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白居易《长恨歌》|盛世的真相与衰落的粉饰

白居易《长恨歌》|盛世的真相与衰落的粉饰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永恒成空 访问量:190 更新时间:2023/12/8 19:26:46

唐朝诗人写诗怀古,既怀真正的古,那是唐朝以前的古;也怀自家的古,那是安史之乱以前的盛世。后者当中,最出名的就是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

不过用现代人的视角来看,这首诗讲的主题不像怀古,更像是“爱情的代价”。

现代的爱情故事常常把爱情的意义渲染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如果一个人为了爱情不肯牺牲一切,非要有所保留,他就是一个不纯粹的人,一个有污点的人,一个配不上爱情的纯洁光环的人。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

你是一个漂亮的女孩子,正活在耽于梦想的年纪,这个时候,有一个全世界最优秀的男人来爱你。这个男人因为太优秀了,身边吸引着无数美女,但他对她们完全无视,只是无条件、无保留地爱你。

他的工作相当重要,关系着天下人的生与死、祸与福,但他为了多陪你一刻钟,宁愿让工作停一停。自从和你在一起,他不再加班,休假也多了起来。所有人都因为他的缘故,对你献上各种殷勤。

他总是把天下最好的东西给你,从来不计成本。他因为爱你,所以爱你的一切。他有一颗爱屋及乌的心,对你的每一位家人都好,甚至帮你不争气的哥哥解决了就业问题,让他来做国家总理。

我们如今虽然见识过各种幻想型的爱情故事,但恐怕还没见过这样完美的人设。

如果你生来铁石心肠,还没有被打动的话,那么请你继续想象:

他因为太爱你,全部心思都放在了你的身上,以至于没能提防处心积虑的坏人,丢掉了江山。而在逃亡的关键时刻,他把你带在身边,却把亲生骨肉扔在危险地带,反正他们都是别的女人生的。

如果说这样的精诚所至还不能使金石为开的话,那么我们只能说,所谓爱情从来就没有存在过。

不过,接下来的情节就不太感人了:生死攸关的时刻,他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先杀掉你哥哥,再杀掉了你。当然,他的眼里一定饱含泪水。

这就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在贬低爱情的古代社会里堪称一朵奇葩,所以引发了后人们的无限玩味。

但是,在那些刚刚经过动乱的唐朝人看来,这段爱情让人心情复杂。有的人惋惜王朝的衰落,恨透了制造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而到底谁才是罪魁祸首呢?

在传统的儒家思路里,当然是女色误国;也有些人在衰落的时代里怀念当初的太平盛世,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因此变成了盛世的一个缩影,被怀旧的感情镀了金,勾起既甜蜜又苦涩的情绪。

陈鸿创作的《长恨歌传》属于前者,白居易创作的《长恨歌》属于后者,两者都是那个时代里的伤痕文学。

1. 《长恨歌》的创作由来:

在安史之乱爆发的半个世纪之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三十五岁的白居易踏入官场,授职周至(这个地方原先叫盩厔)县尉。县尉是县令手下的武职副官,负责治安、催税之类的事。

白居易很不开心,一来嫌事务繁琐,二来职责所在,有时候为了征粮必须亲手鞭打老百姓。现代初中语文课本里的那首《观刈麦》就是白居易在那个时期写的,刈(yì)麦的场面就是他在周至的所见所闻。

县尉工作虽然让人抑郁,幸好当地有山有水,还住着一些可以结交的文人雅士。白居易常常和这些朋友一起游山玩水,最爱去的地方就是附近的仙游山,那里有一座从隋朝的宫殿改建过来的仙游寺。

就在这一年的冬天,白居易和好友陈鸿、王质夫一起,在仙游寺里谈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越聊感慨越深,于是王质夫提议,请“深于诗,多于情”的白居易就这个题材写一首诗。

白居易真的写出来了,就是著名的《长恨歌》。诗成之后,陈鸿为它配了一篇文字,叫作《长恨歌传》。

虽然从创作动机上说,这一诗一传是配套的,但两位作者的立意很不一样。《长恨歌传》更符合传统的儒家态度,而《长恨歌》虽然一开始也是这个态度,但写着写着就转入言情,然后一往情深,不可自拔。

所以《长恨歌》到底写的是什么主题,该怎么归纳中心思想,到底是批评唐玄宗好色误国呢,还是单纯歌颂美丽的爱情呢?让人看不清,前辈们一直争执不下。

还有一个背景需要交代,那就是白居易和陈鸿在周至写出了《长恨歌》和《长恨歌传》,有一个地理上的特殊缘故。

唐朝的县分为赤、畿、望、紧、上、中、下七等,首都直辖的叫赤县,首都旁边的郊县叫畿县。周至就是畿县,离长安很近。

当初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从长安出逃,随即发生马嵬坡兵变,杨贵妃被杀。这个马嵬坡,就在周至旁边。事变之后,唐玄宗继续出发,到四川避难,头一个经过的地方就是周至。所以周至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在文人眼里,很容易触发怀古之情。

但白居易的怀古,才一开篇就违背事实: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这是用汉皇代指唐皇,说唐玄宗很想找一个倾国倾城的美女,但好多年过去了就是找不到。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杨家倒是真有这样一个美女,但养在深闺之中,外人没见过她。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是金子总会闪光的,是美女总会被发现的,于是这位杨姑娘被选了出来陪伴君王。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她的美色和娇媚是那样迷人,压倒了后宫里的所有女人。

这几句诗简要交代了故事的起因。但问题是,在这么重要的事情上,白居易如果不是不知底细,就是公然撒谎了。如果对照《长恨歌传》,再联系其他人的记载,那么后者的可能性显然更高。

2. 真相与粉饰:

假如世界上没有留下其它史料,而只有这一首诗的话,我们就会相信杨玉环是从娘家被选入皇宫的,就像我们熟悉的选秀女一样。

但事情的真相是:杨玉环先是嫁给寿王,寿王是唐玄宗的儿子,所以唐玄宗和杨玉环原本是公公和儿媳的关系。

而所谓“御宇多年求不得”,让人误以为杨玉环是唐玄宗的初恋。其实唐玄宗一直宠爱惠妃,但武惠妃死得早,又没人能接替她来讨皇帝的欢心,这时候有人推荐了杨玉环。

唐玄宗第一次见到杨玉环的时候一见钟情,对武惠妃的怀念马上淡了。但怎么才能把儿媳变成媳妇,伦理这关该怎么过呢?

需求总是能够创造供给。有人指导杨玉环,让她自己提议说想出家当女道士。寿王当然挽留不住,眼睁睁看着妻子和自己离了婚、出了家,还取了道号叫作太真。唐玄宗倒也不能亏待儿子,又为寿王说了一门亲事,自己从此和太真姑娘既幸福美满又不尴不尬地生活在一起。

终于到了天宝初年,晋封太真为贵妃,礼仪和皇后相同。

我们读《长恨歌》,先要理解开篇这几句定出的基调和事情真相之间的差距,这是理解全诗的关键。

白居易并不想作一篇全然反思式的伤痕文学,他对那个时代充满了好感。

虽然用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表现出儒家传统下的批判精神,但是他想要缅怀的远远多于想要批判的。他在用自己的想象和避讳,来给那个美好的年代镀金,把公公和儿媳的乱伦写成一对多情男女的初恋。

就在写作《长恨歌》的几个月前,白居易参加考试,还在试卷上把唐玄宗大大表扬了一通,说尽了仰慕的话,只对他晚年的政治稍稍做了一点批评。

唐玄宗治下的开元盛世,对于年轻的白居易来说,仅仅存在于故老相传的怀念里。

他不会像杜甫那样的亲历者能写出“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细节,也不像杜甫那样亲眼见过“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的乱象。

开元盛世,对于白居易来说是一个传说中的美好往昔,那样近,又那样远。

《长恨歌》大约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描写杨贵妃的受宠。

当受宠到达极致的时候,忽然“渔阳鼙(pí)鼓动地来,惊破霓裳(cháng)羽衣曲”。诗歌从这里进入第二部分,描写安史之乱的爆发。

唐玄宗仓皇逃出长安,走到马嵬坡的时候,禁卫军几乎哗变,要求处死杨国忠和杨贵妃,结果“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其实唐玄宗的“掩面救不得”只是牺牲小女子的性命来保全自己,但经白居易写出来,仿佛真的充满生离死别的无奈。

第三部分从“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开始,描写安史之乱平定以后,唐玄宗回归长安,对杨贵妃各种思念。

因为思念太苦,甚至有临邛(qióng)道士为他“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终于在海上仙山找到了已经成仙的杨贵妃。

这是全诗最长也最华彩的一段,讲出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样山盟海誓的名句。

总结:

白居易的《长恨歌》代表着安史之乱以后伤痕文学的一种写法,在衰落的时代里怀念当初的太平盛世。

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变成了盛世的一个缩影,被怀旧感情镀了金,勾起既甜蜜又苦涩的情绪。

我们读《长恨歌》,先要理解开篇几句诗定出的基调和事情真相之间的差距,从此可以理解诗人的良苦用心。

思考:

在安史之乱以后不久,政治反思更多,也容易引起更多的共鸣。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反而是《长恨歌》这种偏重爱情戏的内容最被传唱,这是为什么呢?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的看法。

标签: 白居易

更多文章

  • 白居易闲得无聊做美食然后快递给朋友

    历史人物编辑:家常小甜点制作标签:白居易

    文/唐三彩白居易本来在京城当左拾遗,官儿虽然不大,但却很威风,专门给皇帝老儿挑毛病。结果他因上书力主严缉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而得罪了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相当于军区参谋,放屁都不响)。受了沉重打击的白居易很郁闷,还写诗自“黑”: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不但心如死灰,连脸上都不能反映心中的悲喜

  • 湘灵是白居易的白月光,经历重重磨难,终究未能成婚

    历史人物编辑:晋惟标签:白居易

    “等我来娶你!”这句承诺终究没熬过时光的坎,被无期的等待蒸干成标本,从此,无论是青灯古佛,还是莺歌燕舞,已经无关风月。此女名叫湘灵,是白居易的初恋友,情窦初开时,白居易就对这位清纯的邻家女孩动了心,女孩也爱慕白居易的帅气和才华,两人私定终身。白居易也不能脱俗,他对邻家妹子承诺:"等我当官了,有钱了,

  • 诗词古风起名改名:精选出自白居易诗词的女孩名字

    历史人物编辑:天赐佳名标签:白居易

    精选出自白居易诗词的女孩名字 需要心仪的名字方案,不妨继续往下参考,以下出自白居易诗词的女孩名字相关内容推荐给大家!㈠ 悦乐 (yuè lè)出自:1、白居易的《新乐府 采诗官 监前王乱亡之由也》——郊庙登歌赞君美,乐府艳词悦君意。赏析:悦:指喜悦、高兴、愉快、舒畅、顺利。,用作人名意指顺风顺水、喜

  • 苏东坡和白居易,谁笔下的西湖更美

    历史人物编辑:社会大圣标签:白居易

    或许,正是因为西湖的开发和两位伟大的诗人分不开,所以,西湖自古以来,便颇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就拿白居易和苏东坡来说吧,这二位就为西湖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篇。白居易在杭州任职期满,即将要回京复命的时候,他看着自己曾经奋斗过的西湖,怅然若失,他真的不想离开这个自己亲手打造起来的人间天堂。正是因为他的不懈努

  • 白居易是怎样知道杨贵妃逃到日本的?

    历史人物编辑:科技趣说人标签:白居易

    世代的口口相传,让我从小就知道,《长恨歌》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品。白居易在当周至县令的时候(马嵬驿在周至县境内),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在现在黑河水库,也是唐代傥骆道的入口)听到了四十年前,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很多“马嵬驿兵变”的当事人还在,就决定创作《长恨歌》。当时西出长安入蜀有三条官道

  • 《清风播客》- 请听文章《 白居易清廉为官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育育聪爱生活标签:白居易

    “西双版纳手机台”推出的《清风播客》栏目,通过演绎、朗诵廉政广播文学作品的方式,给大家带来一股清廉、清正的“清明之风”。本期播客王永建,为大家带来文章《 白居易清廉为官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播客 | 王永建《白居易清廉为官的故事》作者:萧易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自幼聪明,五六岁就开始学

  • 白居易传世古诗名句收集整理500句,值得收藏!

    历史人物编辑:伊哲的生活标签: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

  • 为什么平安时期有“白居易现象”?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动漫收藏家标签:白居易

    在推动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对成功案例的原因剖析是不可或缺的。针对走出去的作品而言,其成功不仅归功于作品本身或作者本身,还与时代背景,受众群体以及两个国家之间的共性与差异性有着密切的联系。根据最早有关白居易诗文传入日本的相关记载来看,白居易的作品是在承和五年(838)传入日本的。自传入起便受到了

  • 是爱情更是悲剧-白居易的爱情诗

    历史人物编辑:初夏听花开标签:白居易

    公元772年,唐代宗大历七年,白居易出生。白居易天资过人,三岁识字,九岁懂音律。白居易十多岁时,全家搬到安徽符离,在这里他认识了邻家女孩湘灵,湘灵略通诗词音律,两人经常一同作词吟唱,白居易十六岁时作《邻女》:此时的白居易对湘灵已经是情根深种。白居易二十岁时,刚结束加冠礼,便向母亲言说要娶湘灵为妻,白

  • 杀神白起死了1000年,为何被白居易推崇?仅仅因为都姓白吗

    历史人物编辑:刘玲爱历史标签:白居易

    话说,杀神白起自在杜邮自杀之后,时隔1000年后,本该被文人唾弃的杀人魔王,为何会受到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推崇?这难道是因为姓“白”的原因吗?其实不然,这里面有一小秘密,少有人知道罢了。我们都知道,白起是战国四大名将之首,大名鼎鼎的“屠夫”,一生之中,伊阙之战全歼韩魏联军24万人,鄢郢之战淹死楚国军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