应酬的,只是身在妓籍,并不卖身,有的是歌妓,有的是艺伎,是一种职业。不过,如果有官员收她们为妾,她们也愿意,那是另外一回事。
话说有一位官员叫张建封,出镇徐州,此人喜欢跟妓女唱和。唐宋的文人大多如此,这是一种士大夫风气,是一种时尚。唐朝的白居易、杜牧在这方面都是出了名的,所以,这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
这张建封来到徐州后,不久就看上了一个才女,当然也是在妓籍的。这张建封自己也是风流文人,几次接触下来,这名叫关盼盼的女子,便成了他的红颜知己,然后顺理成章就成了他的小妾。这在唐宋时期,是不影响官员丝毫的。风气和时尚就是这样的,纵观唐宋,也只有王安石不好这一口,其他文人才子达官显贵都一样。
张建封收了关盼盼后,彼此恩爱有加,政事之余,诗词唱和,好不快乐。这张建封对关盼盼确实好,专门造了一座燕子楼,让关盼盼居住。可惜好景不长,张建封忽然生病,竟至于一命呜呼。
张建封死后,关盼盼十分悲痛,住在燕子楼里以泪洗面,郁郁寡欢。就这样,关盼盼在燕子楼一住十年,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关盼盼并非张建封的夫人,完全没有必要如此。而且,唐朝女子即使是正牌夫人,丈夫死后也是可以改嫁的,我们所说的不嫁二女的所谓贞洁观,是程朱理学的把戏,在唐朝没有这些东西。
关盼盼写了《燕子楼三首》,表达了她对张建封的思念和怀念之情。
第一首:
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床。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不是长。
爱的人已然不在,只有残灯相伴,清晨的霜,好好凄凉。独眠的人在合欢床上,好孤独,好悲戚。这相思之夜,情有多少呢,海角天涯跟这一夜比起来,也不算长了。这首诗表现的是关盼盼在相思中煎熬的苦痛。
第二首:
北邙松柏锁愁烟,燕子楼人思悄然。自埋剑履歌尘散,红袖香消已十年。
松柏掩映在愁思之中,燕子楼上的人啊,思念苦。自从你走后,我再也没有心情侍候任何一位达官贵人了,这一转眼,已经十年了。你可知道,这十年,是多么的漫长啊。
适看鸿雁岳阳回,又睹玄禽逼社来。瑶瑟玉箫无意绪,任从蛛网任从灰。
刚刚,我又看到鸿雁飞回来了,这时间过得实在太快了。燕子又飞回来了,双宿双飞,可是,你呢,却再也不会回来了。弹琴吹箫都没有一点情绪,墙上的蜘蛛网到处都是,尽是灰尘。随它去吧,真没心思管这些。
这三首诗,写的都是张建封去世后关盼盼的思念怀念中的艰难度日。作为一名妓女,她完全可以重新再结交一位权贵,然而,她没有。可见,这是一位专情的女子。
有人说,这三首诗不是关盼盼所写,是一位叫张仲素的诗人以关盼盼的口吻所写。不过,我还是希望是关盼盼所写。这个笔墨官司,至今并没有定论。不管是谁写的,这关盼盼还是很可敬的女人。
就是这样的一位女子,却被白居易一首诗给杀死了。这是怎么回事呢?白居易得知关盼盼的情况后,他就写了一首诗给关盼盼,这首诗是这样的:
黄金不惜买蛾眉,拣得如花三四枝。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去不相随。
什么意思呢?说的是张建封不惜在美女身上花钱,挑选了三四个如花似玉的女子。费尽心力,教她们歌舞,才艺,谁知道,他死了,却没有一个人相随。估计张建封的侍妾不是关盼盼一个,而一直在燕子楼没走的,只要她一个。白居易的意思再清楚不过了,张大人对你这么好,怎么就没有殉情的呢?
看了白居易的诗,关盼盼是掩面而泣,悲从中来不可断绝。她说了这样一句话:“妾非不能死,恐我公有从死之妾,玷清范耳。”这话说得也够清楚了,我不是不能以死殉情,我是怕让人知道,张公有殉情的侍妾,影响他的清誉。这完全是为了张建封着想,白居易错怪她了。
关盼盼流着泪,写了首诗答白居易,这首诗如下:
自守空楼敛恨眉,形同春后牡丹枝。舍人不会人深意,讶道泉台不去随。
我独自守着空楼,愁眉苦脸过着不是人过的日子,就像春后的牡丹一样早就凋零了。很遗憾,也很可恨,白大人您不懂人的心意,怪罪我不能追随张公而去,这也太让我伤心了,呜呜呜……
关盼盼写了这首诗后,便绝食十天,香消玉殒。就这样,一个如此深情的女子,被白居易一首诗给杀死了。文人一旦狠起来,杀人不见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