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手机台”推出的《清风播客》栏目,通过演绎、朗诵廉政广播文学作品的方式,给大家带来一股清廉、清正的“清明之风”。本期播客王永建,为大家带来
文章
《 白居易清廉为官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播客 | 王永建
《白居易清廉为官的故事》
作者:萧易
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自幼聪明,五六岁就开始学写诗。白居易被尊为下邽三贤之一,这不只是因为他的诗歌成就辉煌,而更重要的是他为官政绩卓著,廉洁自律,事迹感人。白居易清廉为官的故事被后人广为传颂。
唐朝贞元年间,白居易考中进士后,被派往陕西周至当县令。他刚一上任,城西的赵乡绅和李财主就为争夺一块地跑到县衙打官司。为了能打赢官司,赵乡绅差人买了一条大鲤鱼,在鱼肚中塞满银子送到县衙。而李财主则命长工从田里挑了个大西瓜,掏出瓜瓤,也塞满银子送了来。收到两份“重礼”后,白居易吩咐手下贴出告示,明天公开审案。第二天,县衙门外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白居易升堂后问道:“你们哪个先讲?”赵乡绅抢着说:“大人,我的理(鲤)长,我先讲。”李财主也不甘示弱说:“我的理(瓜)大,该我先讲。”白居易沉下脸说:“什么理长理大?成何体统!”赵乡绅以为县太爷忘了自己送的礼,连忙说:“大人息怒,小人是个愚(鱼)民啊!”白居易微微一笑说:“本官耳聪目明,用不着你们旁敲侧击,更不喜欢有人暗通关节。来人,把贿赂之物取来示众。”衙役取来鲤鱼和西瓜,当众抖出了银子,在场的百姓看见后一片哗然。这时,白居易厉声喝道:“大胆刁民,胆敢公然贿赂本官,按大唐律法各打40大板!”赵乡绅和李财主被打板子,重重的大板子打得他们俩疼得直叫唤。众百姓无不拍手称快。后来,白居易将赵乡绅和李财主行贿的银子,全部用来救济贫苦老百姓了。
白居易到杭州做太守时,已经五十多岁。一些富豪乡绅、仕宦名流,纷纷递帖子、送财礼,庆贺新任太守上任。白居易感到很烦闷,他便躲避了起来。后来求见的人越来越多,白居易觉得老躲起来也不是办法。他想了想,便告诉门上人说:“你快传出话去,让来送贺礼的人后天一起来吧!”消息传开后,那些善于溜须拍马的富豪乡绅、仕宦名流们,以为有机会来了,便一个个暗地备足了贺礼、贺联。这一天,太守住宅正门大开,门前车轿人马黑压压一片,各种贺礼五颜六色,珠光宝气。来的人越聚越多,却不见有人往里进。原来门人已经传达了太守的吩咐,要等客人到齐了一块儿进去。眼看将近中午,大门口的客人来了一大片,都站在大太阳底下热得汗流满面,但没有一个人敢有怨言,他们都明白太守可是得罪不得。终于等到门人一声传唤:“太守有请!”等急了的众人都拥了进去。
众人挤到堂上,朝上一望,只见新太守头戴乌纱帽,身穿大红袍,正站着等待见客呢!大家忙着诚惶诚恐地打躬作揖、磕头,并不停地说着恭维的话。可闹了半天,却听不见上面太守的动静。众人慢慢抬头细看,哪里有什么新太守,原来是个衣架撑的纱帽官服,众人一肚子疑惑,不知是怎么回事。此时,一个家人手捧素笺,走出来说:“我家大人说,你们要见的是新太守,不是白居易。他这里写了一首诗回赠,你们拿去看吧!”大家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形骸与冠盖,假合相戏弄。荣华瞬息间,求得将何用?”这首诗的意思是:身体与纱帽官服,把它们联系起来相提并论就是一件十分可笑的事。荣华富贵是不长久的过眼烟云,苦苦追求到又有什么用呢?
众位宾客看了这首诗后,面面相觑,大家都默不作声地各自悄悄地回去了。
播客简介
王永建,西双版纳广播电视台主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