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苏东坡和白居易,谁笔下的西湖更美

苏东坡和白居易,谁笔下的西湖更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社会大圣 访问量:2407 更新时间:2023/12/15 22:08:29

或许,正是因为西湖的开发和两位伟大的诗人分不开,所以,西湖自古以来,便颇受到人墨客的青睐。

就拿白居易和苏东坡来说吧,这二位就为西湖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篇。

白居易在杭州任职期满,即将要回京复命的时候,他看着自己曾经奋斗过的西湖,怅然若失,他真的不想离开这个自己亲手打造起来的人间天堂。正是因为他的不懈努力,才使得西湖,从原来那个蓬头垢面的村妇,摇身一变,成了绝代佳人。

于是,他写下了《西湖留别》的诗篇,“征途行色惨风烟,祖帐离声咽管弦。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绿藤阴下铺歌席,红藕花中泊妓船。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

这首诗歌,反映了白居易对西湖的那种恋恋不舍的情怀。可惜任职的期限只有“三年”,或许,如果皇帝开恩,肯让他自己选择留在杭州的时限的话,我相信,他一定会选择“一万年”。白居易忘不了,忘不了绿荫丛中的歌舞,忘不了荷花池中的画舫,当然,他更忘不了的应该是他亲自为西湖梳妆打扮的那每个日日夜夜。所以,如今要离开,自然是舍不得了,于是,诗人发出了“就中难别是湖边”这样的感慨。

这样的感伤和遗憾,一直缠绕着白居易,以至于他在《寄题余杭郡楼兼呈裴使君》的诗歌中也说道:“官历二十政,宦游三十秋。江山与风月,最忆是杭州。”是的,从连绵不断的白公堤,到西湖岸边的怪石;从歌台舞榭的美酒,到江边画舫的红烛,这一切的事物,都是他心中永远都不会忘怀的美好回忆。

一直很奇怪,西湖美景如此秀丽,可是俗人却好像总是对它视而不见,直到这位心怀灵犀的天才诗人白居易到来,才首先发现西湖的风光之美。

和他一样独具慧眼的,当然就是那位大学士苏东坡了。他对于西湖也是情有独钟的,除了那“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千古名句外,还留下了不少的旷世奇作。

比如《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便是其中之一,“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一般人描写西湖的时候,总是喜欢写那旖旎的风光,秀美的风景,可是苏轼偏偏不要,他写的是暴雨突然来临时候的情景。

这份豪迈,恐怕不是喜欢惺惺作态、吟弄风月的小儿女所能具有的吧,只有他这样的苏堤建造者,才能有此般的豪情,此种大手笔。

在这首诗中,苏东坡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另类的西湖。暴雨突然袭来,没有任征兆,但是,一阵大风吹来,将乌云突然吹散,于是,苏东坡远处望去,只见天连着水,水连着天,西湖上一片浩淼。这种别有韵味的风景,不是寻常人等、寻常气量者,可以欣赏得了的啊。

自从有了白居易和苏东坡这两位大家做了先锋带头作用,于是,一大批的文人蜂拥而来,争先恐后地用手中的笔墨,尽情地描绘着西湖的美景。其中也不乏有很多佳作,比如,同样是宋朝人的杨万里,他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说:“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是的,提起西湖,就不能不说这西湖中满池的碧波仙子。它们给美丽的西湖,增添了别样的情趣。

标签: 白居易

更多文章

  • 白居易是怎样知道杨贵妃逃到日本的?

    历史人物编辑:科技趣说人标签:白居易

    世代的口口相传,让我从小就知道,《长恨歌》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品。白居易在当周至县令的时候(马嵬驿在周至县境内),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在现在黑河水库,也是唐代傥骆道的入口)听到了四十年前,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很多“马嵬驿兵变”的当事人还在,就决定创作《长恨歌》。当时西出长安入蜀有三条官道

  • 《清风播客》- 请听文章《 白居易清廉为官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育育聪爱生活标签:白居易

    “西双版纳手机台”推出的《清风播客》栏目,通过演绎、朗诵廉政广播文学作品的方式,给大家带来一股清廉、清正的“清明之风”。本期播客王永建,为大家带来文章《 白居易清廉为官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播客 | 王永建《白居易清廉为官的故事》作者:萧易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自幼聪明,五六岁就开始学

  • 白居易传世古诗名句收集整理500句,值得收藏!

    历史人物编辑:伊哲的生活标签: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

  • 为什么平安时期有“白居易现象”?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动漫收藏家标签:白居易

    在推动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对成功案例的原因剖析是不可或缺的。针对走出去的作品而言,其成功不仅归功于作品本身或作者本身,还与时代背景,受众群体以及两个国家之间的共性与差异性有着密切的联系。根据最早有关白居易诗文传入日本的相关记载来看,白居易的作品是在承和五年(838)传入日本的。自传入起便受到了

  • 是爱情更是悲剧-白居易的爱情诗

    历史人物编辑:初夏听花开标签:白居易

    公元772年,唐代宗大历七年,白居易出生。白居易天资过人,三岁识字,九岁懂音律。白居易十多岁时,全家搬到安徽符离,在这里他认识了邻家女孩湘灵,湘灵略通诗词音律,两人经常一同作词吟唱,白居易十六岁时作《邻女》:此时的白居易对湘灵已经是情根深种。白居易二十岁时,刚结束加冠礼,便向母亲言说要娶湘灵为妻,白

  • 杀神白起死了1000年,为何被白居易推崇?仅仅因为都姓白吗

    历史人物编辑:刘玲爱历史标签:白居易

    话说,杀神白起自在杜邮自杀之后,时隔1000年后,本该被文人唾弃的杀人魔王,为何会受到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推崇?这难道是因为姓“白”的原因吗?其实不然,这里面有一小秘密,少有人知道罢了。我们都知道,白起是战国四大名将之首,大名鼎鼎的“屠夫”,一生之中,伊阙之战全歼韩魏联军24万人,鄢郢之战淹死楚国军民数

  • 诗酒人生:探索白居易的文学与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安安哥在深圳标签:白居易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政治家,曾任参议、中书舍人、礼部尚书等要职。他的诗歌在唐代中期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尤以其散文为盛。其文风清新明丽,婉转优美,被誉为唐代散文的代表之一。白居易的代表作品有《琵琶行》、《长恨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这些作品广为流传,成为后人传诵的经典之作。以下是其中一

  • 在九江,我看到了白居易笔下的浪漫美景!

    历史人物编辑:蔡丽萍标签:白居易

    #夏日生活打卡季#交通:九江有直达的动车。但是要注意,如果你要去庐山风景区,不要下车在庐山站,因为庐山站距离庐山景区很远!而是继续坐车到市区。D1:市区一日游在市区的第一天,你可以参观烟水亭和九江租界旧址博物馆。烟水亭是九江的一个著名景点,据说这里曾是三国时期名将周瑜的点将台故址。这里非常具有诗意,

  • 瀛奎律髓113卷44疾病类,杜甫耳聋白居易眼花,不取其格取其味

    历史人物编辑:老街味道标签:白居易

    前言 在第44卷中,方回把诗人病后的作品也归为一类: 疾病呻吟人之所必有也。白乐天有云:刘公干卧病瘴浦,谢康乐卧病临川,咸有篇章。盖娯忧纾怨,尤足以见士君子之操焉。 从这些作品中,也可以了解到这些大诗人曾经得过什么疾病,也可以看出诗人创作风格的不同。一、耳聋 杜甫 生年鹖冠子,叹世鹿皮翁。

  • 白居易记载的“寧晉”字解宁晋之宁

    历史人物编辑:琳琳佳严严标签:白居易

    白居易记载的“寧”晋故事。钦定四库全书,(唐)白居易原本,(宋)孔传续撰《白孔六帖》卷九十八:寧晋三龟。建中二年夏,赵州寧晋县沙河北,有棠树甚茂,民祠之为神。有蛇数百千自东西来,趋北岸者聚棠树下为二积,留南岸者为一积。俄有径寸龟三绕行,积蛇尽死,而后各登其积。野人以告,蛇腹各有疮,若矢所中。刺史康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