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郭子仪虽大权在握、功高震主,却尊崇有加得以善终,秘诀只有3点

郭子仪虽大权在握、功高震主,却尊崇有加得以善终,秘诀只有3点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黎承龙 访问量:1783 更新时间:2024/1/19 10:16:36

在中国古代,因大权在握、功高震主而遭到皇帝忌惮一直以来都是令臣子胆寒的事情。历史上有太多的名臣猛将,实现了自己辅佐君王建功立业的抱负,最后却因为所立的功劳太大,最后不得善终。因为他们的声望已经超过了皇帝,有能力威胁到皇权,使得皇帝下定决心最后不得不把他们除之,以免后患。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道尽了将相心中的悲哀,像这样的例子在中国历史上太多太多,伍子胥被谗杀死不瞑目;白起功劳太大死非其罪;韩信彭越英布三王先后被诛。

回顾历史,功盖天下者不赏,声名震主者身败,徒留历史空叹!张良范蠡、韩世忠、石守信等智者深明其理,激流勇退,去官归隐,苟全性命,引起后人景仰,这就是所谓"功成身退"。

难道功高震主就只有激流勇退或者被诛杀这两种选择吗?(当然怀有不臣之心,谋朝篡位,做了皇帝的不算,因为他们的身份不同,已经不是人臣而是高高在上的君王了)其实不然,历史上也有人功高震主,被奸佞诬陷却最后安享晚年的。

最为显著的代表就是中唐时期的汾阳王郭子仪,他有平安史之乱之大功,拥有天下兵权,但却成为4代帝王的肱骨之臣,宠辱不惊,安然无事的活到八十五岁寿终正寝,留下千古佳话。

一生功绩

郭子仪一生经历了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七朝,是名副其实的七朝元老,大唐的中兴之将,古之罕有。

郭子仪传奇而又辉煌的一生,起始于武则天时期的武举状元。入仕从军后,累迁九原太守。

安史之乱爆发后,拜朔方节度使率兵勤王,收复河北和河东,因功拜兵部尚书、同平章事。

至德二年(757年),辅佐广平王李俶收复两京,迁司徒,封代国公。乾元元年(758年),拜中书令。乾元二年(759年)五月,相州兵败,罢职赋闲。宝应元年(762年)初年,河东兵变后,封为汾阳王,起兵平定叛乱,事后解除兵权。广德元年(763年)冬天,吐蕃攻破长安后,奉命调兵遣将,驱逐吐蕃。广德二年(764年),仆固怀恩引领吐蕃和回纥入侵时,单骑说服回纥,合兵大破吐蕃。

大历十四年(779年),唐德宗即位后,拜太尉 、中书令,充皇陵使,赐号“尚父”,增加食邑,剥夺实权。建中二年(781年),去世,享年八十五岁,追赠太师,谥号忠武,配飨代宗庙廷,陪葬建陵。

郭子仪之所以能够得以善终,是因为他聪颖通达,具有令人叹服不已的政治智慧。

恃宠不骄

在中国古代,为国家立下不世之功的将帅,由于君王的宠爱和封赏最容易滋长骄横之气。而郭子仪在这方面却恰恰相反。他的生存哲学就是谦恭诚恳。

郭子仪儿子郭暧娶了升平公主,一日因琐事拌嘴,郭暧扬言:你爹是天子很了不起啊?告诉你,我爹都不稀罕当!公主气疯了,“奔车奏之”,回宫告状。唐代宗听了平静地说:他说的一点不错,他爹要是想当天子,这天下还能是你家的吗?然后安慰了公主两句,便把她赶回郭家。

郭子仪知道此事后,马上将郭暧囚禁起来,自己一路小跑到宫中请罪。代宗毫不在意:不痴不聋,不作家翁,闺房里的话,哪能认真呢!

郭子仪回家后,狠狠打了郭暧数十大板。这便是“醉打金枝”故事的原委。

这件事如果发生在其他朝代,这种大逆不道的言论,足以诛灭九族,可是唐代宗深知郭子仪为人,一句家常俗语就轻轻揭过此事,不在追究。

礼遇小人

郭子仪一生对小人都是礼遇有加,绝对不依仗自己的地位、权势而对朝堂上的奸臣表现出轻蔑和不屑,即使有深仇大恨,也会风轻云淡,感化敌心,避免后患。不得罪小人,是郭子仪心中的一条戒律。

大宦官鱼朝恩因皇帝的宠信为人专横,在朝中经常陷害忠良,郭子仪由于功勋卓著也成为鱼朝恩嫉妒的对象,并加以挑衅和打击。

大历二年十二月,郭子仪父亲的坟墓被鱼朝恩派人挖掘,此时的郭子仪,正在前线率军与吐蕃交战,听闻消息之后迅速从泾阳赶回朝中。

古人最重孝道,父亲坟墓被掘,是奇耻大辱,乃是不共戴天之仇。满朝公卿都十分忧惧,担心郭子仪盛怒之下举兵叛乱。

谁知郭子仪见到皇帝之后,非但没有追究鱼朝恩的责任,反而流着泪说:“臣常年带兵打仗,手下的士兵经常毁坏别人的坟墓,臣却没有能够很好地阻止。这次的事情是因为臣自己不忠不孝遭受了天谴,并不是哪个人的过错。"

郭子仪这一席话,不仅使皇帝和公卿们心安,也彻底折服了鱼朝恩,自此以后再也没有为难过郭子仪。

对于人品不好的小人,郭子仪相当谨慎,尤其注意礼节。

御史中丞卢杞长相奇丑,被当时众臣们鄙薄嘲笑,郭子仪对卢杞却始终保持着礼让和客气。郭子仪平常会客,姬妾不离左右,唯独卢杞来访,他会先让这些侍女退下,然后亲自礼貌接待。

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因为他担心女子们看到卢杞的相貌会忍不住发笑,引来卢杞的记恨。正是由于郭子仪这种谦恭和礼遇,卢杞后来发迹成为宰相之后虽然残害了很多忠臣良将,却始终对赋闲在家的郭子仪网开一面。

自污以安君心

功臣过于洁身自好,清正廉洁,势必会招揽到天下人心,这时候皇帝就会担心了。郭子仪正是因为悟透了这个道理,所以在生活上极度奢侈放纵。

《旧唐书·郭子仪传》记载,郭子仪家中“良田美器,名园甲馆,声色珍玩,堆积羡溢,不可胜纪”。

他手下的幕僚认为这种纸醉金迷的生活会给郭子仪的名声带来损害,因此劝谏郭子仪要多为国家着想,应该把钱财捐献给国家充当军饷。

郭子仪听到这话却忍不住笑了起来:"如果我按照你的建议去做,陛下反而会怀疑我另有所图。“皇帝最为担忧的从来都不是大臣们迷恋声色犬马,而是大臣们招揽人心后会起兵造反。

《太平广记》对郭子仪的评价是:“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侈穷人欲而君子不罪"。

郭子仪虽然功劳很高,又在乱世掌握军权,但他做人非常的随和低调,从来不恃宠而骄。他虽是武将出身,但却比许多文官都要精明,深谙韬晦之道。正是因为他的这种心态和处事原则,才使他获得了朝堂上奸佞的心悦诚服、他也看透了居上位者的敏感心思,从不在此问题上犯哪怕一点忌讳,才得以在暗流涌动、是是非非的庙堂上善终。

参考资料:《新唐书·郭子仪传》、《旧唐书列传第七十》、《资治通鉴》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标签: 郭子仪

更多文章

  • 皇帝要赏赐75岁郭子仪,郭老:只要6个江南美女,10年后才知高明

    历史人物编辑:余泳宏标签:郭子仪

    “一夫一妻才是最好的夫妻相处模式。”在如今这个时代,如果娶了一个以上的老婆,那就是重婚罪,但其实大家不一定知道的是,其实在古代也是秉承一夫一妻的婚姻关系,只不过男人在纳妾这一块,朝廷并不会管束,因此很多达官贵人,一妻多妾的例子可谓是数不胜数。客观分析一下的话,这种所谓的一妻多妾是不是一种健康的夫妻关

  • 文比王阳明,武比郭子仪,这个男人却被骂笨?

    历史人物编辑:郭飞龙标签:郭子仪

    曾国藩这个名字,您一定不陌生吧。在中国近代史上,他可谓是一代奇人。他创立了湘军,平定了太平天国,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梁启超把他和孔子、王阳明相提并论,认为他是“立德、立功、立言”的一代圣人。这样辉煌的成就,您一定想不到会和一个智力愚笨,脾气暴躁,常年疾病缠身的人有关。但我列举的这个浑身是缺点

  • 中兴名将郭子仪:年过80仍纵情酒色,小心翼翼活到了85岁!

    历史人物编辑:任世麒标签:郭子仪

    大唐时期有位著名的武将、政治家、军事家郭子仪,他一生征战沙场,参与过的战争不计其数,凭借自己的判断和指挥多次力挽狂澜,平息了一场又一场危及大唐江山社稷的战役。可以说当时的大唐无人不佩服他卓越的能力,他的地位逐渐不可替代。就是这样一个地位崇高之人,到了晚年却被众人嘲讽成了纵情酒色之徒,但他丝毫不介意、

  • 一生攻城700余座,唐朝“军神”郭子仪后人,为何替外族征战?

    历史人物编辑:潘华毅标签:郭子仪

    唐朝有两个“军神”,前有李靖,后有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中,郭子仪指挥或参与指挥了攻克河北诸郡之战、收复两京之战、邺城之战等重大作战;安史之乱后,他计退吐蕃,二复长安;说服回纥,再败吐蕃;威服叛将,平定河东。郭子仪戎马一生,功勋卓著。史书称他“再造王室,勋高一代”,“以身为天下安危者二十年”。

  • 郭子仪平叛归来,皇帝为他要何赏赐,郭:请赐臣6位美女!真高明

    历史人物编辑:刘续标签:郭子仪

    763年,年近70岁的郭子仪仅用15天平定吐蕃,收复长安,功震朝野。唐代宗问他想要什么赏赐,郭子仪大声说:请皇上赐臣6位绝色美女。众臣纷纷嘲笑郭子仪不正经。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率军勤王,相继收复河北、河东,因功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757年,又因收复两京有功,加司徒、代国公,又进位中书令。

  • 郭子仪收复两京,已经具备功高盖主的条件,为何皇帝不疑心?

    历史人物编辑:咖啡随笔标签:郭子仪

    郭子仪收复两京,已经具备功高盖主的条件,为何皇帝不疑心?历史上因为大臣功高盖主而惨遭身死的例子数不胜数,比如韩信之死,别人劝他急流勇退,可是韩信却不信刘邦会杀他,韩信自作聪明要刘邦立下誓言不能杀他,殊不知吕后看到韩信已经功高盖主,威胁到丈夫的政权,于是设计杀害了韩信。而同为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最后能

  • 郭子仪怒骂儿子是奴才命,只因他做了这件事

    历史人物编辑:阿斗爱标签:郭子仪

    郭子仪是唐朝的名将,说他对唐朝乃至对华夏大地有再造之功也不为过。他有个儿子叫郭暖,娶了升平公主。有一天他俩吵架,郭暖气急败坏,说皇帝有什么了不起,郭子仪只不过是不稀罕当而已。升平公主回去找唐代宗告状,没想到唐代宗说:“他说得没错啊,如果郭子仪要当皇帝,就没有我什么事了。”由此可见郭子仪的威望和功绩。

  • 郭子仪的后代当了大将,只因说话尖酸刻薄,惹来杀身之祸

    历史人物编辑:小铁子说历史标签:郭子仪

    郭子仪是尽人皆知的唐朝名将。他一生有两个特点,第一自然是他文韬武略超群出众,在危急关头挽救大唐社稷,为平定安史之乱立下首功。第二是他精于为官之道,在险恶诡诈的仕途上始终能如鱼得水,上至皇帝下至群臣,他都能与之和睦相处,两来无事,成功逃脱了功臣没有好下场的怪圈,堪称难能可贵。然而,郭子仪的这项立身之道

  • 唐代名将郭子仪,在家不关大门,军官可以自由出入

    历史人物编辑:秀芳生活感悟标签:郭子仪

    众所周知的是唐代有一位名将叫做郭子仪,郭子仪一生征战于沙场,为唐朝的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郭子仪是一位非常厉害的将领,他在当时的唐代当中有着很显赫的地位,他受到皇帝的器重,连百姓都非常敬重和佩服他。而郭子仪行事却是比较低调的,他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想要太过于声张,有些人觉得非常奇怪,想要知道这些为什么?

  • 郭子仪挽救大唐的功臣,朱温灭亡唐朝的罪人,天壤之别

    历史人物编辑:h柯孜标签:郭子仪

    郭子仪具有忠君的好声望。在民间,人们供奉具有五福的天官,他就平叛安史之乱的第一功臣郭子仪,他五十八岁任朔方节度使,三次救卫长安,两次被贬,能征惯战,忠心耿耿,忍辱负重,身材怀如海,屡立军功,被奉为汾阳郡王,官居至高位,晚年子孙满堂,孙辈数十口,有的都不认识,幸福至极,满门封王封侯,贵同皇室,年八十五