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流行的街头小吃,为何让白居易念念不忘?

唐朝流行的街头小吃,为何让白居易念念不忘?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韦继涛 访问量:490 更新时间:2023/12/15 19:50:32

“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寄与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寄胡饼与杨万州》)

公元819年,白居易脱下江州司马的青衫,转任忠州刺史,忠州也就是现在的重庆市忠县。

在这座小城,年近半百的诗人白乐天吃了一口街头小吃,当然不是火锅,而是一种炉子里烤出来的面饼,上面撒着芝麻,这就是胡麻饼——唐朝人最爱吃的面食之一。白居易惊奇地发现,忠州胡麻饼的做法竟然与长安城辅兴坊的很像,都是讲究面脆油香。诗人在品尝之后,赞不绝口,赶紧又买了几个,趁热寄给一位身在两百里外的朋友杨敬之——就是那个“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的杨刺史。

对于这些贬谪的官员、流放的士大夫、漂泊的外乡人而言,热气腾腾、满口流油的胡麻饼就是长安的味道。

胡麻饼并非唐朝始创。所谓胡麻就是芝麻,古人认为芝麻是西汉时期张骞从西域带回来的作物,故称之为“胡麻”。直到五胡十六国时期,后赵皇帝石勒忌讳“胡”字,才改称芝麻。但民间依然称之为胡麻。“诗佛”王维的诗中便有“香饭进胡麻”[见王维诗:《奉和圣制幸玉真公主山庄因题石壁十韵之作应制》]的句子,意思大概是白白的米饭上撒上黑色的芝麻粒,甚是好看。或许是因为芝麻的营养含量高,这也是道士们爱吃的食物。南朝道士陶弘景爱吃芝麻,认为“仙家作饭饵之,断谷长生。”唐朝《太平广记》里记载一位神秘的道士飨客,“遂于瓷瓯盛胡麻饭与之食”,吃的就是这种胡麻饭,以至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依然坚信“以胡麻同米作饭,为仙家食品焉尔。”现在日本料理的米饭上也常常会有黑芝麻,或许便是唐风所遗。

而对于北方的古代中国人而言,米饭是很少见的食物,与胡麻更为搭配的食物则是面食,也就是胡麻饼。北方食用胡麻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那位让刘备诸葛亮“叹息痛恨”的汉灵帝就是胡麻饼的忠实爱好者[见《太平御览》卷八六O引《续汉书》载:“灵帝好胡饼,京师皆食胡饼。”],引领了当时的洛阳城的饮食风尚,达官贵人、贩夫走卒纷纷以吃胡麻饼为荣,可谓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东汉刘熙《释名》记载:“胡饼,作之大漫沍也,亦言以胡麻着其上也。”所以,胡麻饼也常常被简称为胡饼。从这一点上看,所谓胡饼未必是从西域或者外国传入中原的。

不过,胡麻饼的真正盛行却是在唐朝。唐朝人有多爱吃胡麻饼?日本僧人圆仁在唐武宗初年观察到,唐人“时行胡饼,俗家皆然。”另外一个日本僧人鉴真入乡随俗,在返回祖国的船上装了很多风干了的胡麻饼。保留在敦煌的唐代文书里,则保留了用五斗面粉制作一百个胡麻饼的记录[敦煌文书P4693号《付面造饼名册》]。这在出土文物中也得到了证实,新疆吐鲁番出土的唐代胡饼的直径长达18厘米。

为什么胡麻饼在唐朝得以盛行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唐朝人开始大规模把小麦磨成面粉。

在此之前,人们吃小麦,主要制作“麦饭”,也就是直接把麦子煮着吃、蒸着吃,口感可想而知。南北朝时期发明了水磨、水碾,唐朝则将这一设施广泛推广,把小麦磨成面粉变得轻松易得,中国面食的黄金时代终于到来了。

由于面粉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磨面生意一本万利,除了商贾之外,长安城里的达官贵人也纷纷盯上这门生意,与小民争利。当时长安城外的河流上遍布水磨、水碾,其主人往往非富即贵,“豪家贵戚壅隔上流,置私碾百余所,以收末利。”[《册府元龟》卷四九七]背后的人物名头都很大,比如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唐玄宗的宠臣高力士,甚至教科书里面的正面人物、中兴名将郭子仪,也悄悄在长安城外投资了“私碾两轮”[《旧唐书》卷一二O《郭子仪传》]。

伴随着这些不计其数的水磨、水碾的日夜不息,无数的麦子野蛮生长、碾为齑粉,制作成胡麻饼等种种面食,流入大唐人的口腹之中。

白居易吃的估计是最简单的素胡麻饼,还有一种肉胡麻饼。《唐语林》记载了它的做法,“时豪家食次,起羊肉一斤,层布于巨胡饼,隔中以椒、豉,润以酥,入炉迫之,候肉半熟食之,呼为‘古楼子’。”这种被称为“古楼子”的肉胡麻饼,把一斤羊肉切成薄片,层层裹进一张大饼里,中间放入花椒、豆豉,抹上油,慢慢烤。这种食物的味道可能跟现在新疆的烤包子有点像。

唐朝人还发明了一种蒸胡麻饼,唐韦绚《刘宾客嘉话录》记载:“刘仆射晏五鼓入朝,时寒,中路见卖蒸胡饼之处,热气腾辉,使人买之,以袍袖包裙帽底,啖之,且谓同列曰:‘美不可言,美不可言!’这位名叫刘晏的大臣,冬天上早朝的时候,半路上路过一家早点摊,售卖热气腾腾的蒸胡饼,不禁勾起了馋虫,这叫仆人买了一个,藏在袖子里,到了宫里,一边吃,一边跟同事说味道真是美不可言。这种感觉非常有市井的气息,像北京的打工人在地铁口买一个鸡蛋灌饼,带到办公室当早点吃,边吃边跟同事交流或者吐槽早点的味道。

就连做饼的唐人也是朝气蓬勃的,《刘宾客嘉话录》:“某所居安邑里,巷口有鬻饼者,早过户,未尝不闻讴歌而当炉,兴甚早。”长安的街头,在那个烤制胡麻饼的炉子旁,一个小贩在唱歌。

安史之乱时期,叛军进逼长安,唐玄宗李隆基仓皇逃离了帝都,走得是如此仓促,以至于到了中午依然没能吃上一口饭。他的宠臣、宰相杨国忠匆忙跑入街市买了一个胡麻饼,献给了皇帝。皇帝一边嚼着得之不易的冷饼,一边踏上漫长的逃亡之路。

在这条路上,他会失去他的贵妃,失去他的儿子们、大臣们。也许,逃走的越远,失去的越多,越会反复咀嚼长安胡麻饼的味道。

炙热的胡麻饼,总是慰藉着那些被长安驱逐到万里之外的人们。这是长安城最简单的早点,带着大唐热烈的平民味道。

所以,白居易要把胡麻饼的味道留在他的诗中。

标签: 白居易

更多文章

  • 白居易对历史的深远影响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西施小女标签:白居易

    白居易 (772年 – 846年),唐代文学家、诗人、政治家。他于贞元年间入仕,历任御史中丞、左拾遗等职,与杜甫、王之涣、刘禹锡一起被称为唐代“小李杜”。他的作品以诗歌最有名,尤以七言律诗著称,而且以其文字简练、形象鲜明、情感真挚而自成一格。时间:唐代地点:唐朝长安 (今天的西安市)唐朝是中国历史上

  • 他是武则天族人、白居易的情敌之一,竟在凌晨被刺客取走首级

    历史人物编辑:一盏历史标签:白居易

    白居易的情敌不算少,当然并不是他风流债太多,作为40岁才结婚的老光棍感情生活还是很贫瘠的。偏偏他仰慕女诗人薛涛,这个多情才女的追求者甚多,由此连累的白居易。不过作为白居易众多竞争者之一,我们文中的主角可能是下场最惨的,没有之一。01武则天的亲戚武则天掌权之后武家势力迅速崛起,武三思等一批亲戚纷纷登上

  • 白居易: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历史人物编辑:红空米云土标签:白居易

    作者:蘅苒,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池上(其二)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白居易有“诗王”之称,现存诗2800余首。他的诗在他在世时就已经广为流传了,这是他颇为自豪,在《与元九书》中就曾提到说“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士庶、僧徒、孀

  • 白居易喜欢这一口?晚年养33位家妓,只要年轻的,年龄不能过18岁

    历史人物编辑:爱历史的小聪标签:白居易

    白居易是唐朝时的大诗人,曾经担任过刑部尚书、太子少傅,爵位封为冯翊县侯。白居易在我们很多人印象里是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但是大诗人也不能免俗,在他晚年时他就喜欢豢养家妓,总共养过33位家妓,并且年龄必须低于18岁,稍微年长就转卖出去或者送给朋友。白居易晚年养家妓受到了很多人的争议,一部分认为白居易贪恋

  • 唐代流行这么称呼:李白叫“李十二”,白居易叫“白二十二”!

    历史人物编辑:史话笑侃标签:白居易

    众所周知,中国古人的称谓是比较有讲究的,除了有姓和名,还有字、号、别号等。▲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被称为李十二通常,古人对平辈或尊辈称其字或号,以示尊敬;自称则称名,以表谦卑。例如: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别人称他为“孔明”或“卧龙先生”,而他对别人则自称“亮”。大概是觉得称字、称号还不够尊

  • 原来古代人望房兴叹!杜甫白居易苏东坡这些大文豪也买不起房

    历史人物编辑:云裳小历史标签:白居易

    现在房价这么贵,古代的房子便宜吗?其实,古代的房子也不便宜的,特别是首都这样的一线城市,下面我们来聊聊古代文豪买房故事。一、首先说杜甫:京城漂泊十年没有房。杜甫生活在1200年前,是盛唐时期著名诗人,当时唐朝的世界地位和如今的美国差不多吧。杜甫曾在长安呆了10年,是典型的“京漂”。当时最高官当到左拾

  • 白居易竟然假扮唐玄宗,私会杨贵妃

    历史人物编辑:老挝红梅标签:白居易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史之乱,兵锋直指长安。次年,唐玄宗带着杨贵妃与杨国忠逃往蜀中,途经马嵬驿时,为求自保,最终杨贵妃被赐白绫一条,缢死在佛堂的梨树下,时年三十八岁。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

  • 白居易新婚燕尔,写下大唐最美的一首情诗,却被天下的女人骂惨了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皇宫标签:白居易

    白居易与元稹是唐朝风俗史上赫赫有名的“青楼兄弟”,他们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泡楼”,饮酒赋诗,赏歌鸣乐,往往一泡就是一天。当然元白痴恋红尘,除了能够纵享樱红柳绿之外,还可以从中汲取文学力量,继而写下一首首醉人的妙作。如今大众审美里的“樱桃嘴、小蛮腰”便是出自白居易之手,原诗为:“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 你了解白居易的个人遭遇吗?

    历史人物编辑:崔阿敏标签:白居易

    白居易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中间经历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卒于唐武宗会昌六年(,年七十五岁。白居易一生的出处进退、政治生涯是与当时中唐的社会历史大背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有人曾指出白居易在江州之柩后,思想变得消极取容、独善其身,一方面有白居易自身思想性格的原因,更主要的是当时

  • 逼死女人的白居易,如此做是和自己的遗憾有关吗?

    历史人物编辑:香菜谈谈母婴标签:白居易

    大家应该都知道大诗人白居易,他一生创作无数,诗篇传遍天下,脍炙人口。不过,关于白居易的故事和传说里,有一桩正史当中并无记录、既香艳又悲惨的故事,这也是白居易风流绝代一生最大的遗憾。白居易画像关盼盻是张立本(亦称张愔、张建封)的爱姬,是一位色艺双绝的女性,历史上和民间关于她的传说都很多,也有说法称关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